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戴破虎所知的全部,他快马加鞭跑回来,临近东都才知道官兵大败,因此不知道这一事件对荆州军会有何影响。
徐础将谭无谓留在身边,立刻召集众将议事,他的应对之策很简单,乘战胜之威,立刻出兵迎战荆州军,不给对方围城的机会。
将领们叫叫嚷嚷,都愿意带兵迎敌,一个比一个自信,破敌日期从十日迅速减少到三天。
争来争去,结果仍在意料之中,薛金摇是全军名义上的统帅,自然由她带兵迎敌,她非常愿意,向众人道:“早就厌烦守城了,正好出去打个痛快!”
在吴将的强烈要求下,吴军充当先锋。
计划定妥,全军整备,明日一早出发,先派出斥候去观察敌情。
徐础没说为什么,要求薛金摇向各个方向都派斥候,至少要走出百里以外。
众将告退,徐础扭头向谭无谓道:“如何?”
这是正式的议事,不是平时的闲聊,谭无谓比较老实,扶剑立于吴王身边,从未插嘴,像是一名不太情愿的贴身护卫。
众将离去,厅里只剩下一些卫兵,谭无谓这才道:“无功无过,平庸之策。”
“哈哈,谭将军既然这么说,想必是有超常之策喽?”
“这个难说,超不超常要看……”
郭时风从外面匆匆进来,他早就来了,一直在等议事结束。
郭时风一拱手,甚至不必做出暗示,徐础就已明白他的心事,挥手命卫兵退下,但是留下谭无谓,以示信任。
郭时风多看吴王一眼,确认真的可以说话之后,道:“那两位没有问题,曹将军愿意出任副将,只要主将是……湘东王,管将军说是还要再考虑,但我看他的意思,其实已经心动。”
“湘东王也要考虑,要等邺城的消息,信已经写好送出去了,快些的话,数日内当有回音,我猜邺城不会拒绝。”
“如此甚好,还缺一位真正的掌军之将……”郭时风看一眼谭无谓。
徐础道:“我还在找,不急,反正湘东王三人也没最终确定。”
郭时风点头,上前两步,“荆州军至,吴王命降世将军出城迎敌?”
“对。”
郭时风稍一停顿,再次确认吴王不会遣退谭无谓之后,他问:“吴王可定下破敌期限?”
“消息刚刚传来,荆州军现在什么位置、有何打算通通不知,如何确定破敌期限?”
“这次出战,都是降世军吧?”
“吴兵充当先锋。”
“吴兵数量少,降世将军所带,都是自己人。”
“算是吧。”
郭时风再上前两步,离吴王已经很近,稍稍压低声音,以防被外面的人听到,“吴王何以如此大意?降世军乃乌合之众,徒以人多成军,一战而败,必然溃散,一战而胜,必生骄意,降世将军到时振臂一呼,十万大军非吴王所有。”
“降世将军不至于……”
“纵然她不至于,降世将军的部下呢?兵将哄抬,降世将军一人如何镇压得住?”
“降世军家眷皆在城中,包括降世王幼子,至少是个制约。”
郭时风笑道:“是个制约,也是祸端,若有人对降世军说‘吴王笼络官兵,将要尽除降世军及城中家眷,咱们若不早些回去,怕是再也见不到家人’,他们会怎么想?”
“会有人说这样的话?”
“吴王优待俘虏,十万官兵尽数编入军中……”
“其实只有两万多人。”徐础纠正道,没有外人在场,他觉得没必要使用虚夸之数。
“传言都说是十万人,未来蛊惑降世军的人也会说是十万人,所以咱们就当是十万人吧。”
“嗯,请继续说。”
“吴王优待俘虏,又要重用降将,消息肯定会传出去,再加上吴王、梁王的出身,由不得降世军不生疑心。”
“这里又有梁王什么事?”
“诸王占据东都,如今死的死、走的走、囚的囚,就剩一位梁王还在,在外人看来,自然是因为梁王与吴王出身相似,又有旧交,因此得已幸免。吴王或许不觉得有什么,降世军却难免生出疑惑,以为吴王喜欢的还是朝廷旧人。”
徐础笑了两声,却无法反驳郭时风的说法,沉默一会才道:“所以你要我定下破敌期限,逼降世将军与荆州军尽早决战,以求两败俱伤,令降世军无力再反,是也不是?”
“吴王高见,此计甚妙。”郭时风拱手后退一步,将“功劳”都归于吴王。
徐础可不想要这份“功劳”,“现在还不是定内的时候,降世军既然还没有反叛的迹象,我不能提前给他们定罪。”
“虽无迹象,却有必然之势,吴王……”
“不必多说,很快我有重要的事情要交给郭先生,你得亲自跑一趟。”
“何事?去哪里?”
“别急,郭先生去休息,明早来见我。”
“是。”郭时风告退,走向大厅门口时几次要停下脚步,转身再次劝说,最后都忍住了。
等郭时风走出去,谭无谓道:“这位郭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啊,降世军自成一派,因为一连串的意外而归入吴王麾下,若受到挑唆,必生反心。”
“那也是先应对挑唆者,而不是降世军。只为防止可能发生的反叛,就自斩手臂,有何好处?”
谭无谓想了一会,点头道:“吴王说得也有道理。”
谭无谓说起排兵布阵以及天下大势时头头是道,一到别的事情上就没了主见,听谁的话都有道理。
徐础笑道:“咱们接着谈论,谭将军还没说你的超常之策呢?”
“我不是吴王之臣,按理说不该给你出谋划策。”
“咱们只是清淡,你的‘谋策’我一概不用就是。”
“一条也不用?”
“不用。”徐础肯定地说。
“那好。荆州军南来,战胜之道却不在南边。”
“哦?难道要在北边打败荆州军吗?”
“正是。”
“哈哈,果然‘超常’。谭将军以为北方会有敌军与荆州军呼应?”
“北方有没有呼应我不知道,这取决于邺城郡主有多大本事,能不能说动各方诸侯。我只从大势论兵,东都四战之地,意味着防守时必须四面堵塞,潼关、孟津、虎牢、武关等等才是东都真正的城墙,不守此四处,东都所能依赖者,无非侥幸。荆州军南来,已占武关,奚家若是闻风而逃,则是不知情而来,无足惧也,若是急来攻城,则是也要抢侥幸之功,亦不足畏也,若是驻兵数十里以外,凭险自守,则是有所待也。所待必非荆州,亦非西边的秦、汉之军,必是北、东两个方向,东边有宁军,即使挡不住东军,也能牵制半个月、一个月。唯有北边是东都目前最大的缺口……”
谭无谓突然闭嘴,脸色不太好看。
“谭将军怎么不说下去了?”徐础诧异道。
“言多必失,我还是……告辞,我还是回去面壁思过吧。”
徐础明白过来,笑道:“谭将军担心晋王也会参与围攻东都,你的话会破坏晋王之计?”
谭无谓十分尴尬,“吴王说了,你不会用我的‘谋策’,看你是否守信。”
“我是守信之人,但我若是早就派军去夺守孟津,不算违背诺言吧?”
“吴王早就派人了?我怎么没听说?”
“许多人都不知道,所以你没听说。东都之围一解,我就派出一支军队去抢占孟津,向潼关、虎牢也都派出斥候查看情况。”
“吴王确有远见。”谭无谓拱手,神情稍缓,“总之孟津才是重中之重,守住这一点,则东都可活,守不住,则东都……就看吴王还能不能侥幸了。”
“侥幸一两次就够了,我不存奢望。”
谭无谓又来了兴致,“孟津只在此时重要,击退荆州军之后,潼关将成重中之重,吴王若不能尽快过关夺取秦州,则东都依然势危。秦州只是一足,尚不稳固,还需夺汉州,两足稍稳,若能同时占据南荆、北并当中的一州……哦,并州不要占,去占荆州吧,三州为后方,则东都才算稳定,能够放手一搏……”
徐础点头。
谭无谓说了半天,吴王不再发问,也不接话,他觉得无趣,再次告辞,“总之荆州非劲敌,无论邺城郡主能不能联络群雄,吴王都要小心北边。我真的不能再说了,告辞。”
谭无谓匆匆离去,出了议事厅,一个劲儿自责,觉得今天的话说得太多,对不住此刻不知身处何方的晋王。
徐础却是如获至宝,立刻派人找来梁王,一见面就道:“事态紧急,我就不多说了,请梁王立刻带兵前往孟津,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大小两城。”
马维大为惊讶,“北边也来敌军了?”
“现在不知,我曾将蜀王部下支去孟津,以防他们在城里闹事,现在看来这是失策,他们没有守城之志,必坏大事,因此要请梁王速去。孟津独当一面,非梁王我不敢托付与他人。”
“既然如此,我这就调兵出发。”
马维还是没太明白,徐础却已心急如焚。
第二百四十六章 争强()
师刘九转真是九死一生,在“降世王”的感召下,拖着衰朽残躯奔赴战场,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可他没碰到官兵,出城不久就自己摔了个跟头——摔断了右腿,养息数日,总算没有性命之忧,但是再也站不起来,只能坐在椅子上,由人抬送。
这没有影响他的地位,反而赢得极大的荣耀,降世军传言,祖王在天上轻轻使了一绊,绊倒了师,目的是让他留在人间,可是升天之后,神力陡增,这一绊没掌好分寸,以至弄折了师的一条腿。
总之刘九转的残疾不简单,乃是神佛留下的印迹,可称之为“神废”。
刘九转欣然接纳这一说法,并从此养成一个习惯,每当与人交谈不顺的时候,就伸手轻轻揉搓废掉的右腿,发出若有所悟的叹息,好像正在接收天上发来的信息。
这一招屡试不爽,再没人敢驳师的面子。
唯独对金圣女这一招不好用,刘九转已将神废之腿揉得有些疼痛,金圣女仍不为所动。
“我不是为自己,是为祖王、为新王、为所有降世军将士,尤其是为了金圣女……”
“我现在是降世将军。”薛金摇纠正道。
“这就是一个虚衔,吴王用来唬弄你的。”
“我父亲附身吴王降世,你亲眼所见,前些天还对他敬若神明,怎么突然……改变态度了?”
“一点都不突然。”刘九转按住右腿,屋里没有外人,他可以畅所欲言,“我一直在想,祖王当时为什么非要选吴王附身?这些天来,我是昼思夜想,往往有所感悟,似乎是祖王在天上提示我……”
“你感悟到什么?”
“祖王附身吴王,不是因为欣赏他,更不是要传位给他,恰恰相反,因为吴王是个纯粹的凡人,用他不必担心出意外。祖王轻轻一拨,我尚且摔倒了腿,附身必有后患。”
“吴王可一点事也没有。”
“现在没有,以后会有。我想明白了,祖王不选幼王与金圣……降世将军,乃是心疼自己的儿女,不忍伤害。”
“嘿。”薛金摇冷笑一声。
“事实如此!”刘九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吴王虽被附身,对祖王、对降世军却全无敬意,夺权之后,从来没再敬拜过神佛,对我们这些法师连看都不看一眼。他只想要降世军的人,如今有了新人,他就要舍弃旧人啦。”
“什么新人、旧人?”
“投降的官兵是新人,吴王得到洛州兵之后,喜形于色,大家都看在家里。好不容易获得一次大胜,吴王不将俘兵分给大家为奴,反要重用,以为依靠。传言都说,吴王要起用湘东王、曹神洗等降人,取代降世将军,将咱们这些旧人通通杀死,只留普通兵卒,谁若不服,也都杀死,反正他已有洛州兵,用不着降世军。”
“胡说八道。”薛金摇斥道,“我将你送到吴王那里去,你们当面对质。”
刘九转不停地揉腿,叹息道“金圣女乃祖王嫡女,为何不肯听我苦口忠言?”
“你这不是忠言,是谗言,挑拨我与吴王的情分。”薛金摇没再纠正称呼。
“金圣女怎么还不明白?吴王对任何人都没有‘情分’,他被天成朝廷追杀,不得已投奔降世军,结果怎样?当初接纳他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撵走,他反而步步高升,夺取全军之权。祖王、宁王、晋王、蜀王,还有吴王的部下孟僧伦等人,都是前车之鉴啊。”
“诸王之败各有原因,至于祖王,他是自己升天。”
“祖王是自己升天,但是动手者依然不可饶恕,满城人可都看到了,诸王皆败,就剩下凶手梁王还在,仔细想起来,当初祖王遇害,吴王未必没有参与……”
“左一个‘传言’,右一个‘未必’,没有半句真话,你还说自己不是挑拨?”薛金摇厉声呵止,不愿再听下去。
刘九转却不肯就此罢休,“荆州军马上要到,吴王又让降世军出城迎敌,这可不是传言吧?这是明摆着的陷害啊。”
“是我自己请求率军迎敌,陷什么害?”
“金圣女请求出战,吴王连句客气话都没有,分明是急着让降世军与荆州军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要不然,他刚刚得到洛州兵,怎么不让他们去迎敌?”
“洛州兵初附,军心不稳。”
“嘿,吴王刚得降世军的时候,可没管军心稳不稳,为了替他打仗,咱们死掉的人,比之前数十仗加在一起还要多。”
降世军受祖王“感召”,奋勇杀敌,不顾生死,当时心甘情愿,幸存者事后却逐渐生出种种想法,尤其是刘九转这些人,亲眼见到吴王被附身,第一批相信,也是第一批生疑。
“打仗就是这样,哪有不死人的?降世军从前没夺过这么大的城,也没被这么多官兵包围过,当然伤亡要多些,何况当时是我亲自率兵出城,也是我不让他们后退。”
刘九转失望地摇头,“假如,我是说假如,吴王真有心机,要让降世军出城送死,金圣女怎么办?那样的话,你害死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无数将士,更不用说城里的家眷,幼王尚未立世,没有金圣女的庇护,活不过三天……”
“够了!你怎么不‘假如’你儿子要杀你谋夺财产?”
“我儿子早就死了。”刘九转愕然道。
“我相信吴王,你们也得相信。吴王志在天下,以后的势力会越来越强,降世军在其中自然也会显得越来越弱小。咱们造反是要建立人间佛国,不是争权夺势。吴王相信降世也好,不信也罢,祖王既然选择他附身,弥勒就能选择他为佛王。”
“可我的腿一直有感觉,必是祖王……”
“腿疼就多用药,实在不行就切掉。”
薛金摇不擅言辞,这番话却说得刘九转哑口无言,良久方道“吴王这些天甚至不进金圣女的房间,你还如此信他?”
“我信他胸有大志,与别事无关。刘九转,我敬重你年纪大、德望高,不与你计较,你回去好好养病,不用跟我出城,但是管好自己的嘴,不许再乱说,我若听到你煽风点火,休怪我也不念‘旧人’。宏扬降世教义,在我不在他人。”
薛金摇走到门口,叫人进来将刘九转抬走,自己提着兵器上马,准备出城迎战荆州军。
相隔千余里的邺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