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哥是诸葛亮-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瑾就一方面耐心等待,一方面叫家人处理商业财产,做好搬家的准备。

    过了些天,他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求见吴国太,说有孙尚香的消息要告诉她。

    吴国太接见了诸葛瑾。

    诸葛瑾对吴国太说到:“有个不好的消息要禀告国太,郡主在大唐的日子不好过呀!”

    吴国太听到这里,大吃一惊。

第二百一十一章 诸葛瑾归唐

    吴国太听到诸葛瑾说孙尚香的日子不好过,急忙问道:“香儿在信里说自己很幸福,说小均对她很好,没有提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你却这样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诸葛瑾说到:“那是郡主在安慰您呢。她说的小均对她很好,也是真的。事情是这样的。”

    诸葛瑾说在大唐,妇女地位较高,很多妇女都在参政议政。曹静负责与大汉朝的外交事务,还担任着诸葛均的机要秘书;杜雪莲担任着大唐国的卫生部长,黄晓婉也在卫生部任职,她父亲是大唐的商业部一部部长;姜晶负责西羌国的外交事务。而且她们都有家人或者亲信在大唐工作。

    孙尚香因为一直没有在大唐,到了大唐后又一直在照顾孩子,因此没法参与大唐的重要工作,又没有亲信在大唐任职。

    诸葛均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其他夫人接触比孙尚香就多一些,对她们的依仗也多一些。这样郡主就比较吃亏了。

    吴国太一听就急了,她想到:“男人三妻四妾,和那个接触得多,沟通的就多,自然就亲近的多。香儿可不就是要吃亏吗?!”她急忙问道:“那可如何是好?”

    诸葛瑾说到:“等孩子再大一些,让郡主也出来做事,当然这是以后的事了,当务之急是要增加郡主在大唐里亲信的数量,增强郡主的话语权。”

    吴国太说到:“那赶快从东吴派一些人过去帮助香儿,诶,不行你就过去帮助你兄弟,你一直和香儿的关系亲厚,你去我看就很合适。”

    诸葛瑾说到:“我倒是愿意去,到了大唐我在那里也能担任重要职务,倒是可以帮助郡主。我负责监督他,小均要是敢冷落郡主,看我不大耳光扇他!”

    诸葛瑾这话,吴国太听得解气。就说到:“那你就去,好好照顾一下香儿。”

    诸葛瑾说到:“没有问题。只是,不知道吴王是否同意。”

    吴国太说到:“这件事你就别管了,我找权儿去说。”

    从吴国太府上出来,诸葛瑾对鲁肃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每一步都叫鲁肃算到了,连吴国太要说的话,几乎都一字不差。

    他来找鲁肃,跟他学了与吴国太见面的过程。鲁肃说到:“现在,你就不要着急了,不要主动去找吴王,就等着他来找你吧。”

    孙权被吴国太叫去,絮絮叨叨地说了他一通。他知道是诸葛瑾来说了些什么,不过,人家诸葛瑾说到是实情。诸葛均这家伙的婚姻太过复杂,孙尚香如果嫁给了别人,那是稳稳的老大的命,可是诸葛均的女人还有曹操的女儿,杜雪莲和姜晶那也都是公主,黄晓婉有嫂子黄月英撑腰,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这些女人们还都担任着重要职务,的确比孙尚香有些优势。

    诸葛瑾如果去了唐国,他就是看在自己和鲁肃的面子,孙尚香的日子一定会好过得多,诸葛瑾毕竟是诸葛均的大哥。孙权想到这里,派人叫来了诸葛瑾。

    孙权见到诸葛瑾,问道:“小均那里有什么消息吗?”

    诸葛瑾说到:“吴王,今天上午我刚刚接到小均的飞鸽传书,正要来觐见您呢。”

    孙权心道:“还真巧,我一找他,他的飞鸽传书就到了。”他也不说破,就接过了来信。

    诸葛均给他的礼单是:抛石机和床弩的制作技术,长弓2000张,箭只10万。继续为东吴培养军官和技术人才。

    孙权感到比较满意了。说到:“小均还真是咱东吴的女婿,你以后就是我东吴的亲戚了,要保持好联系。”

    诸葛瑾听他这样说,知道他已经答应了。也很高兴。

    孙权很会做人,从这一刻起,他就放下了架子,把自己的身份从主臣关系,变成了亲戚关系。他说道:“大哥,今后东吴和大唐要保持好亲密度关系,从各个方面都要加强联系,尤其是在军事上要共同进退,才能不被曹操吃掉。”

    诸葛瑾听他管自己叫大哥,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禁心里一阵惶恐,有些手足无措。说到:“主公,微臣不敢当此称呼。”

    片刻之后,他明白过来,自己今后不再是孙权的臣子了。他跟随孙权多年,孙权对他不薄。他一下子离开孙权,心里也有些舍不得,他哽咽着说道:“主公,您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恩情。”说着,站起身来向孙权行了一个臣子的大礼。

    孙权理解他的心情,坦然接受了。

    接下来的日子,诸葛均就是迎来送往,与昔日的好友告别。期间,孙权和吴国太也以亲戚的身份宴请过他们一家。

    然后,诸葛瑾一家就来到了大唐。诸葛瑾担任了大唐军事学院院长。

    在给诸葛瑾的接风宴上,看着诸葛瑾一家高兴的样子,黄月英心里越发的落寞。诸葛均看在眼里,心中无比疼痛。他下决心要营救二哥。

    这天,诸葛均找来了徐庶、赵云,李罗、马岱,研究营救诸葛亮的事情。

    诸葛均说明了会议的主题后,让大家发表意见。

    李罗先介绍了诸葛亮现在的情况。他说道:“据许昌情报站报告,军师仍然被软禁在丞相府里,关押他的那个院子已经进行了改造,围墙已经加高加厚了,而且在围墙里面又加修了一道围墙。把守十分严密。由于摸不到里面的情况,只能估计一下看守人数,估计在50人左右。现在已经开始限制客人探望军师。”

    诸葛均听到这里,不由得“嘿”了一声,自己这个岳父真是够绝得了。

    马岱说到:“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们天山雪豹营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徐庶摇摇头,说到:“我相信你们天山雪豹营的能力,可是曹操对于孔明的看守十分严密,你们去营救,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也不能绝对保证孔明的安全。还有一点,关押孔明的地点在丞相府里,如果发生战斗,杀伤了大批的曹军,影响太大,现在咱们与曹操的关系还不到彻底翻脸的时候,在丞相府营救不可取。”

    赵云说道:“那怎么办,曹操又不肯将军师转移出丞相府,咱们岂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几个人探讨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诸葛均只好叫李罗加强情报工作,再寻找合适的机会。

    过了没有多久,李罗送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曹植被韩遂抓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营救行动

    曹植的确是被韩遂给抓了,同时被抓的还有曹洪。

    原来,曹植回到许昌,递交了考察报告。曹操看过之后,又多次与曹植长谈,都感觉到诸葛均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的观点,是正确的。大唐的战争实践告诉了曹操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

    大唐的科技水平,工商业水平,社会管理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等都已经远超过了曹操治下的汉朝。曹操深深感到了压力。他决心迎头赶上。

    曹操召集众臣制定了学习大唐的经验,大力推进科技和工商业的发展的政策。准备首先建立一个示范区,类似于经济特区。待取得成熟经验后,再进行推广。长安距离大唐较近,因此将示范区选在了这里。

    对于大唐的熟悉程度,大汉朝没有人比得了曹植。他自然肩负了这一重任。

    他来到长安后,曹洪给他接风,接连几天两人出入于楼台酒肆。长安远离西凉前线,韩遂目前的实力已经被唐军削弱,安全问题就被忽视了。

    一天,两人只带了几个亲信随从上街,曹植见到萃名街上有一家鸿宾楼酒家,看装潢很有特点,忽然来了兴趣,就进了里面用餐。

    这家酒楼是韩遂手下马玩的妻舅开的,无巧不成书。马玩因为在与曹军作战时左臂中了一箭,恰好当天下雨,伤口被淋雨感染,在当地治不好,就秘密来到了长安。就住在这家酒楼里。

    这天,他在楼上的包间里喝酒,妻舅对他说曹洪陪着一个贵公子,在楼上的一个包间里饮酒。马玩派手下的卫队长扮作酒店小二,前去侦察了一番。回来说曹洪管那个贵公子叫“子建”。

    马玩这个级别的人物,对于曹操这样的大人物的家事,多少知道一点,立刻明白那人是曹植。当听说他们的包房门口只有两个警卫,其余警卫都在隔壁包间用餐时,马玩动了劫持的心思。

    他来长安看病,随行的郎中携带着“麻沸散”,这下排上了用场。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使用麻醉药来治病救人了。最早记载这种麻醉药的是《列子·汤问》,此篇有扁鹊使用麻醉药的记载。历史上最有名的麻醉药还属神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华佗使用麻醉药时,很类似于我们今天医学手术中的全身麻醉。虽然麻沸散的配方已经失传,但是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记载了一种类似的麻醉药方“睡圣散”,书中说:“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此方由山茄花、火麻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一服后即昏睡。”其中的山茄花就是曼陀罗花,也是制作蒙汗药等一类麻醉药的主要成分。

    结果,曹植、曹洪和警卫们都被麻翻了,只有门口的两个警卫,也被制服了。马玩等人将曹植、曹洪装上马车,立即离开了长安。长安城此时处于和平时期,城门自由出入,因此他们顺利地出了城。

    这几天,曹植等人早出晚归十分正常,直到天黑,曹植新纳的小妾,也就是杨琦才发现不对,报告了曹仁。这时再派人搜救,已经晚了。

    韩遂抓到了曹植和曹洪,如获至宝。这下有了与曹操谈判的筹码。于是放出风来,就等着曹操派人来谈判。

    诸葛均得到这个消息,正想派人去叫徐庶,曹静哭着跑了进来。曹静作为诸葛均的机要秘书,这个消息是瞒不了她的。

    曹静说到:“均哥,十一哥被韩遂抓了,你要救他呀!”

    诸葛均安慰她说道:“静儿,别慌。你十一哥他目前没事,韩遂现在不敢把他怎么样,否则我就灭了他韩遂。这样,我写一封信,马上派人送给韩遂,叫他必须保证曹植他们的安全。”

    曹静急忙拿来纸笔。

    诸葛均写到:“韩伯父,请务必保证曹植等人的安全,万事好商量。”

    信使立即前往武威去见韩遂。

    这时,徐庶赶到了,他听说诸葛均已经写信给了韩遂,问了信的内容,不禁微微摇头,心道:“小均还是年轻啊?!韩遂故意放风出来,就是要用曹植来要挟曹操,他是不会轻易伤害曹植的。你这么一着急,连大唐也被要挟的到了。这样就太被动了。”

    不过,诸葛均如此重视亲情,也让徐庶感动。他认为小均与那些冷酷的政治家不同,不会为了政治利益牺牲亲友,这也是他受到人们包括他徐庶在内,衷心拥戴的原因。

    果然,韩遂接到诸葛均的来信,不禁哈哈大笑,对马玩等人说道:“我原来只想能要挟曹操,竟然忘了诸葛均的婆娘是曹静了。哈哈,这真是太好了,咱们可要好好做做文章。”

    他拍着马玩的肩膀,说到:“兄弟,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走,喝酒去!”

    曹操得到了曹植和曹洪被抓的消息,比诸葛均要冷静的多了,他征战一生,类似的情况遇到的不是一次两次了。他盘算着韩遂会开出怎么样的条件来。

    诸葛均在于徐庶单独谈话后,也冷静了下来,他第一感觉就是韩遂一定要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提出的条件也一定是大唐难以接受的,他想起后世影视剧中营救人质的故事,提出了采取特战行动,营救曹植的意见。

    徐庶呀考虑到无法满足韩遂的条件,就同意了他的意见。

    营救任务由赵云总负责,具体执行由天山雪豹营来完成。

    任务最终下达到了马铁的一大队。

    马铁精选出了100名队员,分成了两个小队,他和马岱各带一队人马,立即开始了针对性的模拟训练。

    韩遂接待了曹操方面派来的使者,提出的条件是,曹军让出潼关以南的地方。然后承认韩遂建立的西凉国。

    对于大唐的条件是,退回关外,并且要唐军两个军的装备。

    韩遂是个谈判高手,他知道他提出的这些条件,无论曹操还是大唐都不会答应的,他只是想先狮子大开口,占据主动而已。

    在李罗派出的情报人员的配合下,营救行动正式展开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情报部的效率

    马岱和马铁率领着突击队,来到了酒泉郡高台县的骆驼城镇,再往前的南华镇就是西凉军队的地盘了。自从西凉军退出了酒泉郡,西凉与大唐在这里设立了边境线,各自设立了检查站。对于双方往来的人员并无禁止,只是对于盐铁,兵器等违禁物品进行检查。

    突击队携带着大量的武器装备,要过检查站就比较困难。

    李罗派来的联络员叫罗满,他说这事由他来想办法。他找来骆驼城镇的情报员,情报员带着他找到了镇长王怀。王怀家里经营着一个货站,他经常往来于南华镇,与对面驻军关系密切,他时常利用马车的夹层运送违禁物品,对方也装作不知道,当然,好处费是少不了的。

    王怀见到罗满袋子里的黄金,满口答应帮助他们运送物资。情报员担心有什么意外,特意就让罗满多给了王怀一些金子。王怀就派人拿上金子到南华镇驻军那里去打招呼。这是他们约定的规矩,但凡有违禁物品过境,都要提前打招呼。

    派去的人回来说一切安排妥当了。

    第二天一早,王怀看在多收的金子面上,亲自带着车队来到检查站。他与检查站的西凉军队长,微微点头,装作互相不认识。西凉军队长下令检查。几个西凉兵看到过往的还有其他行人,就假作认真地检查一番,然后向队长报告,说没有违禁物品。

    突击队顺利地过了检查站。马岱见到这些带着夹层的马车不错,干脆又给了王怀一些金子,将马车也买了下来。

    一路上,罗满利用情报部的关系,使得突击队的行程十分顺利。

    马岱和马铁对于情报部的工作极其满意。

    经过长途行军,马岱和马铁终于来到了武威城外的松树镇。他们一面等待其他队员的到来,一面由罗满到城里的情报站接头。

    罗满带着武威情报站负责人来到松树镇。武威情报站负责人名叫刘威,是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他向马岱和马铁详细介绍了他们掌握的情况。

    早在十几天以前,他就接到了李罗的飞鸽传书,命令他摸清曹植等人被关押的地点。武威情报站动用了各种关系,最终摸清了情况。不仅将曹植等人被关押的地点摸清楚了,连守卫的情况也了解的相当清楚。并绘制了地形图。

    马岱和马铁对情报部门的工作效率十分佩服。

    刘威已经给他们在城里找好了落脚点,让他们分散进城。

    安排好突击队的人员后,马岱和马铁随着刘威,前往曹植等人被关押的地点进行观察。

    这是一个坐落在武威城中心的院落,是个套院,前院就是武威太守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