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军队整编方案的重要性,表示希望能百分之百作做到,团结合作,为共同的建设和平、民主、统一、团结的中国而努力奋斗。最后,他还幽默地说:“我这次到延安来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和赫尔利一起来迎接毛泽东主席到重庆去谈判,第二次是签订了《双十协定》后护送毛泽东主席回到延安来,这次为了军队整编方案的落实又到延安来了。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啁。”张治中的这番肺腑之言引起了全场热烈的鼓掌与欢笑。
张治中讲完话后走下讲台,他在北伐时的老朋友林伯渠迎着说:“你的话讲得很好,我们可以写历史了,就是说我们是成功的,不是失败的。”张治中回到座位上,毛泽东又笑着对他说:“你将来也许要回到延安,怎么只说三到呢?”张治中说:“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你们就会搬到南京去了,你也要住到南京去了,延安这地方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毛泽东说:“是的,我们将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很热,我怕热,希望常住在淮安,开会才到南京去。”和毛泽东的对话充分表现了张治中的乐观处事的态度,也表明他和中共领导人的关系是何等融洽。对此,他也感触甚深。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三到延安’的故事,就我自己的感受说,仿佛是一个在长夜漫漫中渴望黎明终于渴望到了的故事;是一个人在茫茫大沙漠中寻找绿洲而终于寻找到了的故事。内心的欢悦和兴奋实在难以形容。


“理明牵挂少,心闲岁月宽”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率领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
这是张治中最后一次参加国共和谈。当时,国民党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已经失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宣布“引退”;李宗仁代总统表示同意以中共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和谈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并展开了一系列的紧张活动,和谈空气显得浓厚。但是,国民党的顽固派也在大造舆论,提出“立即停火”、“划江而治”、“平等的和平”等论调。开始,他看到这种“大局情形,深感无以为力”。
这年1月底,张治中看到和谈一时不得开始,便回到兰州,打算“退保西北”。他说:“全局无望,不如退保西北。”2月7日,他在甘肃省党部纪念周上,以《三年来和运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发表长篇讲演,把自己的一贯主张和盘托出,阐述了主和的三大原因,暗示西北将来也非和不可。并决心安定下来,多做些准备工作。但是,李宗仁的电话电报不断来催,一些朋友也以大义相劝;“不管和谈成与不成,你既然一贯的主和,现在双方都愿意谈和,你是不能规避负责任的”。经过郑重的考虑,接受了李宗仁的邀请,于22日回到南京。
在南京,张治中常常听到李宗仁的左右发牢骚,说蒋表面上是下了野,事实上还在溪口指挥一切。李宗仁发表的和谈七项措施,特别是释放张学良、杨虎城,根本做不到。便动了劝蒋出国的念头。他和李宗仁、张群、吴忠信商量后,于3月3日,与吴忠信一起到了溪口。蒋和他们寒喧后,劈头第一句就说:“你们的来意是要劝我出国的,昨天报纸已经登出来了!”跟着很气愤地说:“他们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下野后我就是个普通国民,那里都可以自由居住,何况是在我的家乡!”几句话就把他们的嘴封起来了。以后,就和谈限度及代表、内阁改组、外交政策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谈。
张治中在溪口盘桓了8天才回南京。他立即和顾祝同、白崇禧带了蒋的信到杭州,劝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组阁。在这之前,已确定和平商谈代表团名单,并由何应钦主持,对如何进行商谈问题,已作过四次研究。组阁后,把四次会议研究的“原则性限度”写成了一个“腹案”,作为到北平商谈的依据。29日,张治中来到溪口,向蒋报告了和谈的研究情况,并将“腹案”给蒋看。蒋说:“我没有什么意见,”“你这次负担的是一件最艰苦的任务,一切要当心!”
在飞往北平的前夕,张治中的老朋友、上海《新闻报》领导人俞树立来见。
俞问:“你看和的可能性如何?”
张答:“您知道,我是一生主和的人,对国内和平存在痴心梦想;但是当前形势太险恶了,我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俞问:“您对中共的估计怎样?”
张答:“形势太险恶了,我们很少回旋的余地。中共的态度从八条基础条件就可以窥见一斑的。我们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张治中一行二十余人抵达北平后,被招待住在六国饭店。当天,双方就展开了频繁的活动。经过12天的个别谈话,双方交换了对各项问题的意见。13日,中共方面根据交谈情况,写出一份《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南京代表团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其中大部分被接受了。于是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了两次正式全体会议。中共方面希望在20日以前签字,否则即大举过江。张治中召集代表团全体会议,决定推派黄绍竑、屈武携带《国内和平协定》草案飞返南京请示。对此,南京方面悍然拒绝。
和谈破裂后,张治中决定24日回南京。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一再挽留,对张治中说,渡江已经完成,随着形势的转移,仍有恢复和谈的可能。还说:“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后来,毛泽东主席又亲临慰问,张治中内心的矛盾才渐次定解。不久,国民党方面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并发出通缉令。张治中经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于6月26日发表了一篇《对时局的声明》,毅然投向人民。
这一年,张治中正好六十大寿。他缅怀过去,展望未来,写下了《六十岁总结》。文后说:“我很惭愧,六十年来的奔波劳碌,只有过错,毫无贡献。今以忧患余生,荣幸地看到中国人民从此脱离黑暗,趋向光明,奠定了子孙万代得享和平、自由、幸福生活的基础,这真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愉快了。”他于喜悦之下,自撰对联一幅:“理明牵挂少,心闲岁月宽”。


毛泽东派人给张治中家送大白菜


从三到延安起,张治中与毛泽东已有过多次接触。每一次接触,相互加深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张治中与毛泽东的交往与友情,可谓达到了顶峰。张治中认为,通过多次交往,他和毛泽东已成为交情甚笃的朋友。毛泽东很欣赏张治中的待人处事;张治中则钦佩毛泽东的宽宏大度,平易近人。每每回想起与毛泽东接触、交往的场景,张治中心中就自然地萌发出一种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毛泽东胸怀豁达,和蔼可亲的领袖风范,着实使张治中感动不已。记得1952年的夏天,张治中刚从西安到北京,他正想去看望毛泽东,顺便去汇报在西北的工作情况。而毛泽东却闻讯先到了他家,垂问殷勤,一谈就两个多小时。毛泽东待人诚恳,对张治中关怀备至,这使张治中深受感动。他清楚地记得,毛泽东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总是把各地送来的食品,派人分送给他一份。最有趣的一次是山东胶县一农业合作社送给毛泽东几棵大白菜,毛泽东特别分送给他一棵。张治中叫妻子称了一下,这棵白菜足有27.8斤。妻子舍不得吃,就用沙土把它栽在一个大花盆内,摆在客厅中间。春节过后,菜心里抽出新的芽,含苞待秀,约有二三尺高,人见皆称奇,每逢这时,张治中夫妇总是高兴地说:“这是毛主席送来的。”这棵白菜在张治中家足足放了几个月。
“好吧,你们都当‘观潮派吧’!”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一开就是半个月。毛泽东感觉有点累,颇想到各地走走,放松放松,顺道也做些调查研究。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请在北戴河休假的张治中全家到他的住所吃饭、谈话、看电影。临分手时,张治中问毛泽东:“过两天我们就回北京了,主席有何吩咐?”经张治中提及,毛泽东微笑着说:“不忙,你在这还稍等一等,我还有话和你说。”张治中也没来得及询问毛泽东有什么事要告诉他,就兴致勃勃地回到了住地。
一等就好些天过去了,毛泽东仍未捎信来,张治中感到有些纳闷,有点着急,但又不便催问。大概到9月上旬,毛泽东请张治中去,见面即说:“我计划到鄂、皖、苏、浙、沪各省市视察去,你可愿意同行?”张治中顿时兴奋不已,立声答道:“那太好了,我愿意陪同主席前往,特别提到的是,欢迎主席到我的家乡去视察,指导工作。”
张治中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回到住处,把主席的想法告诉秘书余湛邦,嘱其做好出发的准备。他叮嘱说:“这回你要做好准备。我每天紧跟在毛主席身边,你利用速记把他讲的话每句都记下,并留意环境和来访群众,到晚上我们把材料凑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篇宝贵的日记。”
9月10日上午8时,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毛泽东、张治中分乘两架飞机从北京飞往武汉。中午11时40分,飞机准时到达。一下飞机,张治中就关心地笑着问毛泽东:“主席昨夜睡觉没有?”毛泽东答道:“昨夜开了五个会,今天清早又接见了新疆参观团,没有睡。”“那您先好好地睡一觉吧。”“不,我们马上到轮船上吃饭,饭后游江。”
一行人很快从机场到了长江边的游船上,江边上,凉风习习,张治中马上感到暑气顿消。上船后就吃中饭。很简单,一碟青菜,一碟黄瓜,一碟炒小鸡,一碗冬瓜汤,张治中与同来的曾希全(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王延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毛泽东、江青共5人用餐。饭后毛泽东准备下水游泳,他笑着问张和曾:“你们可下水?”张治中自感游技一般,尤其看到江中随风翻卷的波浪,只得抱歉地说:“不能陪主席了。”毛泽东扔掉手中的烟蒂,笑道:“好吧,你们都当‘观潮派吧’!”说着,他顺着舷梯从容自如地跃人江中。张治中望着渐渐远游的毛泽东,游得那么轻松自然,时而仰泳,时而侧泳,有时还潜到水里,连潜几次又仰身水面,仰面放目,悠然地欣赏着广阔的天空。“胜似闲庭信步”“极目楚天舒”,张治中的脑海里突然想起毛泽东词中的这两句,此景,此情,可谓恰到好处。
9月12日在武汉,刚好武汉军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毛泽东接见党代表后,坐车到大操场和代表们照相。张治中在车上就对曾希圣说:“这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不去了,你去吧?”曾说:“我也不准备去。”
可是等到车停下后,就看到毛泽东站在路上等他们。陈再道司令员和军区叶子龙主任过来说:“主席等你们一起照相呢。”张、曾赶紧走到毛泽东面前,张治中说:“我不要参加了吧?”“为什么?1956年八大时,我们不是邀请了许多党外朋友一起照相了?”毛泽东颇不以为然地说。张治中一想,他当时不也参加照了相,而且还做了书面发言。在旁边的陈司令员补上一句:“你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呀!”“恭敬不如从命”,张治中与曾希圣就和500多位党代表,与毛泽东一起照了相。一路上,毛泽东谈笑风生,幽默风趣。
“今天群众对领袖拥戴敬爱的情景,实在使人感动”
在武汉参观了工厂、学校,又和人民群众直接见面交谈。对此,毛泽东感慨万千。一次,他和张治中坐在江轮上谈起了他自己的观感:“还是到外头来多看多得到一点东西,老住在北京实在不好。”张治中接着话说:“您今年外出这次是第五次了吧?”毛泽东说:“是呀。但是五、六、七三个月没出来。二、三、四月都在外,先后召开了南宁会议、成都会议、汉口会议,八月到河北、河南、山东打了一个转。”张治中又说:“最好全国各省都去一次。您还有哪几省没有去过了?”毛泽东掐算了一算:“西北三省(陕、甘、青),四个自治区(新疆、内蒙、宁夏、西藏),华北的山西,西南的云南、贵州,都还没有去过。”张治中打趣说:“还是要准备去吧?您如不去,人家又会说您‘偏心’了。不过,西藏太远,慢一点。”毛泽东笑了,“到西北最好春秋两季。”毛泽东接过话说:“夏天也好。”
在武汉视察完后,下一站是到安徽省去考察,这也是张治中陪毛泽东视察前提出的特别请求。为了让安徽人民亲眼目睹领袖的风采,张治中与曾希圣商量如何让人民群众一睹毛泽东风采的办法。最后,俩人商议采用让群众夹道欢迎的办法,但考虑到毛泽东可能不会同意这样做。张治中便自告奋勇地说:“让我和主席去讲,试试看。”张治中到吃晚饭时就向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席十年来才第一次到安徽去,安徽人民一定非常渴望能够见到您,您到合肥时让人民站在道路两旁瞻仰瞻仰可以吧?您不反对吧?”旁边一位同志说:“你是说要夹道欢迎吧?”毛泽东笑着说:“我已经受到你们许多批评了,说我没到安徽去。安徽省委同志们也是多次这样的说,这次你们怎么办我都不管了。”张治中听到这一席话,高兴地说:“主席准许了。”他随即就把消息告知了曾希令。
一切按计划进行,毛泽东到合肥时,受到了30万群众的热烈欢迎。从毛泽东下榻的住所一直排到火车站长达10里,两旁站得密密层层,有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市民、红领巾,也有一部分解放军。毛泽东站在敞篷车上,向群众挥手示意。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张治中也深受感动。他比较蒋介石每次出行,只有地主老财、资本家、流氓地痞欢迎的情景,深有感触地对毛泽东说:“今天群众对领袖拥戴敬爱的情景,实在使人感动。”毛泽东听后并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说:“这是他们感到自己当家作主了,是国家的主人了。”张治中接着说:“这话对,不过假如没有您和党的英明领导,国家就不能这样快地强大起来,人民生活就不能这么快的改善。解放前人们都是愁眉苦脸,而今天人人喜笑颜开,这就是最大的转变。”“是的,他们都已经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看到自己美好的前景了。”毛泽东笑着点点头。


毛泽东建议张治中好好读读《楚辞》


到芜湖时,毛泽东与张治中等随行人员都住在山上的招待所,而饭厅在山下。适逢天下雨,但毛泽东不让服务员送饭送菜,打着伞,从山上住处到山下的饭厅和随行人员一道吃饭。饭厅中间小桌上放着一个大饭桶,每人面前放着一只空碗。服务员跑过来要为主席盛饭,但他不肯,自己端着碗到饭桶里盛,盛了大半碗。张治中接着也自己盛,却盛了个满碗,鼓得高高的。毛泽东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看他盛的。”曾希圣也打趣地笑着说:“活像个窝窝头。”
这时,毛泽东要服务员送来一小碟盐腌辣椒。尝了尝:“味道很好,大家都来尝尝。”张治中嫌辣不敢吃。毛泽东见状,边夹辣椒边说:“文白先生在我的家乡当过父母官,却没学会吃辣椒,真遗憾,我是见了辣椒就想吃。”一路上,毛泽东和张治中,谈感受,开玩笑,俩人关系更加融洽。记得到合肥时,毛泽东有天专门谈了读书问题。张治中注意到毛泽东此次考察,就带了两箱子书上飞机。毛泽东把看书作为休息的时间。有一次,毛泽东在看关于冶金工业的书,张治中诧异地问:“主席还看这类的书?”毛泽东对他说:“这是炼钢炼铁的知识,你是人民代表,也应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