大乔在一边看得眼红耳赤,艳羡不已。她悄悄地向外走去。此时孙尚香和小乔的注意力全放在诸葛均的身上。没人留意她的动静,她走了出去,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
诸葛均与孙尚香和小乔,亲热交谈,他望着两张娇艳的脸庞,**强烈,他附耳对孙尚香嘀咕了一番,孙尚香脸色羞红,附耳对小乔也嘀咕了几句。小乔眼睛睁的大大的,脸色通红,说到:“香儿,你先和……我走了。”嘴上说要走,脚步却没有移动,一张俏脸娇艳欲滴。
诸葛均大喜,将她们都抱到了床上,实现了他穿越以来的第一次双飞。
晚饭前,在曹静的安排下,全家都来到了王府里。大姐、二姐、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一家加起来竟然有300多人。好不红火热闹。大家首先参拜了父亲诸葛珪、母亲张氏的排位。
诸葛瑾易长子身份,朗读了祭文。然后大家一起参拜了二娘。
二娘望着满堂的子孙,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诸葛均也十分感慨,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诸葛氏一家的命运更是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望着这一大家子喜庆的场面,他忽然想起,如果可以拍照就好了。可是照相机目前还生产不了,真是遗憾。他忽然想起,可让人分别画像,然后再合在一起,不就是一副全家福吗。
大哥诸葛瑾主持了晚宴,他洋洋洒洒地表达了喜庆之意。酒宴开始了。黄月英端起一杯酒,对着诸葛均说到:“小均,诸葛氏一家,能有今天,主要是你的功劳,来,我敬你一杯。诸葛瑾听她这样说,说到:“月英说的对,咱们都应该感谢小均。”说着,站起来提议全家感谢诸葛均。
热闹过去了,一切恢复了平静。
诸葛亮在家里与黄月英团聚了几天,就急着出来工作。对于他的工作安排,诸葛均一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诸葛亮要求去汉中前线,或者长安前线。诸葛均想起历史上诸葛亮的作战特点,有些过于保守,就像历史那样功败垂成。他觉得诸葛亮目前的任务就是学习。他担心伤害诸葛亮的自尊心,于是先暗中找了黄月英,让她对诸葛亮来说明。
诸葛亮和黄月英、诸葛瑾等人交谈以后,也感觉自己的知识有些落后,于是下决心抓紧时间补课。
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对付刘备,徐庶在长安与曹植分别代表大唐和大汉签订了停战协议,唐军做了适当的让步,让出了咸阳。以扶风、乾县一线为新的界限。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徐庶发动了对汉中的进攻。
第二百四十九章 诸葛亮出山
转眼之间,诸葛亮已经回到博格达揿城半个月了。他的学习能力极强,很快掌握了唐军装备的新式武器的各种参数,已及大唐科技的最新成果。他看到黄月英每天忙碌的样子,自己在家里实在是呆不下去了。
他没有直接找诸葛均,而是先找诸葛瑾商量了一下自己的工作。,以诸葛亮的才能,他肯定是要独当一面的。诸葛瑾帮助他分析了一下大唐的现状:长安前线现在与曹操停战了,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汉中地区有徐庶在,将领们也熟悉徐庶,诸葛亮再去也不方便,更何况还是与刘备作战,多少有些尴尬。
诸葛瑾觉得最适合诸葛亮的地方应该在中亚,那里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掌管兵权的又大部分是赵云的部下,正好可以发挥诸葛亮的才能。
诸葛亮自己很想统军与曹操作战,但是诸葛瑾说的是实情,他也觉得目前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只有中亚地区了。
诸葛亮回到家里,征求黄月英的意见。黄月英说道:“具体怎么做,你就直接和小均商量。想这么说就这么说,不用多虑。”
这天,诸葛瑾、诸葛亮和黄月英来见诸葛均。
诸葛均见大家一起来了,就问他们什么事。黄月英就说是为了诸葛亮的工作来的。
自从诸葛亮来到大唐之后,诸葛均感到一阵轻松。对于诸葛亮的才能,没有人会怀疑,诸葛均就考虑过让诸葛亮分担自己的责任。他是个懒散的性子,不愿意承担太多的责任,他也想脱开繁杂的事务,专心研究一下科技的发展。然后就是和自己的神仙妻妾们享受天伦之乐。
他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就与孙尚香和小乔商量,二女说无论他如何选择,她们都支持。他又问了曹静,曹静也说支持,但是她认为他办不到。
诸葛均又考虑了几天,觉得是个好主意,正好诸葛亮他们来了,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道:“大哥、二哥,嫂子,我正好有一个想法要说呢。二哥的才学,那是天下少有,小均我又是个懒散的性子,我想辞掉大唐国王的位子,让二哥来当,我就专门研究科技,帮助嫂子工作。”
此言一出,不仅仅是诸葛亮,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大家全都看着诸葛均,只见他满脸真诚之色,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诸葛亮首先想到小均是不是在试探自己。
诸葛瑾觉得不合适,毕竟大唐现在所有骨干都是诸葛均的铁杆支持者。
黄月英却了解诸葛均,知道他性子懒散,不愿意承担太多的责任。
曹静说到:“均哥是认真的,他早就说过,自己不愿意担任国王,我们姐妹也不愿意他太辛苦了。都支持他。”
诸葛亮心里迅速分析了这件事的可能性,形成了否定的意见。他立即推辞道:“这怎么行,大唐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你的领导。这件事绝对不行。”
黄月英说道:“绝对不行,大唐离开谁都行,就是不能没有小均。我坚决反对。”
诸葛瑾也说道:“这件事不要再提起了,否则你二哥就没法在大唐待下去了。”
众人都相信他是真诚的,但是都表示反对。
曹静说到:“均哥,我就说过不行,没有人会同意你让出国王的,百姓多希望你带领大家过好日子呢。”
诸葛均十分郁闷,说到:“二哥的才能比我强多了,干嘛非要我来干?我实在是不愿意操这份心。”
黄月英说道:“小均,嫂子了解你,你是没有雄心大志,性子也懒散,但是大家都支持你,有大家支持,你就负责领导,具体的事情由大家帮着你做,不是很好吗?这几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不要再提此事了。”
诸葛亮说到:“那就说说我的事情吧,小均你说我干点什么好?”
诸葛均说到:“二哥,你就随便挑,只要你愿意,什么都行。”
诸葛亮见诸葛均如此信任自己,心里感动。说到:“中亚那边薄弱一些,不行我就去那边。”
诸葛均说到:“你要是愿意去,就担任中亚地区的总督吧。不过,这件事得嫂子同意,嫂子责任重大,无法离开这里,你们又要分居两地。”
黄月英理解诸葛亮的远大抱负,就支持他去。
诸葛亮想想中亚那庞大的地盘和数百万人口,心中充满迎接挑战的快感。
最后决定,诸葛亮担任中亚地区总督。
诸葛亮提出,为了更好地控制中亚地区,他要将驻守博格达揿的覃兵的第一军的第三师带走,另外再从国务院挑选部分工作人员和他一起去。
诸葛均同意他的要求,并且批准大唐军事、政治学院各抽调1000名学员,也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提出,由于通信手段落后,他有临机处置的权利。诸葛均也答应了。
诸葛亮十分满意,能够在这么大的一个平台上,几乎无所掣肘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比在刘备那里强上百倍。
诸葛亮事业心极强,没过多久就前往中亚上任去了。
诸葛均十分高兴,有诸葛亮这个人品和才学俱佳的妖孽人物主持,中亚的事情以后再也用不着他操心了。
至于汉中的战事,有徐庶统领着50万大军,诸葛均也完全相信,一定会捷报频传,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诸葛均一面享受天伦之乐,一面把精力投入到科技发展上来。
这天,他来到黄月英的办公室,与她探讨加大科技投入的事情。黄月英正好也有这方面的事情要向他汇报。她说到:“现在大唐太缺有文化的人才了,学校的建设还要加强,你上次列出的九所学校都已经建成开学了,我感到师范学校还是薄弱环节。是否再建设一个?”
诸葛亮离开博格达揿时,带走了一部分师范学校的学生,诸葛均就感到一所师范学校真是太少了,他下决心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他说道:“嫂子说得对,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在中亚建一所师范学校,在武威也建一所,就地招生,不更好一些吗?”
黄月英同意这个意见。说她会尽快安排。
谈完正常的公务,诸葛均拿出一张图纸,给黄月英看,黄月英眼中露出了惊奇的神色。
第二百五十章 电力和蒸汽机。
诸葛均拿出一张图纸,上面的东西引起了黄月英的好奇。这是一张蒸汽火车的图纸,黄月英看不明白,就问道:“小均,这是什么?”
诸葛均说到:“这叫火车,它的速度快如奔马,一辆火车的载重量,可以抵得上100辆马车的。”诸葛均给她讲解了火车的原理。黄月英大感兴趣。
科技发展离不开动力,只有强大的、稳定的动力,才能促进科技飞速进步。诸葛均首先想起了蒸汽机。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ofalexandria)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是蒸汽机的雏形。
约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约与此同时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
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他们对蒸汽机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说起蒸汽机的原理,诸葛均说到:“嫂子。咱们烧开水时,壶盖会被蒸汽顶起来,就是这个蒸汽的力量,蒸汽机就是控制蒸汽的力量,将它转化成动力。”他详细地为她讲解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黄月英说道:“如果解决了动力问题,那可就解决了大问题,生产力就可以大幅提高了。”她有些遗憾地说道:“小均,看来你说得有点道理,当国王真是太占时间了,你的精力要多用在开发新产品上。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一个团结强盛的大唐,一切都无从谈起。”
诸葛均说到:“这样,我以后规定,上午处理公务,下午就研究新产品。”
搞科学研究,靠一个人是不够的,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将这个项目交给了科学研究院。同时交给他们的还有电力研究。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
电力的正真使用,还的从爱迪生发明电灯说起。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此,人类开始大量使用人造光源。电的使用,彻底告别了漫长的黑夜。
诸葛均为了形象地解释电能的利用,就首先研制了一个化学电池。然后利用碳棒制作了一个灯泡,他先自己做了实验,确定成功之后,才开始向人们展示。
这天夜里,黄月英,诸葛瑾,孙尚香,小乔、曹静等人被邀请进了一个房间,诸葛均命人将房间里的马灯熄灭。顿时一片漆黑,诸葛均将灯泡接上了电源。忽然,房间里一片光明。人们一下子惊呆了。所有人最后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了诸葛均。
人们对于诸葛均的神奇已经有了免疫力,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孙尚香扑上去,抱住诸葛均,情不自禁地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说到:“老公,你太神奇了。”小乔激动得也是满含热泪。
诸葛均说到:“不久的将来,人类即将告别黑暗,大唐的夜晚将是一片光明。”
黄月英也上前,伸出玉手摸摸他的脑袋,由衷地说道:“小均,你这脑袋是咋长的,连这么神奇的东西都想得出来?!”
诸葛均谦虚地说道:“我哪里有这么聪明啊,都是我道士师父教给我的。”
现在他说这话,已经没人肯信了。
曹静眨着美目,喃喃说道:“老公,难不成你真是太阳神转世?”
诸葛瑾心道:“扯淡,他要是太阳神转世,那我也得是个什么神仙了。”不过,他对于自己这个弟弟也是由衷的钦佩。
第二百五十一章 自行车和轴承
汉朝的代步工具主要是骑马和乘坐马车,在城市里就受到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危险,马匹容易受惊,引起惊马,不好控制。另一方面就是污染。尽管人们采用了粪兜,但是难免还是有些掉落出来。即使用粪兜,气味却是无法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葛均想起了自行车,这可是绿色代步工具。
自行车制造技术上,以现在大唐的工业水平,可以做到。但是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轴承,另一个是制作轮胎的橡胶。
橡胶的问题。橡胶树原产于南美,近代才引种到了亚洲。此时的航海工具还没有能力跨越大洋,诸葛均也没有办法。他就研制人工橡胶。
1875年;化学家布查达制出人造橡胶。1879年;g。布查德用热裂解法制得了异戊二烯;又把异戊二烯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