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断九州-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菊娘再来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向出来迎接的昌言之道:“公子说是隐居,也用不着‘隐’成这样吧,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路了——不对,根本没有路,路去哪了?”

    昌言之分开草丛,疲惫地说:“还没收拾到这边呢,草太多,人太少。冀州总是这样吗?都说江南草木繁盛,也没有这么厉害。”

    “冀州?我一路赶来,就没见到哪里的野草长么得这么茂盛。你说会不会是奇迹?”

    “什么奇迹?”

    “范先生恰好仙逝,徐公子恰好到来……等我回城打听一下,思过谷若是年年如此,那就是咱们少见多怪,若是只有今年这样,恐怕得需要一位法师。”

    昌言之大笑,笑过之后心里却没底,“得是一位真正的法师,骗子不行。”

    “谁能骗过我?公子人呢?”

    “跟我来吧。”

    走不多远,冯菊娘眼前豁然开朗,谷中的房屋终于出现,看上去比记忆中要矮小,离墙数步至数十步之间,是块参差不齐的空地,有火烧过的痕迹,土块翻起,还有几条纵横的浅沟。

    “这里是刚刚打过仗吗?”冯菊娘吃惊地问。

    “差不多,比打仗更累。”昌言之伸手指向徐础。

    徐础正与老仆等人围成一圈喝水休息,彼此说笑,全没有主仆之分。

    冯菊娘让一直跟在身后的丫环去查看自己的房间,她走到徐础近前,先向其他人微笑,然后道:“正好,这个地方看来也住不得人了,大家收拾收拾,待会都跟我走。”

    众人欢呼一声,他们早已厌倦了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斗,而且觉得毫无意义,就算成功阻止野草的蔓延,这里也还是一座荒僻的山谷。

    只有徐础摇头,笑道:“别人可以走,我不走。”

    除了徐础,谷里还剩下十四人,他们是真心留在旧主身边,宁死不离,见徐础摇头,他们也纷纷摇头。

    丫环从远处匆匆走来,“夫人,咱们的住处还好,只是有些潮气,我打开门窗通通风。”

    “中午太热,没法干活儿,公子让大家休息一阵吧。”冯菊娘道。

    徐础放下手中的锄头,“的确该休息了,等到黄昏,稍微凉爽些,咱们再接再厉。”

    “再接再厉。”众人稀稀落落地应道,士气不足。

    “公子去我屋里坐会吧,我要收拾一下屋子,还有话对你说。”

    冯菊娘的屋子是谷中最好的一间,虽然也不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许久不住,仍留存一股淡淡的香气。

    徐础也是第一次进来,赞道:“难为你是怎么收拾出来的。”

    “我有丫环,让她收拾。”冯菊娘道,将房门关上,窗户依然敞开,“公子请坐。”

    徐础坐椅子,冯菊娘坐床沿,“公子猜得没错。”

    “我猜什么了?”

    “楼矶,他的确不是自己逃回来的,而是奉宁王之命,来向大郡主献计。宁王身边有一位军师……”

    “张问璧?”

    “他算什么军师,一名会写字的书生而已,是郭时风,与公子很熟的那个郭时风。”

    徐础轻轻一拍额头,“我险些将他忘了,当初是我派他去往淮州——这么说他自己选择了宁王。”

    “选择也好,被迫也好,总之是郭时风给宁王出的主意,宁王释放几名楼家人,让他们来邺城求和献计。”冯菊娘等了一会,“公子已经猜出献计详情了,是不是?”

    “一点眉目。”

    “公子先说,我做评判。”冯菊娘喜欢这种游戏。

    徐础想了一会,“本来只有一点眉目,既然是郭时风做军师,我还能猜得更细致一些。宁王投降石头城的朝廷了?”

    “这件事早有传闻,大家都知道。”

    “以护送太后为名义?”

    “宁王抢走太后,总得有些用处。”

    “宁军已经进城了?”

    “那倒没有,迄今传来的消息都说宁王率军驻扎在石头城外,得了一个什么将军的称号,他拒绝先交出太后,皇帝也不许他进城。但是公子也知道,如今消息不畅,江东离得又远,宁王也有可能已经进城。”

    “嗯……当时若没进城,现在也不会,宁王兵少,先声夺人还有立足之机,等城里看清虚实,他进城反而危险。”

    “那就是没进城,但是这与楼矶献计无关,这些事情他也不知道。”

    “宁王要进城杀死皇帝,尽除梁、兰两家,以此换取邺城对宁王之号的承认。”

    冯菊娘笑声不止,半晌才停下道:“我先不说对错,只问公子几件事。”

    “请问。”

    “宁王进城不得,如何杀皇帝?”

    “广陵王被杀,江东将士受调途中赶上万物帝驾崩,因此诸州之中,江东的纷乱大概仅次于连年饥荒的秦州。七族尚且在江东无法立足,奔去避难的皇帝也只能孤守一座石头城。如果有乱兵准备攻城,梁、兰两家情急之下,将不得不求宁王进城。”

    “梁、兰两家真有那么愚蠢吗?”

    徐础点头,他太了解梁太傅与兰恂的为人,两家既要勾结,又要争宠,而且自恃地位高贵,很容易轻信他人的奉承。

    “石头城住着的人是毕竟是皇帝,谁敢攻城?”

    “清君侧,这是现成的借口。梁、兰两家更会恐慌不安。”

    “宁王杀死皇帝,就不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吗?”

    “看他怎么选择,如果想当义军首领,就大方承认自己杀死皇帝,虽是众矢之的,也是众望所归,如果想当一方霸主,就将弑君之罪栽到梁、兰两家头上。”

    “公子以为宁王会如何选?”

    “宁王想当义军首领,郭时风想做一方霸主,这两人谁能说服谁,我一时猜不出来。”

    “郭时风肯定争不过宁王啊。”冯菊娘更熟悉宁抱关,不相信有人能让他改变主意。

    “郭时风不会争,他会让宁王相信,暂时称霸才是更好的主意。”

    “或许吧,我不认得这个姓郭的。若是公子,会怎么做?”

    “两选皆有利有弊,人不在江东,空言无益。”

    “随便说说嘛。不不,我想知道的不是这个,而是面对宁王的不同选择,邺城该如何应对?”

    “宁王若是大方承认杀皇帝,邺城需立刻声言为皇帝复仇,但是不必派兵,淮州盛家、荆州奚家自会抢着进入江东,邺城从中挑拨离间,乃是唯一可行的上策。宁王若是被郭时风说服,嫁祸于梁兰,满足于暂时称霸,邺城的上策是立刻发兵,与盛、奚两家共分江东之地,中策则是与宁王联手,共分中间的淮州,下策是坐而观之,等宁王势大,必成强敌。”

    “公子还真是看重宁王。”

    “宁王只缺几分运气,时机一到,他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即便他做出烧死吴兵、抢走太后这样的事情?”

    “宁王嗜杀,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与他能否称雄、能否争鼎,没有太大关系。”

    “公子后不后悔……”冯菊娘没说下去。

    “曾经后悔。”徐础笑了笑,他“修行”的一个目的,就是不让悔恨这样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判断,“我说的是对是错,你可以说了?”

    “大致差不多。可是派人来邺城求和献计的枭雄不只是一个宁王,据我所知,江东至少有三拨使者现在城里,很巧,找的人分别是济北王、湘东王和大郡主。”

    “郭时风还是比别人聪明一些。”徐础笑道,来向欢颜郡主献计,肯定是郭时风的主意。

    “大郡主虽然没说,但是我能看出来,她想同时利用江东的这三拨人,石头城的皇帝一死,这边的济北王世子就会抢先登基。我有一事不明,之前有传言说湘东王也有称帝之心,大郡主为何不帮自己的父亲,却帮一个侄儿——原来大郡主是济北王世子的姑姑,我真是没想到。”

    徐础笑了笑,“因为她足够聪明。”

    “呵呵,大郡主若是听到这个答案,肯定开心。”

    “你从城里特意赶来,就为这件事?”

    “当然不是,我来接公子进城。”

    “第一,我不应该进城,第二,我不想进城。”

    “我说过要保护公子的安全,但是在这座破山谷里,没有安全可言。我已经劝说小郡主回心转意,是她想让公子进城,至少第一个问题不存在了。至于公子不想进城——请公子为其他人着想一下吧,再来刺客,要杀的或许不只是公子一人。”

    “你能让芳德郡主回心转意?这不叫回心转意,她从来没想过要让我进城。”徐础对此真有几分意外。

    冯菊娘笑道:“公子有公子的本事,我有我的手段。劝说小郡主并不容易,刚刚嫁过来的那位贺荣贵女帮我一个忙。”

    徐础更加吃惊,“你认识的人真不少。”

    “其实我不认识,这位贵女……怎么说呢,姑嫂之间难得不是敌人,这一点帮了我,也帮了公子。”冯菊娘很高兴,也有公子不了解的事情。

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 
济北王世子的新妇刚刚十五岁,初通中原语,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哥哥马上就要成为大单于了,你什么时候当皇帝?”

    被问到的人当然是张释虞,他一开始还会用玩笑回答,很快发现妻子是真心在问这件事,他只好用“不好说”、“不要乱说”来搪塞,最后干脆声称军务繁忙,住在外面,避而不见新妇。

    世子妇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于是去问公婆“为什么世子总不回家?为什么他还没当皇帝?我哥哥马上要成为大单于,我嫁的人必须是皇帝,世子离皇帝差得很远。”

    济北王没法回答,也不敢得罪这位儿媳妇,于是学儿子的作法,逃出府邸,数日不归。

    王妃孤木难支,无奈之下,找来女儿帮忙,结果惹出了麻烦。

    张释清与嫂子年纪相仿,脾气也有几分相似,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女儿忍让几分,只需陪在自己身边,甚至不必开口说话,她嘴上答应,心里也明白嫂子来历不凡,不可得罪,可是见面之后,她只忍了嫂子的头一句话,然后就忍不住反唇相讥。

    “你哥哥还没当上大单于呢,就算当上了,也不过是塞外蛮王,不能与皇帝相提并论,勉强与我们家门当户对,我哥哥若是真当上皇帝,未必要你当皇后。”

    张释清说话快,世子妇没太听清,最后一句却听得明明白白,脸色一变,“我嫁来这里,就为当皇后,我哥哥说了……”

    “你哥哥说了又怎样?我哥哥还说新媳妇要温柔贤惠、孝顺公婆、大方得体呢,我瞧你一条都不符合。”

    世子妇一急,冒出许多本族语,随后面红耳赤地转身就走。

    张释清十分得意,王妃却知道惹出事了,“我是得了失心疯,才会找你过来。她刚刚说什么?”

    “我哪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既然听不懂,就算了吧。”

    世子妇说了什么,在场的人都没听懂,但是很快传来消息,世子妇叫上随行人等,直奔马棚,要骑马返回塞外。

    府里闹得一团糟,王妃亲自去劝说儿媳留下,济北王父子也先后赶回来,一同劝慰、许诺、立誓,甚至以性命担保。

    世子妇总算稍稍冷静下来,重新相信世子会登基成为皇帝,自己也是唯一的皇后,她最后提出一个条件小郡主必须来向她道歉。

    世子妇不知从哪学来的,也称张释清为小郡主。

    王妃早就让女儿过来道歉,张释清干脆拒绝,放出话来“让她走好了,咱家不受塞外蛮女的欺负。”

    济北王急于了结这场闹剧,命人去传女儿来,以王父的名义命令她必须过来道歉。

    随从快去快回,身后却没跟着芳德郡主。

    世子妇没跑,济北王的女儿跑了。

    张释清从未如此愤怒,想不明白父母兄长为何害怕一个外人,甘心受辱,还要让她也低头服软。

    她不是不知道这桩婚事的重要,就是觉得没必要低三下四,明明对双方有益的联姻,为何自家要显得低人一等?

    张释清跑去最熟的朋友家里,只住了一个晚上,朋友与母亲就一同跪着求她回家,她们不敢再收留郡主。

    张释清更怒,想来想去,城里敢收留自己的只有一个人,于是跑去见欢颜郡主。

    欢颜郡主的确让她进门,见面之后的言辞却与济北王一家如出一辙,“你得回去给世子妇道歉,求得她的原谅。”

    “为什么?难道万物帝一驾崩,咱们张家立刻沦落到要仰蛮夷鼻息的地步吗?”

    “没错。”欢颜郡主无意隐瞒眼下的困境,“即使你还是一个孩子,也得明白,从前的日子不会再有了,咱们张家得忍受几年甚至更久的苦头,即便有朝一日匡复天下,也当牢记教训,万不可再恣意妄为。”

    张释清惊讶地看着姑姑,好像那是一个陌生人,“你变了,所有人都变了。”

    “你也得跟着变。贺荣部对邺城极为重要,咱们不拉拢过来,并州沈家就会拉拢过去,到时候张家连这块仅有的立足之地也会失去。”

    “好吧,我回家,回家向那个小蛮女道歉。”

    “若论刁蛮,谁能比得了你?”欢颜郡主笑道。

    张释清不服气地说“我不刁蛮,我行事最讲道理,不信你去询问。”

    “嗯,既然如此,你就做个样子出来,回家好好安抚你的嫂子,让她开开心心地留下来。”

    “可她实在让人厌恶。”

    “我明白,正因为如此,张家才需要你的帮助。我派人送你回去。”

    “不要,那样好像我是被押送回去的,我自己走。”

    “吃点东西再走。唉,也难为你了,年纪这么小,就得经受这些事情。”

    “你才比我大几岁?反正我也习惯了,当初家里不也是强迫我成亲?那时我更小。”张释清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欢颜郡主命人端来各种零食,软声劝慰这个侄女。

    “全怪他。”张释清边吃边说,脸上泪水还没擦干净。

    “怪谁?”

    “就是他啊,若不是他害死万物帝,现在一切都不会改变。”张释清气呼呼地说。

    “他是你的丈夫。”

    “那又怎样?他娶我就是不安好心,哼,早晚我会解除这桩婚事。”

    欢颜郡主正色道“记得端世子吗?”

    “怎么会忘?一辈子也忘不了,他最好了,可惜……”张释清说不下去,端世子最受万物帝喜爱,却死于万物帝之手。

    “所以你该明白,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若没有他那一刺,万物帝或许不会驾崩,但是你我的境遇未必会比现在更好。”

    张释清无话可说,告辞的时候道“我想见一面冯姐姐。”

    “我让她送你出府。”

    冯菊娘挽着张释清的手,送她出门,一路上说的话与欢颜郡主无异,只是更委婉些,甚至逗笑了小郡主。

    上车之后,张释清隔窗问道“冯姐姐之前说过徐础会进城,他怎么一直没来?”

    “公子太固执,不肯进城。”

    “他还不肯?是不愿见我吗?”

    “当然不是,公子担心会给小郡主惹麻烦。”

    “不管怎样,我们拜过堂成过亲,夫妻重聚,有什么麻烦?”

    冯菊娘笑道“公子曾经造过反,怕这个名声令小郡主一家名声受损。”

    “原来如此,看他做事畏前怕后的样子,造反就成不了。好了,我走了,冯姐姐有空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