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打赢了,接下来皇城司就忙了。”王庆放下茶杯,低声地说道。
“王公事想说什么?”
张正书笑道,“是想我指一条明路吗?”
“嗯?”
王庆升腾起了希望,他发现张正书的判断就没有出错过,连忙问道:“甚么明路?”
“辽国。”
张正书低声说道,“辽国要介入了,但要牵制住契丹人,就必须给契丹人增加一个对手……”
“小官人,你是说黑水女真?”
王庆眼前一亮,然后又黯淡了下去:“可惜皇城司不能出京……”确实,因为宋太宗的坑爹规定,等于将皇城司绑在了汴梁城之中,半点动弹不得。再加上,即便策反黑水女真有功,也是安抚司的功劳,而不是皇城司的功劳。
“皇城司不能出京,但你可以向官家提议啊,这不用我教你吧?”
张正书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道,王庆明明有直接面圣的权力却不懂得用,实在是太渣了。
不过张正书也不明白,皇城司掌握太多人的鸡脚了,一旦王庆频繁出入皇宫,那不就等于“告密”了吗?王庆做了那么多年勾当皇城司公事还没有被台谏官弹劾掉,全是因为他低调。如今让他不低调,这里面的风险还是挺大的。
“咱家需要考虑考虑……”
王庆不能不考虑啊,牵扯的东西太多了。
“前怕狼后怕虎的,功劳捞不着,反倒很容易惹一身骚啊!”张正书也不管他,反正女真人肯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挖辽国墙角的机会的,到时候辽国大军一动,女真人也会跟着行动了。抢人口,抢牛羊,抢马匹,抢粮食……但凡是能抢的,女真人全都要。话给王庆说了,路也指明了,就看他自己走不走了。
“此事先不谈,彭内官让咱家来问问你,接下来与夏国是打是和?”
这才是王庆今日来的目的,差点就给张正书带沟里,完全忘了这事。
“打啊,为什么不打?不仅要打,还要对辽国强硬。我说过了,女真人不会让契丹人好过的,他们肯定会背后捅刀子。一旦契丹人大军压境,女真人就会行动了。今年大雪,女真人正好缺衣少食,你说他们会不会无动于衷?”张正书嘿嘿一笑道,似乎智珠在握的样子。
王庆眼前一亮,对啊,这辽国虽然在宋人看起来跟乞丐没啥区别,可是在女真人眼中,那可是狗大户啊!吃狗大户,还需要理由吗?肯定是有机会就啃一口啊!只要啃到了,那就是赚到了。粮食、人口、牛羊马匹……全都有了!
这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是契丹人来打,女真人往深山老林里一钻,你追还是不追?
第487章 封冻的汴河()
要是追的话,在深山老林中,女真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能把契丹人打得叫爸爸。不追的话,你出兵讨伐是干嘛的,公费旅游吗,看长白山风景吗?还是来进行友好军事访问的?
想到妙处,王庆忍不住抚掌而叹道:“小官人知微见著,简直天生就是搞情报的……”
“打住!”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什么搞情报的,我这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是一样的么?”王庆奇怪地问道。
“一样吗?”张正书振振有词地反驳道。
“好罢,不一样就不一样罢,关键是官家会信么?万一出了纰漏……”王庆还是有点踌躇不定,没办法,没有人能预料得到未来发生的事,除了张正书。王庆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万一契丹人真的不顾一切打了过来,那他岂不是第一个倒霉?
张正书却觉得好笑,说道:“富贵险中求啊,世间哪里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多只是选择一个利益更大的,风险更小的可能性罢了。说实话,女真人未必真的敢趁火打劫。但契丹人列陈大军在宋朝边境,女真人就真的会在辽国屁股后面搞小动作了。一旦后院起火,契丹人哪里还顾得上大宋和夏国?祸起萧墙,辽国是不会忘记草原上的王朝是怎么坍塌的,他们绝对不会孤注一掷,在冬日进攻险关。”
王庆听了张正书的分析,还是将信将疑。
“那我把你的话呈给官家,留官家判断?”
张正书也是无语,好话说尽,王庆还是前怕狼后怕虎的,那就没办法了。不过张正书自己都有点忐忑,历史上宋朝确实是怂了,不仅和西夏和谈了,还退出了占领的土地,给了西夏喘息的空间。等西夏缓过气来,出手就没有留情了,不仅重新打回了失地,还把折家先祖的祖坟掘尽,要不是西夏的战争潜力太小,恐怕都能和金国一较高下了。
打虎不死,反受其害。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可惜宋朝上下都不明白这个道理,面对强硬的辽国,宋朝软了,怂了,退缩了,那活该被反杀了。北宋灭亡,可不仅仅是金兵入侵那么简单,西夏的趁火打劫也是让北宋雪上加霜的。
“你若是不敢,就说是我的意思吧。反正你们派人去黑水女真那里,许以承诺,让他们出兵骚扰辽国后方就行了。但不要太过相信那些女真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假以时日,黑水女真亦是我大宋强敌!”
王庆却是完全不相信的,如果说契丹人在宋人眼中等同乞丐,那女真人就是连乞丐都不如的。这样的部落,居然会是大宋日后的强敌?王庆就差没有嗤之以鼻了,只是联想到张正书的预判从未出错过,王庆才没有出言相讥的。但他心中,早就把这句好抛之脑后了。
“有小官人你这句话就行了,咱家这就回去复命……”
王庆起身欲走,张正书懒散的声音说道:“王公事不留下吃饭么?”
“不了……”
王庆还没说完,张正书那气死人不偿命的声音继续说道:“不留下也好啊,我省点米……”
哭笑不得的王庆没好气地说道:“你还差那么几两米的钱?”
“可不,我现在用米去西军那里换生铁、换牛羊了,确实挺缺的……”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庆算是明白了,这个小官人怕是早就布好局了,就等西军打这么一场胜仗。如果他不是很有信心,又怎么会提前让人运粮食去西北呢?如果西军没有打胜仗,又哪里会有牛羊、生铁等东西拿来换粮食呢?
牛羊虽然能当粮食吃,可明显是粮食处理起来更方便快捷一些。兵贵神速的道理,谁都清楚,哪里有时间留给军中伙夫杀牛宰羊?能煮好大锅饭,已经很不错了。甚至很多时候,宋军都是啃干粮的。
饶有深意地看了张正书一眼,王庆叹了口气,心道:“这小官人不知道藏了多少本事,他为何就这么笃定西军必然会胜利呢?”百思不得其解的王庆,只能怀揣着一肚子疑问离去了。
王庆前脚刚刚离开,门房又上来告诉张正书,还有一伙人前来求见。
“今天可真是热闹啊……”
想过两天安生日子的张正书,也不得不坐起了身子,疑惑地问道:“是谁啊?”
“估摸是汴河上的船家,前些时日才瞧见的……”门房也不敢怠慢,毕竟张正书早就定下了规矩。
“周碇他们?”张正书想了想,也是,现在河面都封冻了,行不了船,要等到来年清明后才能通航。再加上汴河的水来自黄河,黄河的泥沙含量为当世之最,汴河也因此造成了河道淤塞。因为泥沙含量太高,所以汴河常常淤积而无法行船。于是,宋朝开封府有个惯例,叫做“岁修”。简而言之呢,就是为了保证京城漕运的畅通,汴河每年都要进行疏浚。哪怕年年都要通河道,可工程量越来越大。边境连年战火不断的北宋国力下降,已不堪岁修的重负。但是如果听任汴河淤塞、废弃,将严重影响开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所以,汴河成了束缚开封发展的罪魁祸首了。
哪怕不断从别的河道引水进来,汴河还是要每年在枯水期疏浚一次河道。再加上数九天时的严寒封冻期,开封一年倒有三四个月是不通航的。不过,封冻期也有封冻期的好处,到了极寒的时候,冰面如铁,车马行人可以从冰面经过。这也是小冰河时期才有的奇观,要是到了后世,汴河能封冻起来都不错了。哪怕是黄河,也就宁夏、内蒙段会封冻而已。
“让他们进来吧!”
超市即将营业了,不能用船运货物,这确实挺伤的。
不过也没事,反正张家庄上的牛车挺多的,不过是从船家摇身一变,成了赶牛车的罢了。牛车的运量当然及不上船运,速度也慢,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等到数九天,或许还能弄个雪橇,用驴在冰面上运送货物。
第488章 男儿膝下有黄金()
“小官人!”
果不其然,是周碇他们。只有周碇敢上到小楼这里,向张正书作揖行礼。
“这么拘谨干嘛,坐!要想喝茶,自己斟……”
张正书懒得不想动手,这种寒冷的天气,最适合躺在躺椅上,怀抱着熏香炉,然后出来晒太阳了。再加上熨烫着的茶水,渴了就喝一口,然后闭目养神,这舒服的劲,给皇帝来都不换。
冬日的太阳不怎么暖,还有一点寒意,但这就是种情趣啊!算了,说了这些糙汉子也是不懂的。
“小官人,俺们是过来问问,啥时候开工哩?”
周碇不敢坐,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
“说实话啊,汴河都封冻了,你们能做什么?”
张正书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现实,“不过也不能白给钱你们啊……这样吧,你们去张家庄,到我家那里把所有的牛车都借出来,先用牛车送货好了。反正李家村也不算很远,一天一个来回足够了。”
这年头的宋人都极能走路,一天走个几十里地跟喝水一样稀松平常。听了张正书的吩咐,周碇连忙称是。
“对了,你们懂造船吗?”
张正书突然想到这件事,随口问了一句。
周碇摇了摇头,说道:“造船是船匠之事,俺们如何懂得?”
“行了,你们去忙吧。”张正书伸了个懒腰,“超市估摸就在这两天开业了,你们要准备开工了。留一个人在报社,随时通知你们。”这些船家的船,都给封冻在了汴河上,可不太好找。要是不知情的人去了,见到汴河上几百上千艘船,找到头晕都不一定能找得到人。
周碇大喜过望,说道:“那让周篷留下来罢,他机灵些……”
张正书也知道周篷就是那个还没满年龄的船家,他也打算着重培养的。留在身边,看看周篷的性情也挺好,张正书不说话,算是默许了。周碇他们离开之后,周篷有点怯生生地站在院子里,不知所措的样子。
确实,这院子他虽然来过一次,可每次来,都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让周篷从心里感觉到不踏实。最让他感到不安的,还是在小楼上的那个张小官人。因为年龄不够,周篷觉得自己是占据了别人的名额,虽然别的船家都只有羡慕的份,但他心中还是不安。当然了,背后的非议声还是不少的。
论困难,哪一个船家的生活不困难?
有道是利益惹人眼红,特别是给张小官人做工,一个月可是有三贯钱的!三贯钱,就算是在汴梁城中,也是高收入了。这样的利益,怎能不惹人眼红?背后自然会有些人不忿气了,说各种酸溜溜的话,还有极其难听的。
这些周篷都知道,他也很不解,为什么平时看起来还算和蔼可亲的同行,突然就变了脸色了呢?
如果他跟张正书说这种情况,那张正书肯定会说,这是嫉妒心在作怪。或者说,这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生活在穷人堆里,有好有不好。好的一面是,当周围的人都是这么穷的时候,那么穷人会团结起来对抗各种生活风险。但一旦有人从穷人堆里脱颖而出了,那各种风言风语就蹦出来了。这就是人性,看不得别人好。
怎么说呢,就好像捉螃蟹一样。如果只有一个螃蟹,只放在一个篓子里,那这个螃蟹肯定会爬出来的。但很奇怪的是,把一堆螃蟹放进一个篓子里,你根本不用担心螃蟹会爬出来。因为一旦有个别螃蟹想往上爬的时候,肯定有别的螃蟹在扯后腿的。
穷人堆就像螃蟹堆,平时看起来互相帮助的模样。可一旦利益出现了,有螃蟹想爬出穷人堆了,各种扯后腿的就来了。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
人心的复杂程度,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样的。见不得人家好的,大有人在。因为你之前和我是同一水平线的,凭什么你能发家致富,我就不能?我既然不能发家致富,那你也不能发家致富。看起来很混蛋的逻辑,但偏偏大行其道。然而更奇怪的是,一旦你成为别人仰望的存在,怎么都追赶不上的时候,这些扯后腿的人就纷纷变成巴结的人了。
这个世界真奇妙!
看着异常拘谨的周篷,张正书也是好笑。
“那个周篷,上来吧!”
周篷不敢稍有迟疑,连忙上了小楼。
张正书注意到,他的脚步很轻,而且上了小楼后,好像张正书会吃人一样,站得远远的,甚至还往后退了一小步。
从肢体动作就能看得出,周篷现在内心不安。
“怕什么,站过来一点,我又不吃人。”张正书颇觉好笑地说道,“你跟我同岁,你现在有什么感想吗?”
“啊?”
周篷有点不太明白张正书想说什么。
“我是说,我十五岁就这么有钱了,你十五岁,之前还为两餐在奔波,差点都吃不饱,你有什么感想?”张正书不得不把话说得明白一点。
“小官人乃是贵人,怎能和俺们这些穷人比呢?”周篷理所当然地说道。
张正书却冷笑道:“屁!是因为你们不思进取,总是认为别人能赚钱是理所当然,所以才心安理得继续穷下去!我给你们机会,是希望你们能自己奋发起来,脱离贫穷。如果你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己都不努力,谁都帮不了你们!”
周篷连忙说道:“小官人,俺做事很用心的!”
他怕啊,这个机会这么难得,万一被解雇了,那他怎么能回去面对家人?想到卧病在床的娘亲,还有幼小的弟妹二人,周篷都快要哭了。“噗通”一声,周篷跪了下来。“小官人,你叫俺做甚么都行,但不能不要俺啊……”
“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君、亲、师,跪我作甚?”张正书严厉地说道,“我跟你说这个,无非是想说,没有谁生下来的命运就是注定了的。你有能力,你就能过得比别人好。出身低,不是不努力的理由。相反,你要更加努力,更加奋发向上。在此间,有很多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要用心学,而且要多加思考,懂吗?”
第489章 索求太过()
周篷好像明白了,站起来挺起了脊梁,拍着胸脯说道:“小官人,俺一定用心学!”
张正书心中苦笑,这太不容易了。宋朝的尊卑观念太强了,这也是强化儒家的后果。几乎所有的穷人都认为官老爷是官老爷,员外是员外,穷人一辈子都跨越不了。换句话说,那就是阶层固化了。穷人呢,因为被剥削得太久了,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发家致富的。虽然很多穷人常说,穷要穷得有骨气。可穷人有多少是真的有骨气的?为了生存,很多人都不得不弯曲了脊梁。骨气在生存面前,还是显得无足轻重了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