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哥是诸葛亮-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丝嫌ι�

    于禁知道自己的责任,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这里的战争和内地不同,内战中丢失地盘是十分正常的。汉四郡不同,这是老祖宗汉武帝开创的基业,他于禁要是丢给了倭寇,那他就是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个责任他负担不起。

    他知道要保住平壤,就得依靠眼前的这些文武官员。于是他诚恳地说到:“各位将军,各位大人,汉四郡面临今天的局面,与各位无关,这次的责任都是我于禁料敌不明,中了倭寇的奸计造成的。我会上书给丞相承担所有的罪责。汉四郡是祖宗的基业,不能在咱们手中丢失,还望诸位大人同心协力,积极献计献策,共度难关。”

    师长郑彬是个年轻的将领,毕业于大唐军事学院,见于禁的态度诚恳,他又是于禁的部下,怎么也得让于禁下得了台。于是他先发言了。郑彬说到:“倭寇兵力强大,武器精良,汉军都无法比拟。野战咱们占不了便宜,因此只宜坚守,不易出战。”接着他将从军事学院学来的知识,加上他自己的经验谈了如何防守平壤的想法。

    在说到如何防守城墙时,他提出在城墙上泼水结冰,利用绞盘制作可回收的滚木,等等建议。于禁对他的建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由于郑彬的带头,大家也开始纷纷发言。

    通过这次会议,于禁总算是统一了官员们的思想,大家同心协力坚守平壤。

    对于坚守城池,于禁还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他将原汉四郡的汉军,分别配属新军的四个团,分守四面。自己掌握着3000名新军,作为机动部队。

    太守肖平负责组织城中的青壮,担负后勤和反奸防特的工作。

    一切准备工作有序地进行着。

    这天早晨,倭寇的大军终于出现了。

    倭寇将平壤城团圆围住,上午10点左右,东门方向的倭寇发动了一次进攻。他们先是用火炮轰击了一阵。平壤城墙坚固,加上外面还有厚厚的冰层,损伤不大。

    倭寇见火炮的攻击没有什么效果,就停止了炮击。大约一万名三韩的士兵抬着云梯,向城墙冲来。在他们的后面是3000名倭寇的弓手。他们冲到弓箭的射击距离,就停了下来,用弓箭掩护三韩的士兵。

    汉军官兵们躲在箭垛后面向三韩的士兵放箭。

    师长郑彬发现倭寇的弓手们的距离在长弓的有效射程之内,立即组织长弓手们射击倭寇的弓箭部队。倭寇的弓手遭到袭击,一阵慌乱,开始后退。

    三韩的士兵们在汉军的箭雨下,损失了数百人,终于冲到了城下,开始架起云梯。这时由于没有倭寇的弓箭威胁,汉军弓手们纷纷站起身来,向射击活靶子一样,将云梯上的三韩的官兵一一射杀,随即射击城墙下的三韩官兵。三韩军队发现失去了倭寇的掩护,自己损失惨重,就撤了下去。

    倭寇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

    下午2点左右,倭寇又发动了一次进攻。仍然是三韩的军队打头阵,倭寇掩护。

    汉军这次有了经验,不等敌人靠近,利用长弓的优势,放过三韩的部队,远距离直接攻击倭寇。倭寇十分郁闷,看到自己的弓箭够不到敌人,只好又退了下去,三韩的军队看到倭寇退了,就也退了下去,汉军用长弓追杀着敌人。

    看到汉军的长弓厉害,当天倭寇就没有继续进攻。

    夜间,倭寇又发动了一次进攻,也被汉军击退了。守城的汉军官兵看到自己有克制倭寇的武器,都很高兴,于禁也有了信心。

    第二天,倭寇没有进攻,而是抽调部队去扫荡平壤周边地区。

    第三天,倭寇只是偶尔用火炮轰击几下,仍然没有发动攻击。

    晚上,于禁宴请了城中的主要官员。这几天大家的情绪都很好,酒宴上气氛很热烈。于禁高兴的说到:“诸位,经过这几天的战斗,倭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上次他们仗着阴谋诡计,手段卑鄙,伏击我军,才占了便宜。只要我们小心谨慎,防备他们的奸计,就一定可以战胜他们。”

    众人纷纷附和,一派欢乐气氛。

    郑彬却没有他们那样乐观,总觉得倭寇不发动进攻,不是因为害怕汉军的弓箭,而是酝酿着什么阴谋。

    他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于禁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到:“咱们的城墙坚固,不惧怕他们的火炮,长弓又优于他们的弓箭。城中粮草无忧,长弓箭只储备充足,没有什么可怕的。咱们只要加强城内的反奸防特工作,不让他们里应外合就行。”

    郑彬也想不出倭寇有什么攻城的办法。于是放下了心思,开怀畅饮。

    倭寇围城的第四天上午,倭寇又发起了进攻。于禁并不慌张,认为只要用长弓部队,就基本上可以瓦解倭寇的进攻。他没有到城墙上去指挥,仍然在太守府中处理公事。

    忽然,传令官前来报告,说郑彬请他马上到城楼上去。于禁匆匆赶到城门,登上了城楼。他向外一看,登时傻了眼……

第二百六十九章 平壤保卫战(二)

    于禁登上城楼,举起望远镜向外观望,这一看,他浑身冷汗直冒。只见倭寇的阵前,排列着数千名被捆绑的汉军战俘。这些战俘大部分是上次伏击战中于禁的部下。

    倭寇进攻了,上万名倭寇将汉军战俘混杂在他们的中间,不急不躁地向城墙走来。

    汉军弓手们张弓搭箭,都望着于禁。

    这一刻,于禁知道自己完了。不下令放箭,倭寇攻进来的后果不用说就知道。下令放箭,自己的名声也完了。

    倭寇继续前进。

    郑彬说到:“于将军,让我带人冲出去吧,把弟兄们救下来。”

    于禁摇头说道:“没用的。他们混杂在一起,你怎么救?城门一开,被倭寇趁机冲进来怎么办?还有,这些战俘中要是有倭寇假扮的,到时候趁机夺取城门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郑彬回答不上来。

    倭寇越来越近了,狰狞的面孔清晰可见。

    于禁对在场的官兵说道:“弟兄们,为了大汉的荣誉,为了全城十几万百姓,这个恶人我于禁当了。”

    这时倭寇已经到了城下,有些倭寇已经冲向城门。于禁狠狠心,下令放箭。一时间,箭似飞蝗。

    倭寇的进攻被打退了,无数倭寇的尸体中间,也躺着无数的汉军战俘的尸体。

    于禁暮然间好像老了十岁,鬓边已经生出几缕白发。

    城墙上的官兵们一阵痛哭,城下死去的许多战俘都是他们熟悉的人。

    到了下午,更加为难的事情发生了。一队倭寇押着数百名当地的百姓,男女老少都有,来到了城下。

    两个倭寇从人群中抓住一名妇女,推到了前面。他们对那个妇女说了什么,那个妇女就向城上喊话。她叫的是一个汉军中当地人的名字。大概正好那个汉军不在这里,没有人应声。

    一个倭寇举起倭刀就将那个妇女的头砍了下来,引起了人群的一片惊呼。接着,他们又拉出了一个老人,让他向城头喊话。这次,一个当地汉军士兵哭喊着回答城下的喊叫。看来是那个老人的儿子。

    那个士兵跑到于禁的面前,跪下,请求放他出城。

    这时,附近的数百名当地官兵都把目光投向于禁。

    于禁知道如果听任倭寇杀人,他马上就会成为当地人的仇人。他下令用绳子将这个汉军士兵放了下去。

    倭寇不断地拉出百姓,于禁下令将叫到名字的官兵,都放了下去。

    随着出城官兵的增多,倭寇掌握的城中汉军的名字越来越多,当天,就已经有300多人出了平壤城。

    当天夜里,于禁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眼前的危局。

    于禁自从开始布置平壤保卫战以来,所采取的措施得当,现在已经有了较高的威信,他简单地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下令采取了如下的措施:其一,今天晚上对所有当地汉军摸底,凡是家在附近的,愿意出城的,明天一律放行。这些人留在城里,就是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引爆。其二,从明天开始,凡是城中百姓,愿意出城的,也一律放行。这样也减轻了城中管理的负担。

    到了第二天早晨,总共有4100名当地汉军愿意出城,天亮后,这些汉军都被放出城去。他们出去以后,立即被关押起来,准备送往倭奴国做苦工。他们十分后悔,但是已经无可奈何。

    接下来的几天,城中百姓愿意出城的共有4万多人,于禁也将他们放了出去,这些人出城不久,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抢劫,许多青壮被抓走,大批妇女被强奸后,卖往倭奴国。部分人因为反抗遭到了屠杀。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双方攻防中度过。倭寇一时也没有办法攻破平壤。

    李典,字曼成,曹操麾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李典接到于禁的报告之后,深知汉四郡兵力薄弱,平壤危急,他一面上报请示曹操,一面派手下副将黄槐率领步骑兵25000人前往平壤增援。他准备在接到曹操将令之后,再抽调3万人马前往汉四郡作战。

    于禁和城中军民苦苦支撑,等待援军。援军迟迟未到。

    忽然有一天,倭寇的阵地上传来了欢呼声,汉军听到消息,是汉军的援兵被倭寇歼灭了。

    原来,倭寇的统军大将名叫田中一郎,今年35岁,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吞并三韩以及设计伏击于禁的都是这个家伙。利用百姓逼迫于禁的也是他的主意。他在围困平壤的时候,就一直关注着汉军援军的消息。当他听说汉军的援军出动以后,让三韩的军队换上倭寇的军装,继续围困平壤,他亲率倭寇主力3万人,急行军到达了龙州,在龙州西南伏击汉军的援兵。

    龙州距离平壤还有400多里,黄槐想不到倭寇会在这里设伏,在毫无防备地情况下,汉军大败,黄槐被杀,汉军只有不到5000人逃回了辽东。

    击败汉军的援军后,田中一郎迅速率军返回了平壤。围困平壤的三韩军队,一直担心平壤的汉军发现倭寇主力不在,出城进攻他们。此时见到倭寇主力回来,故而发出了欢呼声。

    这天,倭寇派人举着黄槐的头颅,向城中喊话,宣布汉军援军被歼灭的消息,劝城中守军投降。

    于禁担心汉军的士气受到影响。他就召集军官们为他们打气。他说到:“不要相信倭寇的宣传,首先,那个黄槐我都不认识,这个头颅真假难辨。其次,他们的人马没有那么富余,怎么去歼灭咱们的援军?最后,就算是黄槐的援军被歼灭,大汉的军队多得是,丞相一定会再派大军来援。大不了咱们再坚守一个月。”

    他的这番话还真是起了作用,军官们对于坚守平壤,还是很有信心的。

    攻防的日子又过去了几天,倭寇仍然没有什么进展。汉军官兵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要是哪天倭寇不进攻,他们反倒不习惯了。

    这天夜里,于禁在睡梦中被一声巨响惊醒。不多时,值班军官来报,城破了!

第二百七十章 朝鲜半岛失陷

    于禁跳起来说到:“怎么回事,哪里城破了?”

    值班军官说到:“是城西南角,城墙被炸塌了。”

    于禁急忙率领机动部队赶往出事地点。

    原来,田中一郎见平壤城墙高大,一时难以攻破,就决定采取坑道爆破作业。他选择了城西南角附近的一段城墙作为目标。为了不使汉军警觉,他只是进攻东面和北面,吸引汉军的注意力。

    冬天的平壤,冻土层接近两米,坚硬的冻土用镐头刨下,只是一个白点,施工极其困难。但是刨开表面的冻土层,在下面挖掘就毫无阻碍,正是由于地表坚硬,连支撑都省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施工,成功地挖掘了一条地道。并在里面安放了数千斤黑火药。

    这天夜里,田中一郎命令继续在东面和北面佯攻,他亲率主力埋伏在城西南。凌晨两点,倭寇点燃了炸药,将城墙炸开了一个50余米宽的大口子。倭寇向城里冲来。

    城墙的破口处的汉军已经大部分被炸死,周围的汉军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倭寇就冲进了城里。当于禁赶到时,倭寇进入城中的已经达到了数千人。他们一面与汉军交战,一面分出兵力奔袭西门和南门。

    汉军都知道城破的后果,拼死厮杀,希望可以将倭寇赶出城去。倭寇源源不断地从破口处涌了进来,人数已经多达2万,于禁见周围都是倭寇,知道平壤完了,于是边打边退,向城东北转进。不多时,南门和西门相继失陷,大批的倭寇和三韩伪军涌了进来。

    经过一夜激战,于禁被围在一个不大的宅院里,身边只剩下了数百人。不多时,宅院的大门被撞塌了,大批的倭寇涌了进来,于禁率领汉军拼死厮杀,最后身边这剩下了几个卫士,田中一郎亲自赶来劝降,于禁大喝一声:“大汉岂有向倭寇投降的将军!”说着,将手中的长枪向田中一郎掷去。

    田中一郎用倭刀拨开了长枪,下令放箭。于禁身中数十箭,阖然长逝。

    平壤失陷了。

    随后的三天,田中一郎为了彻底摧毁当地军民的抵抗意志,下令对平壤军民展开了屠杀。

    整整三天,平壤就像地狱一样,到处都是无头的男尸,和被剥光衣服的女尸。除了少量妇女被倭寇军官占有以外,平壤全城被屠杀干净,死者多达7万余人。

    汉四郡失陷了,至此整个朝鲜半岛落入了倭寇手中。

    诸葛均听到了消息,心中郁闷。心想:“我穿越到了汉朝,依靠着人类科学文化的结晶,给华夏民族带来了繁荣昌盛的光辉前景。可是,还是避不开倭寇这个饿狼。他们注定是华夏民族跗骨之蛆。看来自己就是个劳碌的命,这一生都将在辛苦中度过了。该死的倭寇鬼子。”

    他闭上双目,靠在椅背上。继续沉思,想到:“从李罗搜集的情报看,一定是有一个或者一些掌握了先进科学知识的人,融入了倭奴国。他们的军旗和军队的编制,简直就是后世二战时期的翻版。他们的行为令人发指,这次对平壤的屠杀更加证明了他们骨子里的兽性。如果不及早遏制他们,不知道会给人类造成多大的灾难。”

    小乔看到他正在沉思,就走到他的身后,伸出玉手,轻柔地为他按摩着头部。

    诸葛均继续想到:“倭寇对华夏民族的入侵,都是选择在华夏民族内战频仍,最脆弱的时期。就像现在,华夏民族四分五裂,形不成合力来抗击倭寇。就给了他们入侵的机会。大唐该怎么办?”

    他睁开眼睛对小乔说道:“乔儿,去把徐总和二哥请来。”小乔出去吩咐手下去请徐庶和诸葛亮。

    不多时,徐庶和诸葛亮来了。

    诸葛均问道:“看了关于汉四郡情况的报告,你们有什么想法。”

    徐庶说到:“真像你说的那样,这些倭寇太残忍了,竟然干出屠城这样的野兽行径。**掳掠,无恶不作,这还是人吗?简直是禽兽不如!”

    诸葛亮说到:“抛开倭寇的卑劣不说,我倒是认为,倭寇的统帅田中一郎倒是个人物。纵观他手段之奸诈,用计之老辣,还真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对手。”

    听着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诸葛均忽然发现,徐庶性格太过忠厚,让他对付完全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