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哥是诸葛亮-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主动请缨,希望这些事情由他来主抓。黄月英有些不放心,提出了疑问。

    诸葛均最后决定将这些事情交给了诸葛亮。他相信诸葛亮的能力,而且诸葛亮办成了这件事,将使他的工作能力大幅提高,自信心也将大幅提升。

    诸葛亮果然是个超级大神,很快就将银行的事情搞出了眉目。这天,他拿着大唐准备新发型的面值500、100、50、10;5、2、1元的金银铜币,还有银行汇票,来见诸葛均。

    本来,诸葛均考虑过直接发行纸币,后来因为此时的纸张、印刷和防伪都不过关,而且习惯了实物的汉朝人不认可纸币,于是就铸成了现在这样的金属货币。

    钱币的图案,一面是大唐国徽的图案,一面是发型单位的文字标示,上面写着:大唐国家银行。

    小乔摸着光滑精美的金币,十分喜欢,说到:“二哥,你真能干,这些钱币人们一定喜欢。”

    诸葛均和大臣们带头兑换和使用新的货币。很快,大唐全境都开始使用新的货币。由于大唐的国力强大,富庶,良好的商业信誉,世界各国也都接受了大唐新的货币。

    诸葛均一如既往地忙碌着。

    这天,他听说曹操派往汉四郡的将领是虎威将军于禁,不仅心里暗暗担心。

第二百六十六章 虎威将军于禁

    虎威将军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早期追随曹操参加讨董军,讨伐董卓。后来跻身为曹操五虎将之一,可谓忠心耿耿,深得曹操器重。

    自从许褚等人在大唐军事学院毕业归来之后,曹操选调人马,以这些学员为骨干训练了一支新军,总数为32000人,编为三个师。本来曹操属意许褚担任新军统帅,但是许褚还是愿意担任曹操的亲军护卫军的统领。于是曹操就选择了虎威将军于禁。

    此次,于禁率领两个师共计2万大军,前往汉四郡与倭寇作战。

    诸葛均听说是他,不禁皱起了眉头。诸葛均看三国时研究过三国的大部分军事将领,对于于禁评价不高。一方面是于禁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人品有点问题。

    据《三国志》记载,于禁有一个名为昌豨的朋友,曾是山贼,后投降曹操。但不久,昌豨在此率领山贼反叛。曹操当即派遣大军讨伐昌豨,山贼根本不是正规军的对手,眼看就要失败,昌豨便跑去于禁那儿求情。按照常理而言,于禁应该会放了昌豨一马吧?至少是替他在曹操面前求求情。

    但结果是,于禁以“不能失节”为由,斩了昌豨。而事后,曹操就此事“拜禁虎威将军”。

    这就多少有点踩着朋友往上爬的味道,也难怪陈寿会在《三国志》中说于禁“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而裴松之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大意为于禁放纵他嗜好杀戮地心理来安定众人的议论,因而最终成为俘虏、死后被加封不良嗜好,也是罪有应得。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进攻樊城,于禁率领庞德前往救援。交战过程中,庞德每有机会战胜关羽,于禁便鸣金收兵。以至于在一次次错失良机后,关羽水淹曹军,一战得胜。

    这其中还有一个情况,说的是庞德在军队被水淹之后,仍然率领残部坚守高地,向蜀军射箭进攻。而于禁身旁压根没什么人了,也可能是他想召集些人再战,但无奈大家都“树倒猢狲散”,各自逃命去了。

    最后这位跟随曹操30年的虎威将军,竟然投降了关羽。

    另一方面,于禁的军事才能较弱,跟随曹操征战多年,并没有什么骄人的战绩。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布阵安营之类,作战偏于保守。以他这样的将领,去对付狡猾凶残的倭寇,诸葛均实在是不看好他。

    于禁到达汉四郡首府乐浪郡后,见到了汉四郡守军将领夏侯邈(夏候渊的侄子)。宣布了曹操的命令,接管了这里的汉军指挥权。夏侯邈手下有汉军16000人,当地朝鲜族军队13000人,加上于禁的20000人,总兵力近五万人。

    这时,倭寇已经攻占了弁韩,正在攻打秦韩。夏侯邈建议立即出兵,帮助秦韩击退倭寇。但是于禁认为这是番邦国家之间的战争,大汉不应该参与。

    没过多久,倭寇攻占了秦韩。接着又调集了陆海军35000人,开始攻打与真番郡交界的马韩。

    在夏侯邈和当地官员们的催促下,于禁才决定出兵马韩。但是他仍然没有要与倭寇大规模冲突的意思,只希望倭寇看到大汗出兵,自动退走。因此,磨磨蹭蹭地,大军在马韩边界徘徊,整整三天,才进入马韩五公里。就是做个样子。

    他这样做,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于禁跟随曹操征战多年,今年快50岁了,官至大汉虎威将军,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想着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当初接掌训练新军,他也不愿意,知道新军参加战争的几率较大。可是,曹操对他的信任,使他不敢不接这个职位。

    这次他奉命到汉四郡平倭,他听说倭寇彪悍,武器先进,担心自己打败仗,毁了一世英名。心想只要保住汉四郡,有倭寇骚扰,将他们击退就行。因此消极避战。

    这天,于禁率领大军正在马韩边界徘徊,忽然侦查兵来报,说前面发现了倭寇的部队,大约有一万多人。于禁立即下令列阵,准备迎敌。

    不久,倭寇的军队出现了,主要是步兵,还有少量的骑兵。他们也在于禁的对面列阵。

    此时,于禁的手里掌握着13000名新军,1万名普通汉军,还有当地武装5000人。兵力上的优势使得于禁胆气增强,决心教训一下倭寇。

    于禁从望远镜中看见,倭寇队形齐整,前面排列着不少大炮和床弩,有些犹豫,心想此战必定惨烈,伤亡不可避免。但是,事已至此,由不得他退缩。他一面下令长弓和床弩部队准备射击,一面命令骑兵准备包抄倭寇。

    汉军官兵们握紧了手中的刀枪,准备厮杀。大战一触即发。

    忽然,倭寇阵中出来了两个骑兵,他们打着白旗向汉军走来。于禁示意放他们过来。

    倭寇来的是一个军官,另一个是个翻译。那个倭寇军官见到于禁,就向他行礼,态度十分恭谨。翻译对于禁介绍了倭寇军官的身份,说他是他们国王的亲戚。

    倭寇军官会一些汉语,虽然不十分流利,但是基本上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个别的地方由翻译补充。

    倭寇军官显然对于禁有一些了解,他说道:“尊敬的大汉虎威将军,我国国王非常仰慕大汉的威仪,对于将军您也十分尊敬。我国愿意继续奉大汉为宗主国,每年向大汉朝拜进贡。”说着递上了国书和礼单。

    在于禁观看国书的时候,倭寇军官悄声说道:“请大人借一步说话。”于禁会意,在自己的军中也不怕他耍花样,于是挥手让周围的人马退开。

    倭寇军官拿出一张礼单,递给了于禁。说到:“这是我王献给将军您的一点薄礼,还望将军笑纳。”

    于禁接过礼单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礼单上开列的金银珠宝玉器和其它礼物,价值惊人,是他这一生积攒的家业的百倍不止。后面还有更离谱的,10名美女,其中还有2名贵族血统的!

    于禁……

第二百六十七章 惨烈的战斗

    于禁小心地问了对方一些关键的事情,倭寇军官都给与了肯定的回答。他代表倭奴国王表示,今后绝不再骚扰汉四郡。他推说以前的侵扰都是海盗和个别地方势力所为,现在倭奴国已经统一了。他们会约束国民的行为。

    于禁表示满意,心想:“丞相派自己来,就是要解决汉四郡被倭寇侵扰的事情,现在倭奴国臣服于大汉,而且不会再骚扰汉四郡。自己的使命就完成了,这是最好的结果,丞相也一定会满意。”

    于禁打定了主意,笑纳了礼物。

    倭奴国的使者,回到了自己的阵营后,派人送来了礼物,军队就撤走了。

    于禁一直监视着倭寇的动向,用望远镜目送着他们离开,直到看不见为止。他对官兵们宣布了倭寇臣服大汉的消息,决定退兵。

    官兵们本来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不知道自己大战后是否能够活下来。现在听说倭寇惧怕大汉,向大汉臣服,自己不用打仗了,可以平安地回家了。队伍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于禁率领汉军开始返回真番郡。

    一路上,官兵们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军官们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也就不禁止士兵们的说笑了。大军迤逦着,拖拉成长长的队伍,行进在山谷里。这一带的地形是两山夹一谷,山坡上灌木丛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他们来时十分警惕,曾派人反复搜索。现在战争结束了。大军毫无防备地行进着。

    忽然,随着一阵凄厉的号角声,两侧山坡上箭似飞蝗,滚木礌石密集如雨,汉军毫无防备,死伤惨重。

    于禁慌了手脚,指挥着官兵想从原路返回,这才发现,后面早已被原本撤走的倭寇堵住。汉军被包围在宽不过百米,长不过10里狭窄的山谷里。

    于禁逐渐恢复了镇定,他发现倭寇的人数应该在3万人左右,情况危急,他知道前面的道路曲折,还有很长的山路,突围的方向只能是撤回刚才与倭寇对峙的地方。那里地势开阔,便于军队结阵作战。

    他下令夏侯邈率领一部汉军掩护,他率领主力翻身冲向谷口。

    此时谷口已经被大约一万倭寇封锁,他们已经开始在谷口架设火炮和床弩。于禁见形势危急,一面组织长弓部队压制倭寇,一面指挥部队向谷口冲锋。

    汉军冒着箭雨向谷口冲锋,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倭寇的床弩和火炮也开始发射,汉军死伤惨重。第一次冲锋失败了。

    此时埋伏在山坡上的倭寇已经发起冲锋,夏侯邈组织官兵仰射,倭寇居高临下占尽上风。很快倭寇冲了下来,将汉军截成了数段。夏侯邈和数百官兵被围在一片狭小的谷底。

    于禁现在可以指挥的部队大约有12000人左右,他现在已经顾不上救援夏侯邈了。他再一次组织长弓手掩护,亲自率领全军冲向谷口。汉军官兵现在都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冲不出去,必然是死路一条,因此都拼命向前。

    在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之后,于禁率领汉军终于冲进了倭寇的阵地。两军混站在一起了,此时所有的远射武器都失去了作用,人们全靠肉搏来决定生死。此时汉军是人人拼命,倭寇也极其顽强,两军拼死厮杀,极其惨烈。由于谷口较宽,汉军在人数上略占上风,倭寇虽然顽强,形式渐渐有利于汉军。

    这时,埋伏在山坡上的倭寇歼灭了山谷里的汉军,已经开始向谷口增援。形式又开始危急起来。

    于禁杀死了一名倭寇的军官之后,后退几步,拿起弓箭。于禁的射术在三国的武将中还是排名靠前的,他接连射死了几名倭寇军官。这时他发现了那个前来谈判的倭寇军官,心中不由大怒,瞄准他一箭射去,正中他的面门。

    倭寇的军官连续被杀,阵型开始混乱,于禁乘机率领汉军猛烈冲杀,终于冲出了倭寇的包围圈。倭寇在后面紧紧追赶,于禁断后,又射死了两名倭寇的军官,才摆脱了倭寇的追击。

    汉军冲出谷口,先向东继续前行,然后转向西北方向,向临屯郡行进,此时于禁身后的汉军已经剩下不到4000人了。

    于禁突围了,山谷里剩下的汉军被分散包围,渐渐地被倭寇围歼了。

    夏侯邈身边此时也只剩下不到百人了,至少有500名倭寇冲下山来围攻他们。夏侯邈知道自己今天必无幸免,挥舞着三尖两刃刀砍杀着眼前的倭寇,这时他们与倭寇混战在一起,夏侯邈已经谈不上指挥部队了,只能心无旁骛地与倭寇拼杀。

    夏侯邈武艺高强,在身边的卫士的配合下,亲手斩杀的倭寇不下十余人。倭寇极其凶悍,死战不退,他的眼前的倭寇越打越多,身边的战友却越来越少。他机械地挥舞着兵器,俩只手臂开始麻木了。力气渐渐地失去。

    不久,他身边最后一个战友倒下了,他的周围却围着上百名倭寇,他挡开一个倭寇的倭刀,一刀刺中了他的胸膛。这时一个倭寇将一只长矛刺进了夏侯邈的后背,他的动作慢了下来,另外一个倭寇也刺中了他的大腿。

    夏侯邈支撑着身子没有倒下,他大喝一声,运起最后的力气,将手中的兵器掷出,刺进了一个倭寇头目的胸膛。就在这时,又有两只长矛刺进了他的身体,他终于倒下了,十几名倭寇一拥而上,挥舞着刀矛刺进了他的身体。他怒目圆睁,不甘心地死去了。

    这一仗,汉军损失24000余人,汉四郡的汉军主力基本丧失。剩余的2万名汉军,分散在汉四郡广大地区。倭寇趁机攻取了真番郡的大部分地区。

    于禁率领残余的汉军绕道逃回临屯郡,听说倭寇进入了真番郡之后,他对自己因为私心导致的失败后悔不已。他知道以现在的汉四郡剩下的兵力抵抗倭寇,力所不及。于是一面派人回许昌报告,一面派人向驻守辽东的汉军求援。

    于禁知道自己的错误难以得到原谅,回去也没有好果子吃。决心死守乐lang郡首府朝鲜(今朝鲜平壤)城,为大汉派来援军争取时间,立功赎罪。他紧急收拢部队,将朝鲜城附近各县的地方部队,和县政府也都迁进了朝鲜城里。

    此时朝鲜城里的汉军共有17000人,地方军11000人。

    12月初的一天,倭寇的主力部队34000人,三韩(弁、马、秦)伪军55000人,包围了朝鲜城。惨烈的朝鲜城保卫战,从此拉开了帷幕。

第二百六十八章 平壤保卫战

    朝鲜(平壤,为了阅读方便,简称平壤)城,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壤平原和丘陵的交接处,东、西、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是北朝鲜战略要地之一。于禁之所以选择坚守该城,不仅仅是考虑地理位置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该城是汉四郡的首府,政治意义重大。于禁只要守住了平壤,就可以证明朝鲜没有丢失,他的罪责就小了很多。

    另外的原因就是,平壤作为汉四郡的首府,一直是汉朝建设的重点城市,城墙坚固,物资储备充足,足以维持20万人一年之用。

    平壤人口众多,原本的人口就多达九万余人,现在各县逃来的人口也多达3万余人,加上军队总人口近15万人。

    于禁听说倭寇逼近了,就召集众将研究防守对策。参加会议的有新军二师的师长郑彬,以及汉军团以上军官,平壤太守肖平,汉军驻平壤统领王达以及几位重要的文武官员。

    于禁先简单介绍了一下敌情,然后说道:“众位将军,各位大人,敌情严重,平壤必须坚守,他不仅关系到大汉威仪,也关系到诸位的身家性命。

    我已经将这里的情况上报了丞相,也向辽东兵马统领李典将军请求了援军。但是等他们接到报告,再进行准备,再来援助,时间至少一个月,还要防备有其他意外情况,咱们必须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对于如何坚守平壤,请大家出谋划策。”

    他说完了这番话后,良久没有人搭话,现场一阵沉默。

    原来啊,这位虎威将军的品性,跟随他的部下都清楚,不仅刚愎自用,而且嫉贤妒能。太守肖平等人都是官场老手了,对于他的底细自然要摸个清楚。因此都十分小心,没有人肯应声。

    于禁知道自己的责任,虽说胜败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