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官人-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欢迎了呢?这样的话,我们就相当于是制定规则的那个人了。铸造多少钱,由我们说了算。通过这样的能量,我们甚至可以影响辽国、夏国、高丽、东瀛、交趾……这些国家的经济,掀起一场经济战!”张正书没有把纸币说出来,那才是对其他国家经济的最大削弱。

    想想看,如果只是用一张纸,一张精美的纸,就能把其他国家的物品换来,这其实就是剥削!

    纸币能如此,铜钱亦能如此。如果张正书掌握了铸币权,那么操纵铜钱的价值,也是易如反掌的。只需要张正书利用银行宣布,铸币量大量下滑,那么铜钱的价值立马提升一个档次,人为地制造一个通货紧缩局面,大宋境内还好说,毕竟还有银子、金子等贵重金属可以代替一二。可辽国、西夏他们就惨了,做生意的时候,手里的货物不值钱了,铜钱价格上涨了,他们的收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当然了,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即便是张正书也要谨慎使用。

    而且,张正书也不敢随意就教会曾瑾菡,万一她心血来潮呢?“嗯,这种事呢,你把我那本《资本论》看完,再等我把《国富论》写完,你就能明白一二了……”

    曾瑾菡嘟起嘴说道:“那本什么《资本论》,实在是太枯燥了!”

    张正书心中好笑,表面却板起脸来:“好啊,我辛辛苦苦写的书,你居然敢说枯燥!看我不家法伺候!”

    “啊,救命啊,有人要打人了……”

    只是曾瑾菡这叫声微不可闻,眼眸里还带着春意。

    一时间,四轮马车上春意浓浓。

    咳咳,接下来的事就不让说了,脑补就好。

    一晃几天过去了,张正书完善了建城的图纸,又多绘制了一份,交由皇城司送去给赵煦看,然后张正书又过起了舒适的小日子。每日除了锻炼、督促银行的建设装修之外,他就是躺在太师椅上,抱着茶壶在享受。这样的日子,给皇帝都不换啊!

    做皇帝有啥好的,吃的东西还不够张正书自己做的好吃,每天还要辛苦工作。当然了,皇帝可以任性点,不想工作整体流连在后、宫也没人说什么。但是做一个昏君的代价挺高的,万一把江山搞丢了,那恐怕天下之大,都没容身之处了。

    正史上这样的皇帝还真不少,所以说做皇帝是个危险职业,就好像走钢丝一样。哪里能像张正书这样,每天优哉游哉的,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了,往太师椅上一躺,一眯眼再一睁眼,就又过了一天。最关键的是,就算张正书不工作,赚的钱也没见少了。

    当然了,这种话不敢跟赵煦说,会让赵煦惦记上自己的。

    “话说赵煦会不会动心呢?”

    张正书也是纳闷,那图纸都递上去好久了,赵煦怎么一点声息都没?

    要是赵煦来个不承认也不否认,张正书就更难办了。在后世还好,你建房子还可以去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搞手续,弄齐手续了就可以开工了。在宋朝你虽然省了这些个步骤,有地随便你盖房子。可盖房子是盖房子,建城池是建城池,这可不能混为一谈的。你私自建一个城池,你想做咩啊,造反啊?

    你还没来得及建城墙呢,禁军就能把你围了,欢迎到天牢吃牢饭!

    所以,这么高风险的事情,没有赵煦点头,没有实际的旨意,张正书根本不敢动作。

    嗯,当然了,不建城墙,盖连排钢筋混凝土房子还是可以的。

    只是这么一来,张正书就变成了大宋版本的开发商了,这并非是他想要的。张正书只想把配套设施弄齐了,开一家“家乐福”超市的连锁店,然后吸引百姓前来买地盖房子而已。开发商神马的,张正书觉得太没有技术性了,要是他把房价推高,说不定要被多少人戳着脊梁骨去骂。看看后世就知道了,那些开发商都不知道每天要被骂多少次。

    再说了,一味推高房价,很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一旦引发物价持续上涨,那影响就大发了。

    张正书知道,即便他做开发商,在宋朝也是顶级的开发商,只要建好了房子,就不愁卖不出去。可卖出去之后呢,宋朝的物价上涨,百姓还活不活了?一旦引发通货膨胀,那距离农民大起义也就不远了。适当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发展,可一旦超过了警戒线,以宋朝的调控,能回到正轨?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张正书不屑于去做什么开发商,他想做的,只是给汴梁城做几个卫星城,人造出“天险”来。

第735章 分期付款() 
有了这样的人造天险,最起码对于京都汴梁城来说有了最后的保障。再不济,等狄夷铁骑马踏中原的时候,宋朝君臣还能转移到这样的坚城里去。只是张正书不明白为什么赵煦这般不上心,搞得他都郁闷了,这可是张正书废了好几天功夫才画出来的建设图纸,尽善尽美的,倾注了不少心血的啊!

    “算了算了,他不下旨就算了,打不了我先卖地好了……只是,没人会来买啊?”

    张正书一阵烦恼,思来想去只能先在内黄口那里帮助受灾百姓盖房子了。

    “银行再赶赶工,还有半个月就能装修完毕了。再选个黄道吉日开张,立即派业务员去内黄口那里拉业务……”

    这个业务员张正书都想好了,其实就是张根富原先手底下的行钱。所谓“行钱”,就是第二放贷人了,还时不时充当暴力催债人。张正书要洗白他们,自然是要给他们安排个职位才行。业务员就是最好不过了,而且提成也不错。正思前想后的时候,门房来禀报,有一个人前来拜访张正书。

    “谁啊?”张正书倒也纳闷了,他之前的名声都臭大街了,就算有人来投稿,也不会找他的。再说了,来拜访也好,怎么不递上名状、拜帖?

    门房说道:“前几次来过的秀才……”

    “是我!”

    张正书还在小楼上坐着,往下一看,果然是勾当皇城司公事王庆。

    “你先下去吧。”

    门房走了之后,王庆施施然上了小楼,一边看着他,一边感慨地说道:“你还真的挺悠闲的啊?”

    “我好吃懒做犯法了吗?”张正书也不管他,躺在了太师椅上,连直起身都懒得。“要茶自己倒,上好的清明前茶叶。”

    王庆撇了撇嘴,说道:“你那炒茶咱家吃不惯!”

    “不识货……”张正书嘟哝了一声,这宋人也是矫情,喝个茶都要往茶里放什么葱蒜姜的,好端端一杯茶,愣是弄出了“黑暗料理”的质感。更无语的是,一大票人还非常喜欢。好在,不是所有人的审美都会被带偏的,起码炒茶的市场在慢慢打开。有的宋人也吃“点茶”,但偶尔也会泡一壶茶来当开水喝。

    王庆在张正书的对面坐下了,先是观察了一番周围,发现没人的时候,才轻声问道:“你老实说,你到底想做甚么?”

    “什么我想做什么?”张正书一头雾水的,不知道王庆在说什么。

    “你给官家送去的图纸!”

    王庆苦笑不已,“朝廷里已经闹翻天了……”

    张正书倒是好整以暇,继续倒在太师椅上:“那关我啥事?我是觉得那地方地势不错,可以给汴京城增加一个人为的天险罢了……”

    “可你知晓,建一个城池需要多少人力、财力么!”

    王庆严肃了起来,“如今西军陷入攻夏的泥沼里,国库的钱银好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了,朝中本就有说三道四的,如今又要建城,国库哪有余钱?!再说了,若是要建成天险,必然会成为官家的行宫所在。那么,建设行宫,需要钱银吧?这钱银,谁来出?”

    “我不是把建城计划写在里面了吗,你们没看?”

    张正书倒是不急了,既然引起了重视,那就足够了。

    现在距离正史上的“靖康耻”还有二十八年的时候,就算满打满算,也还有二十七年。这么长的时间,还建不起一座城?

    王庆却苦笑着摇了摇头:“即便是只建城墙,只挖护城河,只建护城桥,附带盘旋上山的甚么水泥路,估摸着也要花费数百万贯罢?”

    张正书想了想,这个数字倒是差不多。

    “没错,但是不一定要立马拿出来的啊?”张正书也早就写进密信里了,“工期预计在三年到四年之内,那就是说,分期付款的话每年只需要一百万贯钱就行了。”

    王庆苦笑道:“就算是一百万贯,国库都拿不出来了。”

    “不会吧?!”

    张正书这倒是有点惊讶了,要知道大宋一年的税入起码在六千万贯,今年怕是更多,可能达到八千万贯,连一百万贯都拿不出来?!

    王庆冷哼了一声:“你是不知道那些文官的嘴脸,但凡是官家想做的事,他们就反对。特别是要国库出钱的,他们就更是油盐不进了!”

    张正书倒是早就预料到了:“那是自然的,国库有钱了,他们才能去贪啊!”

    “你的馊主意多,官家让我来问你,有甚么法子让他们松口?”王庆总算说出了来意。

    张正书笑了,看来赵煦是心动了啊。毕竟汴梁城北方无险可守,早就成大宋历代皇帝心中的一根刺了。如今能建起这么大的一个城池,还天然具备防守能力。这样的城池,皇帝怎么可能不动心?而且,大宋的皇帝苦啊,从生下来到做了皇帝,甚至直到老死,都可能没踏出开封府一步。

    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汴梁城遭受了洪灾,皇帝被迫出开封府避难。在宋朝的历史上,也就宋仁宗一人遇到过罢了。

    可想而知,赵煦对外面的世界是多么渴望了。

    但是,赵煦说张正书馊主意多是怎么回事?他是随便乱出主意的人吗?他出的主意,哪一次不是被证明了是确实有用的?

    “没!”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

    王庆皱眉道:“这是官家的旨意!”

    “没!”

    张正书继续说道,他才没心情去碰这个霉头呢。

    “你就当帮帮咱家好不好,咱家也难做啊!”王庆一改以往的孤傲高冷形象,都快要哭了:“你是不知道官家多难伺候……”

    “有哪一个皇帝好伺候了?”张正书抱起那个从宜兴带回来的紫砂壶,美滋滋地嘬了一口茶水。这时候的宜兴才刚刚改名不久,本来是叫义兴县的,因为要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属于常州地界。张正书下江南的时候,特意遣人去宜兴那里定制了一个紫砂壶。所谓紫砂,是一种特殊的陶泥,有很好的可塑性,入窑烧造不易变形。制成的紫砂壶,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紫砂壶还有独特的透气性能,隔夜茶也不会馊。

第736章 疯子() 
要是在后世,这么一把上好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分分钟要卖过几百万的。

    但是嘛,在这年头就没啥价值了。毕竟泡茶还没真正占领市场,大头还是“点茶”。自然的,紫砂壶的妙用就体现不出来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张正书钻了个空子,一下子订做了三十多把紫砂壶,好像宝贝一样供了起来。没办法,紫砂泥是有限的,特别是上好的紫砂泥。

    所以,别看只有三十几把紫砂壶,要是紫砂壶的概念被炒起来了,这些就是天价紫砂壶了,可以当传家宝的。

    现在嘛,也就张正书当做宝而已。

    世界上的东西就是这样的,没有炒作起来的时候,一文不值,炒作起来了就值钱了。

    比如钻石,事实上地球上的钻石矿不知道有多少,而且钻石除了硬之外,能切割玻璃之外就没啥用处了。哪怕是在宋朝这里,张正书也找到了不少小型的钻石,就是拿来切割玻璃的。而经过无良钻石商的炒作,刻意少量开采钻石,才把钻石的价格给炒上去。

    后来钻石矿多到捂不住了,比如在非洲不知道发现了多少钻石矿,这些钻石商又炒作切割钻石的概念,什么黄金比例切割,完美六面、八面……反正就是一句话:我们的钻石是最厉害的,其他钻石都是渣渣!这些钻石商还成立了鉴定协会,经过他们认证的钻石才是天然钻石。这种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事情,这些钻石商做起来一点都不脸红。

    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些钻石商就编不下去了。因为人工合成钻石来了,从外形上说,人工钻石的卖相比天然钻石的更好更完美!看看,这就是炒作的力量!

    不过嘛,好东西是不用炒作的,它一样值这个价钱。

    就拿这个紫砂壶来说,等炒茶兴起之后,它一样会被人发现用来泡茶的好处。那么,紫砂壶的价钱也会一路走高。等上好的紫砂泥用完了之后,这些个上好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自然也就值钱了。

    钻石则不同,钻石商那摆明了炒作和欺骗,但偏生女人就吃这一招。

    说实话,钻石可能就比水晶值钱那么一点点罢了。这还是在宋朝而言,等去到二十一世纪,可以通过高温高压合成人工钻石了,那钻石真的是比什么都便宜了。当然了,那些钻石商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的花样多的是。比如,鼓吹天然钻石比人工钻石好(事实上什么仪器都检测不出来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区别);比如制定行业标准,自己却充当裁判;比如以切割工艺复杂标榜自己的做工,却丝毫不提材料二字……

    而张正书自然不屑于去做这种事,他也没炒作紫砂壶——而实际上也就只有他才明白紫砂壶的好处而已。

    一旁的王庆看着张正书悠哉游哉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要不是他们是盟友关系,王庆早就翻脸了:“你倒是出个主意啊,好歹也让咱家回去交差不是?”

    张正书瞥了他一眼,说道:“倒是有个法子,就看官家想不想用了。”

    “你且说说看,咱家斟酌一下……”王庆也有心理准备,张正书每次出的主意,都是骇人听闻的,差点没把他的小心肝给吓坏了。

    张正书好整以暇地说道:“利用报纸的力量。”

    “报纸的力量?怎么个说法?”

    王庆不太明白,这报纸有啥力量?难道,还能叫那些文官松口吗?

    “你掌管皇城司也那么久了,朝中大小官员的把柄,你也掌握了不少吧?”

    张正书嘿嘿地笑道,十分不怀好意。

    “你的意思是……”王庆一阵心惊肉跳的,这张小官人还真的不怕死啊!

    “就是你想的那样!”张正书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怎么,怕了?”

    王庆面色复杂地看着张正书:“你这个疯子!”

    “在疯子的眼里,别人都是疯子,就他一个正常人。”张正书淡定地说道,“王公事,这可是你叫我出主意的。”

    “唉,咱家就知道,你这人只会出馊主意!”

    王庆叹了口气,“你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不错,皇城司是有他们的把柄,甚至朝中就没几个文官是清白的,那又怎样?难道你敢把他们的把柄,全都公诸于众?”

    “我又不傻,那样的话,我这报社还用不用办了?”张正书白了他一眼,这人是怎么当上皇城司头头的?水平也太次了吧!他都不敢做的事,张正书怎么可能敢做?

    “那你的意思是……?”王庆也懵了,不太明白张正书到底想要干嘛。

    张正书笑道:“我大宋崇文抑武,想必你也是知道的。只要文官不造反,贪渎什么的,官家也不想管。就算管了,至多也就是贬谪流放罢了,那些个官场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