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铁骨- 第6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离开珠江的当天晚上召开户主会议,不过一些户主因晕船和感冒无法参加会议,213  个家庭派出了  153  名代表,随后随行的监督员便将移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名为“后备村”的移民自治组织。将客舱划分为  8  个区,每区推选一名

    区长兼村咨议员,年满  20岁的男子有选举权和被选举……随行监督赵明辉任村长并组成村会,对讨论的事项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由  15  岁以上  30  岁以下的男子组成绥靖团——这是从东北移民时就形成的习惯,所谓的绥靖团就是安抚的意思,在移民区,绥靖团的男子就是不穿军装的士兵。

    相比于十八年前的移民,这些成长于兴乾年间的年青人,大都在社学中学习过武艺、射击,所以,更容易编成民兵,防备土人的袭击。

    而李德坤,就是绥靖团的队长。平时会在船舱中教他们如何使用武器——为六响转轮枪装填弹药,火帽,诸如此类的训练,都是船员先培训队长,再由队长培训移民。

    “离开珠江口的时候,天空有雨,是细绵绵的雨。大海灰蒙蒙的,天色如同傍晚一样昏暗,也许是母邦的天地也不舍得我们离开吧……”

    李德坤看着大海用感伤的语气说道。他的目光中也带着思念,但最后却又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不过,即便是再不舍得,我们总是要出去的,我们要去新大陆为华夏开枝散叶,只有如此,才不负母邦……”

    接着,他又凝视着远处说道。

    “现在最艰难旅程已经结束了,等到了纳塔尔,再往北过了加勒比海,很快,我们就能到达纽约!”

    由于航程远,航行时间长,中途难免需在上岸休息,从广州到纽约的航路,划分为  3  段航程:第一段为广州至南天门,对移民而言,主要是熟悉船上的设施,适应海上生活,克服晕船及别离的悲伤。第二段为南天门至好望角,虽有酷暑与疾病的威胁,但逐渐适应了航海生活的移民们这时已经开始享受旅行的快乐,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并在旅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第三段为好望角至贝伦或其他南美的港口,最后抵达纽约,而这是唯一一次驶入异国的港口,按照规定,需要在港中休息两天再启程,之所以会这么安排,是充分考虑到移民们的身体情况,让他们有更多的上岸时间休息。

    “嗯、嗯,是的,等过了纳塔尔我们就到家了……”

    在船员们的提醒下,在距离纳塔尔还有一天的行程时,移民们为在纳塔尔下船做准备,船上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氛。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而之前,他们都是在大明的殖民地上休息。

    “大家似乎都有些紧张。”

    感受到移民们的心情有些紧张,船长便对赵明辉说道。

    “谁让我们在南美没殖民地呢?”

    赵明辉无奈的叹道。

    “毕竟是外人的地方,他们难免会有些担心。”

    由移民船从好望出港后,又航行了17天,“纽约号”便抵达拉美的第一个停靠港口———纳塔尔。这是座位于巴西东北部海港城市,1599年12月25日由葡萄牙人始建,取名纳塔尔,意为圣诞节。1611年设镇,是一个盛产甘蔗、棉花、海盐的贸易中心。

    数年前开始,这座只有一千多人的城市,每隔几个月,都会迎来从来途经这里的移民船,移民船的泊停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从上至下无不渴望着移民船的造访。也正因如此,几乎是在要塞了望手看到大明的移民船时,便立即鸣响礼炮,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在以空炮回应岸上的礼炮时,移民们则开台为入境做准备,按照上港的要求移民们必须要衣着整洁,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要适当化妆,男士也应整齐仪容,在下船时要脸露微笑、精神饱满,给人以健康的印象。因此,经历了漫长旅途,从船上下来的大明移民,无不是身着整齐的汉服、干净卫生、彬彬有礼,与从欧洲过来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移民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因如此,被誉为“来自东方的绅士。”。

    和过去一样,当李明典一行人,从船上下来时,岸上的当地居民,看到这些衣冠楚楚的明人时,无不是自惭形秽,即便是穿着盛装的市长,又一次感受到了与天朝之间的差距。

    “哎呀,那个女人身上的衣服可真漂亮,是丝绸的吧!”

    “我的上帝,你们看,他们的皮肤,就像是黄金与白银混在一起,既不像我们的皮肤那么苍白,也不像印弟安人那么黑,可真漂亮……”

    “你们看,那个漂亮女士手中的扇子可真漂亮……”

    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中,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这些刚刚从船上下来的移民们,满面笑容的走进了广场,因为城中的旅馆数量有限,而且环境恶劣,所以他们将会在露天广场用餐,游戏,然后再返回船上休息。

    两天过去的很快,对于每一个移民来说,这里的热带水果,还有热情洋溢的本地人,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热情洋溢的本土女人,更是让他们印象深刻,甚至于当“纽约号”离开的时候,船上又多出了几名乘客——几名说着葡萄牙语的女孩,她们爱上了某一位乘客,心甘情愿的跟着他,那怕只是作为小妾跟随她。事实上,几乎每一次移民船靠港,都会发生这一情况,甚至还会导致当地的女人在九个月后会骤然生出一些孩子,往往都是移民船上水手们给当地的妇人留下的礼物。

    即便是百般的不舍,在“纽约号”离港之后,又一次扬帆远航。

    也就在当天,船上又一次恢复了正常,每天上午,移民们会在六时起床,然后人们开始甲板上做体操,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两个小时后,轮流用早餐,上午九时船上的小学开课——艘是在船上,社学仍然没有停止教学,会从船员或者随行人员中,挑选出合适的人充当临时教员。十二时午餐。下午一时是英语或者印弟安土地语讲座——在纽约殖民地周围生少着许多英国人和土人,不需要与他们勾结,至少需要了解基本的对话。两个小时后,为增强移民的体质和丰富海上生活男人们开始练习拳术、刀术等以及训练使用武器。下午五时晚餐。而在这个时候,前甲板是供幼儿园使用,后甲板则是小学的教学场所。女人们同样也不会闲下来,女人们则在那里听取裁缝和卫生讲座。幼儿园附属于妇人会,选出  7  人担任保姆,负责照看幼儿的运动和游戏。

    大海上的两个多月的航程,尽管是漫长的,但对于移民而言,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作为开拓者的他们,不知道未来会面对什么,但官府却希望通过这些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在殖民地的生活。

    殖民,往往用鲜活的生命换取殖民地的巩固。而大明选择将第一代移民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加以整理教授给其它的移民,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着那里的生活,这也是大明移民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相比于这个时代,欧洲的移民们被封闭在极其拥挤的船舶内,没有任何通风设

    备,甚至连最基本的食品都无从提供,在狭窄的船中苦苦挣扎求生。尽管在移民输送过程中也发生了传染病并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但是现在大明的海外移民快捷且高效。不过只是短短十余年间,纽约殖民地就拥有了超过三万名大明移民。并且以每年数千人的速度不断增加着。

    终于,在八月十五即将到来的时候,在测得在海上的位置后,船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们会在今天下午抵达纽约港。

    “大家将会在新家过中秋节!”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天中,他们都在那里谈论着纽约、谈论着他们的新家,但是当一切到来的时候,人们却显得有些紧张,李明典同样也不例外,他惶恐不安的看着远方,新家是什么模样?会不会有那些头插羽毛的土人作乱?

    在气氛紧张,人心惶惶的时候,幼儿园与小学的毕业典礼还是前后举行了。作为校长的船长为孩子们颁发结业证书——一张带有“纽约号”印章的结业证。

    “孩子们,你们记住,你们曾经搭乘一艘船来到纽约,来到这片新大陆,对于我们来说,你们永远都是纽约号上的孩子们……”

    船长的语气平静且激动,他看着那些移民,他知道,他们都是“纽约号”的孩子,他们已经到达了新大陆的,很快就会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纽约号”是这213个家庭的经历,但这场经历,会把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最终,搭乘“纽约号”的来到这里的人们,会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改变这片陌生的大陆……

    而船长看着他们,心情却显得有些沉重,尽管他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但是航行中仍然有人死去了,仍然有两名移民因为身体虚弱,死在了海上,就在抵达纽约的前一天,他们还在船尾为病亡者举行隆重的水葬仪式。

    再过几个小时,船就会抵达纽约,在港口办完相关手续后,移民会会前往移民住所。在那里逗留数日之后,然后就会前往拓殖地垦殖。他们将会在那里开辟新的市镇、村庄,最终,一个个移民点会大明进军北美的据点,从东向西,不断向内陆扩张。

    在漫长的海上航程中,船上自治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在历次移民中,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后备村是完全的自治组织,在它的协调下,船上几乎从不曾发生纷争事件,移民们完全亲如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也正因如此,早在多年前,移民接收地往往都会根据他们的意愿,将一船移民安置在一个地区,这些曾素不识的人们,在异域互相照顾彼此。

    终于,在兴乾十八年8月14这天,“纽约号”缓缓驶进了纽约港,甲板上站满了移民,他们满怀憧憬的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注视着越来越近的纽约。

    。书阅屋

第296章 纽约(求支持,求月票)() 
当“纽约号”缓缓驶进了纽约港的时候,另一艘纵帆快船同样也在缓缓进港,甲板上数百个穿着汉家儒裙的女子,无不是满怀期待凝视着纽约城。

    1681年的纽约,截然不同于另一个时空,此时的纽约,尽管名字未变,但是曼哈顿岛上的建筑却发生了变化——一座座明式的屋宇取代了街道两侧的欧洲建筑。不过与几百年后曼哈顿相同,此时的曼哈顿市政归化整齐,方格形的街区散于岛上,甚至后世中央公园的位置,也显现出了公园的雏形。

    “这就是天朝之城吧!”

    蜜雪儿看着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忍不住问道身边的人。

    “这里就是天朝之城!”

    “天朝之城”,这是欧洲人对纽约的别称,因为这里到处都是异域风情的建筑,充分反映出他们对天朝的想象。

    而对于这一称呼,纽约的明人欣然接受了,甚至也自称是“天朝之城”。

    作为大明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皇帝本人对这里倾注意了特别的热情——主动参与到城市的市政规划之中,曼哈顿的整体规划便出自兴乾皇帝本人的设计。对此,所有的纽约人都深以为荣耀。

    “天朝之城”一定程度上也是属于他们,属于这座城市的荣耀。

    身为纽约殖民总督的方中发,在迎接移民到来时,显得很是热情,甚至在新到移民中攀起了亲戚。

    “哎呀,本官也是南直隶人,本官家在桐城,贤弟家在南直隶何处?”

    “回总督话,小民家在苏州。”

    “苏州是个好地方啊,天下再美不过江南,江南再美不过苏杭,说起来,本官可是已经多年不曾去过苏州了。”

    何止是苏州,就是大明也已经五年不曾回去了。

    “方总督是桐城人?”

    看到那边总督与移民亲近的交谈,李明典便扭头问道正在登记的事务员。

    “没错。”

    “那岂不是与当今首辅是同乡?”

    正登记名册的事务员头也不抬的答道。

    “何止是同乡,总督是方首辅的亲侄子,总督的父亲是首辅的亲弟弟……”

    看似随意的回答,让李明典惊诧的看着那位正与移民谈笑风声的总督。

    我的天,居然是首辅的亲侄子!

    首辅的亲侄子居然会到这几万的域外殖民地。原本还为自己来这么远的地方,离开了祖地,而心有些许不满的李明典,这会只剩下了一个念头——既然首辅的侄子能来这里,我这平民百姓来这里自然也是应该的。

    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事情,会改变人的一生,对于方中发而言,至少在几年前,他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来北美,向他的另一位堂兄一样,作为方其义唯一的儿子,尽管父亲在他九岁时去世,自伯父归返后,对他就是极尽照料,尽管不曾徇私,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本他的人生都已经注定的应该如何。可是当他从书院毕业后,通过文官考试成为低品阶官员时,在他以伯父为楷模一步步的实现梦想时,堂兄探索新航路凯旋归来的消息,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是成长于父辈的荣耀下,还是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五年前,在伯父的家中,即将晋升到吏部文选司的他提出了希望到殖民地任职的要求。当时方以智甚至还有些不太能理解,直接加以拒绝,毕竟,他是其弟弟唯一的血脉。尽管方以智拒绝了,但方其义还是主动上书吏部,请求往殖民地任职。

    殖民地的总督,看似位高权重,可从来不为官员所喜,毕竟,那里距离本土太远,身处蛮荒之地,谁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非是不得已,没有谁愿意去殖民地。

    一任五年,任满之后,但凡是殖民地官员,都会急急的返回本土,一天不想多呆。可在五年任满后,方中发却要求连任。本来作为大明最远的殖民地,纽约殖民地总督就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吏部自然顺水推舟同意他连任一任。

    在过去的五年间,他错过的许多,错过了儿子从书院毕业,错过了儿子的婚事,错过了孙子的出世,可在另一方面他却见证了这座“天朝之城”的崛起,现在这里早已经整个北美东海岸最大的城市,也是最繁华的城市。

    不过短短十几年间,汉人就像欧洲人证明了,在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理上,他们远远领先于欧洲。

    正当方中发亲近的与同乡聊天时,一名海关官员跑来轻声说道。

    “总督,从英国来的“女儿船”来了。”

    听到“女儿船”来了,方中发的面上带笑,对周围的移民说道。

    “本官那里还有事情,便不打扰诸位了,待过些时日,等大家在新村安顿好了之后,本官必定会到新村与诸位畅饮。”

    所谓的新村,就是移民的安置点,一个新村就是一座小城,一个聚居点。现在纽约殖民地有数十个这样的新村。

    “女儿船上一共有多少人?”

    往码头走去时,方中发问道。

    “一共413人,途中有3人死于疾病。”

    “嗯,413名女子,还好,还好,明年这个时候,我纽约殖民地,就能再多出四百多幼儿,如此,久而久之,这北美必定尽是我华夏人。”

    在往码头去时,途中可以看到不少穿着汉服的西洋女子,她们往往会拉着一个明显带着混血儿特征的孩子。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