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危险局面,就让康成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展开矿产的开采工作,否则必然引起周围列国的觊觎。
可如果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开采,那就意味着生产效率无法迅速的提高,如此以来,这样的富矿还有什么意义呢?
心里揣着这样的疑惑,郭逵难免有些寝不安枕,食不下咽。再加上澎湃的大政方针早就已经敲定,而与吴王阖闾之间的信件往来,有十分的浪费时间,这让他有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空虚的思虑之中。于是他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开始波动起来。短短的五六天里,康采恩就收到了,来自于他的七封书信,其中每一封无不表达着他对未来发展的焦虑。
这让康采恩不得不在回信的时候,毫无保留的将后续计划告诉了他。
只是在介绍这一点之前,康采蒽需要把之前的某些部署也跟他讲一下。
康采恩曾经在信件当中向越王允常要求,将自己的封地转移到番地去。越王允常当然不会全然同意,他既许诺,新得土地的一大半将会成为他兴德君的封地,一方面又强调他在越国现有的封地并不会改变。
做出这样的安排,越王允常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增加康采恩的封地面积,无疑是对他相关功劳的酬谢,其次,将他的封底分割开来,不利于臣子集结力量武装反叛,第三,只要有一块足够面积的封地,还在越国的本土境内,康采恩的发展模式,就会为越国带来数不尽的好处,这一点越王允常是已经有所觉悟的。所以新封地的事情,他压根不在乎,他只在乎康采恩不要搬离现有的封地才好。
康采恩对越王允常的想法当然有所了解,这原本也是他们互惠互利的一部分,不过,这也就为新封地的建设问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在老丰地上取得的建设成就不方便直接搬到那里去。
如此一来,康采恩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办法,将新封地建设起来,他首先面临着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口的严重缺少。
给个春秋世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不谈,就说那些现有的人口在经过这场战乱之后还能留下多少,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另外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土著的楚国人,对于征服他们的吴国尚姐不怎么忠心,更何况是越国了。
这一点也是郭逵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是康采恩却并非毫无办法。
要知道,在他们穿行的时空当中,至少有两个是即将面临着天下大乱的局势的,虽然公元179年的东汉,还没有萌发出太大的混乱,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公元613年的岁末,已经是烈火干柴一般的危险之地了。
相信那里的人们很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虽然说,公元前505年的时空,比隋朝末年还不安稳,但康采恩有办法让让她们乖乖的到这边来。
拿什么来吸引他们,对于现在的康采恩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先前的时候他就曾经畅想过,如果用照片向大家展现未来社会的美好,会否能让他们酝酿出更加激昂的斗志呢?
虽然这个想法还没有开始实施,但不可否认的是,康采恩在这方面的技能,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加成方式,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他招揽人才所常用的套路,就是为他们展现自己的美好蓝图,用一句经典的话来概括,就是能够吸引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往往只能是另外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最初吸引关羽的时候,他为关羽展现的是一副美好的家国图景,而在吸引欧冶子的时候,他能展现出来的则是先进的冶炼技术。就连如今跟随着他在公元前505年的时空里打生打死的宋朝士兵们,也是他向大宋朝廷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之后的产物。
所以说如今的他,是凭借着对历史人物的认知,顺利的成为了他们的知心伴侣。而这些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自然也会因为他的理解而感动,顺便也愿意为他的美好构想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这是起劲为止,集团能够继续运转的重要原因。虽然郭逵一直认为,这样招揽人心的方式太过单一,必须丰富相关的手段才行,但康采恩却走出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为这一手段提供更加直观的展现方式。照片宣传就是他在这一思维方向上的最新产物。
其实他也不需要像别人宣传什么美好的东西,只需要将整齐的农田和饱满的麦穗拍摄下来,然后拿到难民们面前就可以了。在每一个即将陷入混乱的封建时代里,粮食都是足够能够安定人心的在,因为他们直接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死。
而且康采恩还拥有着另外一个法宝,在封建时代,能够威胁到人们生存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还有封建时代严苛的法律,已经被严苛法律更具威胁的暴政。
无论这包正是基于皇帝的愚昧,还是官员的贪婪,受苦的总是底层的百姓,但康采恩这里没有那么刻薄的经济制度,因为他会用经济来调度社会资源的分配。在这一点上,他完全可以借鉴后世天朝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虽然从他的角度看来,后世天朝因为发展过快,而给每一个时代的公民们都带去了不同的东西,以至于代际矛盾有了比较根本的物质和意识基础,甚至还在后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引导先进生产力的倒挂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后世天朝除了在房地产这一块饱受非议之外,在衣食住行这四大刚需的其他方面,都没有让普罗大众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要知道,经济发展是必须要依托刚需才能进行的,在衣食住行当中,粮食在古代就经常会被用来制造焦虑,那些在青黄不接之时囤积居奇的粮食商人,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但是后世的天朝却把粮食的价格控制得非常严格,以至于老百姓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基本不曾对食物的供应产生恐慌,当然,某些年月的物价飞涨是不在此列的。但总体的经济建设结果,却是瑕不掩瑜的。
所以康采恩完全可以借助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自己即将搭建起来的国度创造一套基本的典章。
试想一下,经过民主主义革命而诞生的典章制度,怎么可能会在争取人心上输过封建主义呢?所以那些百姓,不但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受到照片的感召,也会在后来的生活当中,感受到集团的温暖。
综上,这就是康采恩为解决新封地的建设问题而准备的套路了。
当这封书信被送到正在谈判的郭逵手中时,新风地的面积已经被基本敲定下来。越王允常在谈判桌上还是比较强势的,他的那几个臣子也将乐人彪悍的性格延续到了唇枪舌战的对垒之中。
除了番地这块构想当中的福利之外,周边的几块儿小地方也成为了越王允常的囊中之物,从这位大王的角度来看,那块远离越国本土的封地,实在是太过危险,除非能够让它的面积看上去更大一些,否则连自保的纵深都没有。
郭逵当然是同意他这种想法的,只是在越人内部的讨论之中,对于这块封地的划分,出现了比较大的争执,有几个将领认为康采恩不应该获得一半以上的土地,只有灵姑浮等少数几个人据理力争的为康采恩争取。
灵姑浮当然不是个擅长争辩的人,但他却是个擅长打架的人,于是在恼羞成怒之后,他用自己钢铁一般的拳头,让那几个在战场上表现一般,却妄图在战后分赃的过程当中大捞一笔的将领,狠狠的领教了一番什么叫做砂锅一般的拳头。
而与此同时,已经将思路梳理得不能再清晰的康城,则带着从1977年买来的相机,穿行在越国封地的农田之中,开始拍摄那些看上去能酝酿出一场大丰收的水稻和土豆。
是的,为了解决粮食的供应问题,康采恩在这块富饶的封地上,大规模的种植了土豆和番薯。这种行为或许会被21世纪的农民斥之为浪费土地,但现在的康采恩必须这么做,相对于这场针对吾国空墟地带的讨伐来说,接下来他要面临的每一场战争,都有可能咬掉自己的小命,因为他终于要卷进隋墓的枫叶之中了。
想来这个时候的杨玄感,已经做好了最后的造反准备,那个叫做李密的谋主,你也会在这一次造反失败之后,逃奔到瓦缸寨去,并且取代翟让成为那里的首领。不得不说,更加熟悉官僚机器运转的李密能够很好的统御那里的战争机器,只可惜的是,她身上有着属于官僚的固有缺陷。即便能够取得一些军事上的胜利,也注定会因为自己的贪婪,而将整支团队带向覆灭。
康采恩所布局的就是要抢在他里面,之前赶到瓦刚站去,同样要取代翟让的位置,但却不会按照隋朝末年的官僚体系来打造这支团队。
要知道,能够在盛唐时期打出的名声的将领之中,除了李家的亲朋故旧之外,其主力就是来自瓦岗寨的这批战将了。
倘若康采恩能够得到他们,那交给自己的军事实力,带来巨大的提升,要知道,他的战争机器以后还会出现在其他的时空之中,如果没有这些一代名将的加成,难保不会出现什么其他的闪失。
尤其是那个妖人辈出,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三国年代。要想一统潮流,恐怕要付出的努力,要在十倍孙权之上才行。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积蓄力量,无疑对他而言是个明智的选择。虽然这老师的照相机实在难以操纵,而且照片冲洗的问题,对他这个门外汉来说,也是个巨大的考验,但这都是些小的技术问题,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技术问题都会在经济脉动只想得到解决。而他康城一所需要做的,也只不过是把握好大方向而已。
第245章 翟让让寨—1()
不过,康采恩在某些时空的力量积累,还没有让他宽松倒只需关注宏观层面,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
至少隋朝末年的情况,于他而言还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是他常用的穿越坐标,现在已经陷入了一团混乱之中,在康采恩大量召集难民和工匠家属的同时,杨玄感的反叛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之中。
并不愚蠢的他,当然意识到周边的人口正在急剧减少,因为他募集兵员的效率正在大大降低,不过,现在的他可没有功夫在乎康采恩这股山贼,根据李密的建议,他准备打着消除暴政的旗号,纠集足够的武装力量之后,再想办法对付康采恩。
杨玄感认为此言有理,且与他的造反计划并不冲突,于是便将侧重点放在了拉拢盟友,发展势力这方面。
受益于他老爹当年布下的恩泽,他顺利的忽悠到了不少加盟者,其中甚至包括正在追随杨广征战辽东的兵部侍郎斛斯政,至于元务本这样的低层官吏,更是多得不胜枚举。
康采恩甚至还知道,前任左武侯大将军李子雄,也对当今皇帝杨广颇为不满。两人一旦搭上线,必然形成同流合污之局面,以此人在兵法韬略上的造诣,倘若能够有机会单独造反,必然会取得超过杨玄感的战绩,可惜的是,他没有杨素那样的爹,不过两人如果能够早些相识,恐怕杨玄感也不会在两个月之后就兵败而死,身首异处。
但即便杨玄感还没有得到李子雄的帮助,以他现在所具备的实力,很快就会将黎阳附近的地区搅个天翻地覆,康采恩的常用穿越坐标是肯定不能再用了,所以,他必须尽快的离开那里。
这个小策略执行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毕竟在东汉末年的时空当中,他和赵思诚就已经琢磨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方案,如今的赵思成甚至已经混进了洛阳城之中,凭借手中的吸取财富,很快谋得了一处安身落脚之所。
于是康采恩决定照方抓药,先是带着关羽一起穿越到了隋朝末年的时空当中,然后站在一块木头上,又穿越离开本时空,当然在临走的时候,他没有忘记告诉关羽,要将这块木头带在身上,离开这片地域,两人相约在15天之后的夜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在进行穿越,那样的话,康采恩的默认穿越坐标就会顺利的得以更改。
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康采恩不会解释给关羽听,关羽虽然也很好奇这其中的猫腻,但康采恩却义正言辞的告诉他:“此非治国之大道耳,堂堂七尺男儿,应肩负天下之责,不当受惑于巫道之术。”
关羽一直自视甚高,又听他说的义正词严,登时就被脑子里的热血冲晕了,哪里还来得及分析他是不是在搪塞?
于是这个正义凛然的家伙就背着这块大木板子,晃晃悠悠的离开了黎阳境内,他的目的地当然是距此不远的瓦岗寨了。
瓦岗寨被后世评为最末三大起义军之一,用教科书上的文风来描述,就是起义相对较早,发展最快,势力也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
要知道,农民起义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做到的事情,或许杀官造反的时候还算容易,但此后的发展就比较困难了,毕竟农民党组织意识相对匮乏,组织能力更是无从提起,这也就是所谓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比如康采恩从历史书上查到的几次情义当中,虽然有几股力量都发展得不错,甚至在后来名留青史,但他们最终的结局却是无一成功。
比如说济阴孟海公,比如说齐郡孟让,比如说北海郭方预,比如说平原郝孝德,比如说厌次格谦,比如说渤海孙宣雅。
熟悉水墨历史,或者说熟悉相关演艺作品的人,一定能够从这些人当中,找到几个熟悉的名字,其实这群家伙都是在公元613年的农历3月份的造反的,但是发展到后来,也有人可以与唐廷对垒,有人却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不过,即便是能和唐廷对垒的那些势力,到后来也只不过延续了山东人4000年造反不成功的光荣历史。
虽然瓦岗寨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但它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度威胁到皇都洛阳,并且多次取得针对隋朝官军的胜利。
瓦岗寨毕竟身处四战之地,相对于占据金角银边的山东诸路豪强来说,这里无疑风险更大。
但他们却顽强的坚持了下去,虽然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农民起义浪潮当中的一撮灰,但里面所存蓄的将才,或者说即将招揽到的名将,在后来的大唐内外战争当中,都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能力。
这一点是山东诸将们无一能够做到的。
所以康采恩选择了瓦岗寨,在他的暗中扶持之下,这股农民军肯定能够将所以末乱世弄得更加混乱不堪。
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准备入主那里,有了自己的历史指引,恐怕就连李渊也不见得能够得到什么便宜。
隋末乱世,会先于三国乱世之前到来,这也是康采恩的浑水摸鱼策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几年。
一旦这一策略的实验取得成功,康采恩在以后的征战当中,但凡是遇到陷于混战的时空,都会将之拿出来使用,所以说,这将是奠定集团未来发展手段的重要布局,远不是趁着战乱收集武将谋士那么简单。
不过与那边的徐世绩,单雄信等人见面,还需要至少等上15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倒是有几件应该关心的事去处理一下,
首先一件从天而降的惊喜,春节过后,康定国就来到了玉津园大学执教,本来她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在有一天意外的见到了一个枢密院官员。
这位仁兄称,一个在西夏前线作战的将领,因为触怒了统帅韩琦而被判处死刑,不过却被在前线监军的枢密院同僚救下,他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出于同情,而是因为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