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而坐的罗时丰等人似乎也认识到了会议没有翻译的尴尬,直到昨夜才被海军司令陈绍宽上将赶鸭子上架般弄成谈判代表的罗时丰上校,正准备向坐在一旁的袁志国少校询问一下,还没有开口,后者已经主动开口说话了,而且还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对面的德国人能听懂华语?本来就没做好前来谈判准备的罗时丰上校不禁有些茫然,难道这是要给德国人下马威?
身为此次谈判双方中方联络员的袁志国,在和德国海军主代表尼尔斯上校的几次沟通中,他知道尼尔斯虽说对华语不算精通,但至少听懂普通华语对话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其余六名德国军官,他就没再考虑到他们是否能听懂华语了,所以他站起身来,很直接的将手中的一份资料递给尼尔斯上校,同时说道:“此次双方谈判会议准备仓促,我方连夜调集了一批人员来参与此次会谈,仓促之间难免准备不周,贵方也没有准备会议翻译和记录?”
袁志国这番话全部落进了所有人耳朵里,除却说话者袁志国之外的中方六名军官自然会意,而德方的七名军官中,却只有尼尔斯上校听懂了袁志国这番华语是什么意思,至于其他六名军官,他们则压根不知道袁志国在说些什么。
听得懂袁志国这番话,而且要想领悟到话中的另一层意思,这就更需要水平了,都说中国人说出来的话会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谈话对象等拥有不同的真实意味,如果单纯从字面上来领悟,那就会造车彼此误会,好在尼尔斯上校早就知道中国人说话一套,其真实意思又是另一套,或许这就是暗语的作用,尼尔斯上校只能这么认为。
代表共和国海军的袁志国一上来就说此次谈判来得仓促、共和国海军更是仓促应对,没有做好周全准备也是理所应当,因此袁志国少校言语间已经把会议准备不周的责任全部推卸干净,而且“仓促”一词的运用,尼尔斯上校也是深明其意,他知道德国海军七名代表乃至整个德国第三批访华交流团的到华,都是一次极其仓促的行为,共和国虽说没有反对、也没有为难甚至还大大方方很是礼貌的迎接了他们,但谁都看得出来,共和国对这一批访华交流团很是感冒。
来华之前,尼尔斯上校等海军军官自然并不了解中德两国的渊源,尤其是自1944年下半年也就是德国正式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两国关系发展,身为军人的他们也根本没那个机会接触到太多的政治,偶尔听闻一下共和国的故事那也是闲谈之中或者是从报刊杂志之类的得知,直到他们的两艘航母连续开始下水海试,有心向共和国海军学习的他们,才陆陆续续的在海军司令部的帮助下,了解一下共和国及其海军。
尼尔斯上校作为七名军官中军衔最高的也是主谈判员,他自然有权力接触到更为机密的资料,在临行之前就曾对中德两国关系做了一下研究以增强自己灵活应对能力,在他看来,中德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就不冷不热,对于严格保持战争中立的共和国而言,对德国方面的不冷不热的态度也的确无可厚非,共和国方面对英美等国也是一贯如此。
而在战争中始终处于攻势状态并且还紧握战争优势的德国,很快就促使共和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双方外交关系最为紧张的一次莫过于去年10月份的中英两国贸易,尼尔斯上校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也相当清楚共和国之所以要不惜成本的和英国人贸易,看上的并不是那七十多亿元的贸易额,而是以此举来向英国表示支持,似乎要维持交战双方的实力平衡,而不愿意某一方打破这个平衡,而且此举还有变相向德国示威的意思。
尼尔斯上下还通过资料知道了在中英两国贸易之前,共和国外交部曾多次向德国驻华大使馆发去外交照会,从希望、建议到谴责、要求,再到敦促、警告,共和国外交部连续发出了四次措辞越加强烈的照会,但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答复,因而在共和国海军护航舰队护送中英贸易物资承运船队进入地中海之际,共和国空军的12架战略轰炸机就在德国重要盟友意大利的眼皮子之下飞越了地中海,到直布罗陀海峡外的亚速尔群岛溜达了一番。
共和国空军出动战略轰炸机可不是要为自己的船队和舰队保驾护航,但共和国空军的这一举动无不在告诉协约国尤其是德国,“中国人不是好惹的,如果惹毛了,这些轰炸机将不是去亚速尔群岛溜达,而是要到柏林的天空游玩”。而此次事件,也是中德两国建交以来最为紧张的一次事件,虽然最终此次事件并未酿成一艘共和国军舰和船舶的损失,但共和国不满德国入侵英国已经是昭然若揭的事实。
而如今,还手握着战争主动权的德国人主动找上门来,又要和共和国来一次技术贸易,如果说单次上百亿的技术贸易从金额上来看,的确是很大,要是在英法强大、德国弱小时期,共和国会很愿意让德国人花费重金、引进技术进而快速成长起来,毕竟共和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是一个平衡或者是和平的欧洲,既然和平已经成为奢望,那么实力平衡就是必需的,协约国不能太强、同盟国也不能太弱。
脑子高速运转的尼尔斯上校眨眼之间就已经想到了这些问题,他也明白,中德第三次技术贸易合作是两国外交部门很早就通气过的一个问题,共和国并未表示反对但一直不给于明确答复,就是持观望态度,他们需要时间来考量德国是不是有能力战胜英国,而英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沿,美利坚是否还会无动于衷。
假如美利坚能坐视英国灭亡,那么共和国就没有道理不帮助英国,争取在让英国人垂死挣扎更长时间,也好削弱德国,以免德国快速成为一个欧洲超级强国,影响到共和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威胁到共和国向世界第一强国发展,因而共和国就绝不会答应和德国再有第三次的技术贸易,因为这样一来就是“养虎为患”的举动,傻子才会这么做。
尼尔斯不得不说一个幸运,因为在看似德国紧握战争主动权并且隐隐有灭掉英国能力之时,美国人按耐不住了,他们无法继续容忍德国人向英国进攻,在美国爱尔兰后裔、英格兰后裔等人口所占国民基数比例可不低,他们是无法容忍德国灭掉他们的“祖国”,美利坚正式参战,虽说德美双方目前还尚无任何大规模交战,但有了美国加入的同盟国实力猛涨,一举超越了协约国的战争潜力和军事实力,为了继续维持欧洲地区的战争平衡,共和国只有答应与德国展开第三次技术贸易,因为他们并不愿意同盟国很快就反攻欧洲大陆。
尼尔斯相信,身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共和国,有足够的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出一个高效的情报网络,美国的参战在法律意义上成为必然之前,尼尔斯相信共和国的情报部门已经通过有效手段得知了这一必然的结果,因而才会让共和国的外交部火速同意与德国外交部拖拉已久的第三次技术贸易事宜,甚至还让共和国的民航总局精心安排,不惜开辟德国柏林与波斯湾地区的特殊航线,让德国第三批访华交流团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从欧洲飞抵中国,相比于以前两批的交流团,节约下了很多的时间。
可是现在,身为东道主的共和国,竟然在谈判刚一开始的情况下,反而诘问德国方面为什么没有准备会议翻译和记录人员,难道这是德国人自己分内的事?可尼尔斯得知的情况是,在以往的两批交流团与共和国相关部门的交涉与谈判中,都是共和国方面准备翻译人员,这一次共和国海军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很明显有特殊的意味在其中。
“我方贸然来华,此次会议的确也来得有些突然,贵方没有准备妥当也是情理之中,至于此次会议缺少翻译人员和记录人员,我认为也是我方的过失”
尼尔斯上校很是大方的承认了“错误”,他顺手就接过了袁志国递来的正式谈判材料,而他也经自己准备好的材料递给了袁志国,双方的尴尬顿时被尼尔斯的“主动认错”而悄然化解,德国方面的其余军官自然有些吃不懂,但在袁志国这一边的共和国海军军官们则已经看出来,德国海军已经受领了“下马威”。
十四个人也都默不作声了,袁志国和尼尔斯分别把刚刚到手的资料分发下去,其实这些资料并不是与此次会议攸关的东西,按照之前两次的友好合作经验,每每都是德国人主动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德国人自认为国内哪些方面需要引进什么样的技术,自己能够承受什么样的价码,共和国方面则考虑自己是否能转让、能够接受德方实地考察等考虑便是,双方的谈判也大多围绕着这些问题讨价还价。
双方交换的是两国海军的一些现状报告,让彼此都对对方有所了解,像袁志国少校交给尼尔斯的一式七份资料就是对共和国海军基本情况的一个介绍,着重介绍了共和国海军三大舰队的一些情况,而尼尔斯上校提供给共和国方面的同样是一式七份的德国海军资料,这些资料并没有多少机密价值,但对于从未如此正式接触过的双方而言,还是有莫大好处的。
资料不多,双方都如同扫盲般的介绍本国海军的一些概略性情况,并没有详细披露装备、编制等,等双方都看完了手里资料之时,首先感觉到尴尬的又是德国人了,作为主动上门交流的他们,自然而然是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来,无论是否让共和国方面满意,但至少也要让双方有一个谈判的论点,就像菜市场里买菜一样,买白菜还是买青菜,他们得说说才是,可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这提问应该用德语,还是要用华语?
用华语,这可好比让一个除了母语之外从未接触过外语的幼儿园学生,用外语来和他人交流一样,他们或许会一些华语,比如“你好”、“功夫”、“牛”、“好吃”等,偶尔把蹩脚的说上一次用来娱乐倒是不错,可用来很正式的两国海军较高级别的正式会谈,这点儿华语水平有怎么能让他们开口,更何况让堂堂德国海军高级军官用华语来和别人交流而不是用自己祖国的语言,传出去这可得了,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侮辱。
他们很想用德语来表达、沟通,可又怕共和国方面不接受,在中国人的地盘上要用德语来叽叽咕咕,这不是扫中国人的面子吗?如果用世界较为通用的英语,不光是中国人不愿意,德国人也很反感,毕竟目前英德两国还处于战争状态,他们没有任何道理用敌人的语言来为自己的利益沟通洽谈。
于是乎,急于发表意见的哈里弗斯、西弗林斯等人都统一的把他们“临时队长”尼尔斯上校看着,希望这位头头能再次挺身而出化解尴尬,而且在昨晚的秘密商议中,德国有什么方面的需求,尼尔斯上校是很清楚的。
“咳…咳…”
干咳两声的尼尔斯微笑的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谈判桌对面的七名共和国海军军官可都没有慌张和尴尬的意思,共和国现在又没有打仗,他们来和德国海军谈判也是职务之中的事情,至于能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进展,并不取决于他们,而是在于德国人是否够真诚,更何况真正该着急的本来就是德国人自己,他们要谈什么,就应该主动提出来,大家也好讨价还价的商量,彼此冷坐着,对共和国海军没坏处,对德国海军倒是要命了。
“由于今天上午的会议并未准备充分,缺乏翻译人员对双方的谈判交流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我认为,今上午的会议主要在于双方之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两国海军的渗入交流完全可以在准备更为充分的下午会议中展开,届时我方也将明确向贵方提出要求……”
听着尼尔斯上校有些不标准的普通话,袁志国、罗时丰等都露出了笑容,看来昨晚海军司令陈绍宽上将所说的不假,德国人如坐针毡,但共和国毋需着急,摆出一副高姿态并不是看不起德国海军,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共和国可不是一个他们任意而为的国家,有些东西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更何况中国海军并不是商人。
第二一一章 不可能的事
第二一一章 不可能的事
下午,谈判还未开始就新增了两人,没有翻译人员为双方搭建沟通桥梁,因而造成上午的谈判草草收场,共和国方面又始终摆出一副“耗得起”的态度,这可急坏了尼尔斯等人,因此他们在午休之际就向正在共和国沈阳参观的交流团团长汇报了情况,随后便让美森斯顿国际大酒店出面,为双方提供了一个翻译。
高薪意味着才能,同时也意味着职业,酒店里原本就有共和国首都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高材生富铭,和酒店方面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兼职协议,没有商务翻译任务之时,往往就和那帮英语系、法语系、日语系等等同院校同学教授酒店职员的外语口语,美森斯顿大酒店能让德国第三批交流团感到非常满意也是因为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德语口语都很不错,在这里有种回家的感觉,而不是“客居异乡”。
这一次中德两国海军之间的谈判会议要富铭来充当翻译,这样的奇遇还真是让这位首都经贸大学外语学院的大三学生乐坏了,原本就打算毕业后争取进入外交部工作的他,接到这个任务是既紧张、又兴奋,大冬天的都乐得豆大汗水止不住的流。
好在下午会议再次召开之前,德国海军的尼尔斯上校和共和国海军的袁志国少校都找到了他,给了一些资料让他熟悉之外,也让他毋需紧张,权当是一次商务会谈的翻译便可,而何况共和国与德国之间曾有过两次技术贸易的事情是早就公开的,在两人的介绍下富铭也知道自己参加的这个会议只不过是中德两国间第三次技术贸易的一部分而已,他要做的就是如实的、及时的、流畅的翻译,然后就是遵守保密协议。
下午…整,与两国海军代表签署了翻译协议和保密协议的富铭提前一分钟就在会议室里准备了,而后到场的双方十四名代表很快就位完毕,一个个都是挺身收腹保持着严整军容,军人的坚毅与干练让富铭也不得不重新调整了一下坐姿,挺直了腰板。
罗时丰上校是坐在第一位置的,充当此次会议翻译的富铭就坐在他的一旁,看着穿着西装、打着领结,但或多或少身上都显露出一股难以抹掉的学生味儿,罗时丰心里顿时就更是明白了,看来德国人还不是一般的急,都急得让一个在校学生来充当会议翻译,这还真是创下了古今奇观了。
“这小子的专业词汇翻译过关吗?”
罗时丰心里在揣摩的时候,对面的尼尔斯上校也有些担心,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中国大学生精通德语是毋庸置疑的,可海军毕竟有许多的专业词汇,有涉及到舰艇装备的,也有关于海军作战或训练的,譬如航空母舰、舰载机、阻拦网、空中管制、战时损管、防空掩护、前进护航、空中拦截等等,可纵使有太多的担心,他也没办法了,多拖一秒钟,他都感觉到浑身不自在。
尼尔斯上校看了看正对面的罗时丰,两人相视一笑算是彼此暗示谈判可以开始了,上午的会谈没有办成任何事情,只能说是双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彼此看了对方的资料罢了,今天下午的谈判,尼尔斯上校已经和自己的一帮手下统一了思想,无论如何也需要表明来意,两国是否能在海洋军备方面展开一些合作,那只有谈了才知道。
“富铭同学,可以开始了吗?”
尼尔斯上校用德语问道有些紧张的富铭,后者如同小鸡琢米般的点了点头,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