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铁骨-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将来无论如何,都得先把船队派到美洲去,再怎么着也得先把橡胶树的种子带回来,至少涂胶的雨衣,总省得被淋透吧”

    一直贴身跟在大王身边的李廷伟听了忙问道。

    “大王那橡胶是什么?”

    作为大王身边的侍卫,对于美洲李廷伟倒也不陌生,只是这橡胶还是第一次听说。

    “橡胶就是美洲的一种特产,从树里流出来的树汗,那玩意”

    说话的功夫,看着远处的过来的数乘快骑,朱明忠便笑着说道。

    “我们到地方了”

    

第62章 故地(第二更,求支持)() 
晚上八时将过,一行人顶着大雨来到大凌河畔的大凌河千户所城,说是城,其实就是一座小型的堡垒,所谓的千户城,其实除了一圈夯土城墙外,长宽不过里许的小城之中,街道正对四个城门,十字型的街道两侧不过只有几排夯土而筑成的房舍,中间有一个不大的场地,现在已经长满野草,除此之外,再无人烟,这里就是当年大凌河千户所城的旧址。

    尽管大凌河城虽被清兵多次摧毁,而且后来城址又被废弃,但是原有墙基还在,在进入城中之后,朱明忠一行人便来到了城中仅的一处宅院,说是宅院,其实也就是其中的房屋有个房顶罢了,即便是这房顶,也是几天前刚刚搭起来的草顶,不过即便是如此,这样的条件已经非常难得了,其它的官兵只能就地搭起帐篷,而那些草棚,往往只能腾给马匹,相比于人,马更娇贵一些。

    “这就是大凌河城吧!”

    脱掉雨衣后,透过雨幕朱明忠看着这废城,然后说道。

    “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说的就是此地吧。”

    “大王,正是此地。”

    虽说是废城,因为之前已经派驻了一个中队于此,经过半个月的整治,沿着夯土墙已经搭出了一片草棚,而且这间旧宅也稍做修葺的关系,虽说条件赶不上驿站,但方以智总算是松了口气,幸好当时在驿站之外提前做了安排。

    “崇祯四年八月六日虏酋皇太极领兵围城,于此围城数月,数万我大明官兵与此同清虏血战……”

    “可最后,还是他祖大寿还是降虏了!”

    置身于房中,朱明忠的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大凌河之战的惨状。

    “当年从城里逃出来了一个商人,叫张翼辅,他说:城里边先是杀战马,吃马肉,马几乎杀尽了,开始吃人,当然是先吃手无寸铁的筑城民夫,也吃那些饿死的士兵。惟有几个大官还有米一二升而已。史载城中是“炊骨析骸,古所未闻。”也就是用人骨头当柴烧,把人肉割下来烤着吃。整个城中到处是人的遗骸,到处在烧人肉吃,此时的大凌河已变成了一座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活生生阴森森的阴曹地府……”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没来由的朱明忠只觉得似乎有一阵阴风袭来,他只是看着门外的大雨继续说道。

    “当年清兵围困大凌河近三个月,明军饿死也不投降,誓死为朝廷尽忠,两万民夫更为其裹腹,最后虽是援尽而降,如若当年因援尽为保全城军民,他祖大寿降后自裁,自可成以英名,可此辈却某为可祖大寿等人降后却甘为异族驱使,纵是借口援尽而降,又焉能掩盖其甘为异族驱使之实?此辈实是无耻至极!”

    无论祖大寿有什么理由,在朱明忠看来,都不是他甘为异族驱使的理由,祖大寿为荣华富贵的投降,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先后投降,正是他们弄出了所谓的“汉军”,而这“汉军”更是满清入关的先锋。

    “大王所言甚是,清虏可恨,这些降贼之汉奸更为可恨,所以我江北才不容汉奸……”

    方以智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又委婉的劝说道。

    “以臣看来,如祖大寿、孔有德之流,领兵大将降清者,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而如关内诸多事清官吏,若无大恶,或可视其情形加以留用,毕竟,目下楚藩往往可以一纸留用而速平直隶,而反观我于山东,却往往过于严苛……”

    方以智口中所谓的严苛,其实就是对那些事清官吏的惩处,非但直接除其官职,更是为对其历年所为加以清算,若是曾“助纣为虐”,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如此一来,现在平定山东远不像当年平定江北那样迅速。

    “当年大王入江北时,不也曾留用旧官,府中现在亦有事清旧官,如若……”

    不等方以智说完,朱明忠便笑道。

    “时过境迁,今时非彼此,当年入江北时,孤麾下人马不过万余,文官更是屈指可数,而今我江北官吏岂止万人,如此,自然不需要留用旧官,而且,当初早就加以警告,若是他们当初弃印归去,又岂会有今日的清算?至于李子渊……”

    冷冷一笑,朱明忠的眼睛眯成一条细缝,然后冷笑道。

    “即便是他收降事清伪吏又有何用?且不说其它人,那河南巡抚刘清泰昨日可以降他,今日可以坐视清虏于城下运粮,他日就会降以他人,李子渊看似兵强马壮,可你看他麾下文官,既有大明遗民,又有事清伪官,其军中更是鱼龙混杂,其兵强马壮,不过只是虚有其表而已……”

    盯着门外的大雨,朱明忠神情严肃的说道。

    “当年江北初定,孤无暇问及其它,只能留用事清伪吏,后来击败达素之后,孤才分地方官吏之权,分置权力,如此方才稳定地方,随后数年间,那些旧官伪吏皆被调离地方,江北尽数为我掌握,纵是清虏兵进江北,城中官民亦会拼死血,绝不降敌,可……”

    回头看着方以智,朱明忠反问道。

    “如果清军围攻洛阳,以刘清泰之为人,其会不会投降?若是许他以荣华富贵。”

    “这……”

    大王的反问,让方以智一愣,好一会才说道。

    “若是如此其,必降……”

    历史总是会给人以启示,当年入江北的时候,朱明忠还需要“统一战线”,而现在,兵强马壮的时候,这“统一战线”就能加以“选择”了。

    “是啊,所以,咱们现在需要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拉进来,非但不能拉,反而还要把一些阿猫阿狗给请出去,这叫纯洁队伍,队伍不纯洁,他日必定会为他人所惑,毕竟将来啊……”

    将来的天下会是什么模样,朱明忠心中隐约也能猜出一二来,方以智同样也是心中有数。

    “许以荣华富贵,不定也就现了原形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是这个时候,这些就越是关键!若是自身不硬,总会为他人所乘!”

    现在正是关键之时,正因如此朱明忠才会放弃吸纳降官,甚至为了不为“木秀于林”而放弃了京师,不过在另一方面,他却一直把持着“大义”,面这个“大义”就是天下,出兵辽东就是为了还天下朗朗乾坤。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只不过,那个时候,大义变成了另外两个字。虽说那两个字只是说来听听,可确实让许多人都相信了。

    “大王所言甚是,臣愚钝。”

    虚心受教的方以智,立即明白了大王所指的“为他人所乘”指的是什么,那些人可以降楚,就可以降淮,反之亦然,只要晓以“大利”既可。适当的时候,只要晓以利益,那些人于楚营之中发挥的作用,甚至不亚一支雄师。

    “密之……”

    方以智的回答,让朱明忠笑呵呵地说道。

    “不是你愚钝,而是……”

    笑看着远处,朱明忠便不再说下去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你们亦是为了大明,只是……”

    眼帘微垂,朱明忠叹了口气。

    “只是有时候,要先看好对象,否则无疑于与虎为谋!雨停了,孤出去走一会!”

    说着,朱明忠便走出了房间。

    大王的这句话,到底是指向何人,方以智的心底浮现这个念头的同时,又连忙把那个念头甩于一旁,在他吩咐着其它人准备晚饭时候,他看到大王已经走到门外,而几名侍卫则于一旁跟着。

    于大凌河城中漫步时,尽管那道路很是泥泞,可朱明忠的心情倒是不错,偶尔的他还会与搭着帐篷的兵士们聊上几句,来到了城墙上的时候,看着那被拆毁的城墙,虽然只余下数尺高,但在这样的荒野中,这夯墙却是最好的屏障。

    “将来可以重建此城,在河边,移民过来更方便一些……”

    心里嘀咕着,朱明忠走到了已经变成土丘的城墙上面,望着城外黑压压的夜幕,他的双目直直的盯视着李子渊。

    “如果你知道孤移镇沈阳,到时候,会做何反应?”

    冷冷一笑,凝视着关内的朱明忠,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那句话“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

    现在,只差一步了!

    凝视着关内的山河,朱明忠的神情变得的越发的肃穆,想到最近收到的来自京中的消息以及各地的消息,他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起来,从现在来看主动示弱的效果正一点点的显现出来,局势正在像他意料的那样发展着,只需要再推波助澜一下……

    应该在什么地方推波助澜?

    这时,雨又落了下来,置身于雨水中的朱明忠,就那么一动不动的站着,那面上的笑容显现时,却又自言自语道。

    “其实,又何需朱某人推波助澜,你李子渊又岂是谨慎小心之人?哼哼,只是这一次……”

    冷笑中,朱明忠的目光微敛。

    “朱某是绝不会放过你了!”

第63章 人心变() 
皇帝的金銮殿是什么模样?

    天下的百姓对于金銮殿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幻想,他们总是会想象着那金銮殿的模样,想象着其中的富丽堂皇。但那一切不过只是想象。

    寻常百姓会去想象,达官显贵同样也会如此。即便是已经贵为楚王,对于李子渊来说,他仍然一直好奇着这金銮殿的模样,自从进入京城之后,无数次,他都朝着紫禁城看去,对于紫禁城,对于那金銮殿他有着这样那样的想象。当然更多的是好奇,他一直好奇着那皇上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模样,好奇着是不是当真像是戏文说的那样。

    地上铺着金砖,殿内撑着金柱……

    金銮殿到底是什么模样?

    不过,尽管是如此的好奇,他在进入京城之后,却并没有踏进紫禁城,不是因为他不愿进,而是因为暂时不能进——紫禁城仍然在清宫。

    所谓的“清宫”,倒不是说“清理皇宫”,而是要把宫里头的那些个宫女以及不可靠的太监全都给清出去。毕竟清虏的宫女除了所谓的八旗“秀女”之外,还有包衣使女,也就是在宫中干杂役的宫女,而且还有一些皇太极有妃子也在宫内,未能随清虏撤离,仍然留在宫中。这些人自然不能留在宫里头,她们是满清的宫女,留在宫里头谁知道她们会做出什么来?甚至就是寻常的太监,也要加以甄别,剔除那些不可靠的太监。这是几千年来的规矩,秦汉那会如此,现在同样也是如此。而清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天就能办好的。

    所以几乎每天,在望着紫禁城的时候,心急之下李子渊总是会关切的询问“清宫”的情况,之所以关心,当然是为了“早日迎回朝廷”,至少在明面上是这个理由,只是这个心思到底是真是假,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自从去年在太原被朝廷封王之,楚王府里就有了各种严密礼制,同样的那等级差别,开始讲究;到京城以后,礼制更加清楚,也更加完备。在楚王府内部主臣间的关系更趋森严,曾几何时的那种弟兄关系,也早就不见踪影。

    武官尚是如此,文官同样也是如此,而身为参军的许云程更是这种礼制的倡导者,按照他的说法,这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参见楚王的时候,许云程依然规规矩矩的行着礼。而李子渊同样也是安然受之,现在他非但早就习惯了众人的大礼,更享受着这种感觉,甚至还极为忌讳他人不遵守礼数,在他看来那无疑是于他不敬。

    “坐,都坐下去,说说你们清宫的情形吧。”

    尽管李子渊的口气上显得很是亲切,可他心里却很清楚,这只是说说。当然,许云程和金之俊都没有坐,他们也只是听听,上位者说,他们听就可以了,至于其它……也就仅此而已。尤其是对于身为降官的金之俊来说,他更是谨慎至极,而且还主动帮助楚王完善规矩,在曾经身为礼部尚书的金之俊看来,楚王过去的规矩,不过只是“戏台子”罢了,毕竟,楚王身边并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藩王的规矩。

    他们两人恭敬地站立在楚王的面前,向他禀奏宫中的简略情况。当金之俊禀奏道有多名妃子自缢,停尸于宫中的时候,李子渊不免有些感动,轻声说道:

    “其实她们大可不必死。倘若她们不死,孤相信朝廷也定会以礼相待,将她们优养终身。”

    随后他又对金之俊说道。

    “你问问大监们,宫中的库房中一定有好的棺材,命人将她们装殓,要小心保护她们的尸体!”

    其实,他根本就不关心那些满人妃子的死活,就像几天前,清宫一开始,得知宫中有700多宫女没有离开的时候,直接命人将那些宫女送入教坊司,完全没有一丝犹豫,至于那些妃子,若是她们不“自缢”,恐怕李子渊也会想办法让她们自缢的,其实,不需要李子渊吩咐,自然会有人去帮她们“自缢”。不过即便如此,漂亮话也总需要说的。就像作为大臣的他们需要主动的为主公解决一些麻烦一般。

    至于这是否真的是“自缢”,没有任何人会在乎,更不会有人去追究,千百年来,从来都是如此。

    “大王仁义!”

    这个仁义,也就只需要说说,当年金之俊也曾如此这般夸奖过李自成以及多尔衮,现在用在李子渊的身上,他倒是不觉得有任何不适。有些话,说习惯了,真真假假的,甚至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甚至压根就没有想过,一切只不过是本能罢了!

    甚至,就在李子渊入城的当天,他就穿戴着整齐的大明官袍,与顺天府尹等京中官员一同迎接楚王,虽说有些仓促,但他的“识时务”不但让他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能够重新成为大明官员,当然,他现在只是“暂且留于府前效命”,至于其它,总还需要请示一下朝廷。

    随后李子渊他又询问了宫中的其他情况,知道现在紫禁城城内的宫女的总数大约三千人,投水自尽的有五十多人,逃散的约三百左右。留在宫中和西苑、北海各宫的宫女总共有四千余人。

    听着许云程的汇报,李子渊则吩咐道。

    “紫禁城中太监众多,有的逃散了,没有逃散的,甄别一下,可以留于宫中,毕竟这些太监都是咱们汉人,赶出去了,也没有什么活路,能留用的便留用吧,他们也懂宫里的规矩。至于那些宫女们一个不许出宫,要找到花名册,按册点名,她们既然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就是俘虏,既然如此,便分赏给有功将士为奴为婢,不能说,过去她们在旗的时候是奴婢,现在便不是奴婢了,她们愿意为奴为婢,便让她们生生世世为奴为婢,一定要单列奴籍,而且永不能放籍,纵是有生养,亦能不能放籍为良!这一点,一定得跟将士们讲清楚,别让将士们像是没见过女人似的,把她们当成了良人,就是奴婢罢了。这紫禁城中,千门万户,你们下午要继续清查,午后,孤也要到各处看看。这些天来大家都很辛苦,快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