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铁骨- 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军事暴力机关的强力,南京的地痞流氓无不是销声匿迹,而在城内巡逻的军人们往往只能无所事事地巡逻,一巡逻就是一整天。

    在马辉来到火车站的时候,赵武同样也来到了火车站,只不过与马辉穿着制服不同,赵武穿着便装过来的,他甚至特意化妆成了一个普通的商贩,他的眼睛不时打量着过往的乘客。

    在看到马辉的时候,赵武明显一愣,他没想到在这会碰到他,而马辉也是一样,但两人都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对方一眼,可却仍然默契的配合着。穿着巡捕制服的马辉偶尔的会盘查一下,他这一盘查,会把人无意中往赵武那里赶过去。而赵武只需要注意到观察那些人的举动是否有异常就行。

    突然,有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个人在发现在前方有人盘查的时候,看似不经意的往赵武这边走来了,但赵武仍然注意到,他的不经意显然是刻意而为。

    “可能是这个人!”

    赵武压低草帽迎着路人便走了过去。

    “来瞧瞧,全德楼书坊的春宫,名师手绘……”

    这边小声叫卖的功夫,他不经意的间了那人一下,肩上挂着的袋子里的书,顿时散了一地。

    “丫怎么走得路,没长眼睛……”

    赵武一开口就是满嘴的京旗腔调。

    “你丫……”

    那人顺口刚接腔,脸色就一变,就在他刚想要改口的时候,手臂一阵剧痛传来的同时,下盘一起人便被直接撩倒在地上。还没反应过来,镣铐就把他给反铐上了。

    “是他吗?”

    已经跑过来的马辉连忙问道。

    “没错,这小子用话一引,一嘴的旗人腔就出来了……”

    “还是你有法子……”

    嘴上这个恭维着,马辉又说道。

    “这下抓住了正主,咱们也能轻松轻松了。”

    “轻松不了,回去后还得给这小子上大刑,不把东西给弄回来,谁都轻松不了……”

    一把拉住那认了栽的间谍,赵武朝着城里的方向看了眼,然后说道。

    “不过,估计这城里头的兵总能撤下来一些,现在委实太有些扰民了。”

    扰民,确实有那么点扰民,其实何止是有点,简直就是非常扰民,尤其是宫城一带,数条道路直接封禁,直接禁止普通百姓通过。之所以戒备如此森严,倒不是因为这是宫城,而是因为晋王行在就在宫城旁。几乎是在爆炸的当天上午,南京城内的晋王府,就是立即出现了大队的官兵,附近的街坊也是直接戒严。

    尽管戒备给附近的百姓造成了不便,但对于那位不过刚十七岁的晋王而言,却压根没有任何反应,依如往常一样,每天都有南京国子监的博士、教授为他授课,当然那些博士、教授也不会告诉他,在来的时候,经过多少道盘查。

    对于身为晋王的朱和域而言,他每天除了听博士、教授授课之外,还有恐怕就希望他们能够推荐的一些人才。身为晋国国君,除了一万三千国兵军户之外,必须要尽可能的笼络人才,只有如此,国家才能够有所发展。

    “其实大王若是有意招揽人才,大可不必让我等推荐。”

    梅文鼐笑看着大王说道。

    “梅博士,若是没有你们推荐,孤又该去何处网罗人才?”

    尽管去年到南京之后,才第一次见到梅文鼐,但因为少时其兄长梅文鼎曾当过他老师的关系,所以对其倒也算亲近。

    “陛下有没有想过,到国子监或者南京的书院中读书?”

    梅文鼐反问道。

    “去书院读书?”

    梅文鼐的建议让朱和域眼前一亮,在12岁的时候,他曾经去过皇家学堂就读,在那里读了四年的书,那四年,在他的记忆中应该是最开心的四年,在学堂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没有任何身份上的悬殊。

    去年获封就国后,最让他郁闷的,恐怕就是必须要离开皇家学堂。但他也知道,在那里就读以及结交的朋友,对他并不会有太多的帮助,那里的学生都是勋贵的长子,他们要继承父亲的爵位,永远不可能随他一同去新夏,去晋国。

    但是,若是普通的书院呢?

    “梅博士是让我到书院中,自己去结交朋友吗?”

    看着跃跃欲试的二皇子,晋国的国君,梅文鼐微笑道,

    “结交朋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陛下要学会笼络人才,毕竟,陛下或许可以赐土封建大王,但是将来晋国是否强盛,却全赖大王能否善用人才,而这人才并非只是国吏,同样也各行各业的人才,以大王之见,如若没有我大明书院兴盛,又岂有今日大明之兴盛?”

    梅文鼐的话让朱和域深以为然的赞同道。

    “博士所言甚是,在孤年幼时,父皇就曾说道“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同样也是强国之本,亦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这国吏自有父皇、朝廷为孤挑选,可创办书院、传播科学,却要靠孤自己去做……”

    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是进入国子监或者书院,都需要经过一番严格的考试,但是对于身为亲王的朱和嘉来说,不过只是派府吏往其国子监送上一封信,几天之后,一名叫石嘉的清河书院转学生,就进入了南京国子监,这座南都最大的书院。

    不过一个月后,不仅国子监的学生大都认识了石晋,就连同附近的几所书院里的学生,大抵上也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倒不是因为他出手阔绰,而是因为他在微积分学上的造诣甚至不逊色大名鼎鼎的牛顿博士。

    也正因如此,石晋几乎立即收到了校内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等学会的邀请,这些学会都是学生团体,在其中很容易结交一些人才,对于学会的邀请,朱和嘉当然不会拒绝,而在同他们通过学术研究打成一片的同时,他惊讶的发现一个事实——他的许多知识,远远领先于身边的同学,甚至普通的博士、教授。

    “怎么会这样?”

    又一次,看着他们在那里争论着数学上的问题时,朱和嘉的眉头紧锁,他们讨论的问题,在父皇的课堂上,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在这里,甚至还只是一个假设。

    尽管对于这一切有些不明所以,但是最后朱和域还是把原因归于——父皇可以接触到大明第一流的学者,通过与那些学者的交流,父皇可以掌握普通学者难以掌握的学识,并将其融会贯通。

    总之,作为儿子的自然可以为父亲寻找到足够的理由,而超过普通学者许多的学识,也让朱和域在国子监里如鱼得水,很快就结识了不少朋友,也正是通过那些协会,在他的小笔记本中,已经多出了上百个名字,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国子监内极为出色的学生,而他们身份往往也都是家中的次子,换句话来说,就是有希望愿意去晋国的人。

    而朱和域本身也享受着在国子监中自由自在的感觉,在这里没有任何人把他当成皇子、大王,他只是石嘉,一个来自北直隶的普通青年。

    “当初真应该早点来书院……”

    行走在国子监内,朱和域的心里这么嘀咕着,尽管在皇家学堂也很自在,但是在那里,皇子的身份使得其他在他面前永远保持足够的敬畏,而不像现在这样,最近一段时间里,这里的一切给他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让他有些为之着迷,毕竟,这是他从不曾有过的感觉。

    “等回头,应该给父皇写封信,皇子更应该去普通的书院,而不应该只是皇家学校。”

    尽管皇家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与书院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学生在那里需要学习陆军、学习海军,他们甚至还需要根据选择进攻陆海军学校再次进修——贵族是需要服兵役的。

    但是在朱和域看来,相比于皇家学校普通的书院更适合皇子。

    “至少在这里,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封国招揽一些人才。”

    正当他的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那边一个抱着东西正在赶路青年见到他,便大声说道。

    “石晋,走,一起去学会,今天轮到我的展示了!”

第272章 轮船 (求支持,求月票)() 
第272章

    学会。

    大明第一个学会诞生于什么时候?

    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河书院之前,大明只有学派,而没有学会。兴乾后随着天下书院大兴,书院内的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在校外、校内组织了一些团体。最早的是兴乾元年在清河书院成立的清河体育会。从次年起,又有学生在京师、南京等地的书院又纷纷按省籍组织同乡会,如湖广同乡会、山西同乡会、浙江同乡会等,除互助、交流学习经验、组织活动外,还出版会刊。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南京国子监在兴乾四年,创建的大明科学社,这是大明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汇聚了各门学科的精英,也是一个不以地域同乡为基础的学会,他们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又创办了《科学》杂志,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为宗旨。很快这种“学会”就取代了旧时的同乡会,到了兴乾八年时,几乎每一个书院都有不止一个学会。

    南京国子监机械学会,只是国子监众多学会中的一个,尽管只是其中之一,可是因为有校外企业以及毕业会员的资助,在国子监内他也拥有一栋属于学会的三层会馆。

    每个周末的下午,在机械学会的会馆内,都会有一场研讨会,而研讨的话题也是机械,是各种各样的发明、改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大明的工业之所以得到飞速的发展,也正得益这种开放式的讨论。

    与另一个时空中,西洋人为避免发明为他人抢注专利,而在发明过程中千方百计的保密不同,大明的学者们却在这一过程中持以开放的态度,他们乐意将自己的创新公开,并积极征求他人的意见,进而完善自己的发明。而这种心理上的开放,正是受传统士人思维的影响,尤其是对声誉的看重使得他们不屑于抢夺他人的发明,并乐意为他人指点,这恰恰正是千年来士人交流中那种亦师亦友的传统影响。

    而这也无形之中,彻底覆复了科学创新在东方的发展步骤,欧洲从珍妮机为的工业革命,直到爱迪生之前,欧洲的科学创新往往都是个人成果——一个个发明家改变了历史。但个人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因为精力有限,只停留在精力阶段。

    最终爱迪生改变了一切,他率领研究团队进行试验,而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在某种意义上,爱迪生发明了“发明”本身。建立通用电气公司之后,工业实验室被推广到每一家工厂,生产与研究紧密结合。也正因如此,才有了19世纪后期的科技大爆发。

    而在兴乾十七年的大明,尽管那种把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模式应用于“发明”本身。在工业实验室中“发明”像一件工业制品,可以被拆分为各个环节,放在“流水线”上由各个领域专家分别钻研,最终被组装成有效的专利的“产研”结合的体制还没有建成。但另一种“群智”模式却改变了发明家本人的单打独斗。

    类似于旧时士子们拿出各自的文章、诗词请人点评、指点迷津的方式,被应用于发明创造之中,在学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拿出他的设想,与众人探讨,往往总能获得一些收获。

    置身于机械学会的大厅中,朱和域看着发言人在那里展示着他们的发明,有些发明偶尔也会让他眼前一亮。即便是年青,他也能意识到有些发明确实很有“前途”。

    “这个混棉机的构想不错,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混和均匀,进而棉花降低成本……”

    朱和域一边点头,一边寻思着是不是可地考虑投资这个发明,在那个人讲解着他的发明时,就有人在一旁提供意见,几乎每一个提供建议的人,都是从自己擅长的某个方面,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人似乎也有不少收获。

    “下面请机械工程系十六级的李义上台。”

    “到你了云台。”

    朱和域扭头对朋友说道。

    “加油!”

    就像是父亲的鼓励一样,朱和域右手握拳对朋友作着鼓励的手势,尽管对于这个手势李义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感受到朋友的鼓励,深吸一口气,他便捧着一个轮船的模型走到了台上。

    “见过诸位仁兄。”

    行揖见礼后,李义深吸一口气,看着众人说道。

    “从所周知,自从兴乾六年蒸改良了蒸汽机之后,蒸汽机就得到大规模应用。从织布到火车,第二年就从陆地来到了水上,于是轮船就发明了。”

    指着桌上的的轮船模型,李义继续介绍起了轮船。

    “……轮船的“明轮”类似水车,“明轮”大部分露出水面上,由机器带动明轮,蹼板划水。正面产生很高的压力,背面产生漩涡造成低压,正面和背面的压力差产生推力就把船舶推走了……不过明轮的结构复杂,受风浪的影响大,如果船遇到风浪的话,就会左摇右摆,空气和水密度相差800倍,庞大的明轮在其中进进出出,很容易损坏。”

    在李义的讲解中,朱和域和其它人一样,同样听的极为认真。轮船有它方便的地方,但确实有它的不足。

    “这也是轮船的使用一直受到限制的原因,尤其是海上航行中,尽管现在已经出现了海轮,但是因为海上风浪大,所以海轮在海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只有近海航线才会使用明轮……”

    那是因为蒸汽机的效率好吧!

    听着台上的李力将轮船应用受限归于明轮,朱和域的心里暗自嘀咕道。作为皇子的他很清楚,海军一直在试验蒸汽轮船,蒸汽机耗煤量是蒸汽轮船应用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目前海军正探索降低蒸汽机耗煤量的方法,至少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在轮船运输的成本对帆船运输成本没有形成优势前,都不可能在远洋得到大规模应用。而沿海航线和内河航线之所以使用蒸汽机,是因为他们需要频繁进出港口,可以很方便的补充煤炭,并且在内河受限于风力和逆流等原因,轮船自然有其优势。

    绝不是什么明轮的原因。

    不过对于这一结论,民间自然无从得知,尽管他们也在千方百计的降低蒸汽机耗煤量。

    “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明轮换成另一种机械,以驱动轮船。”

    显然,李义的这个构思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没有人打断他,在众人的注视中,李义又拿出了另一个模型。

    “……古希腊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为了解决尼罗河水灌溉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在旋转轴上安上多个叶片,每个叶片都有一定的迎角产生升力,转轴一旋转,就把水送出去了。这种螺旋扬水器能用来输水,根据牛顿博士提出的反作用力原理,能运水的东西也能推着船走,这种螺旋扬水器的尺寸较小,所能够在水下的连续推进,不需要明轮那样在水面上进进出出,其效率自然会提高很多……”

    李义的话声刚落,那边就有人说道。

    “云台,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但是这种装置需要安装在水下,也就有可能需要在船身上打洞,海水无孔不入,我想但凡是船长都不会赞同在船身上开孔的。”

    “可以考虑安装在船舷两侧啊,就像是小型的明轮一样的,只不过它是在水线下的……”

    “在两侧,还是需要在水线下的钻孔,毕竟,传动轴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