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铁骨- 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吸一口气,王文白知道,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但在他看来,这是唯一能够降服草地的办法。

    “进攻!”

    王文白的话声不大,甚至可以说,只是刚好让大王听到。

    “不断进攻,不断的向草地上的进攻,每一个水草肥美的牧场,都要设立卫所,卫所兵世代于卫所屯田!”

    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后,王文白又展开另一张纸,那是他在草地上历时两年琢磨出来的“平虏之道”。

    “卫所可以不大,只是一座小形的五星堡,堡垒上设有大炮,屯兵百人,一座堡垒控制一片牧场,数个堡垒,就可以控制整个牧场,草地上向来是逐水草而生,若是牧场为卫所控制,其必定无法生存,其为生存,只能不断北移,而我等则以卫所北迁,草地以帐篷为生,我汉人可以以堡为凭,一地平复之后,既可移民充实,驻军北迁,如此反复,直至将其赶至数千里外之冰海!”

    看似不足为奇的言语,实际上不过只是开始,作为读书人的王文白,并没有提到如何进攻,而只是言道着在进攻之后,如何巩固,如何巩固既有的战果,让草地为汉人所用。

    “大王,现在江北每年所需要羊毛岂止千百万斤,待到全国平复之后毛呢需求只会更多,而内地并不适合养羊,屯民可以于草地上养绵羊,如此草地便会从过去于我无用的不毛之地,变成肥沃之牧场,每年亿万斤羊毛,非但可成屯民生计所系,亦可草地为之繁华,待到草地上堡成镇、镇成县、县为府之时,那草地与关内府县又有什么区别?”

    视线落在王文白的身上,朱明忠不住的打量着这个已经三十几岁的军正司军正,在军正司像他这样书生出身的军正着实不少,但是能有他这个眼光的,却非常罕见,不说其它,单就是移民养羊,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其实正是化被动为主动,在历史上,尽管中原王朝无数次攻入草原,最终却只能不断撤回,使终无法控制草原,甚至只能借“养寇”的方式,扶持一部作为打手,以防止其它草原部族对跨的威胁,但是最后往往却遭反噬,且不说汉代的匈奴,就是几十年前的朵颜三卫,正是这种“养寇”这种以夷制夷的“效果”,甚至就连同建州女真,一开始,也是大明在边关的“打手”,他们正是借助明军的支持才得已做大。

    而中原王朝之所以无法占据草原,正是因为草原不适合耕种,即便勉强耕种几年后也会变成沙地。也正因如此,中原王朝如果想要统治草原上,驻军的粮食、用度就必须从内地接济,最终变成王朝的负担,财政上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得中原王朝最终都会放弃草原。

    除非把草原变成奶牛,否则一时进军,最终也将以撤退而告终。而牧羊就是最好的选择,甚至朱明忠之所以选择呢制军装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呢绒的保暖性,更重要的是因为羊毛可以让草原变成中原的奶牛。而想要这头“奶牛”就必须要把草原牢牢的抓在手中。要让“奶牛”长期不断地挤出“奶”来,就得养好、长好,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平定草地。

    但如何平定草地呢?

    “那么……”

    沉吟片刻,朱明忠反问道。

    “以你之见,应该如何平定草地,毕竟,他们在那里本来好好的放着牧,不到迫不得已,我想是绝不会让咱们过去筑堡屯兵的吧!”

    怎么可能会赞同呢?

    “打!”

    再简单不过的回答,除了这个回答之外,再也没有了其它更为合适的答案了。

    “只要把他们打服就行了,而且……”

    沉吟片刻,王文白的话声略微一沉,然后说道。

    “这种打,必须要打得彻底,观草原部族,两千年来,其虽是以强者为尊,但往往是既降复叛,其行可谓是自取诛灭之道。而对此,草原上亦有着草原上自己的规矩,所谓入乡随俗,如果大王欲平草原,非得用草原上的规矩不可,非如此,不能平草地,非如此,草地部族亦不可能臣服于天朝之威!”

    什么是草原上的规矩,王文白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朱明忠同样也没有问,他只是略点下头,用极为寻常的语气说道。

    “把你的建议先编写成册吧,待到军令部讨论之后,自然会做出决定的!”

    什么是草原上的规矩,朱明忠很清楚,至少满清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他,什么是草原上的规矩,这个规矩再简单不过“帝怒上,将帅怒于下,合围掩群,顿田网而大猕之,穷奇混沌兀饕餮之群,天无所诉,地无所容,自作自受,必使无遗育逸种于故地而后已。”

    什么所谓的“明修长城,清修庙”,不过只是牵强附会而已,不过只是某些当不够奴才的玩意用这句话去彰显满清的“不战而平蒙古的功绩”,所谓的不战,不过只是扯淡。蒙古人信喇嘛早在蒙元就信了,蒙古人之所以从清初的数百万人减少到百万人,宗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至于满清之所以能够让的蒙古人臣服,最根本的原因是“准部”——通过对准噶尔的灭绝,去告诉其它的各部不臣服的下场,所谓的臣服是用数百万人的脑袋换来的——准噶尔侵入蒙古时,土谢图汗等人败退时,就已经将大多数蒙古人并入其帐下,土谢图汗等人不过只带了数万帐军民撤到内蒙。

    对于准噶尔部中有许多被征服的蒙古人,乾隆早就知道,甚至在进攻准噶尔还特意下旨指示“大兵此次进剿,蒙古人必然会大批投诚,如有到巴里坤投降者,可以把他们的头目先行送至京师,其它部众可向内地迁行色匆匆,等过了巴里坤之后,对于那些男人,都尽行剿戮,所余妻子,酌量分赏给官兵为奴,不得稍存姑息”,甚至就连所谓的“修庙”,也不过只是笑话,在其旨意中同样命令“将彼处喇嘛等剿办”。

    正像其意料的那样,上百万被准噶尔部奴使的蒙古人把清军当成把自己解救出来的恩人,见到清军到来时是“妇孺欢呼,如出水火”。可心思缜密的乾隆怎么可能放过他们,任由蒙古做大。

    对于草原上的规矩,满清历代皇帝都再清楚不过,他们知道,稍有松懈草原部族就会坐大,对于他们,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留一庐一帐”,就是“不留一人”。

    强者生、弱者死,弱者追随强者,这才是草原上的规矩。至于庙……只有让对方臣服之后,他们才会进入庙中向宗教寻思一丝安慰,若不然,如土谢图汗等王公贵族,为何心甘情愿把王权交予所谓的活佛,蒙古人信教?信的可以杀掉所谓活佛,可以杀死喇嘛。即便是在和硕特汗国,也是汗王高于达赖、高于达赖。

    当然,对于这一切,朱明忠并没有说,他知道,草原上的规矩对汉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想让汉人,准确的来说,是那些大臣们同意用用草原上的规矩处理草原事务,是何等的困难。

    如此与禽兽何异?

    他们或许会如此反问,但他们却不曾知道,非如此不能平天下。

    也因如此,朱明忠并没有让王文白说这一切,而只是让他写一份报告,然后由军令部自行讨论,这一切只会存在于军令部之中,外界亦不会知晓,至于其它……正如乾隆所说的一样“他们外表归顺,内内未可全信,可将他们先迁至巴里坤,再迁往肃州,然后进行诛戮……”,如此方能保证不会有逃窜之人泄漏其事。既然不会有人泄漏,那就自然也不需要考虑到其它人的口舌了。

    “大王……”

    见大王不让自己说下去,只是让写一份报告,只以为想法要落空的王文白连忙急声正欲道出他的建议时,只见朱明忠伸手一挥,盯着他说道。

    “草原上的规矩如何,本王不知,但是本王却知道,于虏寇,总以严行剿杀为要,如此才不至于遗患后世,至于草地平定……”

    沉吟片刻,朱明忠才略为感叹的说道。

    “非朝夕之功,可徐徐图之!”

    在说出这番话后,朱明忠看着王文白,他自然想到现在的军正丞,想到他的名义上的岳父,他已经不再适合当军正丞了!从石磊的私自调查他之后,他就已经不再适合那个职务,只是,过去,朱明忠并没有更好的人选,但是现在,王文白的出现,倒是让他对这个在草地上游历两年军正充满了好感。

    “王军正……”

    沉吟片刻,朱明忠还是道出了他的打算。

    “本王身边目下还差一个军正,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留在本王身边?”

    因为军正丞的位子非常重要,所以朱明忠并不会立即把这个位置交给王文白,他还需要经过一些考验。至于石磊,现在他于自己身边还有用处,毕竟那件事总需要石磊去操办,相比于其它人,石磊无疑更让人放心一些。

    “大王……”

    大王的邀请,让王文白惊讶的同时,他却想要拒绝,毕竟,相比于大王身边,他更希望到其它的地方,就在王文白想要拒绝的时候,一个侍从官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然后交给大王一封密信。

    展开信之后,朱明忠先是沉默片刻,然后面无表情的说道。

    “就这么决定了……”

    在王文白里开之后,朱明忠让人喊来了石磊,然后把刚刚收到的密信递给了他。

    “这……”

    看完信的内容之后,石磊神情严肃地说道。

    “大王,现在这棋他这么一走,若是臣所料不差的话,这北直隶的民心基本上能让他收个差不多了。”

    石磊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这方面的变故。

    “他身边也是有人才的!”

    朱明忠无奈地苦笑道,

    “他的这招棋一走可以说一下子就解决了他的两个麻烦,一边是民心,而另一边则是银子,现在他不但收了民心,而且还得了银子。”

    眉头紧皱,朱明忠随后又摇摇头。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陷于其中的是他。而不是我……”

    大王的话让石磊不由一愣,他立即想到在清河时曾听朱之瑜说过的一件事,于是便试探道。

    “大王,难道京城真的是个麻烦?”

    面对石磊的问题,朱明忠只是故作神秘的微微一笑,然后反问道。

    “你觉得哪?”

    这,一下真的把石磊给问住了,尽管在清河的时候,他隐约的曾经听朱之瑜提到过,但是他并不知道原因。

    “其实现在京城无论落到谁手里,都是一个大麻烦。”

    笑看着远处,朱明忠并没有继续解释到底为什么是个麻烦。而只是说道。

    “就眼下来说,无论是谁得到京城都是弊大于利,尤其是我们更是如此,其实夺取京城无非就是个名,但是这个名不好得啊。指不定一不小心就为了一点虚名,把自家的本钱都赔了进去。”

    这是为什么?

    石磊诧异的看着大王,他想要知道答案,可是大王似乎并没有解释下去的意思,大王只是坐在那里似乎正在思考的什么问题?

    肯定是和现在直隶的局势有关,难道还有什么办法破解吗?

    “对我们的影响不大!”

    沉思良久之后,朱明忠颇为自信地说道。

    “他这么做,无非就是在收拢民心,可是……一地的民心又有什么用?”

    随后他站了起来,然后慢慢的在屋子里走着,他一边走一边说到。

    “归根到底,到最后还是要靠实力来解决问题,其实越是这样,就越对我们有利。他越觉得北直隶的民心已经为他所收,他就会越来越自信,而这样的自信,最终会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

    转过身来看着石磊,朱明忠先沉默片刻,然后才说道,

    “四石,现在有一件事,你要亲自去办,就是去京城,务必让我们的人在合适的时候都动起来,要制造出一种假象……”

    又叮嘱一些注意的事项之后,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至于我这边……嗯,有必要的话,我会先去沈阳,这边要想办法让他放开手脚……”

第47章 雪恨(第一更,求月票)() 
大明朝廷回来了!

    不过只是半天的功夫,这个消息就惊雷似的在整个直隶大地上回响着,这消息传的是如此之快,百姓们更是奔走相告,那些得知这个消息的人,在闻得消息后,无不是激动的流出难以自抑的泪水。

    这些百姓之所以会如此的激动,原因到是再简单不过,毕竟,这里有与其它地方不同,京师附近方数圆百里,大都被清虏圈占——满清入关后,为解决八旗生计,决定强占京师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非但把原来属于汉族农民的土地霸占分给八旗贵族,同时又强迫汉族农民“投充”,畿辅地区大量土地既被满洲圈占,原住汉族百姓被剥夺了资生之业,满洲贵族、官兵自己又不从事耕作,清廷乃以“为贫民衣食开生路”为名听任汉民投入旗下以奴仆身分耕种田地。

    只不过,那些原本只以所谓的投充,不过与佃户差不多的他们,那里知道,那“投允”到旗下,那里是佃户,而是成为失去自由的奴隶,更有甚者,在圈地的同时,直接将圈占土地内的百姓直接纳为包衣,强迫投允。

    被驱迫为奴的汉人本身既过着毫无自由的牛马生活,子孙也被称为家生子儿难以摆脱世代受奴役的命运。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因走投无路而悲愤自尽,而更多的人则走上了逃亡之路,于是,旗下奴仆的大批逃亡一直不曾停止,即便是满清用厉法也未曾阻止他们的逃离,而在明军克复江南之后,旗下奴仆逃往江南更是愈演愈烈。

    只不过,那个时候,抛家舍业冒着杀头的风险逃往南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这个决定。更多的人选择留下,选择了忍耐。而且忍受着奴役与屈辱的同时,他们的双眼却盯着南方。在内心里渴望着王师北伐。

    终于,像盼星星盼月亮的似的,终于盼到了王师的到来。

    满清鞑子逃了!

    大明朝重回京师了!

    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如何能不让他们激动,曾几何时,沦为奴隶的他们只能屈辱的忍受着一切,而现在,早就忍无可忍的他们,终于不需要再忍耐了。

    从县城里头回来之后,一进村,朱大富在街口上站着,看见朱老全从黑影里走过来,往前走了两步把他拉住。拽到村口的牌坊底下,一把把攥住他的手,轻声细气儿说道。

    “大侄子!我有个话儿想跟你说说,听呢就听了,不听就扔在脖子后头算了。”

    朱大富看着本村的大叔点头应道。

    “叔,您老说话,我能不听!”

    “刚从县里回来?”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朱老全又说道。

    “消息准了?”

    不用问,也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消息,朱大富之所以去县城里头,就是为了打听先前听传来的消息是真是假,这个消息,他可是已经等了十几年了。

    “准了,县官、衙役的衣裳都换了,城里头,好些人都换了衣裳,头也包上了,鞑子被赶走了。”

    得到这个答案之后,朱老全摸着胡子,一副老成持稳的模样。

    “听说你要为咱们朱老庄十几年前的事,伸一下子手指头,是真的?”

    朱大富点着下颏,沉声说道。

    “嗯!”

    瞧着左右,朱老全的脸色变得紧张起来,轻声说道。

    “我的老天爷!你要是真这么干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