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铁骨-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用了,不用了”

    靳良玉一把拉住了他,然后说道。

    “你这个憨货,难怪做不到买卖,这石狮子又岂是随便动的。既然你来了这,都是同乡本宗的,不能不给你口饭吃,这样吧,从今个起,你就留在家里吧。”

    “多谢六爷,孙给六爷叩头了!”

    大锁见六爷留下了自己,立刻激动得热泪盈的叩头谢着。

    “好了,好了,不用这么多礼数。”

    瞧着这憨货,靳良玉到有他的打算,这样的力气人,过去他瞧不上眼,可现在不同,将来若是真的去了海外,这身边多一个这样的人,总是没错的,万事总是小心些好,这人再怎么着也是家里人。

    “管家,你先带着大锁进院里,给他安排个住处,再给他置办几身衣裳,好好的洗洗……”

    既然定了心思,靳良玉自然不忘记施起恩来。自此之后,这靳家便多了这么一个身高体壮的护院来……

    ————————————————————————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

第340章 鸭绿江(第一更求月票)() 
    三月十五,这关东的深山密林里的冰雪尚未完全消融,这鸭绿江上的浮冰不过刚刚沿着江流冲入大海,在江畔的一个江湾处,几十来副老排要开排了。

    开江放排,这是鸭绿江林场的规矩,不是人定的,而是天定的,冬天的时候,开山伐木,借着地上的冰雪滑溜把木头托到江边,然后就等着开江的时候,将木料扎成木排,再顺江而下运往江口的码头。

    站在江边的李谓成,看着对面这百多衣衫破旧的伐木人。

    “各位,东家在江口那边不能亲自来,托俺来主持今年开排。大家都在这山里头的辛苦了整整一个冬天,一年的生计就全指往这些木料,只要运到江口那边的船厂,这累了一冬,也就值当了,到时候,咱们就到对岸的义州好好的玩上几天的朝鲜婆娘,多余的话俺也不说了,香、酒、纸码预备妥当,放炮。”

    在李谓成的话中,众人尽是笑嘻嘻的模样,他们都是去年从靳家从山东招到关东的伐木工,之所以从山东招募工匠进山伐木,是因为这辽东几乎没有什么人烟,当年后金夺了辽东之后,残杀辽东汉民百余万,只数十万妇孺被掠为奴,在清军入关后,又采取定边政策,筑柳条边,禁止汉民进入迎东,致使辽东地区大都成了不毛之地,想造船离不开木料,为了能用长白山的木料造船,就只能从山东招工匠进山伐木。

    整整一个冬天,来自山东的上千伐木工在辽东鸭绿江两岸的山林里头,伐取了大量的木料,这不一开江,沿江的林场便开始沿江放排起来。

    这江边也跟着热闹起来了。一头从对岸朝鲜人那里买来的大肥猪被牵到了排窝处,被做饭的老王头一刀捅了脖颈,不过只是哼几声,便没了气息。然后上锅用滚水烫着退着毛,最后待猪收拾完之后,才割下了猪头,摆在了供桌上。其余的供品也都摆好了,香炉里头,三柱高香点燃了,袅袅的香烟升起,盘旋上升着。

    规矩总是要守着的,虽说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放排,可放排的规矩不能废,上贡之后,又见一个后生拿了挑了一挂鞭炮的杆子,旁边有人用点着的松枝将鞭炮点燃了。一时间,震天的鞭炮声在江边响彻江边。

    在鞭炮声中,把头老师傅带着所有的放排的伙计们,跪在了贡桌之前,开始磕头许愿。只听到他口中念念有词的祷告着:

    “水王啊,请你保佑俺们这次放排,顺顺当当的放到海里头,平平安安的下去和回来。俺们回来到再献贡品给你……”

    接下来,所有的人也都齐声念叨着。

    “水王啊,俺们大伙求你老人家保佑俺们吧,让俺们平平安安的闯过险滩暗哨,顺顺当当的到江口……”

    大家说完了,全都给水王磕了三个头,然后才站起来。

    接下来,又杀了一只大公鸡,将鸡血淋到了贡桌上摆着的碗里头,那碗里,倒满了酒。排头的先喝了一口,然后递给下一位,然后接下来是排伙子,这喝酒也按顺序的,地位越低越往后。

    最后一个人将碗里的鸡血酒喝了一口,然后把碗重新交给了排头。喝完了酒之后,排头则带着众人,朝江边走去,然后大家一个个的跳上了江排。

    虽然是第一次放排,可是这放排的师傅却也是其中的好手,所以他们这一趟放排,倒也没带着试探的意思,因为木头多,所以扎成了前后三十来个木排。头排最大,木头都是按燕子尾巴的形状扎起来的,越到后面越宽。所以这木排,也叫雀屏,也就是说木排从头到尾如同孔雀开屏一般。

    这扎木排有其中的讲究,通过分成硬穿和软穿两种。硬穿的,就是用一根长木头横在木排的上面,然后用大号的扒钉,跨在横木的上头钉好,如此一来自然十分的结实,还有一种就是软穿,那就是用榆树的枝条,穿进早就打好的眼儿里,或者是砍出来的木耳上面,然后将木头缠绕在一起。春时的榆树枝条正是最柔韧结实的时候,拧成了麻绳似的枝条,将木排结结实实的捆扎在了一起。泡着水之后,只会更紧,也更为坚韧。

    而在放排的时候,往往这两种方式都用,前面的和边上的用最结实的硬穿,中间的和排尾,就用软穿。而且一排的木头都要粗细都差不多,统一都是小头朝前才行的,要不然这些木头是捆不到一起去的。

    巨大的木排就这么顺着江水向下漂去,鸭绿江两岸的风景,更是尽收眼底。此时不过刚到三月中旬,这山上的树还没有完全放绿,甚至就连那山头上隐隐的还带着残雪,也因如此,那点嫩绿却显得极为显眼。

    初春的鸭绿江,江水碧绿清澈,许也正是因如此,才会被称之为鸭绿江。木排行走在一江碧水之中,若是忽略了其中的危险,倒是真的有些诗情画意。许是因为一天下来,看似没有了什么事儿,排上的人们便扎成了堆然后在那里聊了起来,李谓成在前面发现了这些人开始聚成堆,在那里聊着天、吸起烟来,他立即高声喊道。

    “都赶紧各自守着各自的地方去,你们当这江上是好玩的么?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那一要是碰着险滩,到时候,一年就白忙活了。”

    几个排把儿听见了他的训斥,无不是赶紧跑回自己的位置去了。其它人也是各自注意着脚下的木排以及江南上的情况,毕竟,谁都知道,这数百里的水路上,不知会有多少风险,那河流浅窄水流湍急的地方,不知隐藏着多少暗流、险滩以及暗礁什么的。

    万一要是一个不留神,排被撞散了,到时候,这木头散去了,大伙一冬白干了不说,这春时的江水是山上的雪水,正是水气最寒的时候,人掉到江里头,就是铁打的汉子,也能泡出毛病来,若是身子骨差点,不定性命也就难保了。往年里这江上木帮放排,使多少勇猛的汉子一去不归,成为九死一生的营生。由不得人们不谨慎。

    放在江上的木排是随着江流顺流而下,一天也走不了多远,一般也就是三四十里地罢了。几百里水路,从长白到江口,顺当的话,也得一个来月,要是水浅的话,可能就得更长时间。开春的这趟排还算不错,这时候江水汹涌,水流也急,走的自然比平常更快一些。随着木排的起伏,站在排长的人们也是跟着上下起伏摇摆。那些头一回上排的排把儿们,有的适应不了这种颠簸,有的忍不住吐了出来。就在他们大口吐着着的时候,那边对面的江岸上却传来一阵吆喝声,那吆喝声中,隐约的可以有看到一群人在那里拜天敬神的。

    “李老大,你瞧,这对面的朝鲜人,也有放排的。”

    跟在李谓成身边的一个后生,手指着江对岸那些正拜天敬神的朝鲜说道,之所以能一眼认出这些人是在放排,是因为那江面上可以看到数串已经扎好的长排。

    “靠山吃山,就兴咱们放排,就不兴他们放排?”

    李谓成只是瞧了一眼,心里可却也是犯着疑惑,他和其它人不一样,他打小就是在辽东长大,他爹就是江里放排为生,后来这后金夺了辽东,他爹就带着他们逃回了山东老家,后来在老家也是以伐木为生。三少爷之所以找到他,就是因为他知道鸭绿江的水性。

    这鸭绿江从上江到下江,七七四十九个哨口,虽说已经过去几十年,可他却也记在心里头,可却就是不记得,什么时候朝鲜人也有人在江上放排,往年里,可没有朝鲜人靠山吃山的说法,他们也就是只知道进山挖些高丽参罢了,这放排的活,又那里是他们能干得了的?

    “是清国人的木排!”

    置身于义州的崔慕华,看着数十个开屏排在江口对岸处汇成一串巨排,在心里暗自寻思着。

    “这清国人,怎么会这里放排造船?”

    如果不是得知清国人从去年冬天,开始在长白山东伐木造船,崔慕华根本就不会来义州,毕竟这里有他的堂弟做镇,只要保证开江之后,把一冬砍伐的柞树装船,运到海州便成了。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现在索虏居然会干同样的事情,他们甚至还在这江口处建了船厂,在那里造起了船来。

    “五弟,可打探到什么消息吗?”

    崔慕华侧身问道身边的崔安东,他是他的堂弟因为庶出的关系,所以现在一直跟在他的身边,做事也是颇为精明。

    “回大兄,小弟几个月前,就让安乐楼的金掌柜带着一些妓女去了对岸,听对岸的那些人说,他们造的船都是西洋船,而且船厂里头还有西洋人,不过金掌柜并没有见着那西洋人,”

    “西洋船、西洋人……”

    眉头紧锁着,崔慕华的心里尽是浓浓疑惑。

    “可知道他们为什么造西洋船?难不成,他们是想从海路南下?五弟,我一会写封信,你让今天走的船带着,还有,尽量多打听一些消息,不要怕花银子,明白吗?”

第341章 (第二更,求支持)() 
    郁洲岛,作为江北的第一大岛,这座距离大陆不过区区数里的海岛,一直都是忠义军海军最为重要的港口,尽管在台湾的基隆有着更为良好的港口条件,但却无法改变郁洲岛是海军的根基所在的现实。

    而郁洲岛之所以会成为海军最重要的基地,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设施良好的码头,它还有一座大型船厂以及数千名工匠,当然还有冶炼厂以及铸炮厂。从朝鲜运来的柞木在干燥车间进行的干燥,运来的优质低磷、低硫铁矿砂,在这里进行冶炼然后被铸为火炮。

    正是完备的基础设施,使得郁洲岛在海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甚至,就连同海军衙门亦迁至郁洲,而在清河的兵务衙门中,不过只保留一个“海军处”的牌子和十几名联络员罢了。

    不过只所以,敢于放权如此,倒也再简单不过——海军永远也离不开大陆。一但其脱离大陆,就会成为无根之萍。

    “提督阁下知道建造一艘“胜利”号需要多少株橡树吗?我可以告诉您,需要耗用2500株优质橡树,相当于60英亩的百年橡树林,也就是360余亩林地,而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

    穿着一身海军军装的史司,看着端坐于他面前的,用近乎于咆哮的语气说道。

    “现在,我们没有那怕一亩橡树林,我们造船所需要的橡树,一部分尺寸较小的木料来自河南、山东等地,而大尺寸木料,完全来自朝鲜,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海军最重要的造船工程师的史司,在过去的近两年来,已经设计督造了大量的军舰,而凭借着从朱明忠那里得到的“胜利号”以及“宪法号”的图纸,使得他对于造船技术的掌握上,远超过此时的欧洲同行,甚至在建造“胜利号”——朱明忠甚至都没有改名,这艘后世最负盛名的风帆战舰时,史司甚至还发现了“胜利”号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艘军舰比例失当——太宽,太高,船底补偿容积太小。

    现在他已经将督造“胜利号”的事情交给了他的学生——清河书院已经开设了船政科,而船政科并不是设在清河书院,而是设于郁州岛上,与对岸连岛的海军学校一同被视为“海军两校”,因为“胜利号”的主体已经完工,所以史司才会重新投入到新式一级战舰设计中,当然是基于“胜利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最终成品在吨位和火力上都超过了“胜利号”。

    而这也是他与发生冲突的原因,他要求建造新式一级舰的报告,被拒绝了,而拒绝他的原因非常简单——没有木材。

    “外国人什么情况,本提督不知道,但是,我大明就是这样的情况,没办法,别说是造船了,就连皇帝老子造宫殿都没有大木头,咱们现在能有朝鲜的木头用,就已经不错了,等将来,新的林场开了出来,不用你说,我都会同意你造新的一级舰,但是现在,四级巡航舰是海军未来建造的主流,至于一级舰、二级舰、三级舰,没有办法,同样多的木料,我能造四艘巡航舰,它们的火力,肯定超过一艘一级舰,况且……”

    直视着史司,的语气显得极为不爽,他确实很不高兴,不仅仅是因为现在舰队被王安民带走了,更重要的是,作为海军提督的他,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摆设,完全不能插手舰队的事务——舰队,有舰队提督主管,至于作战有衙署直接过问,如此一来,他这个海军提督就成了摆设,也就是在造船等问题上,他还有发言权。现在史司又这么顶撞他,他又怎么可能高兴?

    不过,他之所以拒绝,并不是因为史司的无礼,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必要。

    “况且,你是知道的,现在咱们已经建造了“胜利号”还有它的姐妹舰“凯旋号”其火力、吨位远远超过英国的“海上君王号”,可以说,它们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舰,你不也曾说过吗?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欧洲都不可能建造出与之抗衡的军舰。而且我们的巡航舰的火力吨位也很强大,现在,建造新型一级舰,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作为海军提督的,并没有让个人的感情左右他的决定,或许史司的顶撞让他极为不满,但是作为海军提督的他,还是很清楚,比“胜利级”更为强大的军舰,并不是海军所需要的,因为一但“胜利级”服役之后,普天之下就没有它的对手,在这一情况下,再建造新型一级军舰,无疑是有些浪费之嫌。

    相比之下,那些航速快、火力强的四级舰,反而是海军所需要的,毕竟现在海军需要首先在数量上得到满足。

    “现在,海军所需要的是数量足够多的四级舰!我想对此,你不反对吧,毕竟现在,我们很多地方都需要军舰!”

    提督的拒绝让史司愣住了,他甚至有些不解的看着,然后说道。

    “我们是需要更多的军舰,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大、更强的军舰,只有如此,才能威胁欧洲各国海军,才能让他们同意南洋属于大明的势力范围,阁下,海上的角力是现实的,只要我们的军舰比他们的大,他们就会选择退让,而不是战斗!”

    因为经常出入经略使衙署的关系,所以,史司自然知道,那位经略使与其它中国官员的不同之处,尽管他并不是出生于海边,但是他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