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道贩子康采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名叫你瞬间就陷入到了昏厥之中,甚至没来得及丢掉手中的武器,就一头扎到了旁边的地面上,至于口腔以及其他部位迸射出来的鲜血,更是已经无法阻挡的溅射到了周围的地面上。

    这骇人的一幕,正好背转过身去,向后观察的杨玄感看了个真切,那惨烈的一幕让他忍不住作呕起来。

    但让他作呕的事情还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张守约的冲刺还在继续进行着,虽然他的身后已经有陆陆续续的宋朝士兵,死在了敌人的刀下或者弓箭之下,但他却已经将这当成了与西夏人的交锋,认为些许的伤亡是战争不可避免的行为,从他这种鲁莽的价值观来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描写,绝对没有诬陷他们古代武人的意思。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张守约并不准备用儿郎们的性命去换取功劳,至少他在主观动机上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冲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倘若他就死在了这里,那么所谓的功劳,也不会与他有半毛钱的干系。

    有干系的,也是康采恩这样的文官统帅,如果现在的康采恩配得上这样的称呼的话。

    对于康采恩而言,他现在当然是配不上这样的称呼的,所以当他也晃晃悠悠的来到战场边缘,却突然看到,张守约竟然率领的麾下的士兵与对方展开正面对抗的时候,一下子就从地上跳了起来,他直接拿起对讲机,冲着里面大喊:“要发挥你轻骑兵的优势,不要和对方硬碰硬,要迂回,要兜圈子,要用弓箭远距离的干掉他们!”

    张守约似乎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康采恩嘱咐过的不要崩掉自己牙齿的事情。所以他立刻率领着手下还活着的士兵,开始了兜圈子的战术。

    只是那群狮子跟在他们身后的隋朝军队,让他们颇为不爽。毕竟在他们向杨玄感主力军阵抛射弓箭的时候,他们的身后也随时有一支力量威胁着他们的后背。

    好在这个时候,另外一支力量终于登场了,这支由宋守约率领的2000人的步兵方阵,虽然没有罗马人严谨的纪律,但却将宋朝人先进的步兵经验,充分展现在了隋朝末年的战场上。

    首先是盾牌手掩护之下的一轮弓箭齐射。

    其次还是一轮整齐划一的弓箭齐射。

    再其次就是不怎么讲究整齐程度的各种抛射了。

    因为在这个时候,隋朝的军队也开始了还击,他们的弓箭可不比宋朝人的差,至少在精准度上是不遑多让的,但宋朝毕竟是一个科技大幅度发展的朝代,他们在弓箭的造诣上,恐怕是要超过隋朝的,虽然从唐会要的某些记载上来看,宋朝人所吹嘘的射程,在唐朝其实大部分已经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朝人凭借的可不仅仅是弓箭这一件武器而已。

    步兵方阵的后面,曾经在之前战场上露过一手的抛石机也已经粉墨登场。而与他们一同出现的,则仍然是他们从汴京城里带来的霹雳火球。

第219章 隋宋第一次战争—15() 
霹雳火球和抛石机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出现在步兵方阵的后面,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康采恩的穿越光门。

    这家伙,自从宋守约的人出来之后,就立刻转移到了步兵方阵的后方。同时在公元前505年时空待命的抛石机和霹雳火球迅速的穿过,被他打开的穿越光门来到了战场之上,只不过对面的杨玄感等人在战场的混乱局面的遮挡之下,并没有注意到步兵方阵后面的蓝色光芒。

    于是杨玄感就惊异的看到了远方飞来的一个石块。那些石块当然不可能像他平时所见的那样,而是被一国黑色的烟雾所笼罩着,猛一看上去,像是被什么妖气包裹着一般。

    这样的场景显然为霹雳火球,增加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而当一声声尖叫,从杨玄感的军阵之中响起的时候,他的那些士兵们也和他一样,陷入到了更加刻骨铭心的恐惧之中。

    然后让他们害怕的事情还在后面,霹雳火球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由石头构成,更不会像后世的炮弹一样会在撞针的作用之下引爆战斗部。

    但是一枚枚连跳弹效果都打不出来的霹雳火球,在对方的军阵之中,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首先是一阵比爆炸威力要小很多的爆燃,不过对于没有见识过这种现象的隋朝士兵来说,再小的威力,也足够让他们吓得惊慌失措,奔走乱窜,更何况直接被霹雳火球命中的滋味也不好受。至少他们短时间里是别想从地上爬起来了,而且很有可能早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但是报案只是最初的效果而已,毕竟对于一支还有行动能力的军队来说,即便站得再密集,也不影响他们用踩踏的方式来紧急疏散,所以只要能够将所谓的袍泽踩在地上,那些隋朝士兵们还是能够紧急逃生的。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算跑得再快,也不见得能顺利的躲得过了。

    霹雳火球的主要作战成分,并不是在宋朝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的火药。而是掺杂了包括巴豆、砒霜在内的各种药材。

    高校教材在燃烧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的毒烟毒雾,让周围的士兵陷入各种不适的状态,虽然他们不可能在顷刻之间就让人毙命,毕竟那样的药材还是比较稀有的,采购价格相对高昂,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出来作为军事装备。

    但宋朝军队所需要的,其实也不是那么厉害的准化学武器,毕竟他们也处在战场之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条件注定了他们迟早要踏上对方占领的阵地,所以如果是太过厉害的药材,反而不利于他们的作战和后续推进。

    从这个角度来讲,宋朝人的选择无疑是既经济实惠又合理使用的。

    于是实用主义者们取得了明显的战场优势。缺少相应防御经验的隋朝军队,在遭受到第一波攻击之后,就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阵型,站在最前面的杨玄感,焦急的看着身后的局面,却对混乱的情形无能为力。

    康采恩倒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注意到对方的混乱,更没有注意到隋朝军队内部的互相践踏,产生了多么严重的伤亡。从视觉角度来看,他们的阵型好像在短时间里膨胀了很多,似乎是为了增大士兵之间间隙而做出的调整,这么做的原因自然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更好的规避霹雳火秋的附带伤害。

    让他本能的认为,对方的这种调整是基于严谨的纪律而做出的选择。所以他也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出手的好机会,但显而易见的是,正在和杨玄感的,不像美交手的越王允常,却与他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敌人的阵型现如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混乱,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加紧进攻的脚步,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被耗死在这里。

    越王允常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盟友支援,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守元已经打定主意,用手中的2000人摆出铁一般的乌龟阵性,打死,也不肯轻易投入到进攻当中,张守约虽然态度更加激进一些,但他现在面临的局势则更加被动,有超过他三倍的兵力在他身后围追堵截,而且,隋朝主力军阵当中,仍然有一部分弓箭手没有放弃向他们抛射弓箭,毕竟霹雳火球造成的影响,还没有波及到军阵当中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这样的局面很快就改变了,隋朝军阵的附近,都已经陷入到了霹雳火球的攻击范围之中,由于担心误伤友军,所以康采恩更加注意红小调整抛射的角度,而非在军阵的前后方着重投射。

    这样做的一大好处就是横向陶书军阵的隋朝士兵,也没能在第一时间躲过宋朝军队的大规模杀戮而一直在隋朝军队后裔活动的张守约头部也没有,因为己方的大杀器而付出意外的伤亡,虽然他的手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失,但那都是在相互缠斗之中造成的,而且他还不觉得这样数量的伤亡,是常规战争当中的正常数字,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手下还有战斗力,或许可以向正在溃散的敌军发起冲锋。

    于是刚才就看到了一幕令他十分揪心的画面,距离杨玄感最近的日国军队风一般的冲向了敌人的阵营,本来因为援军的到来,而慢慢放缓的战斗节拍,却因为敌人猛然间出现的混乱而又突然提了起来,更加不幸的是,杨小军对身后的张守约所慕,竟然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那一支规模不算庞大的骑兵队伍,今年准备将自己化为豆腐一样的东西,去穿透敌人的军阵,对于康采恩而言,这样的想法无疑是愚蠢的,虽然他知道古代的类似兵种,大都喜欢使用这种战术,因为只要取得成功,剩下的散兵游勇就变得容易围杀了。

    但是这种重骑兵的穿凿战术,到最后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原因十分简单,蒙古人将11世纪发展起来的轻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当他们发起西征的时候,围绕在敌军周围不断抛射弓箭的基本战术,已经成为他们取胜的重要助力。

    而康采恩希望张守约采用的战术当然是那种与他的时代相差并不算远,而且还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己方伤亡的战术,但不幸的是这个粗犷的汉子显然没能够完全领会自己的精神。

    这带来的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因为他们错过了一次申请杨玄感的机会。

第220章 隋宋第一次战争—16() 
杨玄感造反的功力是有所欠缺的,但这不代表他在战场上就没有足够的生存经验。再怎么说,他爹也是隋朝时期的一代名将杨素。其赫赫威名,让后世的每一个隋唐演义作者都不忍心让他按照历史早早的死去。

    甚至在很多版本之中,他还能活着为自己造反的儿子求情,只可惜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至少在康采恩面对的这个版本当中,这位老兄是没有机会给杨玄感求情了,他所能够做的,也只剩下在活着的时候给自己的儿子,上足应当学到的功课,比如说如何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小命。

    就在张守约率不冲进隋朝军队混乱的阵营之后不久。这位早就已经有了称王野心的礼部尚书换上了普通士兵的盔甲服色。趁着混乱的绝好时机,错误在大批逃跑的士兵当中,迅速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可惜康采恩还曾经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能够顺利的活捉杨玄感,说不定可以直接用他的命来换取那一个营的工匠。

    不过这种想法如今已经成为了梦幻泡影,因为在一场厮杀之后,除了遍野横尸之外,康采恩并没有得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

    相反,他最看重的宋朝士兵们却出现了巨大的伤亡,张守约统帅的一千多名宋朝士兵,竟然有112人战死,另外有将近300人负伤,其中47人已经不能再上战场了。

    这意味着一场战斗下来,有160位同胞永远的退出了大宋军队的战斗序列。

    康采恩怒不可扼的咆哮着臭骂了一顿张守约,认为他应该遵从自己的意见,不要使用那么鲁莽的战术。要知道,在他率部冲击对方军阵的同时,为了避免破坏他们的队形,康采恩不得不放弃了抛石机的连续打击。

    换一句话说,康采恩并不是没有办法彻底摧垮杨玄感的阵型,他是不需要张守约复出这样惨重的代价的。

    张守约显然不知道,自己损失的这160多名士兵,在康采恩的心中占据的多么重要的位置。

    不过这个变化也让康采恩做出了,另外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直接从越国的平民当中招募新鲜兵员,然后用宋朝军队的训练方式,将他们训练成足够合格的士兵。

    但这恐怕还要得到越王允常的允许,好在这个时候,越王允常那张惨淡的脸也出现在了康采恩的面前。而他的身后,灵姑浮正扶着受伤的石买,缓缓的向他们走来。

    “从来没打过这样惨烈的仗。吴国人都没有这么难对付,你也看到了,我们是豁上老命才赢下了这场战斗。所以战利品方面,我希望能够多得到一些。尤其是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帖子兵器,他们对于我们接下来的战争非常重要,吴国人并不好对付,他们的武器也很犀利,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称霸东南。”

    康采恩理解越王允常的失落,在这场战斗开始之前,他是满怀的信心要去讨伐吴国的,以他对当时形势的乐观估计,估计称霸中原的计划都已经在他的安排之中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按照原本历史的路线,他也不可能如轻松的击败吴国,并且顺利的称霸中原,那样伟大的事情是由他的儿子勾践完成的。

    可是历史已经因为他刚才用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就再没有改变,这位仁兄也不可能知道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所以康采恩根本无法从这个方面去劝解他。

    更何况,在他付出这样大的惨重代价之后,并没有埋怨自己这个盟友救援不力,也没有埋怨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准备好的军队拉到了这样一个深坑一样的战场上来,这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

    所以康采恩不可能不顾及他的感受,更何况他的计划也需要征得对方的支持,于是乎,这样一场对话就在他们双方展开了。

    “我的大王,我很抱歉,教您脱离到这样一场战争当中来,你原本可以带着杀气腾腾,意气风发的年轻儿郎们踏上宿敌吴国的疆土,但是今天这一场战斗打下来,无数的越国儿郎为那抵抗这个即将腐朽的政权,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这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但我还是要说,这场战斗当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其中就包括我们深厚的友谊和相互信任。”

    越王允常点了点头,他对相互询问这样的空头白话并不感兴趣,反而是那些铁质兵器比较让他在意在隋朝军队大规模溃退的过程当中,很多坚固的铠甲和锋利的刀剑都被遗弃在了地面上,这些都会被当做战利品被打理起来,奥运王允常所需要做的,就是从这其中得到足够多的分润,否则的话,他很有可能无法面对死去的越国士兵们。

    康采恩其实也还穿的类似的想法,只不过他提出的建议,更让越王允常感到惊喜。

    “所以我的大王,我认为在接下来的行动当中,我们可以采取更加紧密的配合方式,比如说,为您和您的部下们训练一批新兵,他们都将配备我们生产的最新甲胄和刀剑,并且,会用和我们一样的训练方式来进行训练。”

    越王允常咋就对宋朝士兵们的装备感到艳羡。如果能够得到他们刚刚生产出来的新家伙,说不定比这些从战场上得到的缴获还要趁手。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康采恩的想法。至于刚才在战场上大发神威的霹雳火球,他倒是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就算是他也非常清楚,那是康采恩的杀手锏,绝对不可能轻易交出来,虽然现在的康采恩在名义上是他的臣子,但双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非常微妙,某种程度上,这种君臣关系只是康采恩的一种自保手法,这一点他们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

    至少从越王允常的角度看来,与其让康采恩这样的一股强横的战力投靠到吴王那边去,还不如拉拢到自己这边来。

第221章 隋宋第一次战争—17() 
更何况看看你给予王允常的,还不仅仅是训练军队的新方法和刚刚制造出来的新装备。

    他还有一个庄重的承诺,要丢给越王允常。

    “将来,我一定会帮助你的儿子击败吴国!”

    吴国,是越王允常的心腹大患,也是他踏上争霸之路的第一道障碍,倘若连这道坎都迈不过去,那他们月国就再也不会有称霸中原的一天。这次他筹谋已久,准备趁着吴国内部空虚的时候,突击其腹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