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没关系,按照系统给出的提示来念,终归是没有错的。
见张正书就要逃脱教谕的惩罚,最急的还是朱逸文,他不学无术倒也罢了,拉人下水的手段却是层出不穷的。张正书看着他的动作,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了。这种事,他在县学里已经做过不少次。
“真是蠢材啊!”
张正书心道,如果是聪明人的话,岂会让自己陷入囫囵之中?肯定是既陷害了别人,自己又安然无事,甚至对方还要感激自己,这才是完美的陷害啊!这蠢材,只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招数,蠢不可耐!
“先生,我听闻这学书不知义,即是无用也。便是把《尚书》倒背如流,无法理解其义,也是做不得文章的……”朱逸文如今的手段,倒也高明了一些。如果是以往,他怕是不会想到这一层的。
教谕也点了点头,手中拿着戒尺,摇头晃脑地说道:“读书岂能不知义?张正书,你且说说这《尚书·康诰》的真义罢!”
如果是一般人,说不定就会中套了。
《尚书》的真义,难道是问《尚书》怎么解吗?这么一想的话,呵呵,你就中大奖了。就好比女人表面说没事,如果你真的以为她没事,那你可能就踩中地雷了。一样的道理,问你《尚书》的真义,其实就是问你用王学怎么解答《尚书》,其实就是考你《尚书义》的内容。这跟后世的政治题是一样一样的,陷阱很多,你以为只是题面上的意思?错了,出题人不过是想考你怎么用哲学的方法来解答而已!如果你扯一大堆都没扯到哲学,行了,这道题你零分。
张正书是穿越者啊,经过了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对于这种“陷阱”题,他是再熟悉不过了。要是换了那个不学无术的倒霉蛋,肯定是扯半天挨不着边际的。心下大定的张正书,从容不迫地看着系统给出的《尚书义》,慢慢念了起来:“……人有小罪,非过眚也,惟终成其恶,非诖误也,乃惟自作不善,原其情乃惟不以尔为典式也,是人当杀之无赦。乃有大罪,非能终成其恶也,乃惟过眚,原其情乃惟适尔,非敢不以尔为典式也。是人当赦之,不可杀。信如此言,周公虐刑杀非死罪,且敎康叔以人之向背,以为喜怒而出入其生死也。法当死原情,以生之可也。法不当死,而原情以杀之可乎?情之轻重,寄于有司之手,则人人可杀矣。虽大无道嗜杀人之君,不立此法……”
又是一大段《尚书义》“背”下来,让教谕欣慰不已,而朱逸文则目光呆滞,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孺子可教也!”
教谕示意张正书坐下,然后恶狠狠地对朱逸文说道:“你回去把《尚书·康诰》抄十遍,明日带来给我看!”
朱逸文偷鸡不成蚀把米,只能悻悻应是,不敢反驳。
然而,张正书却笑道:“先生,我窃认为单单是抄书,可不能背熟一篇《尚书》的。不若这样,明日背不出,让朱同砚站着上堂;后日背不出,就到讲堂外听讲;直到背熟了,才能回讲堂……”
张正书的建议蔫坏蔫坏的,教谕却大为赞赏,说道:“善!”
朱逸文却恶狠狠地瞪着张正书,要不是在讲堂上,他都要大打出手了。
可他没想到,张正书的手段远不止这样。这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在休息的时候,张正书让来财去弄了点巴豆磨成了粉,然后在不知不觉间,张正书把巴豆粉倒入朱逸文的喝水的茶杯里。
于是,可想而知的是,朱逸文这一天都拉到脱虚了。甚至还要被马车载着,去看大夫。
终于把这个碍事的家伙给清走了,张正书登时觉得这县学也变得可爱起来。
然而,赵鼎却把一切看在眼中,放学之后,赵鼎虽然跟着张正书回家,但却是一言不发。
“怎么了,你有心事啊?”张正书觉得奇怪,赵鼎这个愤青,居然懂得隐藏心事了,虽然还是表现在脸上,但也有很大的进步了。
赵鼎思虑了一下,然后说道:“小官人,适才你对朱同砚使出的小人手段,非君子也。”
张正书哑然失笑,笑道:“何谓君子,何谓小人?”
赵鼎当即引经据典,说了一通君子和小子的差别,听得张正书直想笑。不错,儒家的学说,拿来修身养性是不错的。但是作为道德规范,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何谓君子,何谓小人?根本没有一个定义,况且孔夫子其人,不仅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还将君子限制在士大夫以上的阶层。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正书从来都不是君子,只是个“贱贾”之子。当张正书说出这个的时候,赵鼎哑口无言了。孔夫子这么说,赵鼎还能反驳不成?
第一次,赵鼎第一次觉得儒家学说不能自圆其说了,他开始怀疑,儒家学说是不是正确的了。这也是张正书想要的,因为赵鼎这个年纪,最是叛逆,也是最能接受新思想的年纪。儒家学说确实不错,但并非完美,而且特别不适合执掌政权。哪怕是披着儒皮都好,也能对国家造成巨大的伤害。看看当今的文官集团,看看屡战屡败的对外战争就知道了。腐儒当道,民不聊生!
第162章 儒家的黑材料()
张正书认为,真正的儒者应该是像荀子那样不法古,不崇古的,认为今人肯定比古人强的——要是今人不比古人强,那还谈什么社会进步啊!
而腐儒呢?认为君子必须说古话穿古衣才能成仁。张正书就呵呵了,所谓古话古衣,在当时都是新的。而古人说它穿它,难道古人都不是君子吗?必须穿不是君子的衣服,说不是君子的话,而后才为仁吗?
古有公休仪,拔葵去织,休妻求名,认为所有的工匠都是机械诈伪、奇技淫巧、机变械饰、怀诈机心的,当今腐儒也是如此。用墨家的意思反驳:古时后羿制造了弓,季伃制造了甲,奚仲制造了车,巧垂制造了船。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鞋工、甲工、车工、木工都是君子,难道后羿、季伃、奚仲、巧垂等却成了小人不成?从逻辑学上,儒家学说有太多漏洞,而墨家就是最仇视儒家的,所以从中找出一大堆黑材料不足为奇。更何况,墨翟还是中国逻辑学的创始人,能找出儒家一堆黑材料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儒者的态度就是,我没看见,所以我不认同。就算书本摆在面前,我不看,所以我也不知道,更加不认同。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根本就不是治学的态度。当然,这也和儒家的特性有关,因为“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啊!门派根基都被你否定了,我拿什么去忽悠那些地主,忽悠那些皇帝?
只是,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被忽悠的。比如王安石,就是外儒内法之人。
系统里有墨家的书籍,所以张正书轻而易举地将赵鼎辩驳得哑口无言。
这是肯定的啊,墨家视儒家为死对头,整理出了一大堆黑材料,而且都是儒家不能自圆其说的,赵鼎如何能应对?现在就等于他和墨翟,和墨家门人在辩论一样,人家句句都戳中你的痛点,你却一点反驳的底气都没有。因为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家人,而是你的敌人啊!
最后,自然就是赵鼎的思想开始崩溃了。
“小官人,儒家真个如此不堪?”
赵鼎沉默了良久之后,才问出这个问题来。
张正书一愣,然后哑然失笑道:“任何学派,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好似法家,一门心思讨好帝王一样。儒家,则是为士大夫与乡绅说话的。已经消声绝迹的墨家,农家,则是为底层百姓说话的……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有自己的利益阶级。所以,有所缺陷是必然的。”
赵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他也有点不明白:“那为何小官人你如此厌恶儒家呢?”他跟了张正书一段时间了,自然明白张正书的喜好。如果儒家是为乡绅说话的,为大地主说话的,张正书应该很亲近儒家才是啊?
“我不是厌恶儒家,只是厌恶腐儒,厌恶伪君子,这些人是国之蛀虫,窃居高位,就是对国家的最大伤害。”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再说了,道德高和有才干,有必然的联系吗?”
赵鼎一愣,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可如果道德不好之人,窃据了高位,那又如何?”这是儒家的论调,在儒家看来唯有君子,才最能做官的——因为君子道德满满,才能满满,他们不做官,谁做官?
只是张正书并不相信人性,只是淡淡地说道:“世间有两种事物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人皆有私心,圣人也如此。不好利者,好名。不好名者,为其抱负。唯完善之律法,可行监督之事,督促人不做损公肥私之事。”
赵鼎哑口无言了,因为他知道,张正书说的都是实话。
世间,谁没有私心?君子就没有私心了,你开玩笑吧!
“年轻人,眼界不要太狭窄,你可以以儒家为主,但也要涉猎百家。”张正书笑道,“集百家之言,方能做一个有利于家国之官。若是只懂清谈,不懂实干,就如同司马光一样,宰相不起于州部,此乃于国大害!错非他,今日我大宋伐西夏,岂会如此吃力?”
赵鼎默然了,他原先是很崇拜司马光的,因为司马光的人格魅力确实没得说,他奉公职守,廉洁克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这些都是非常人能做到的。然鹅,被张正书这么一影响,从国家的角度看问题,他才发现原来号称着新法误国的司马光,不仅把熙宁新法的成果全都给否定了,甚至还使得国家倒退了好些年。只是司马光推翻了青苗法,保马法,才使得不明真相的百姓拍手叫好罢了。百姓就是这样,有奶便是娘,管你谁在位,不让我们好过,我们也让你不好过!
但是,司马光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而做出的种种事情,却严重伤害了宋朝的利益,谓之“国贼”一点都没错。这一点,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哪怕赵鼎对当今宰相章惇再不屑,也不得不承认章惇做宰相要比司马光厉害多了。
原因是什么呢?
就因为章惇曾经在地方任职过知州知府,有执政一地的经验,而且政绩显著。他经略南北江,平定荆湖北路等地,大规模开发荆湖南路,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司马光原本也在地方上任职过,但他太过迂腐,做事不懂变通,结果被胥吏耍得团团转,还以为自己给百姓做了不少事。从治理一地,就能看出高下,别说治理一国了。当然,司马光以史学家的眼光,看待百姓疾苦,确实也为百姓做了点事。但都是小恩小惠,既不能授人以渔,又不能对一个地方做出影响经年的政策,可谓之“中规中矩”,一点出彩的地方都没有。倒是文教方面,司马光做得还不算不错。
“难不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对的?”
赵鼎的脑子里不由得升起这个念头来,然而他却很快摇了摇头,这可是法家的理念啊,而且还是《韩非子·显学》里的内容,赵鼎一时间接受不了。要知道,法家和儒家也是不对付的,《韩非子·显学》里的原文,也是“批驳”过孔子的——“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这叫赵鼎怎么能接受啊!
第163章 收割蔬菜()
张正书才不管赵鼎能不能接受呢,反正他确实瞧不起儒家的。
皆因儒家的口号叫得“高大上”,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却没几个。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儒家本就没有成执政思想的基础。因为儒家太多空而泛的东西了,真正的方法论却没什么。大概就是喊个口号,君子是最好的,用君子治国,就能长治久安,天下太平了!
这种自欺欺人,是不是很好笑?但偏偏统治者喜欢这套论调,于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恶劣的影响一直到了宋朝。因为宋朝崇文抑武,士大夫阶层前所未有的强大了起来,甚至连皇帝都压不住了。你真当宋朝皇帝不想宰了那几个贪官,不想宰几个和他作对的官?不是皇帝不敢,而是他做不到啊!
文官集团的势力实在太庞大了,庞大到皇帝都心惊胆跳的地步。
看看宋初之时吧,宋太祖宋太宗,杀文官如同杀鸡一样。但是宋真宗以后,文官集团庞大起来了,能隐隐和皇权对抗了,所以皇帝也换了个玩法——平衡。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了,宋朝之所以党争频繁,其中很大程度是皇帝纵容的。皇帝不杀士大夫了,你们就在朝廷里打闹吧,不下死手怎么都行。于是,就渐渐成了“潜、规则”了。
文官集团的空前庞大,让皇帝都敬畏三分。只是不断的内耗,却让宋朝的元气一点点的在磨灭,张正书自然对这些出身儒家的文官没任何好感了。
不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张正书才懒得管朝堂上的龌龊事。
现在的张正书,要一心扑在他的大棚蔬菜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他小院里的大棚蔬菜,已经到了即将成熟的时候了。
回到张家宅邸,张正书用“洞察”技能看了看大棚蔬菜,惊喜的发现,已经成熟了!
【品种】:生菜
【状态】:健康(已成熟)
【等级】:1级
【产量】:40斤
收割可获得经验:895
……
“那还等什么!”
张正书兴冲冲地找来一把小刀,开始收割蔬菜了。
看着系统界面的经验在蹭蹭蹭地往上涨,张正书居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好似翡翠一般的生菜,除了叶子稍显得偏黄之外,卖相绝对是不错的。若是放在后世,这绝对是“无公害”的高级蔬菜,一斤都能卖十几块钱的那种。只是产量有些小了,毕竟小院里的地不多,土壤也不算肥沃。再加上大棚蔬菜有着天然的劣势——无法照到阳光,产量小也是正常的。
再看看自己的经验值,张正书惊喜的发现,居然增长了不少。
【人物】:张正书,别名(轩奴),曾用名(张振凡)
【状态】:健康
【等级】:0
【生命】:3030
【体能】:1010
【经验值】:368510000
【轮盘抽奖】:无
【技能】:种田术1级
【基本属性】:力量(1),敏捷(3),体质(1),精神(3131)
【特殊属性】:悟性(5),根骨(0),洞察(3131)
【物品栏】:无
【任务】:种田术升级到十级。任务奖励:消耗品*1,额外抽奖机会*1
【商场】:尚未开启
……
“小官人,这法子真的能种出时蔬来?”
赵鼎也是惊奇,他也是第一次走进这茅草大棚里,哪怕是只待了一会,也觉得汗流浃背了。他不是不识五谷之人,自然懂得一些农事。“这般高温,亦能种出时蔬来,实乃神技也!”
张正书说道:“这法子是我拿来试验的,为的是冬日种菜。很快就是霜降了,到时候才是这大棚蔬菜的大展身手之时。”
“冬日种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