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道贩子康采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问题实在没有解释的价值。你难道忘了吗?你现在已经是某个血汗工厂的厂长了。那里的女工在缝纫技术上的天赋,继承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他们显然对具有宋朝特色的服装款式更加熟悉,以至于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缝纫方面的错误,所以我们认为在他们上岗之前,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学习,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岗前培训而已,于是这所大学就有了一个纺织学院,他们在这里学习的也不仅仅是工厂里会用到的那些东西,反正我们已经开设了一个学院,我就索性多教他们一些东西。水力纺纱这种玩意儿我也已经写进了教材之中。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当年英国发明家阿克赖特的水平了。毕竟那种落后的生产工具,距离我们的时代实在太过遥远。其实在阿克赖特生活的那个年代,蒸汽机也已经得以广泛的应用,虽然他也凭借自己的发明赚了些钱,甚至因此而被冠以企业家的头衔,但必须要格外强调的是,对那玩意儿感到陌生的不光是来自20世纪的我,还有来自11世纪的宋朝人。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汴河边上去看一看,我们已经按照阿克赖特的要求,树立起了几个水轮,但不幸的是,在操作方面,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既缺少熟练的纺织工人,也缺少和用的原材料,甚至我怀疑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弄错了水轮的基本结构。”

    听到这番话的康采恩,终于知道了康定国心中的无奈,从理论上来讲,面前的这位可是早期的技术是研究人员,虽然他的学术成就并不是很高,但在那个时候,将技术室列为单独的门类进行研究的人本来就不是很多,但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技术史当作一门重要的学科,因为它往往蕴含着技术发展的某种规律和原理,一旦将其总结并提炼成功,将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预示意义。

    没有比未来更值得投机的东西了——这样的箴言,对于康采恩这个穿越者来说,无疑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但技术的剽窃不应该超过现有生产力太多,肚子大了不光容易扯着蛋,还容易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

    要知道,在工业革命最开始的时候,有一大批纺织工人,因为机器的使用,而不得不丢掉了手中的工作,那是他们赖以糊口的营生。

    这一点在世界的东方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要知道,中国在古代的时候,崇尚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家庭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但机器的使用,使得大部分家庭面临着破产的危机。所以说工业革命给农业社会带来的震撼,这足够波及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死抉择,这也难怪,中国并没有出现类似英国的那种工业革命。因为阻挠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强大了,要不然明朝末年的资本主义萌芽,就足够给华夏文明的5000年历史带来崭新的转变。

    刨去这些阻挠的因素不论,技术上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直接到11世纪的工匠美居生产18世纪的机械设备,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且不说东方人的思维与西方的那些工程师们本来就有着巨大的习惯差异,这让它们很难在第一时间理解西方人的设计理念和原理,再加上他们的认知本身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所以即便是工商业达到顶峰的宋朝人,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完美的兼容工业时代的初级产物。

    是的,阿克赖特到水力纺纱机,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传统工业机械的巅峰之作,但他距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还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它已经是羊毛纺织业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了,所以勉强也能算得上是工业革命的初级装备,只是在蒸汽机面前,他的确是初级的够可以。

    有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就难怪会出现康定国现在所苦闷的事情。

    但这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或许将明朝时期的一些纺织机械复原到宋朝来吸引更加简单的事情,但归根到底,康采恩和他的集团非要借助更加先进的装备去进行生产的。

    所以对于水力纺纱机之类的玩意儿,有个基本的认识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再者说了,超级未来的产物,总要有个最基本的开头,康定国只不过是选错了这个开头,以至于集团无法在第一时间运用这种未来机械而已。可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现在的集团在资金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富裕,廉价的劳动力也在源源不断的向他们汇集,一次两次的错误根本不能扭转他们必将取得更大成就的趋势。

    再者说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康定国毕竟是在尝试用一人之力,将工业时代或者其他更加先进的装备或者理念,提前复刻到公元11世纪的北宋大地上来,这样的工作进程是相当困难的,都是面对着每一个工业领域的基本机械,他就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去带领手下的工匠们研究并制造出来。

    这样的工作量,是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恐怖的存在。好在他多年的技术史研究当中,已经得到了足够数量的理论支撑着,让他在实践过程当中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可惜的是,他的这些工人们并不像她那样经历过完整的相关学习,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功能,他这位大学里的教授也还是要继续坚持下来的。

    没有人能够了解所有工业部门的基本生产内容。但并非没有人做不到了解过去那些工业部门的基本生产内容,技术史的研究,正是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女人们的到来,或许就是这一努力的另外一种尝试,这是更贴近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方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让每一个家庭妇女都不得不学习基本的纺织技巧,但如果他们的技巧经过系统的培训,然后再为她们装备和用的机械,并普及一下基本的质量控制的相关意识和观念,那么一个化整为零的工厂,也就出现在了华夏大地上。

    实际上,在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就出现过类似的状况。

    虽然大明朝廷也设立国内是工厂的官营手工业,但绝大多数的社会产能还是通过小门小户的灵巧双手来实现的。

    当然,这些人也可以自发的组织成一些民营的小工厂,康采恩也不介意自己会出现一些小规模的对手。当然,这些人并没有像自己这样好的销路,微穿越之门始终掌握在他的手里,如此以来,这些小工厂所能够承包到的工作,也就只能来源于他这为血汗工厂的工厂主。到时候这些小作坊在本质上仍然是他的打工仔而已。而且还是那种不需要他付出管理成本的打工仔,这也是他这位血汗工厂主所乐意见到的。

    总之,北宋时期的纺织业将会因为康定国的这一创举而出现大量的变革。

    虽然现在的康采恩还不能确定,朝廷和官府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但考场已经决定将那些心灵手巧的传统工业者们,进行合适的技术改造——如果他们不抵制的话,他们的心灵手巧将和工业时代的那些先进器械完美的融合起来,并将为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做出应该属于他们,但却能量更大的贡献。

    对此,康采恩和那些朝廷里的官老爷们,显然都是乐于见到的。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的必要。

第345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2() 
只是这个过程需要进行得小心翼翼,因为官老爷们是群没有耐性的家伙,尤其对她们不够了解的生产发明。

    这个臭毛病即便到了21世纪,也没有根除干净。

    这就给技术的革新者们带来了两点重要的要求,一,本身的技术要足够过硬,以便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政治或宏观策略上必须保持高度的耐心,同样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康采恩一边想着这些策略上的事情,一边缓步走在这所农业技术闻名的玉津园大学里。在后世的那些高等学府当中,凡是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大学,都拥有着面积广袤的耕地。

    这所大学当然也不例外,不过,自从汤定国来了以后,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些许改观,农田的数量以及农作物的种类不再是他的唯一特色。因为康定国为它带来了另外一种特色,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围墙。

    除了农田周围,因为需要方便昆虫采蜜的缘故,没有设置太多的围墙之外,这所大学几乎是被形形色色的围墙给组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格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康定国需要借助这些围墙上的空间,来宣传自己的各种学问与知识。

    在这里求学的学员们在空暇无聊的时候,也会选择在校园的这些围墙之间徘徊,顺便了解一下他们所不知道的大千世界。

    每当他们留意到这些墙上的记录之时,都会对知识的海洋产生更大的求知冲动,这是康定国所希望看到的演变。

    后来,这种文化墙的特色便流传在北宋时空的每一所学府当中,不管里面住着的是鼓捣研究的高级人才,还是呀呀学语的低龄儿童。

    待到二三十年之后,江南人家的村庄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文化奇观,当然,标语上的内容全都是与康定国有关的后世常识。

    这些尝试的涵盖面非常之广,大到朝廷的典章制度,小到某些工艺的具体步骤,都能够从这些墙上得知。

    比如说,康采恩现在正路过的那道墙上,正好就记录着许多关于麻纺织,棉纺织和南方蚕丝纺织的基本步骤。

    刚刚出完神的康采恩,忍不住停下脚步来,看看这些与自己即将实行的计划息息相关的记载。

    “其绩既成,缠作缨子,于水瓮内浸一宿,纺车”

    看到这里的康采恩就不准备继续读下去了。因为小时候曾经在父亲的书房当中看到过这条句子的积累,他应该出自元朝时期编纂而成的农桑辑要,不过这一方法的源泉却来自于先秦时期,所以很难说这是多么具有先进代表意义的提炼与升华。

    不过这些工作可不是康定国的全部努力,至少,知道文化墙上还描绘了花楼和各种缫丝工具的结构图。

    明朝时期的花楼,可以纺织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至于三四工具的改良,更是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工具。

    可惜的是,野猪皮的来访终结了即将发生改变的华夏文明,满清的愚昧统治,让这个东方泱泱大国落后了世界主要潮流300年有余,当然这期间也有明朝内部知识分子的问题,自从明夷待访录这样的作品问世之后,非君思想和离心主义就开始在南方泛滥,以至于身为东林党人士的史可法,坐拥十数外怀勇精锐,而无视了陷入重重包围的崇祯皇帝。倘若他在南方有所举动,那么北京城也不会如此容易的落入李自成手中。

    然而历史的铁面无私,不会让任何满含惋惜的假设生效。

    但是康采恩意外的获得了改变这一切的机会。或许资本主义的萌芽依旧会出现在江南闽粤地区,但是作为政治中心的汴京城也不会落后太久,甚至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汴京城才是最早萌生的资本主义的地方,而且还是在本时空的全世界范围之内。

    中原地区的确不是一个大力推广棉纺织业的好地方,首先是人口的过于密集,让每一寸耕地都显得十分重要,这让农业部门无法腾出足够数量的耕地种植经济作物。

    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是,鱼米之乡江南地区,因为那里的人不容易被饿死。

    当然,身处天府之国的西南地区,也拥有着类似的优势,但他们的蜀锦并没有广泛的销路。虽然通过北方的河西走廊,可以让他们的纺织产品踏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线,但不幸的是,他们距离河西走廊本身就很远。

    先天的种植条件,和后天的销售渠道,给了他们发展工艺的足够空间。

    如果没有这两点重要的因素,像中国这样靠经验主义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熬过那漫长的经验总结期。

    这也就难怪那些毒性生物化学之类研究的后世学者们,很难相信中国的传统文明竟然有着那么高的科学成就。

    可经验主义这种东西就是如此的有意思,尤其是在有些人能够清楚的告诉他们,你们在将来能够总结出什么经验,并且在这种经验的指导之下,能够生产出如何优秀的东西之后,他们便对经验主义更加膜拜了。

    于是康定国就做了这样的事情,他们把100年之后的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提前告诉了这些老百姓们,而奉行口口相传,相信祖先能够把美好事物传递给他们的华夏子女们,真的竟然就按照康定国的意思去做了。

    于是他们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有出现在康采恩面前,但距离那一刻也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尤其是这些知识流传到江南地区之后,那些原本就掌握着先天与后天优势的老百姓,一定会很快的将之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十年的光景之后,那里的百姓会把康定国的学问视若珍宝,直截了当的写在自家的院墙上。

第346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3() 
其实在当时的汴京城里,就已经有很多人家开始模仿玉津园大学的文化墙。

    只不过上面提醒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套餐的学问罢了。身处天子脚下的他们,当然对科举取士更加感兴趣,所以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才是京城文化墙的主力。

    不过康采恩对这一现象并不反感,这也是崇尚文明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宋王朝的官吏们来说,这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化方式。

    只是有些酸腐文人至今还认为,将圣人的教诲写在墙上,实在有不敬的嫌疑。所以文化墙这种宣传形式,大都集中在开封城外的郊区之中,一旦进了城,类似的现象也就少了很多。

    但康采恩却不会因此而感到没落,因为他在进城之后,忽然有一阵热情的秋风将它紧紧的裹了起来,那些熟悉的面庞再一次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有很多甚至还是专门从朱雀门附近赶过来的老相识。

    原来在他徒步进城的过程当中,小郎君回返的消息就已经迅速的传进了城里。北京城市个喜欢热闹,也喜欢招揽热闹的地方,所以像这样传播小道消息的人物,从来都不会缺席这里的大舞台。

    就连曹婆婆也拄着拐棍,晃晃悠悠的迎到了南熏门附近,这让康采恩受宠若惊。

    婆婆没有提起那些跟随康采恩远赴海外的禁军,甚至都没有提起同样不知所踪的义子们。她只是静静的抓住康采恩的手脖子,用那股熟悉的和蔼可亲,审视着这个久未谋面的孩子。

    周围的人也注视着这祖孙两个,甚至还自觉的为他们让开了进城的道路。

    虽然康采恩一直留意着周围熟人的言语动作,但他的注意力还是大多花在了老婆婆身上,不过婆婆一直没有多余的言语,直到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之后,才好像是记起什么一般,忽然说道:“你的那家分店,如今兴盛的已经超过了老店。每天都会有几万张饼子从那里卖出去,老婆子我活了这70年,还没有见识过如此鼎盛的局面,真不知道该怎样谢谢你才好。”

    这话说的康采恩略带惭愧,有鉴于他的工作重点并不在肉饼店上,反而还从军中抽调了大量可信的人才,以至于给肉饼的质量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至今也不知道那个店子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了?所以在面对婆婆夸奖的时候,他其实是感到十分汗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