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道贩子康采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所谓的经邦治国之术,竟然是从教育抓起的。因为康采恩刚才已经强调,知识能够换到的财富,是远远超过倒卖海货的。

    虽然他还不太了解所谓的知识,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但康采恩显然愿意在大宗王朝传播他的所学,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急着给知识这两个字,下一个具有宋朝特色的定义了,因为他们只要竖起自己的耳朵,就可以知道这些东西的具体内容这样比死死的守住一个,看上去简单明了,实际上流于形式的定义,要有价值得多。

    所以他立刻丢出了自己的设想,于是只听他说道:“既然你有这份心思,那我也来为你捧场好了,家族之中也颇有那么几个不成器的家伙,整天游手好闲,不如我把他送到你这里来,跟这些平民的孩子一起,学学你那些经邦济国之道说起来,以前我还认为你的这些方法都是些铜臭味浓厚的套路,但如今看来,一个如此重视教育的人,不应该只在乎几个铜钱而已。”

    “那是当然,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无论怎么重视都是不过分的。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与社会脱节,那么等待这个国家的,很有可能就是不断不断的走向衰亡。”

    赵六员外点点头,说道:“如此说来,不论你同不同意,我都要把那群兔崽子送到你这里来,以后你就是他们的老师呢,如果有谁敢在课堂上捣乱,不必在乎他家老子是什么爵位,直接往死里揍,揍到他老老实实学习为止。”

    康采恩却是笑呵呵的摆手说道:“揍死肯定是不行的,小孩子不懂事,耐心的疏导一下也就是了,再说了我要真把那群兔崽子揍死了,我就不相信你不心疼。”

    赵六员外闻言之后尴尬的笑了笑,他这话的本意就是,康采恩可以大胆进行他认为必要的教育工作。但是直接揍死这种情况当然是不能发生的。

    不过他原本认为康采恩。在领会其中的意思之后,只是会轻轻的点点头,但没想到他竟然简单明了的挑了出来,并且话语当中还不乏调侃的反问了回来。

    不过这也谈不上是什么大事,总之,比起她刚刚收到的那份情报来看,的确不算是什么大事,要知道,大宋王朝每年在账本上出的问题,就会导致一大笔的损失。而且这笔损失是真的无法估量,因为压根儿就没人知道真实的数字究竟是多少,所以他很迫切的想要从康采恩这里得知,究竟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简单的判断出账本的真假与否。

    只不过他的这一消息来源于保菘堂的秘密上奏。就目前的情况。当然是还不能与康采恩挑明的。

    所以他的询问很有艺术造诣:“揍死的确不太好交流,但作业还是要写的,我听说你给了那群街坊的小孩子发了几册账本,然后让他们根据数字的第一位而进行分类。我想我那个几个不成器的侄子,还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你看我要不要让他们把家里的账本也分分类,然后拿到你这里来当作业交了。”

    康采恩呵呵的笑了起来:“作业就不必了,就算要做也尽可能的要用我们的账本儿,恐怕那几位郡王家里的账本实在是”

    康采恩没有把这话说完,但赵六员外已经听懂了其中的意思。

    然而他对此也无从反驳,其实他也是非常清楚的,包括皇宫里的账本儿在内,宗室家里的账本,没有一个是可信的。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来你不就是准备向人们宣讲一下分辨真假账本的方法吗?难不成这个方法还需要现场总结出来才能用吗?

    他这样一腹诽,反而一下子明白了康采恩的用意。他正是要借助那些小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周围围观的人留意到其中蕴藏的道理,然后将这一道理推而广之,反向判断其他的账本是不是有问题?

    这是他争取汴京百姓认同感的重要手段。

    没想到康采恩早就已经想到了自己所担心的内容,现在正在积极的培养本地势力,如果它的发展速度足够快的话,恐怕以后的那些地头蛇们,就不敢轻易低估他了。

    看来自己的那位皇兄,以后就不能这么轻易的对付他了,其实,赵祯也不准备让汝南郡王如此的肆意妄为。因为康采恩的身上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尤其是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而他现在还不知道的事,有一本专门迎合他这份向往的书籍,正在加紧创作的过程当中。

    虽然康定国早就已经产生了那些美好的构想,但把他们详细的描绘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还要为这些梦想的构陷,给出基本可行的方案,这就更让他感任务繁重。

    好在康采恩这里还能为赵六员为送上几出好戏,所以他倒不用太过着急,因为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这些计划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要经过时间来发酵,以充分彰显它们的效果。

    当然,能够让它们发酵出巨大影响效果的因素,可不仅仅只有时间,其他的方面也需要处理得足够完美才行,比如说一些细节,就值得康采恩多加注意。

    皇家宗室的账本是不可用的,但是他们家的账本确实可以的,所以康采恩毫不避讳地抽取了几个账本,塞到了赵六员外的手中,原本作为二东家的他,也是有这个权利看上一看的,不过他好像忙得比康采恩还厉害,以至于忘记了这些事情。

    就连今天得到这些账本之后,他也没有翻看的意思,似乎压根儿就不在乎里面记载的数字是否和自己息息相关,也不怀疑刚才是否在其中动了手脚。

    这倒是让康采恩小小的吃了一惊,还没有见过谁能够如此不在乎这些物质名利的。

    不过赵六员外显然也有自己很在乎的事情,那就是对于子侄辈的培养。

    在得到这些可用的账本之后,赵六员外立刻起身告辞,很快就消失在了年节期间摩肩接踵的人群之中。

    差不多就在几刻钟之后,汝南郡王府里,赵允让笑呵呵的将赵六员外迎进了自己的书房之中。

    “六郎怎么有闲情逸致到我这里来?”赵允让一边命人给赵六员外端茶,一边笑呵呵的问了起来。

    赵六员外很快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然而,却听得赵允让邹起了眉毛。

    “那个康采恩,竟然真的有这么大的能耐?”

    “以他作账的本事来看,我相信他是有这个能力的。那种诡异的做账方法,就连三司衙门里面也没有见过的。”

    赵云让轻轻的啜了口茶,疑惑道:“如此说来,他身上的本领倒是不少啊。”

    赵祯则呵呵地笑了起来,颇有深意的说道:“所以我们还是要放长线钓大鱼的好。”

    这话让赵允让拿着茶杯的手微微一滞,显而易见的是,赵六员外已经知道了那件事的幕后黑手,但他并不准备多加追究,反而只是过来敲打一番。

    在政治上同样十分老辣的赵允让,立刻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这番话过后,那件事情也就就此翻篇儿了。

    既然如此,那他自然不能表露出别的意思,故而同样颇有深意的回答道:“六郎放心,哥哥理会的。”

第190章 明明鬼神有也无—4() 
送走了赵祯之后,汝南郡王赵允让立即召集了他的儿子们。并且向他们描述了刚刚与赵祯的对话。

    赵宗楚等人这才知道,原来赵祯也在时刻关注着康采恩的行动,而且他们所谋者大,远远不仅仅是所谓的海货来源而已。

    只是贩卖海货能在短时间内就拿到丰硕的收益,但跟着康采恩学习,恐怕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赚到这么多钱。

    甚至他们在讨论的时候,都觉得康谭分明是在挂饵钓鱼,用疯狂的海外收益,来诱使这些人进入他的学堂之中。

    可是他们又看不出来,看看您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难道他们收取的学费,会超过贩卖海货所得的利润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付得起那么高昂的学费,更何况他招收的很多都是平民子弟,以至于即便张六元伟亲自过来说下,赵允让也认为,不适合将自己的孩子们送到那里去学习。

    但是皇帝显然非常重视那件事情,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的话,恐怕会失去他很多的信任。要知道皇帝这种生物,在看待事情的时候,或许还可能因为利益的问题,而保持了一定的客观,但在看待人的时候,剩下的往往就是主观臆断了。

    想到这里,赵允让不得不叹了口气,他还不想让皇帝太过怀疑他的用心。

    所以他清了清嗓子,用比较沉重的语气对儿子们说道:“你们当中,恐怕得有几个人到他那里去上学了。”

    “有几个?”

    赵宗楚微微皱了皱眉毛,他原本还以为只要派出一两个年龄合适的兄弟去装装样子也就可以了,没想到父亲竟然想要把戏做足,充分彰显自己对皇帝的忠诚。

    这样的话,恐怕就连他们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儿子,也要过去装点一下门面了,不过那个康采恩如今只有十岁,若是要拜他为师的话,未免也太难看了一些。

    好在,赵宗朴为在场众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坊间有一个传闻,说,康凯恩的父亲,一个叫做康定国的书生,已经来到了汴京城之中,听说他会成为玉津园大学的教授。不如我们也去那所大学里晃荡两天,毕竟,他们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还得好好听一番课才能有所定论。”

    这话一出,赵允让就看到那些个年龄比较大的儿子,立刻露出了惊喜的神情,看来他们都十分重视面子上的事情,不肯成为一个十岁孩童的学生。

    但有一个孩子必须安排到康采恩的身边去,哪怕他的年龄与康采恩大致相当,他也要成为那个十岁孩子的学生,因为赵允让已经隐隐的觉察到。这个集团的真正掌权人,并不是辈分更高的康定国,而是已经以一己之力,与汴京城里的将门之家达成合作的康采恩。

    这个康定国很有可能是康采恩带到这边来,用于夯实已经开拓的事业基础。

    就算是他们皇室宗亲,也不会忘记在重要的时候,拉上自己的兄弟姐妹。周朝之所以实行分封制,不正是由于这一点。

    只可惜的是,西晋王朝用一场霸王之卵,证明了分封制已经不再可行。所以如今他们这些郡王,也只能呆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培养子女,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玉石环绕在他们的周围,时刻将他们的行为汇报给皇帝。

    倘若她可以像西汉初年的那些藩王一样拥有兵权,那么自己一定能够顺利的造反成功,什么淮南王刘安,什么吴王刘濞,在他的对比之下,都是些难登大雅之堂的造反者而已。

    然而可惜的是,他是一位大宋王朝的宗室。

    朝廷对他们的管束之严,恐怕是5000年以来,最为周到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戏份是必须要做足的,否则无法蒙蔽那些只知道忠于皇帝的士大夫。

    故而,像他这样拥有多个子女的郡王,绝对不可能只派出一人到皇帝重视的学校里去上课。

    说起来,这其中的逻辑十分诡异,皇帝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但还没有一个成年。而大众王朝的儿童夭折率极其之高,也就是说,即便他现在有了儿子,也不一定能够顺利的养大。所以他肯定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儿子,以便最终能有那么一两个能够长大成人,相互扶持着,稳住自己这一脉的江山。

    鉴于此,赵允让便猜测赵祯很可能在背地里羡慕自己,摄影只是嫉妒自己,只不过没有以前膝下无子的时候那么严重了。

    但不严重也是有,所以他绝对不能只让一个儿子去装装样子,而是要摆出全家总动员的态势,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中心,因为无论去多少个,他都会念叨这一共有多少个,然后继续在那嫉妒的内心情绪当中煎熬着。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纠结到底派出多少个儿子,而是干脆了当的,向他展示自己的忠心。

    至于那位一定要派到康采恩身边的人,当然是曾经和他一样被送进皇宫,当作皇帝养子的赵宗实。

    他的年龄和康采恩一样大,但他的人生际遇,却要比康采恩差上很多,通过之前一段时间的交往,可以发现,这个孩子能够从康凯恩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他不是个蠢笨的人,也是一个指导应该看书,应该获得更多新知识的人。但是,同样读过很多书的赵允让知道,书中的道理大多都是些能够两面讲通的烂道理。只要脑子转悠的更快,肚子里存一些墨水,总是能够从经典当中找出,用来反驳别人的话语。

    所以他知道读书往往是没有用的。所以他更希望赵宗实能够跟随在康采恩身边,学一学他身上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哪怕卑微的叫对方一声师傅,赵允让也不认为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相反,这还能够凸显出自己儿子择贤为师的高尚作风,说不定那些喜欢在外面收徒讲学的士大夫们,就会因此而高看自家一眼。

    此时的康采恩并不知道,赵允让竟然在这件小事上设下了如此周密的布局。但赵允让也不知道,康采恩究竟有着怎样的神奇学问,能够将他最为看重的儿子耍的五迷三道。

    而这位注定将会在康采恩的生活当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宋朝宗室,此时还在自己的小窝里猫着。

    父亲给他的那几本账册,他已经总体的翻阅过几遍,除了感叹康采恩贩卖海货的收入之巨大以外,就没再发现什么让他惊奇的地方了,不过父亲带来的作业还是要完成的,于是他开始统计各个数字开头的数目究竟各自有多少?

    他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是康采恩曾经在街头上传授给那些小孩子们的套路之一——数正字!

    一个正字五画,两个正字十画,刚好是特别方便计算的数字,而且政治横平竖直,哪怕凑不起一个完整的字,也能很快看出来那究竟是几画,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讲究内涵,哪怕是统计工具,也要赋予它美好的意义才行。

    赵宗实显然也非常认可这种说法,而且他学的也很快,毕竟已经有了些算学的基础。于是没过多长时间,半本账册的统计任务就已经完成,只不过当他看一下那些统计结果的时候,却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本能的,他意识到了自己发现了什么,于是立刻拿起账本和自己的统计,结果冲进了父亲的书房里。

    赵允让其实早就猜到,康采恩给那些小孩布置的作业当中一定隐藏了什么,但是以他现有的知识量,根本无法猜到其中的具体内容。

    这也是他第一个想从康采恩那里套取到的秘密。

    而这一切,都需要他的儿子们来帮他完成。甚至可以说,他们在这个任务当中的表现,将直接决定他们在自己心目当中的位置。

    可是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十三子竟然这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看来,对他的信任与培养并没有白费。

    可是,当这个孩子兴高采烈的丢出他那个颇为自信的结论之后,汝南郡王赵允让的那张老脸立刻就垮了下去。

    “你说什么?康采恩的账本错了?”

    赵宗实虽然也能算得上是少年老成,但他毕竟还沉溺在自己的发现之中,所以并没有注意到父亲的脸色已经发生巨变,故而还兴冲冲的解释起了自己的结论。

    “父亲您看。我把张伯礼所涉及到的条目的金额,全都统计了一遍。这就是那个康采恩想通过布置作业来了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