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哥是诸葛亮-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问题就出在司马懿椅子上的坐垫里,情报员将一根淬毒的槐刺,放进了坐垫里,平时尖刺漏不出来,司马懿坐下后,尖刺在他臀部的重压下,漏了出来,完成了行刺。司马懿的尸体被搬开后,尖刺又缩进了垫子里,检查不出来。

    尖刺在司马懿身上留下的伤口极其微小,几乎不见,加上此时正值夏天,司马懿身上蚊虫叮咬的痕迹随处可见,哪一个都比这个要明显。因此没有引起仵作的注意。

    在大唐许昌办事处里,马岱等人弹冠相庆。司马懿死了,直接阻碍营救诸葛亮的最大障碍除掉了。许昌情报站长王鸿建议营救诸葛亮的事情先放一下,看看朝廷的反应再说。马岱不同意这个意见,他认为应该马上行动,如果曹操换人负责诸葛亮的事情,那么一切已知的情报都失去了作用,趁着司马懿的助手了解诸葛亮的情况,连夜抓捕他们,迅速营救诸葛亮。

    由于司马懿死了,曹操换人负责诸葛亮的事情是一定的。大家考虑了这种可能性后,决定立即动手。马岱决定今晚动手。由马岱和杨雄各带一队人马,分别抓捕司马懿的两个助手,在问明情况后,由他们带路实施营救。

    司马懿的两个助手,自从司马懿出事后,就一直在司马懿家里帮忙。许昌情报站长王鸿派人监视司马懿两个助手的动向。

    一直到了晚饭后,也没有见到他们回家。马岱等人焦急地等待着,哪里想到,司马懿的两个助手为司马懿守灵,一夜未归。行动暂时取消,只好等到今天夜间动手了。

    曹丕在暗中一直争夺曹操的继承权。最近一段时间,他心情郁闷,因为他最大的对手曹植现在很讨曹操的欢心。本来,曹丕的性子隐忍,有心计,曹植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自从大唐横空出世,曹植因为曹静的缘故,与大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受到了曹操的关注。隐然有凌驾于他之上的苗头。

    诸葛亮的事情曹丕也一直很关心,他认为能让曹植在诸葛均那里为难的,就是诸葛亮这件事情。诸葛亮只要被关押在许昌,曹植与诸葛均的关系就存在着隔阂,如果诸葛亮死在许昌,曹植就更没有可能与诸葛均建立密切的关系。曹植在曹操眼里的价值,也就不会因为大唐的原因显得那么重要了。

    昨天,听说司马懿死了,曹植与心腹商量的结果是,要提醒曹操加强对于诸葛亮的看管,防止意外发生。于是,天一亮,曹丕就来到了相府,求见曹操。

    正像马岱和曹丕所想的一样,诸葛亮的事情曹操早就忘到了脑后,如果不是曹丕提起,他根本就想不起这件事来。

    曹丕说到:“父亲,大唐最近征服了西方的7个国家,人口发展到了870万,如果再给他们时间整合,咱们大汉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了,因此要及早防范。”

    曹操曹丕关心国事,感兴趣地说道:“丕儿有什么良策,说来听听?”

    曹丕说到:“孩儿认为,一方面要加紧学习大唐的先进技术,尽快训练新军。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滴掌握制约大唐的手段。比如可以利用诸葛亮做做文章。司马懿死了,诸葛亮的看管要引起注意。”

    这下提醒了曹操。

第二百三十九章 诸葛亮脱困

    曹操说到:“丕儿提醒的好,大唐拥有的那种炸药,咱们的工匠还没有研究出来,武器上的差距就没法解决,这个诸葛亮就更加重要了。要看管好。”

    曹丕说到:“父亲说的是,这个诸葛亮要选派得力的人来负责。”

    曹操说到:“丕儿你就负责此事吧。”

    曹丕说到:“不妥,十一弟与大唐关系密切,孩儿要是插手此事,恐怕他会有意见的。”

    曹植最近的表现,曹操还是满意的。他想了想说到:“也好,这件事我另外安排人来负责吧。”

    曹丕没有用想到父亲这么在乎曹植的看法,心里酸酸的。不过他此行总算是达到了目的,就告辞走了。

    曹操想到,司马懿死了,大汉的情报部们总得有个负责的人吧。他觉得贾诩沉稳老辣,就先交给他负责了。

    贾诩接过来这副担子,想起曹操特意交代的诸葛亮的事情,就派人把司马懿的两个副手找来,给他们讲了诸葛亮的重要性,吩咐他们加强对诸葛亮的看管,并指定两人中的李固为具体负责人。

    李固接到贾诩的指示,不敢怠慢。他立即来到了关押诸葛亮的院子,也强调了诸葛亮的重要性,吩咐手下要加强戒备。

    马岱等人仍然在等待天黑。他之所以不利用黄三来营救诸葛亮,是因为黄三身份低微,无法在相府中走动,提供不了详细的情况。而在相府里强攻肯定不行,只要被发现了,是无法走出相府的。因此,他还是要抓获李固等人,只有他们才能提供详细的情报。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李固也回到了家里。

    夜色温柔。夜深了,除了墙角里的蟋蟀在时断时续地欢唱,一切都显得静悄悄的。马岱手下的队员们,翻墙进了李固家里的院子。李固是一般官员,家里没有守卫,只有一个值更的老家仆。很快,院门打开了,马岱走了进去。

    在卧房里,李固已经被捆成了一团,家人也全部被控制了。

    马岱对李固说到:“李大人,我是大唐天山雪豹营的马岱,你可听说过?”

    李固心里一惊,这天山雪豹营的名头他是知道的,马岱的身份他也知道,那可是大唐国王诸葛均的妹夫。他说道:“将军的威名,小人知道。”

    马岱说到:“李大人,我今天前来,不说你也知道是为了什么?”

    李固说到:“小人明白。您是为了诸葛军师来的。”

    马岱说到:“我要营救诸葛军师,这件事想请你配合。现在给你两条路任你选择,一是配合我完成营救任务,给你黄金1万两,另外给你大唐一个郡的太守职位,或者一个部的司长职位。二是你不配合,结果……”

    李固是个明白人,他立即说到:“小人愿意为将军效力。”

    马岱说到:“还不快给李大人松绑。”

    李固与马岱等人研究了行动计划,并做了演习。然后耐心地等待天明。

    第二天,李固带着一个络腮胡子的随从,来到了关押诸葛亮的院子,他询问了诸葛亮的情况,对于部下的尽忠职守表示满意。他说丞相有重要事情要问诸葛亮,吩咐看守们不要靠近。

    进了屋子,李固的随从对诸葛亮说到:“二爷,我是陛下派来营救你的,你快与我换装。”

    诸葛亮望望李固,那个随从说到:“放心,李大人是自己人。”

    黄三到门口警戒着。

    马岱派来的人,是个长相酷似诸葛亮的人,诸葛亮化装成了那个随从的模样。

    诸葛亮说到:“兄弟,我走了,你怎么办?”

    假诸葛亮说到:“二爷,什么都不要说了。我是自愿的,赶紧走吧。”诸葛亮感激地望了他一眼。对黄三说到:“黄三,委屈你一下,我让他们把你打晕了,绑起来,不然会连累你的。”

    黄三说到:“不行,那样很快就会被发现的,我留下,给你们打掩护。”

    诸葛亮深知,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他留着眼泪说到:“好兄弟。”然后拥抱了两人。随着李固走了出去。

    到了门口,李固对着黄三说到:“要好好照顾照顾军师。”

    黄三说到:“是,大人,小的一定尽心照顾诸葛大人。李大人慢走。”

    李固到了院子门口,吩咐守卫队长,要提高警惕,防止唐军的特工人员突袭。

    李固带着诸葛亮一路顺利地走出了相府。

    两人刚刚走出相府大门,迎面遇见了贾诩,他见到李固,说到:“我有事要见诸葛亮,你现在就带我去吧。”

    李固无奈,对随从说到:“你先回去,见到了夫人,对她说,我中午就不回家吃饭了,让她们管好自己吧。”随从应声走了。

    诸葛亮不紧不慢地离开了相府,转过了一条街角。街角停着一辆马车,王鸿问道:“是李固大人的随从吗?”诸葛亮说到:“是。”王鸿掀起车帘,诸葛亮上了马车。

    “是诸葛军师吗?”王鸿问到。

    诸葛亮说到:“是。”

    王鸿令马车直奔许昌南城门。诸葛亮在马车里没有方向感,问道:“这是向哪里走?”

    王鸿说到:“城南。”

    诸葛亮点头说道:“很好,出其不意。曹操料定咱们会向北走,咱们偏偏往南。不错。”

    得到诸葛亮这个大神的夸奖,王鸿十分开心。他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诸葛亮表示了感谢。

    马车行使了大约一个时辰,进入了一片树林,进了一个独立的院落。马岱等人迎接了诸葛亮。

    望着一张张兴奋、亲切地脸庞,诸葛亮恍然如梦,已经被关押两年之久的他,感受到了无比的轻松和自由,就连呼吸的空气都是那么清新。他眼角微微湿润了。

    马岱向诸葛亮介绍了这两年大唐取得的伟大成就。诸葛亮看到弟弟小均竟然带领大唐,走向了如此辉煌。高兴之余,胸中也涌起了万丈豪情。准备施展自己的才华,建立卓越的功勋。

    马岱说了自己的安排。他的计划是先在此隐蔽起来,等到曹操对此事放松之后,再离开许昌,前往大唐。诸葛亮同意了他的计划。他们就安心地住了下来。

第二百四十章 毒士贾诩

    远在大唐的曹静,收到了马岱的飞鸽传书。

    这是一天下午,诸葛均正在办公室批示文件。曹静一脸喜气地跑了进来,说到:“好消息,老公。”

    诸葛均说到:“什么事这么高兴,静儿?”

    曹静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二哥,二哥。”

    诸葛均说到:“二哥怎么了?静儿,难道是……”

    曹静高兴地说到:“二哥已经救出来啦。这是马岱的信。”

    诸葛均看了马岱的来信,连忙向外跑去。外面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一脸紧张滴望着国王。诸葛均来到黄月英的办公室,大声喊道:“嫂子,二哥救出来啦!”

    黄月英闻听此讯,手中的笔掉到了地上。她接过马岱的来信,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抱住诸葛均嚎啕大哭起来。

    大哥诸葛瑾也闻讯赶来了。

    晚饭时,诸葛一家都来到了王府宴会大厅里,欢庆这个惊人的好消息。二娘眼含热泪地说道:“真是太好了,老爷,咱们全家就要团聚了。你生了一个好儿子,是小均使得大家团聚在了一起。”

    诸葛均望着喜气洋洋的一家人,眼中雾气弥漫,心中无比骄傲。他忽然十分伤感,自己的父母现在怎么样了,母亲的病好些了吗?不知道他们失去自己这个儿子会是怎样?他忽然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起来。

    大家都有点莫名其妙:“好好的,你哭什么呀。大概是高兴过头了。”

    黄月英自己止住了眼泪,来劝解诸葛均。诸葛均醒悟过来,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太高兴了。”

    大家尽情滴欢饮,气氛极其热烈。

    再说贾诩在李固的引领下,来到诸葛亮的住处。黄三在门口迎接。贾诩说到:“孔明先生在做什么?”

    黄三说到:“回大人的话,昨晚他看书,看得很晚,早晨有些头疼,到现在还没有起床呢?”

    贾诩说到:“哎呦,孔明先生身体不适,你们请了郎中没有?”

    黄三说到:“先生自己说,不碍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贾诩说到:“那我得进去探望一下。”

    要是别人,黄三还可以阻拦一下,可是,贾诩地位崇高,黄三不敢阻拦,只得硬着头皮掀开了门帘,请他进去。黄三通报到:“先生,贾大人来探望你了。”提醒假诸葛亮注意。

    贾诩进了屋子,看到诸葛亮躺在床上,他轻声叫道:“孔明先生,孔明先生。”

    诸葛亮没有应声。贾诩见诸葛亮睡着了,也不好强求。就转身走了出来。李固见到贾诩进去时,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贾诩与诸葛亮太熟悉了,只要两人一对面,就一定会露馅。此时,见贾诩出来,他放松了下来。不自觉地擦了一下冷汗。

    这个微小的动作,被贾诩看在眼里,心中微感诧异。此时正是早晨,天气还没有这么热。贾诩也没有想这么多,就吩咐李固要严加看管,不使诸葛亮走脱。又吩咐要照顾好他的生活。说完,向门外走去。

    李固见贾诩走了,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他对黄三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也找机会脱身。他急忙向门外走去。

    忽然,贾诩又拐了回来,不理会李固等人的问话,径直向诸葛亮的卧室走去。

    原来,贾诩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从李固不自然的表现上,感到有些奇怪,联想起黄三向里面通报时,声音较大,他也觉得奇怪。这个仆人明知道诸葛亮睡着了,为什么还要通报?诸葛亮也奇怪,仆人的通报,还有自己的问候,他不应该听不到。假如他听到了,醒了,以诸葛亮的为人修养,不可能假装听不见,而如此失礼。

    他忽然想起,在进大门时,李固的那个随从,他虽然不认识,但是身形看上去好像有些眼熟。想到这里,贾诩心中一惊,转身回来了。

    贾诩对黄三说到:“我有紧急公务,务必要将孔明先生叫醒。”

    李固和黄三的心一下子凉到了底。

    曹操正在处理文件,贾诩紧急求见。

    贾诩说到:“丞相,诸葛亮跑了。”随即向他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曹操说到:“派人去追了吗?”

    贾诩说到:“已经派人去了,不过,他们的行动肯定是有预谋的。大唐在许昌的势力很大,咱们应该是抓不到他的。”

    曹操说到:“那如何是好?这个诸葛亮对于大汉十分重要,得想办法把他抓住。”

    贾诩号称“毒士”,这个外号可不是白来的。他在来向曹操汇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对策。他说道:“丞相不必着急,我有一计,可以让孔明乖乖地回来。”

    许昌已及附近村镇,到处都是曹军的追兵。他们说是要抓逃犯,闹得沸沸扬扬。贾诩担心诸葛亮跑掉,正常的搜捕手段还是要使用的。他派人封锁了方圆百里的交通要道,关隘城镇。防止诸葛亮离开曹军的控制范围。

    一个曹军校尉带着一封书信,来到了大唐驻许昌办事处。

    曹军校尉说到:“诸葛先生是朝廷要犯,你们最好把他交出来,不要连累了你们。”

    大唐驻许昌办事处负责人梁斌接过了来信,说到:“这位长官,这件事情不是我们做的,再说,诸葛军师不是早已经死了吗,我记得一年前已经被砍头了。行刑那天我亲眼所见。这又是怎么回事?你可不能把屎盆子往我们的头上乱扣。”

    那个校尉说到:“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我心知肚明。好了,我也不和你们废话,信交给了你们,这是公文,你给我打个收条。”

    梁斌在他的文件登记簿上签了字。那军官就走了。

    梁斌打开了书信,只见上面写着:“今有罪犯李固,黄三,王欢(假诸葛亮),合谋私放朝廷要犯,罪行严重。为了明正典刑,决定三日后,将此三人凌迟处死,其三族之内家属合计216人,也一并处死。如果逃犯能够投案自首,上述犯人均可免死。”

    梁斌和众人不禁目瞪口呆,心道:“这曹贼也太狠了些!”

    梁斌不敢做主,急忙去找马岱和王鸿等人商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