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书店,《三字经》的雕刻版售价是800文钱一本,手抄本的便宜一点,要600文钱。所以才说读书的花费多,区区一本最基础的蒙学书本就这么贵,而且如果上面还有某某人读书的批注,那就更贵了,主要看写批注的那个人的名气和身份。

    刚拿到书时,顾伯山告诉他们价格的时候,三小的眼睛都睁大了。

    “爷爷,那你帮我把这本书卖了,把600文钱给我。”顾青亮眼珠子一转,马上叫道。

    最后换回来的是小屁股被打了几巴掌。

    后来顾青云才知道,不是谁抄的书都能卖出去的,你起码要抄着很工整,字体要大小一致,一张纸一个字都不能错。

    这样的要求就导致每个抄书的人都抄得小心翼翼,一本一千字的书都要抄七八天到半个月,除去笔墨纸砚的成本,利润就少很多,只在100…200文之间。

    像顾伯山的手抄本,因为时间赶得紧,加上要节约成本,里面有错字涂改的痕迹,有被墨水污染的地方,字体也不大一致,有些还有点潦草,这样的店根本就不收。

    顾青云估计二堂哥是撞在枪口上了,哈哈。

    总之,和顾青亮一起上课,笑料百出,小家伙根本就坐不住,时不时要停下来喝口水吃点零食,圆嘟嘟的身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的,加上有他奶奶和娘亲的宠爱,他根本就不怕他爷爷,这就更导致了顾伯山的愤怒。

    才上学几天呢,顾青亮每天的小屁股都是肿的。

    旁边看着的顾青云都替他觉得疼,有时候他也觉得大爷爷实在是太严厉了,动不动就体罚学生不太好吧?万一把人打坏了怎么办?顾青亮还小呢。

    回家跟顾大河这么一说,这才知道是顾家的传统。小时候顾大河几兄弟跟着他学认字的时候也被打过,而且比这还厉害呢,发展到最后,他们两兄弟就不肯再学,只好回来让顾季山教了。

    “现在你大爷爷年纪大了,人也慈爱许多,都很少动手了。”最后,顾大河感叹了一句,“儿子,不要怕,你大爷爷有分寸的。”

    顾青云听后,很是无语。这还是少的?难怪他爹这一代的三兄弟最后都厌学了呢。

    可是没办法,顾伯山又没学过现代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估计以前他上学也经常挨老师打,所以就依样画葫芦了。

    还没过半个月,顾青亮就惨遭退学了。主要是他还坐不定,而且和顾青云相比,对比太强烈了。

第8章 读书

    对比顾青云读书的刻苦努力,顾青亮毕竟还是一个真小孩,他又不是传说中的天才,学东西肯定比不上顾青云快的。

    而顾青云呢?他不会为了照顾顾青亮的情绪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因为这个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无论是伪装起来的天赋还是勤奋的态度,实在是,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

    他不想让家人后悔。

    所以顾青亮就悲剧了。

    顾伯山见状,生怕顾青亮以后厌学,就决定先让他玩一年,等懂事点再开始教,主要是和顾青云错开时间。

    于是,顾青云就享受到了几乎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每天辰时(大概七点钟)起床,学习到午时(十二点左右),下午就自由活动了,因为顾伯山还有村务要处理,或者还要出外走访一下朋友,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他身上。

    此外,还有顾青明也要教呢。

    剩下的时间就靠顾青云自己把握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没有像顾青明一样有空就出去玩。他事先做一个长期的计划表,再做一个短期的计划表,比如前一天都会做出一个计划表,第二天就根据安排表来学习,这样就显得有条不紊,可以时刻督促自己努力。

    他现在年纪还小,手骨还未长成,就暂时不练字,都是以背书为主。

    在问过顾伯山后,他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举,其实要背诵很多本书的。

    如果是那些以读书传家的世家大族,读书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

    四岁或五岁开始发蒙认字,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后,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这是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每天都是先温习旧的知识,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才开始学新书。

    学完这三本后,开始学《论语》和《孟子》,这是更进一步了。

    他们一般七八岁要过学、庸、论、孟这四书关。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过五经关,分别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这是更深更难的内容了,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这就是常人所说的四书五经了。

    等把这些都读得差不多,人也就十五六岁了,接着可以去试试考秀才。

    当顾伯山和他说起的时候,顾青云目瞪口呆。

    知道古代读书难是一回事,真正身处其中了才明白其中的艰难。

    “所以说想考上一个秀才,起码要把这十三本书背完。”顾伯山对着孙子和侄孙,叹了口气,道,“你们俩是幸运的,想当初爷爷读书的时候,为了凑齐这些书就花了很多精力,家里的银钱都用来买书了,甚至要卖地卖田才凑够。”

    顾青云心里暗自点头,这些书加起来起码要三四十两了吧?甚至更高?他暂时不能估算出来。如果自家没书的话就要向别人借来抄,甚至是在书店花费很大精力抄回来,这很花时间的。

    “书可传家,当初逃荒的时候,大家都劝我多带其他东西,不要带这些书,我不听,自己一个人背着。后来,大家又劝我把这些书换成粮食,我认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硬是不换。一直到现在,书还好好的,以后就是我们顾家的传家之宝了。”

    顾伯山的神情带着追忆,又带着骄傲和自豪。

    顾青云和顾青明看着这些书的眼神顿时不同了。

    “那爷爷,那我们能在十六岁之前把这些书都背诵串讲吗?”顾青明想了想,问道。

    顾伯山捋了捋胡须,微笑道:“如果努力的话,还是可以的。不过本朝还加了一本算学《九章》,考秀才算术是要考的,比重颇大。要全部学完,你们以后就不能浪费时间。”

    说完他还意有所指地看向顾青明。

    顾青明的脸蛋微红,知道自己比较贪玩,现在被爷爷又告诫了。

    “大爷爷,您怎么知道这些读书人家的事呢?”顾青云反而对这个有兴趣。

    “这都是爷爷赶考的时候,和别人有了来往才知道的,读书不能自己一个人傻读,还得经常和别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科考。”顾伯山神情有些羡慕,继续道,“那些有着读书传统的人家家里管得严,只要学生勤快,为人肯努力治学,他们考上秀才的机会比我们大多了。爷爷去赶考的时候,人家十五岁已经是秀才了,爷爷还是一名童生。”

    顾青明“哇”的一声。

    顾青云则知道大爷爷说的没错,还有人二十岁出头就已经考中进士,其他头发花白的人还在考童生呢。

    这个不稀奇。

    “像我们这样的农家子,即使家里比别人多出几亩地,在读书方面还是一点优势都没有,请不到名师,又没有经验,考上的几率就会比那些读书人家的低很多。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而言,考上秀才已经是光宗耀祖了,对于他们而言,举人和进士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顾伯山的语气很是怅然,对着两小的说道:“所以现在能有机会读书一定要抓住啊,以后年纪大了,想静下心来读书都不成了。再者,现在你们读书考上秀才,以后你们的孩子也有你们教导,考上的机会也会大一点,就好比现在,因为有我,你们就少走了不少弯路。”

    顾青云点点头,知道大爷爷说的话很实在。

    受他的语气影响,顾青明也猛地点头表示赞同。

    “爷爷也只能这么教你们了,先让你们把这些书都背诵,至于里面的意思,能解答的就给你们解答,不能解答的,只能靠你们自己悟了,或者去和别人交流,如果能到镇上或县里也挺好,有同窗可以交流,可惜现在不方便。活到老学到老,爷爷学得还不够啊。”

    顾伯山语气很是遗憾,说到底都是没钱造成的。幸亏他当时选地方居住时,就特意选在林溪村这个地方。

    林溪村虽然山清水秀,但平坦的地方较小,后面的都是大山,能种地的田地也会跟着变少,但村里距离镇上和县里的路程都差不多,走路只需半个时辰即可,算是非常近了,所以当时即使比林溪村更深处的村落可以分的田地更多,他也一力主张在林溪村落脚。

    索性他在族里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弟弟又对他唯首是瞻,最后力排众议才决定在林溪村定下来。

    现在,村里人去县城或镇上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很少,路短方便,打短工都比别人有机会。不像他们后面的几座村落,赶一趟集市都要翻越几座大山,出来一趟都不容易,虽然能分到的田地比他们多出几亩,可同时也把他们困在里面了,不温不火的。

    不像他们村,以后,有机会孙子们也可以去县城或镇上读书了,一天来回才一个时辰而已,不费事。而且还可以让他们见识更多的人和事,有脑子灵活的也许能闯出去呢。

    顾伯山当初的算计顾青云当然不知道,要不然他会更崇拜这个大爷爷了。

    可以说,顾伯山这一席话把顾青云对于科举的轻视之心都去掉了。

    顾青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前面的《三字经》还是很好学的,一来他之前本来就学习得差不多了,二来《三字经》背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

    于是,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赶上了顾青明的进度,让顾伯山大为惊喜,也让顾青明很紧张,唯一可喜的是,他变努力了。

    没想到在学习《千字文》的时候,顾青云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顾伯山本来很失望的,他还以为自己的侄孙真的是那种天才呢。不过一看到顾青云脸颊还鼓起来的包子脸,还有那只到他大腿的小身板,就什么也不说了,毕竟年纪还小,慢慢来吧。

    顾青云自家知道自家事,他肯定不是那种过目能诵的天才,他的智商很正常,可能会比普通人稍微好上去那么一点,所以他需要的是沉下心来,靠刻苦和努力来学习。

    不过读书后他终于现在处于什么朝代了,当初他还以为自己穿回中国的哪个朝代,不过看到有玉米、土豆和红薯,就不确定了。

    现在,他在通过询问和看书后,终于了解到历史在宋朝后就拐了一个弯,当时坐天下的不是元朝,而是一个名为华援朝的汉人,是他建立了华朝,直到400年后才被如今的天子推翻。

    仔细算了算,现在的时间应该和前世清朝初期差不多,在公元1600…1650年之间,具体的他就算不清楚了。根据顾伯山的述说,前朝初期发展得很好,这些高产的作物就是那个时候慢慢得到推广的。可惜子孙不肖,没有保住先祖的基业。

    顾青云于是恍然大悟,难怪他觉得这里和传说中的古代有些不一样呢,比如赋税方面的,比传说中的古代好多了,刚开始他还以为是新朝初立才这样子呢。

    那个华援朝难道也是个穿越者?实在是这个名字太有时代特色了!

    顾青云没再多想,人都死了几百年了,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了解他的事迹不急。不过现在知道这个时空有过穿越者,他就更要小心了,不要暴露出和这个时代不一样的地方。

    幸亏他是胎穿,要不然就更担心了。现在他还是担心一下自己的读书问题吧。

第9章 保养

    刚开始顾青云背书还是比较慢的,毕竟顾伯山上课只会告诉他这个字怎么念,至于是什么意思?等你能背诵了再说!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那些笔画繁多的繁体字让他看了都觉得头晕,感觉很陌生,而且这四个字就是一大段的意思,不像现代的,起码是白话文,理解后再背就好多了。

    于是,他想了一个法子,用他爹给他制的炭笔把繁体字转成简体字,一一在平滑的石板上写出来,这样一来,那熟悉的简体字,根深蒂固啊,一看就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他毕竟也是上过重点大学的人,还是有一定的语文功底的,自己看着简体字把他们的意思自己解读一下,准不准对不对另外说,反正有利于他背诵就行。

    读了十几年的书,总会有点用处的,顾青云也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很快,在实施这种方法后,他的背诵速度大增,这让顾伯山都很惊讶。

    解决了背诵的问题后,顾青云又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互转换了,务必要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的字出来,不要少一笔或一划。

    当顾青云专注于读书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他十岁了。

    十岁的他个子已经长高了许多,相比六年前与同龄的小孩相比矮一截的样子,他现在已经和同龄人无异,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对于立志要科考的顾青云来说,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君不见很多秀才在考举人的时候就因为一点点受凉,再加上考场的压力和自身的焦虑,最后考出来了,人也差不多废了。运气好点的还可以养几个月就养好,运气不好的就直接来个病逝了。

    具体的可参考《红楼梦》里的贾珠,在贾府那么好的条件支持下,他考试都能考到英年早逝,更别提顾青云这种寒门弟子了。读书是很耗心血的一件事,没有补药可吃,那就只能自己懂得保养身体了。

    特别是他这么一副早产的身体,他更是要好好养了,不求能长命百岁,只求能活到六十岁就足以。对于他而言,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对于养生,他并不陌生,这要再次感谢他有前世的记忆。

    前世,他和外婆的感情很好,等他毕业回家乡工作的时候,那时可以每天回家住了。和外婆在一起的时间一长,突然惊觉她真的很老了,出于对失去外婆的恐惧,那段时间,顾青云经常翻看老年人养生的书,也经常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

    所以对于养生,他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现在,那些知识就成了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底牌之一。

    养生不是中老年人才要做的事,如果从小就开始注重保养的话,他一定会越活越好的。

    现在每天早晨起来,他都要喝一杯温白开,能迅速缓解刚起床的不适应,清醒头脑。而且他喝水一定是一口一口慢慢喝,这样才能起到养脾胃的功效,不能一下子喝一大杯,要不然反而会伤脾,造成腹胀。

    起来后他先在院子里走一圈,舒展身体,再把太极拳打几遍,动作不正宗不要紧,反正要把身体和筋骨活动开了,完了后才吃早饭。吃完早饭这才慢吞吞地走到顾伯山家里,开始一个上午或一个时辰的学习,具体学习时间看顾伯山的安排。

    村里有些人家只吃两顿饭,但对于曾经家里是小地主的顾家来说,吃三顿饭是正常的,这已经是习惯了,实在不行就把两餐的量改成三餐也行。不过自从顾青云身体好了后,家里的情况也变好了。

    而且现在有比较高产的土豆、苞谷和红薯,加上青菜瓜果什么的,还是可以吃饱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