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官人-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便是现在,已经开始改变了。

    别的不说,水泥、玻璃的应用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在加上李家村大肆收购杜仲胶,连种杜仲的百姓都多了起来。

    这就是改变,即便是因为利益驱动而做出的改变。能做到这地步,其实张正书已经很满意了,慢慢孵化,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人总是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哪怕是顽固的儒家理想主义者,也会妥协做出让步的。

    能做到这等地步,张正书觉得他已经成功了。

    毕竟儒家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能潜移默化改变儒家,让儒家对科技态度改观,已经是天大的成功了。除非改朝换代,不然的话,儒家都不可能被推翻的。看看正史上为了推翻儒家,中国经历了多少阵痛?即便是如此,还是断得不乾不净,也不可能断得乾净的。平心而论,儒家并非一无是处,但这并不能改变它已经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的事实了。

    就在张正书带着曾瑾菡再次前往李家村,开始更深入科研的时候,皇宫内传来了一个让张正书意想不到,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噩耗。

    赵煦病了,还是很严重的病。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张正书还在和苏熙讨论着水力锻机的可能性。

    “什么?”

    张正书真的意外了,要知道这和正史上赵煦患病时间,还是有所出入的。

    这时候,前来曝料的“内探”说道:“官家是真的病了,还召了孟婕妤在旁侍奉……”

    “孟婕妤?!”

    张正书就奇怪了,“哪个孟婕妤?”

    “就是废皇后孟氏啊!”这个“内探”觉得奇怪,“小官人,这事都传遍整个大宋了,还都说孟氏是咸鱼翻身哩!”

    “……”

    张正书对谁是皇后并不感兴趣,只是想知道赵煦怎么样了。

    “知道官家得了什么病吗?”

    面对张正书的问话,这个“内探”明显是知情不多,含糊其辞地说道:“可能是感染了风寒罢?”

    “行了行了,你下去领赏吧……”

    一天的好心情,已经被这则消息给滚搅了,张正书现在觉得有点低落。

    苏子明见张正书情绪波动明显,有点讶异:“小官人,你怎么了?”

    “官家能不能挺过这一关,还是两说啊……”张正书不敢下定论,但从时间点上说,确实是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

    苏熙一愣,说道:“小官人,你是说官家他……”

    “有可能。”张正书低声说道,“我要做两手准备了……”

    情商再低的苏子明,也知道此事耽误不得,心情也不由得低落了起来。张正书见他如此,笑着说道:“别怕,还没到最糟的时候。”确实,其实张正书觉得还是有希望的,首先赵煦并没有像正史上那样旦旦而伐,再者,赵煦比正史上健硕多了,最后,就是张正书的存在了。

    如果给张正书进宫看一趟赵煦,说不定能用系统看出赵煦患的是什么病。对症下药,治癒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没有到最糟的时候。

    “就算到了那一步,我们也可以到明州去嘛!实在不行,我们退去流求,一样做科研!”张正书早就下定了决心,根本不会怕这个。“你不是说,杭州的造船作坊,已经造出船只了吗?”

    “不错,已经得到了不少订单了。”

    苏子明这辈子就没有佩服过谁,但对张正书,他是真心佩服的。

    那新型船只“飞蛟船”,简直是为航海量身打造的,载货量大不说,速度还飞快。最重要的是,因为采用了拼接龙骨技术,根本不需要多少木料,就能造出来了。这样一来,大大节省了造船时间。就算是一年时间,也能造出十余艘“飞蛟船”来。这不,杭州造船作坊的船坞里,还停着几艘还未完成的“飞蛟船”。如果扩大生产的话,一年造船二十艘也是妥妥的。

    当然了,造船技术也不免外泄。

    中国人的山寨技术实在太强大了,“飞蛟船”被证实有用之后,立马被别的造船作坊仿造了。虽然没有拼接龙骨技术,可他们的外形几乎相差无几。即便航速上有点差距,但也不算很大。关键是操帆手,因为软硬帆的结合,能胜任的操帆手实在太少了。航海技校里培养的水手,又第一时间进入了张家船队。

    这样一来,操帆手反倒成了香饽饽。11

    p大宋好官人 50368dexhtlp

第九百零五章:不舍() 
而航海技校,也第一次进入了穷苦百姓的视线。

    没办法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长在海边的百姓都指望着大海讨饭吃,可说真的,做一个水手并不挣钱,钱都给商贾挣去了。但是,张家船队太良心,一个月的工钱居然有三贯,这是其他船队的两倍而且,哪怕没有出船,也是一样给的。这样的待遇,是个穷苦百姓都心动呐

    就算不是穷苦百姓,这样的待遇也心动了。

    怪不得在杭州,在江南,航海技校的名声大噪。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张家,才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工钱。但说实在的,这也是张正书的魅力所在,因为一次完美的航行,就足够把成本赚回来了。剩下的,都是纯赚。

    只是别人没有张正书手中的玻璃,没有张正书手中的航海图,也没有张正书手中的六分仪,所以无法做到完美的航海。也就是说,即便有人拿到了六分仪,却不知道六分仪的用途,他也一样是无法模仿的。

    这就是技术的力量,也是别人无法山寨过去的。

    也许一年两年的,差距不算明显。可年过去了,这样的差距就太明显了。

    苏熙是航海世家出身,自然明白个中差距,这也是为什么苏熙愿意跟随张正书的原因了。这不,新婚妻子都一并接到李家村住下,两人还齐心协力搞研究,这是张正书所没料想到的。

    “小明啊,本来我打算在这呆一个月的,但现在怕是不行了。”

    张正书只能说抱歉了,因为赵煦开始患病,张正书也要适时做反应才是。不然的话,等到赵佶登基为帝,那就一切都晚了。

    苏熙大概也能猜得到张正书的做法,只能默默地说道“小官人,这里有我。”

    “我就说说接下来,你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吧。车床工具,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方向,你可以一直研究下去;而蒸汽机,是稳定动力的源头,在没有其他替代品出现的时候,它就是最可靠的,可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三酸两碱的应用,绝不仅仅是现在这么点用途,你可以继续实验。这三大领域,一旦有所成就,就能代表着大宋国力的腾飞。到时候,有我没我关系也不大了。关键是要夯实理论,记录好数据,培养好接班人。科学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传承的事”

    嘱咐好苏子明,张正书才带着不舍,离开了一手创办的李家村。

    这时候的李家村,已经不能说是一个村了。

    论繁华程度,不输一个县城。

    甚至它的活力,它的消费能力,它的综合水平,比大宋的任何一个大城市都不差。在这里,才是真的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只不过,这样的桃源之地,可能仅仅是昙花一现罢了。无他,就是因为政策变化太快。

    张正书在四轮马车上,不舍地看着车窗外的李家村种种,看着田野阡陌间的孩童笑声,突然感到无比的失落。这是他一手创办的梦想之地,可能很快就被打回原形了。

    曾瑾菡似乎明白了张正书的担忧,关切地握住他的手,一脸温柔地看着他。

    “我没事,真的,我没事”

    直到看不到李家村了,张正书才扭过头来对曾瑾菡说道。

    “郎君,事情不是还没到那一步吗”

    看着如此善解人意的曾瑾菡,张正书也庆幸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妻子。“是啊,还没到那一步。我现在只是有点失落罢了,李家村太过美好了,我怕这种美好,别人看不过眼。罢了,若是此次能大踏步跨过,我要把技术再次出售”

    “再次出售”

    曾瑾菡有点吃惊,“甚么技术”

    “包括冶炼技术,还有各种衍生的技术。”张正书苦笑道,“我本来是怕被其他国家的暗探学去的,但现在,形势所迫,不得不这么做了。李家村的存在,怕是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曾瑾菡默然了,以她的聪明,不难猜想得到是为什么。

    “不仅如此,李家村还要拆分。最好,要在杭州,或者明州成立分校。”张正书设想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嗯”

    不管张正书要做什么,曾瑾菡都是十分支持的。“郎君,为何此次官家重病,你这么害怕”

    “能不怕吗”张正书苦笑道,“我的一切,可以说是依附官家存在的。以前的张家,是放钱为主,虽然多财,却也不碍着谁。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手上有太多可以吃几辈子的技术,这就断了许多人的财路。特别是棉花,这种技术,我们垄断不了。”

    “所以,这也是郎君贩卖纺织机的缘由”曾瑾菡举一反三地说道。

    “对,如果聪明的人,他应该看到了棉花的前景,也开始种植棉花了。我敢说,以后黄河以北土地,大多都要种植上棉花的。但过得年,棉花泛滥后,只能出口海外了,不然利润暴跌,赚不到什么钱。最终,也只会苦了一部分人。不过那也是没办法的事,盲目扩张就是会有这样的结果。”

    张正书的话,曾瑾菡能理解“所以这就是市场的滞后性”

    “姝儿你真聪明,不过棉花的用途太多了,即便再怎么跌,也还是有钱赚的。到时候,即便有人退出,也无关紧要。只是你爹爹那边,一直不肯做棉花生意,我是怕生丝市场,会被大量冲击”

    “我会跟爹爹说的。”曾瑾菡笑道,“其实他就是怕棉花太火了,过头了就不好。而且东瀛高丽那边,似乎对棉花没甚么需求”

    “需求都是可以打开的。”张正书倒是可以理解,“像我的船队,现在都不去东瀛高丽,把市场让出来了。毕竟是老丈人嘛,不能抢了他的饭碗”

    曾瑾菡偷笑道“你啊,就会拿我爹爹开玩笑”

    “这可不是开玩笑,翁婿关系和谐,那是很重要的”张正书叹了口气,“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你们曾家,如果这次官家真的遭遇不幸,怕是你们曾家也是要受牵连的”

第九百零六章:没一个善茬() 
自古以来,联姻就是利益相连,绝对没有置身事外的说法。5∞,←o≈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张正书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的。曾瑾菡也知道,自从张正书进入官场后,这一切都变了。商贾变成官员,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内里汹涌更多。做商贾时,你抱大腿可能别人都不在意。可做了官后,一旦大腿和你的政治诉求不一样了,闹翻了,那就大祸了。

    哪怕你的大腿是皇帝都好,一样的道理,一旦皇帝驾崩了,皇商也就倒了。

    除非,你的买卖是天底下独一家。

    别人可能不知道,张正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去申王府和端王府一趟了。没办法,有时候人为了理想,是要卑躬屈膝一回的。申王府还好说,一旦张正书拿出证据,申王赵佖肯定把张正书奉为座上宾。

    但端王赵佶那边,就非常难说了。赵佶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张正书来说,他就是一个迷。因为,赵佶做的事情,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因为喜欢一个人,他能把高俅捧到太尉的位置上,享尽荣华富贵;为了玩乐,他能宠信北宋六贼,连江山都玩丢了;为了玩菁楼女子,他甚至能钻地道幽会。这样的帝王,要说以利益绑住他的心,张正书觉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曾瑾菡也是发愁啊,手背手心都是肉:“那该如何是好?”

    “别慌,一切都有我呢。先看看情况再说……”

    此时天色已黑,汴梁城已经关闭了城门进不去了,只能回张家庄住一晚。∈,≦o≧待得第二天,才能回到汴梁城。

    也许是皇帝再次患病的消息传开了,整个张府里的气氛都显得不一样了。

    从张正书做官以来不敢随意发声的张陈氏,也开始阴阳怪气地散布一些言论。而张秦氏也受到了不少诽议,这些张正书都知道。更让张正书想不到的是,张根富居然把他叫到了书房,打算来一场父子间的对话。

    “轩奴啊,我们父子俩好久都没坐一起了啊……想你小时候,是最喜欢坐在为父怀中的……”

    面对这么一个便宜老爹,张正书实在兴不起一点回忆的兴趣:“所以……今日你叫我来,是想说什么?”【*!爱奇文学i7wx ……免费阅读】

    脸色有点尴尬的张根富,端起茶杯,掩饰了一下才说道:“为父听说了,官家似乎最近龙体不适?”

    “确有此事,但应该无大碍。”张正书不想让他们多想。

    “果真如此?”张根富虽然胖,看起来憨厚,但实际上一点都不蠢。相反,他还是挺聪明的。“为父可是听说,此次情况不大对头啊?”

    张正书一愣:“你从哪里听说的?”

    “坊间都传开了……”张根富苦笑道,“官家没子翤,现在那些个亲王,一个个都鼓着劲要争位呢。我说轩奴,你是不是也要……改换门庭了?”

    “那恐怕他们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张正书违心地说道,“放心,官家才是二十郎当岁,怎么会有什么三长两短呢……”

    这句话是安慰人的,说出来张正书自己都不相信。

    有道是“捕风捉影”,可没风的事,怎么捉得到影?定然是事出有因,才会有如此凶猛的流言。

    再加上宋朝的小报行业发达,皇宫内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样一来,张根富的担忧就不是杞人忧天了。

    “轩奴啊,你跟为父说实话,官家……是不是已经……?”张根富压低了声音,拿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神情,一脸精明,一脸沉静地问道。

    张正书苦笑道:“我怎会知道啊,我又没进过皇宫……我只是觉得,官家才是鼎盛之年,如何会突然垮掉?定然是有人贼心不死,欲让我大宋先自乱阵脚……”

    这话也是模稜两可,如今大宋形势不太乐观,且不说辽国在往雁门关方向增兵,给予大宋压力;就连西夏也是磨刀霍霍,打算fǎn gong。这样的形势下,若说没有敌国势力在左右开封府的形势,弄得人心惶惶,怕是有头脑的人都不相信。可张正书却知道,这一次怕是被敌国抓到机会了,因为赵煦自己的身体是真的不争气。

    “唉,轩奴啊,这些年来一直是你自己在鼓搞生意,你鼓搞的物事,为父也瞧不明白。但为父知晓,你鼓搞出来的物事,都是能赚钱的。但凡有一个,都是传家之技艺。只是……此物必遭人嫉妒,若无官家庇佑,如何能长存?”张根富到底是活了几十年的人,人生阅历比张正书两世为人都要多,说话很是在理,“为父不懂教你甚么,只想让你知晓,这天底下的钱,到底是要从权的。”

    这确实是大宋的现实,或者说,一直是中国的现实。

    张正书也感慨,或许张根富没有什么大理论,但说到实践,他未必就差过谁了。“所以,我现在要怎么做?”

    “轩奴啊,你所做之事,没有官家为你保驾护航,怕是做不成罢?如今……官家这等情形,怕是你要考虑出路了。我听闻,端王似乎颇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