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土,怎么看也不是件坏事情。
于是他开口问道:“那婆婆觉得,我应该学些什么本事,才能在将来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行有余力。”
曹婆婆听到他这么问,不禁欣慰的笑了起来,然而还没等她开口,就见那位中年大叔从她身后闪出来,冲着康采恩咧开大嘴笑道:“当然是跟我学做肉饼啦!”
啪的一声脆响,老婆婆粗糙的手掌已经拍在了中年大叔的脸上,倒是把康采恩吓了一跳,看来他平时教训你,都是相当严格的。
却听这位七旬老妪没好气儿的说道:“你还嫌咱们店里会做肉饼的孤儿不够多吗,如今他们都已经需要到其他店里帮工,才能够赚到足够的生活费养活自己,我寻思着,是不是该给孩子们另外寻一条出路了。”
孤儿?康采恩有些惊异的看着他们两人,没想到在这家肉饼店里的伙计,竟然都是孤儿出身,难不成他们这位慈祥的老婆婆,在大街上捡回来的吗?
不过听这位老婆婆话里的意思,好像他收养的这些个孤儿,如今的状况并不乐观。
从老婆婆之前所说的原则,要谨慎地帮助别人,康采恩就能够猜到,他一定是为那些可怜的孤儿,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也就是在他的肉饼店里当学徒和伙计,进而能用他们的劳动,为他们自己赚取一份饭钱。这比毫无节制的施舍更加有意义,也更符合康采恩这个后世人的价值观。
但曹婆婆赵家肉饼店的营生毕竟有限,所以经营的利润,无法为他们所有人开付全额工资,只好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送到其他的店里打杂帮忙,这应该就是老婆婆想要为孤儿们,寻找另外一条出路的原因了。
不过,康采恩并没有将自己的猜测说出口,也没有主动寻求验证的意思,他只是默默的听着,观察着他们母子两人的对话,尤其是那位中年大叔,他在挨了这一巴掌之后,脸上不但没有愠怒的神色,反而是充满了疑惑。
中年大叔在疑惑什么呢?他在疑惑为什么婆婆会突然想起来,给孤儿们另外寻找一条出路,尤其是面前的这个小子,前不久不是还说,这孩子是块做厨子的好料,而且很有可能还身怀家学渊源,这样的好料,当然要用来做肉饼了,为什么要忙着给他另外寻一条出路呢。
他也没有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口,反而只是静静的观察着曹婆婆的脸色,等待着他给出自己更加详尽的答案。
果然就听曹婆婆慢悠悠的说道:“小伙子,我带你吃饼时注意到,你是个很擅长吃的吃货。我想你家中的长辈,一定有个美食行当中的明白人。所以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受他的影响。而我们这样的铺子,也正好需要一个这方面的明白人,即便请不到你家中的长辈,能够请到你应该也是不错的。而且,我家中儿郎众多,他们有愚笨的很,除了把子力气之外别无长处。光靠我这一家小店,根本无法用工钱让他们吃饱饭,而我又不愿意让他们白白受人施舍,好男儿大丈夫,怎么能做那种没骨气的事情。再者说,我们这小本经营的买卖,也养不活几个无底洞样的少爷羔子。所以我寻思着,应该为他们另谋出路,最好是在汴京的其他地方,再开一家曹婆婆肉饼店。这样我的儿郎们,也就不用到其他人的店里帮工打杂了。可是我们店里就只会做肉饼,没有人会别的手艺。新开的那家店如果还卖肉饼,就势必会与老店产生竞争。所以我想着,如果能够有人教他们做点儿别的,说不定新店能够开得更稳当些。”
康采恩听到这里,心中便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妇人通过他敏锐的观察力,寻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商机。虽然他救助自己是出于善意,但依照这位老婆婆“谨慎帮助别人”的原则,她在发现商机之后也不会无动于衷。所以,她才抛出了自己的新店计划。
一旁的中年大叔,也终于看透了老婆婆的心思。原来他所谓的另找一条出路,是准备开一家新店,从老婆婆的语气当中得知,这个计划已经酝酿了很久,但在此之前并没有付诸实践,其主要原因是担心新店会和老店抢夺生意,而老店的伙计们毕竟手艺好,这会让新店慢慢的被挤下去,如此以来,新店就会面临着开了也是白开的尴尬局面。但如果能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卖,新店便有可能凭借其他的买卖拢住客户,照样依旧能够活得长久一些,过得稳当一点。
不得不说,老婆婆的这个计划,的确是上佳的谋算,尤其是他的那份谨慎,是最为称道的。
然而,对面的康采恩,却显然有着不同的想法。
首先他认为,这位老太太的经济观念实在太过保守,虽然说汴京开封的人口总数是没有太大变化的,但他们以及他们的财富,在地域上的分布距离却是很大的。这就意味着,即便你婆婆肉饼的名声再大,也会有人因为距离太远,而不可能经常来吃。但如果在开封城内,甚至郊外地区开上几家分店的话,那么无疑能够在客人总量上得到大幅的提升。虽然说多出一家分店,并不意味着能够多出一倍的顾客数量,苯酚便在空间上的配置,本身也只是为了方便顾客前来就餐,为的也不是顾客的数量,而是他们光顾本店的频率。
所以说,即便新店只卖曹婆婆肉饼,他也不一定会被老惦挤兑的无法生存,反而有可能会盘活一批新的顾客。只是北宋时期的商业虽然发达,但没人能够系统地总结商业现象当中的道理,这就让他们的观念和理论,都还显得十分落后,于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商业,也难有再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中国的很多东西,尤其是科技和工业方面的产业,在历史上也面临着相类似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哲学体系过于注重形而上学,让我们错过了很多客观发现,以及基于这些发现的客观规律。
但是康采恩既然来到了北宋,他就决定小小的改变一下这种现象。要不然,又怎么能够将40个时空节点纳入崭新的秩序呢?
于是他缓缓开口说道:“我感激婆婆的援救,自然愿意帮助婆婆开一家新店。其实,婆婆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直接开家一模一样的肉饼铺子,一样能赚上一笔大钱。当然,如果婆婆非要图个心中安稳,那我也有个办法,只需要会做这肉饼的手艺,就能做出新的花样来。”
曹婆婆听了之后大喜过望。她原本还寻思着,如果要做个新鲜玩意儿的话,恐怕就需要儿郎们重新学习手艺,可是听康采恩所说,他的那个法子,只需要儿郎们会做肉饼,就能足够胜任。于是他赶紧说道:“我的这些儿郎们,都是自幼跟我练习做饼,别的他们可能不会,但做肉饼的手艺,那可是童子功,只要还有口气,就还能拿的起来。”
康采恩听他这么说,也是兴奋的一挥手,说道:“如此,我也算是对得起婆婆的救命之恩了。”
一旁的中年大叔见他模样,心中便是暗暗称许。这小子是个有恩必报的好儿郎,倒是颇合他们这帮子人的胃口。
不过,他还是得问一问这小子,究竟是如何巧妙的办法,能够让店里伙计再不学习新手艺的情况下,便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食。
然而还没等他发问,就见康采恩大步流星的向后厨当中走去,整个过程熟稔的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他不知道,康采恩是个来自千年之后的人,他不知道大宋朝的居民,是如何看重能让自家糊口的本事。这中年大叔一直认为,能够将这类本事拿出来与人分享的,那都是些大善人,就如同教他如何制作肉饼的老婆婆一样。
然而康采恩却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冲进厨房之后,便指挥里面的几个厨子和伙计忙碌起来,没多久,他就端了一盘子什么东西走了出来。
中年大叔打眼一瞅,就知道那是自家熟悉的肉饼,只不过这一次,那些肉饼个个都张开了口子,将里面装着的肥美羊肉,展现在老婆婆和她的面前。
康采恩走到他们两人面前,指着那个盘子说道:“这东西,我叫它肉夹馍,肉夹于馍中,简称肉夹馍。这馍,我是蒸熟的,其实也可以用炭火烤熟,搭配起肥美的羊肉来味道更好。不过这还不是此物的所有奥秘,婆婆还记得我们的配汤吗?有了那汤,肉饼才更好吃,但我们的门面太小,有很多顾客不能坐这儿吃,只能买了就走。然而我们的配汤却不方便携带。于是他们的很多人就错过了这道美味。但这肉夹馍就不同,我们可以从口子里,把配汤灌进去,这样即便他们带在路上吃,也不会错过那样的美味了。”
曹婆婆听到他的解说,立刻满意的竖起了大拇指,而那位中年大叔,更是已经迫不及待的冲进厨房,想要亲手试验一下这东西的制作。
第5章 故事大王和大王听故事()
一阵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之后,中年大叔就端着一盘肉夹馍走了出来。曹婆婆见他的作品有模有样,与康采恩的相差无几,只是个别饼子的刀口开得有些“生猛”,导致里面的汤汁都流了出来。不过这样的小事并不打紧,以后只要熟练了,便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
看来制作这种肉夹馍的手艺,的确不需要学习新的东西。这个新收留的孤儿,的确有他的家学渊源,如此一来,便不能不留住他了。
可是他还不知道这小子姓甚名谁,哪里人士呢?于是便开口问道:“小哥儿,你要是愿意留下来帮我开家新店,我便许你新店的两成份子,另外托人帮你在汴京城办下户籍,以后,你也算得上是个开封人了。”
康采恩自然大喜过望,穿越者们自然都是要和当地土著接触的,而能够在土著当中找到一个带路党,且这个带路党愿意兼职天使投资人,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只是这位曹婆婆要帮他办理户籍,恐怕就需要他自报家门,并交代一下,他这么一个十岁的孩子,为什么会独自走在汴京城的街头上。
好在他对此也不是全无准备,当即便借鉴某些穿越名著的说辞,给自己编造了一个似真似假的身世:“小子本是钦州人,俗名康采恩,七岁时出家做了沙弥,随后便跟随师父游历山川,前不久,我们在兖州附近的巨野泽玩耍了一个多月,师父原本打算带我们来汴京,可因为客船将满未能一起同行,他便让几名师兄带我先行启程,而后嘱咐我说他随后就到,但当我们到达汴京之后不久,却传来他被盗贼袭杀的噩耗。我听说之后悲痛不已,可我那些师兄们,却趁我伤心之时悄悄私分了盘缠,然后各自还俗回家去了。我便只好一个人在汴京城中游荡,今天早上婆婆碰到我时,已经是我游荡的第三天了。”
中年人听他在城中已经游荡三天,不禁低声惊呼道:“还好你遇到了婆婆,否则有可能被鬼樊楼的那些乞丐捉了去,到时候可就只有生死未卜了。”
康采恩倒是也在历史当中,听说过鬼樊楼的厉害,不过他却不知道,东京城的百姓们,原来并非对这地下组织一无所知。果然有些事情是欺上不瞒下的。
此时却听曹家婆婆轻轻咳嗽两声,示意中年大叔不要多说话,而后他缓缓的问康采恩道:“你说的故乡钦州,是广南西路的那一个吗?”
康采恩知道,这所谓的广南西路,正是后世的广西。不过此时的广南西路,比起他东边的邻居要重要的多,尤其是他承担着向南对交趾,向西对大理的边防任务。而且他的行政区划当中,还包括着海南岛。
他的故乡钦州,自然也还在其中。
于是他便回答道:“对,就是那个钦州。”
“那可是够远的啊。”曹婆婆感叹一声,随后又说道,“如此说来,你小小年纪,竟然已经游历了大半个皇宋,你快跟婆婆说说,我大宋这400座军州里,你最喜欢哪个。”
一旁的中年大叔也附和道:“对对,你一定经历过不少有趣的故事,快给我们讲一讲。我自从被婆婆收留以来,可是从来没出过汴京城。南来北往的客人倒是接触过一些,可他们谈的都是生意和风月,真正有趣的故事却没听多少。”
康采恩听他们一唱一和,心中却突兀的发觉有什么不对之处。从刚才曹婆婆说帮他办理户籍之时,他就隐约有这种察觉,似乎曹婆婆那么说,只是为了套取他的姓名来历,而如今又问一路上的见闻,似乎是在验证他所说经历的真假。
说起来这个七旬老妇,就算平时没有出过汴京城,但是南来北往的客商们,总归会为他带来数不尽的逸事传闻,想来外面的事情,他多半也是知道不少的,所以认为自己有底气辨别自己所言是真是假。
这种交流的方式,如果让年轻人接触到,多半是会非常气愤的,但他康采恩毕竟也是个老于事故致人,他知道,直接询问对方的真理,有时会得不到真实的信息,这样有可能会被恶人所逞,而另外一些时候,这样直接的问话,会显得唐突而又无礼。
于是,机巧的中国人,便发明了一套寻根文化的好方法,他们摆出一副请教的模样,用一种认可甚至是奉承的语气,一点一点的撬出他们想知道的信息。这本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说起来倒也无可厚非,只是手段圆滑了些,恐怕让某些正人君子不齿,但与人相交,尤其是在告别了那童真无邪的时代之后,就越发的需要知根知底,才可以放心的让自己信任别人。
他面前的这位七旬老婆婆,其本心无疑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或许遭受过沉痛的打击,这才会有了“谨慎的帮助别人”这个觉悟。或许70年的风风雨雨,磨平了他当年炙热的善心,但是康采恩扪心自问,50年的心路历程走下来,难道当年那个棱角分明的自己还活着吗?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禁挂起了一丝苦笑。时光总是容易改变别人,然而如今,他却有一次改变时光的机会。
那就从这家店开始好了。
既然你们如此圆滑的打探我的根底,那我就以同样圆滑的方式回答你们。
“既然婆婆和大叔想听,那我就讲些故事给你没听,不过,咱这些故事可不能白讲,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一定能吸引客人的注意,如果能让他们多停留在店里片刻,说不定就能多吃几个饼,多喝几碗汤。”
“对呀,这是个好主意。”中年大叔一听这话,便高兴的拍起了大腿,“那些茶楼里说三分的艺人,便是凭着自己的一张巧嘴,为茶楼拢住了不少顾客。我们的铺面虽小,但里面的院子却很大,休说三五十人,就是三五百人也能从容的塞进去。”
曹婆婆一听,也是拍案叫好,当即便对康采恩说道:“你现在在这里讲给我们听,待会来了客人,自有伙计上前接待,他们吃饼的时候,便会听见我们的交谈。若是能够吸引住客人,咱们就敞开院子,学一学桑家瓦子的勾当。”
“桑家瓦子的勾当?有意思——”此时,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位50来岁的老者,他本是按照惯例,在清晨出来吃几个饼子,却没想到听到了曹婆婆的这番话,心中不禁好奇起来,这家卖饼为生的肉饼店,难不成准备改造成表演杂耍,听书喝茶之类的地方?
若是那样,这个店里的肉饼,恐怕就要变一个味道了。不知道他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能否品尝到那熟悉的味道了。
既然如此,他决定好好的吃一顿,省得以后无法回味。
于是他和他带来的一个随从,便一起迈进了肉饼店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