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诸葛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哥是诸葛亮-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忽然,他听到有人在叫他:“均哥,均哥。”他睁开眼,看见孙尚香正在叫他。他疑惑地望着她,说到:“香儿,这是哪里?”

    孙尚香为他擦擦满头的冷汗,奇怪地问道:“你怎么啦,均哥,这是香儿的住处,你的家呀?”诸葛均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做了个恶梦。

    之后,诸葛均再也睡不着了,他反复想着,自己死后,高若依性子柔弱,对自己又是一片痴情,真不知道她的日子会怎样。他担心极了,但是又无可奈何。他的心头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自己是穿越过来的,会不会也有人穿越过来,如果是的心术不正的人,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天亮后,他叫李罗过来和他一起吃早饭。

    李罗受到国王的邀请,心中感激,急忙道谢。

    诸葛均对李罗说到:“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闻,就是让人感到惊奇的,比如什么地方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思议的事情?”

    李罗说到:“目前还没有,我会让手下特别留意的。”

    诸葛均说到:“要留意那些所有能接触到的国家,如果出现了什么新的科技,比如厉害的武器,一定要多搜集相关的情报。还有,哪里出现了什么能人,有什么惊人的表现,也要特别注意。”

    李罗表示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件事以后,又过了一多月,没有任何事情发生,诸葛均渐渐的淡忘了。

    因为战事结束,贾诩早已经回到了许昌。

    同年10月的一天,许昌丞相府门前,贾诩的马车刚刚停下,一个大汉情报机构探报司的官员,已经候在相府门前,面色焦急地等着他。贾诩知道他是有要紧的事情要汇报,就对他点头,示意他跟在后面。

    半个小时之后,贾诩求见曹操。

    贾诩见到曹操,心情忧郁地说道:“丞相,您的判断是对了,倭奴国果然是统一了,而且他们造出了一种三桅帆船,上面有火炮,十分厉害,大汉驻乐浪郡的的水军在海上与倭奴国水军交战,123艘战船对阵倭奴国的25艘战船,竟然吃了败仗,损失了一半以上,死伤官兵2316人,倭奴国水军仅仅损失了两艘战船。”

    这里所说的乐浪郡是汉朝时朝鲜的一部分。汉朝时,朝鲜北部叫卫氏朝鲜,又叫卫满朝鲜,于中国汉朝初年时,由燕国亡命者卫满推翻了朝鲜半岛上的箕子朝鲜自立。

    南部是韩人建立的一些小的奴隶制度的国家,分为三支,一支是马韩,就是后来的百济。一支是秦韩,就是后来的新罗。一支弁韩。是现在韩国人的祖先。

    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汉武帝所灭。汉朝在所占领地区建立了四个郡,称为汉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倭奴国,就是今天的日本,是汉朝的属国,汉朝曾给当时的日本国玺,上刻:汉倭奴国印,已在日本出土,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此时的倭奴国,还没进入封建时期,还属于奴隶制国家。

    10年前,倭奴国国王去世,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互相征伐。为了得到汉朝的支持,纷纷遣使向汉朝称臣进贡。从前年底开始,倭奴国不再向汉朝进贡。曹操曾派出使者前去查看,结果失去了音信。曹操判断是倭奴国统一了。

    从去年开始,倭奴国频频骚扰朝鲜南部国家,有时也出现在北部大汉海域。倭奴国人十分残忍,所到之处,不仅大肆掠夺人口和财产,还将带不走的人口和财物屠杀和焚烧。

    曹操曾经下令当地汉军围剿倭寇,但是,他们都是乘船突袭,汉军掌握不了他们的行踪,往往汉军赶到时,除了遍地死尸和燃烧的房屋之外,倭寇早已失去了踪影。收效不大。

    自今年以来,倭寇入侵越演越烈,规模也越来越大了。而且,倭寇装备精良,他们发明了三桅帆船,速度快,还装备了大型床弩,浪人们使用的倭刀十分锋利,能够砍断大部分汉军的兵器,刺穿汉军的铠甲,交战中往往是汉军吃亏。这次海战,倭寇竟然使用了火炮!

    听完了贾诩的汇报,曹操组织了专门的会议,研究了朝鲜的局势,决定派出在山东编练的新军前往汉四郡,剿灭倭寇。

    倭寇出现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诸葛均的耳中,他从中察觉出了异乎寻常的危险。

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危机

    李罗搜集到的关于倭寇的消息,十分详细,这是诸葛均对于情报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些消息中,诸葛均最感兴趣的是两件事。

    其一,倭寇使用了火炮。但是没有开花弹,只是实心弹和铁砂,射程也不远,威力不大。这说明倭寇只是掌握了黑火药的制造,炸药这种复杂的科技产品他们还没有掌握。

    其二,倭寇使用了木制帆船,动力还是风力。说明他们没有掌握蒸汽机技术,更别提内燃机技术了。

    从以上两点来说,倭寇的科技水平,目前不会高于大唐现在的科技水平。应该不是太可怕。

    为了制造更大和更好的船只漂洋过海去寻找新的财富,14世纪末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并,建成三桅帆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称赞这是“人类的一种伟大杰作”。

    它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能装载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月,甚至可以环绕地球航行。三桅帆船的出现,改变西方在造船技术上落后于东方的历史,也使改变西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随后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都和这种帆船及航海新技术密不可分。在航海家和造船家的心目中,三桅帆船的构造几近完美。

    英文中barque有时也泛指多于三根桅杆的帆船,但从18世纪末期开始特指三根或更多桅杆、最后一根桅杆上挂纵帆,其他所有桅杆均为横帆的帆船。与之相比,?全帆装船(full…rigged?ship)所有桅杆均挂横帆,前桅横帆三桅船(barquentine)则是除了前桅横帆其他桅杆都挂纵帆。

    三桅帆船在风帆时代十分盛行,因其容量与全帆装船相近而所需人手较少,作为商用船非常合适。相比适合抢风航行的纵帆船,和适合利用季节风长距离航行的全帆装横帆船,三桅帆船barque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后期很多大型铁身帆船也采用了类似的帆装。

    普通三桅帆船和前桅横帆三桅船外另外还有一种变种称为jackass…barque,前桅横帆,后桅纵帆,主桅下部纵帆、上部横帆。

    火药加上这个三桅帆船的制造技术,都不是应该在汉朝这个时代出现的,这说明是有人掌握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换句话说,就是有了不是来自这个时代的人,就诸葛均一样。这才是最恐怖的一件事。

    这个人的出现现在已经证实了他是诸葛均的敌人,因为他是帮助倭寇的。诸葛均的第一感觉就是要找到这个人,将他除掉,否则他的出现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战争,造成大规模的杀戮。

    与此同时,他也想到对方一定也会想到大唐的科技不是来自汉朝的,那个人的想法也一定和自己一样,会想方设法将自己除掉。

    通过反复思考,诸葛均做出了决策:第一,命令李罗尽快搜集此人的相关资料,只要有可能,不屑一切代价,一定要铲除他。第二,从今天起,加强自己和亲属的保卫工作,自己尽可能不再抛头露面。第三,要加快大唐科技的发展步子,尤其是军事工业的步伐。

    要对付倭寇,首先要发展的就是海军,但是大唐除了在中亚里海以外,没有出海口。大唐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诸葛均召集重臣们研究这个问题。会议在王府的小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黄月英,诸葛亮,徐庶,吕秉和韩遂。小乔担任会议记录。

    诸葛均首先介绍了倭奴国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对大唐的威胁,他说道:“倭寇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岛国,但是他极具侵略性,而且极其残忍。可以这么说,他们就是一群野兽,不能用人的标准来衡量。”

    黄月英首先发言,说道:“既然是这样的野兽,咱们就要坚决铲除他们。可是他们距离咱们遥远,鞭长莫及啊。”

    徐庶说道:“要想彻底清除倭寇。只有打到他们的老巢去,防是防不住的。这样太被动了。”

    诸葛亮说到:“元直兄说得有道理,要解决他们必须从根上解决。他们的根在海外的岛上,大唐没有水军,是个问题。”

    韩遂说道:“这些倭寇的残忍,我以前就听说过,现在既然侵扰的这么频繁,规模也这么大,的确是要引起重视。我不懂水军,但是我认为,大唐应该建立一支水军,现在就要做准备。”

    诸葛均说道:“大家说得很对,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唐必须有一只海军,也就是水军,不过是能够在大海上作战的水军。当大唐拥有了出海口之后,海上贸易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说到这里,他叫小乔拿来一张黑板。小乔指挥着两个士兵安放好了黑板。

    诸葛均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华夏大陆近海的地图,对着大家说到:“这里是就是倭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日本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以和族为主体民族,人口约为414万,通用倭国语。距离华夏大陆直线距离2478公里。

    这里是琉球(台湾),与华夏大陆“闽”地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由琉球岛及兰屿、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构成,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其中琉球岛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占琉球总面积的90%以上。

    这里是马来西亚……”

    诸葛均给这些大佬们上了一堂华夏大陆海疆的地理课,听得他们大开眼界。连小乔眼里都满是崇拜的星星。

    诸葛亮最后终于忍不住了,问道:“陛下(正式场合的称呼),这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诸葛均说到:“这个问题今天就不在这里说了,以后咱们再慢慢讨论。大家来看。这里、这里……”他指着后世海参崴、旅顺、青岛,天津、厦门、上海、舟山和金兰湾等地说道:“这些地方都是天然的深水良港,适合做造船厂和海军基地。咱们要尽快控制一些。”

第二百六十五章 银行和国债

    诸葛均详细讲解了许多关于航海和海军的相关知识,对大唐的大佬们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最后决定在取得出海口之前,先进行海军相关知识的研究。

    这次会议后,正式成立了大唐海军部,诸葛均兼任海军部长,待培养出可以接替的人选后,再接替他的职务。

    海军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海军研究院。海军是个高技术行业,涉及面极广,诸葛均将所有相关项目列出了项目大纲,交给海军研究院分别进行研究。为了研究的方便,诸葛均决定先在成都附近找一个相对的深水湖泊,做模型试验。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再移植到海滨基地。

    东湖位于成都东南,拥有近200亩水面,是成都市区最大的湖泊。为了诸葛均指导的方便,就将海军基地设置在这里。东湖与大海相比,就像家里的澡盆,诸葛均形象地称之为“澡盆里的海军”。

    这里的条件当然是不完善的,比如湖水和海水的盐分不同,做防锈试验就很难。但是,不能整船做防锈试验,可以做切片试验,还可以人工制造海水。诸葛均的想法是,先干起来,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有困难想法克服就是了。

    世界第一艘铁壳铁甲战舰是英国于1859年制造的〃勇士〃号(warrior)铁壳铁甲军舰,这艘军舰的船壳换成铁结构,该舰长128米,水线间长115。8米,宽17。7米,长宽比7。23,深7。9米,排水量9210吨,帆面积4497平方米。军舰两舷各有一条装甲带,这两条装甲带从船首部到船尾部用一层115毫米厚的横向舱壁与舷侧厚达115毫米的铁装甲(柚木龙骨厚达46厘米)封闭起来,形成一个装甲堡垒,舰上所有的火炮装在这个堡垒里面。该舰配有26门68磅前装式大炮,10门100磅和4门40磅的后装式大炮。重达9210吨。

    这艘舰之首尾都没有装甲,在装甲堡垒之外向外突出26米,只包了一层船壳铁板,没有柚木龙骨,该舰在蒸汽机推动下有15节的航速,另外在3根大桅上还配备了一整套帆具。〃勇士〃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有铁装甲的铁壳船,它虽只有一层炮甲板,但仍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艘战列舰,在以后的50年,凡按此建造的新军舰统称为铁壳军舰。它的问世使木壳装甲舰黯然失色。这样铁、木之争就十分迅速地结束了,而进入了短暂的铁制军舰时期。

    诸葛均的目标是研究采用蒸汽机为动力的铁壳铁甲战舰,用来对付东吴和曹操的水军,以及倭寇的三桅帆船战舰。

    为了出行方便,专门修建了一条通往东湖的铁路,建造了一列铁甲列车,确保诸葛均的安全。

    不管怎样,大唐的海军就从这里起步了。

    大唐的电力经过了近两年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台实用型发电机已经完成试验,并在博格达揿通过了风力试验。现在有了蒸汽机,建立火电厂成为了可能。目前成都的的一座发电厂正在建设,已经快到了装机阶段了。

    有了电力,就可以提供稳定的能源,就可以利用电动机提供稳定,强大的动力,精确的机床就可以生产出来,精密的武器也可以制造出来,也有了电焊,可以生产铁甲船等等,总之,大唐的科技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诸葛均想到要与那个倭奴国的未知人物,开展科技竞赛,压力极大,工作更忙了。

    诸葛亮现在深知科技的作用,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指示教育部,制定了一个宏大的教育计划,在找黄月英管理的财政部要钱时,却遭到了黄月英的反对。

    原来,大唐的整体发展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了起来,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向黄月英伸手。她每天都为钱财发愁。就说诸葛均新成立的海军部,那就是一个烧钱的玩意。诸葛亮的计划有些太大了,黄月英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诸葛亮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有些落后,远的不说,就是黄月英,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很多东西他都不懂,指导起来无从下手。他很勤奋,每天拼命学习,要拉近与黄月英的距离,进步很快。

    这个教育计划,是他认为比较完善的,却遭到了黄月英的反对。他有些不甘心,于是来找诸葛均,寻求支持。

    诸葛均了解了情况之后,就把诸葛亮、黄月英还有福伯一起叫来。

    诸葛均首先肯定了诸葛亮的计划,但是对于黄月英的难处表示理解,最后决定将诸葛亮的计划所需经费,砍掉了三分之二。让诸葛亮看着减少部分项目。

    黄月英还是抱怨财政紧张。

    诸葛均就将后世的银行、国债跟他们进行了科普,三个人听得眼睛都亮晶晶的。黄月英忍不住伸手去摸诸葛均的头,说到:“小均,你这头是咋长的,怎么净是些好主意呢?”

    小乔在后面也想伸手去摸摸他的头,但是她不敢,在大唐只有黄月英和孙尚香敢这么干。小乔强忍着冲动,一双妙目雾蒙蒙的。

    诸葛亮主动请缨,希望这些事情由他来主抓。黄月英有些不放心,提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