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德经新解-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是似问实答,是说孕育世界万物的是隐而不显的道,而不是上帝。因为道是永恒的,它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从而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
  本章旨在说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自我只有亲历道境,不为现象世界所羁绊,才能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才可充实人们的心田。有了充实的心田,就可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05章 众生平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狗。刍狗虽结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堂,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
  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实质上是视百姓若神灵,从而敬重他们,保护他们,服务于他们,目的是为了国泰民安。倘若有人灵魂丧失,做出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下场如同丧失了灵魂的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
  “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籥: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
  天地之间,风霜雨雪,电闪雷鸣,皆为天地二气激发涤荡所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依赖此气。如果把天地比作一个大风箱,那么人体就是一个小风箱。风箱的作用在于使炉火更旺。如果用风箱的原理来治身,则生命会更富有激情,生命力会更强。具体要求是“虚”和“守中”,反对“躁动”和“多言”。虚,贵在心意不动,目的在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即“不屈”。虚并非形不动,而是反对躁动,躁动则“火”灭。
  多言,喻鼓风的次数。“多言数穷”,是就鼓风的速度和风箱的效果而言,速度太快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如守中”,是说既要发挥风箱的作用,又要始终把握火候,当武则武,当文则文,“无过而无不及”,以“不屈”、不“出”、不“穷”为度。
  就治国而言,这一节要求统治者要虚怀若谷,不可妄言妄动,炫耀自我威风,应始终把握法律这一火候,以至公之治实现至仁之德。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道中真炁不脱,才能成为化生大道的母体。化生大道母体的门户,就是天根和地根。任其真息往来,缠缠绵绵,若有若无,不可刻意求之。
  “守中”的目的在于使“谷神不死”,自我之所以能够孕育真朴,全赖此火候。玄:道体。天地根:天根和地根。绵绵若存:天地相接,二气相交,缠缠绵绵,不要过于执着。“用之不勤”:强调应有所克制,不可操之过急。
  就治国而言,这一节是强调精神的沟通作用。只要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人间盛世自然来临。
  本章是老子的人人平等思想,而人人平等要靠完善的法律来体现。治理国家决不能凭借统治者的自我主观意志去任意发挥,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只有用牢固的法治观念取代统治者的自我“有为”思想,社会才能持久稳定,国家才能健康发展。这就是统治者的“不仁”之仁。
  附:本章河上公、王弼本分为二章,“不如守中”以上为一章,以下为一章。魏源本合为一章。这里,前句说“不如守中”,后面则说明了为何“不如守中”。“守中”即是守“谷神”,“谷神”是化生“玄”的母体,否则,玄不会出现。 
06章 利他主义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自生:为自己谋生。
  天地之所以长久,因为天地都不为自己谋生。天和地是对立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天因地而生,地因天而存。天地无私,故能天长地久。所以,无私才合乎自然规律。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也不例外。身体和灵魂的关系就象天和地一样,是相互依存的。灵魂依赖身体的养育而存活,身体需要灵魂的协调而生长。只因灵魂是以真气的形式隐藏于体内的,不为人的眼睛所见,所以,世人养生注重的只是有形的身体而忽视了无形的灵魂,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为了有形的身体而生活,人生价值观自然就是无止境地追求金钱财富,目的在于以有形养有形,满足自我外部感官的需求。这样一来,身体就有灾难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无尽的欲望必然导致阴阳失调,内外失衡,身体各种疾病接连不断,以至于未老先衰,黄泉早赴。圣人则不是这样,他明白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即只有保持灵魂和身体的平衡,才能确保身心健康。因此,圣人治身不片面追求有形物质来养身,而是先育法身。法身是灵魂的化身,正气的凝聚,相对于有形的肉体(色身)而言。《西派真传》说:“抱吾法身,养吾色身,色法兼养,性命双修。”其结果是法身未现,色身却首先得以强壮——“后其身而身先”。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法身显现的基础。
  呵护法身的过程,就是修养色身的过程。道德功要求正身、正念、正术。端正身姿可以舒血畅气,利于调息凝神,主动入静。端正思想意识,可以集中思想,排除外在的七情六欲,消除私心杂念,心存每个灵子。调整呼吸,炼精化炁,可以协调阴阳,按摩内脏,加强心脏和肠胃的功能,改善气血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以及积蓄精气和能量,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存想可以凝神,获得心灵的宁静,有利于灵魂和肉体的内在和谐。一旦掌握了练功的要素,并持之以恒,功力就会逐日加深,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得以逐步增强,身体自然而然变得精力充沛、骨强体健。这就是“后其身而身先”。一个多灾多难的身体是养育不出变化莫测的法身的。值得强调的是,练功须有名师指导,正确利用各种道术,严肃对待练功过程。只有志向,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很容易用迷信的观点看待练功中出现的幻觉现象,以致走上自杀、杀人的邪路。
  圣人把色身置之度外——外其身,始终关注着法身,反而延长了寿命——身存。色身和法身是对立统一的,我无私以养法身,法身无私以治色身,法身存则色身存,法身失则色身亡。
  道德功是内功、静功,不同于当今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可以说,身体的内部矛盾是决定身体健康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注重外因而忽视了内因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并非圣人没有私心,只是因为圣人彻悟了大道,才能够成全他健康长寿的私心。
  圣人“身先”、“身存”之私的实现,是深明先与后、内与外、本与末、人与己的辩证关系的结果。
  老子根据宇宙法则揭示了人生法则,而人生法则又贯穿着社会法则。他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原形。治理国家,只要时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自然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而体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幸福;为了肉体而活着的人,生命不会长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活着的人,只要社会存在,他的英灵就会存在,因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本章是老子的符合利己主义的利他主义思想。利他在前,利己在后;无私在前,成私在后,无私而成其私。老子以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人生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爱而忘私、和谐相处,由此而形成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无私是合乎道的美德,只有用以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取代以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人类才能实现整个世界和谐有序的最大私心。 
07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合乎道的意识、行为。几于道:接近于道或相似于道。
  上善之人(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性。水的行为表现为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宠,始终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隐蔽之处,所以,水具有近似于道的特性。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水停留的地方都是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地;圣人选择的住宅则是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这样可以给生活带来安定并有利于修道。
  心善渊:水渊则藏,含而不露;圣人胸怀若谷,从不自我炫耀。
  与善仁:水利万物而不害万物;圣人处世仁慈,无私奉献而不图回报。
  言善信:水虽不言,却避高趋洼,平衡高低,有着至诚不移的规律性;圣人言行一致,以诚信为本。
  政善治:水可以冲洗污垢,刷新世界;圣人为政,清正廉洁,善于消除腐败。
  事善能:水能静能动,能急能缓,能柔能刚,能内能外,能升能隐;圣人做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遵循客观规律。
  动善时:水,冬雪夏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违天时;圣人做事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夫唯不争,故无尤。
  夫唯:正因为。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得出结论。
  水的特性近似于道的特性,水的特性就是圣人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一切遵循自然规律行事,不主观妄为,反而获得了别人所无法争到的东西,这正是不争之争。一个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自然不会有过失。
  本章以水的特性阐述了圣人为而不争的高尚品质。不争是顺应自然法则,只有效法自然,才能没有忧患,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自然主义思想。 
08章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持:持有。盈之:充满且即将外溢。行事之功在于持而不盈,倘若盈之,不如停下来不做。否则劳而无功反而有祸。
  “持而盈之”,反映的是功事已到了一定限度。“不若其己”,要求主观愿望应符合客观规律,应知及时自我收敛。
  揣而棁之,不可常保。
  揣:捶打。梲之:使之坚挺。借用外力使虚弱、疲软的东西坚强、挺拔,是不能保持长久的。
  “揣而悦之”,是说只强调外因而不顾及内因。“不可常保”,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道德功的修练,正是强调内因作用,只有加强内在修养,蓄浩然正气,才能确保生命之树长青。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真气循任督脉运行,印堂为必经之地。练功时,真气穿印堂,透眼帘,过双目,有珠玉滚落之感,却不能守于印堂,守则气滞,气滞则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金玉满堂”,是财富充实(精气充沛)的象征。“莫之能守”,说明金玉的价值在于流通,执着于守将会带来不安和危害。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因富贵而骄横,必有遗失真我之咎。自古骄兵必败,不识骄的危害性,必定有终生遗憾。
  社会上有些人,起初为人民的利益而尽心尽力,以至于富贵加身,本该得到人们敬仰的,却因其居功自傲,不可一世,以至于晚节不保,功亏一篑,身败名裂,成为人民的罪人。
  功遂身退,天之道。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规律。事业已遂,力量至极,则引身退后,这是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知进而不知退者,祸必及身。
  世间伟人,一旦达到事业的顶峰,完成其历史使命,就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效法自然,主动地退位让贤。“功遂身退”是主动的、积极的。在圣人之治的社会里,不存在功高盖主,危及生命的现象。封建士大夫们所奉行的明哲保身,归隐山林,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本章的主题是讲功成身退之道。“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千古不变之观念。无论治身、治国,都不能盲从于自我主观愿望,要克制自我,去私去欲,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必然招致祸患。 
09章 抱朴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载负。细胞是灵的载体,色身是魂的载体。营魄:喻灵魂。营为先天之气,也即元气,为灵之本;魄为后天之气,为魂之本。灵生于先天,为阴神或元神;魂长于后天,为阳神或识神。婴儿宜静怕惊,即因魂不全。魂的成长,既受灵的制约,又受后天环境影响。修炼道德功,就在于使灵魂“抱一”。修道以育灵,在于开发潜意识;修德以育魂,在于培育显意识。人不修炼道德功,则灵潜伏于内,受治于魂。魂统治灵,则以自我为中心,认识问题必然带有局限性、主观片面性。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是说灵与魂能否和谐同一,是身体健康的关键。灵、魂和则正气聚,正气聚则法身成,法身成则身心健康。色身如车,装载灵魂。无灵魂主宰的色身是僵尸,无色身装载的灵魂是虚气。同样,人泯灭了心灵是魔鬼,心灵不以魂起作用则是傻瓜,是没有能动性的动物。人是由色身、灵、魂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高级动物,只有三者和谐统一,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
  就国家而言,国家是由国土、被统治者和统治者组成的,其成分分别相当于人的色身、灵和魂。统治者脱离了人民的制约和监督,则是魔鬼,是“国之贼”;人民脱离了统治者合乎道的管理和指引,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混乱状态。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同心同德,国家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国家就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导致国破人亡。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集中、结聚的意思。气:汉字中有三个“气”字,即气、炁、気(“气”下为“火”),它们都有“虚”的特性,含义却大不一样。气是“氣”的简化,含有“养”的意思,是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之气,也是人的呼吸之气。大自然之气有内外沟通、相互循环的特性,把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所以,人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炁是人体吸收食物营养形成的精气,又称真气,是人体赖以存活的物质能量。修炼道德功的基础功就是利用后天之气,炼精化炁。我们平常人的呼吸是肺部呼吸,也称胸式呼吸。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