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作者:张廷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史 作者:张廷玉-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彘水,俱出霍山,下流俱入汾。南距府百四十五里。
    吉州西有孟门山,大河所经。西南有壶口山。又乌仁关在西,平渡关在西北,俱有
巡检司。东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乡宁州东南。西南有两乳山。西有黄河。西北有龙尾碛巡检司。
    隰州洪武初,以州治隰川县省入。西有蒲水,南入大河。东北有广武庄巡检司。东
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大宁州西南。西滨大河。又东南有昕川,西注於河。西有马斗关,大河经其下,有
巡检司。
    永和州西。西滨大河。西北有永和关,有巡检司。又有兴德关。西南有铁罗关。三
关俱与陕西滨河为界。
    汾州府元汾州,属冀宁路。洪武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升为府。领州
一,县七。东北距布政司二百里。
    汾阳倚。元曰西河。洪武初,省入州。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复置,更名。东有汾水。
又东北有文水,一名万谷河,自文水县东南流入焉。西有金锁关、黄芦岭二巡检司。
    教义府南少东。西北有狐岐山,胜水出焉,东流入汾。又县南有雀鼠谷,与介休县
界,汾水自东北来经此。又西有温泉镇巡检司。
    平遥府东。南有麓台山,一名蒙山,又名谒戾山。西有汾河。东有中都水,又有原
祠水,合流注於汾河。又南有普同关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洪善镇。
    介休府东南。有介山,亦曰绵山。西有汾水,东有石洞水,西流入焉。东北有邬城
泊,与平遥、文水二县界,即昭馀祁薮之馀浸也,或亦谓之蒿泽。东南有关子岭镇巡检
司。
    石楼府西少南。元属晋宁路之隰州。万历四十年改属。东南有石楼山。西有黄河,
又有土军川流入焉。又西北有上平关、西有永和关、东北有窟龙关三巡检司。
    临府西北。元临州,属冀宁路。洪武二年降为县。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来属。北滨黄
河,东北有榆林河流入焉。西北有克狐寨巡检司。
    永宁州元石州,属冀宁路。洪武初,以州治离石县省入。隆庆元年更名。万历二十
三年五月来属。大河在西。东有谷积山,下有石窟村,东川河出焉。北有赤坚岭,一名
离石山,离石水出焉,亦曰北川河,合流注於大河。又西有青龙流、北有赤坚岭二巡检
司。又西有孟门关。东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一:
    宁乡州南。东南有楼子台山。西有黄河。
    潞安府元潞州,属晋宁路。洪武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二
月升为潞安府。领县八。西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长治倚。永乐六年,沈王府自沈阳迁此。元上党县。洪武二年省入州。嘉靖八年二
月复置,更名。东南有壶关山,旧置壶口关於山下。西南有潞水,即浊漳水,自长子县
流入,下流至河南临漳县,合清漳水。又西有蓝水,东流与浊漳水合。
    长子府西少南。东南有羊头山。西南有发鸠山,一名鹿谷山,浊漳水发源於此。西
北有蓝水,南有梁水,皆流入漳水。
     屯留府西北。西北有三峻山。又西南有盘秀山,蓝水出乎其阳,绛水出乎其阴,
下流俱合浊漳水。
    襄垣府北,少西。南有浊漳水。西北有小漳水,又有涅水,自武乡县流入界,合小
漳水,下流入浊漳水。西有五赞山巡检司。
    潞城府东北。西有三垂山。北有浊漳水,又有绛水,流合焉,谓之交漳。
    壶关府东北。南有赵屋岭,西南有大峪岭,俱产铁。东南有羊肠板。西北有壶水,
西入浊漳。
    黎城府东北。西北有浊漳水,东南入河南林县界。东北又有清漳水,流入河南涉县
界。又东北有吾儿峪巡检司。
    平顺嘉靖八年二月以潞城县青羊里置,析黎城、壶关、潞城三县地益之。东北有浊
漳水。东南有虹梯关、玉峡关二巡检司。
    大同府元在同路,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洪武二年为府。领州四,县七。南距布政
司六百七十里。
    大同倚。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建代王府。北有方山。西北有雷公山。东有纥真山。又
东北有白登山。又西有大河。又南有桑乾河,自马邑县流经此,其下流至蔚州入北直境,
为卢沟河。又西北有金河,又有紫河,皆流入大河。又西有武州山,武州川水出焉。又
东有御河,一名如浑水,南有十里河流合焉,即武州川也,俗曰合河,南入於桑乾。北
有威宁海子。又有孤店、开山、虎峪、白阳等口,俱在东北。又北有猫儿庄。
    怀仁府西南。西有清凉山,西南有锦屏山,旧皆有铁冶。南有桑乾河。西南有偏岭
等口。
    浑源州南有恒山,即北岳也,与北直曲阳县界。东有五峰山。又南有翠屏山,滱水
出焉,与呕夷水合,下流为唐河。又北有桑乾河。西南有浑源川,下流入桑乾河。又东
有乱岭关、南有瓷窑口、东南有峪口巡检司。西北距府百三十里。
    应州洪武初,以州治金城县省入。北有桑乾河。西有小石口巡检司。东南有胡峪口
巡检司。南有茹越口巡检司。又有北娄、大石等口,路通繁峙县。北距府百二十里。领
县一:
    山阴州西南。北有桑乾水。
    朔州洪武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西南有翠峰山。西北有黄河。又南有灰河,下流
入桑乾河。又西有武州,元属大同路,洪武初省。北有沙净口、西南有神池口二巡检司。
东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马邑州东,少北。西北有洪涛山,氵垒水出焉,俗名洪涛泉,即桑乾河上源也,至
北直武清县入海。东南有雁门关。又北有白阳。
    蔚州元属上都路之顺宁府。至大元年十一月升为蔚昌府,直隶上都路。洪武二年仍
为州。四年来属,以州治灵仙县省入。东有九宫山,又有雪山。又东南为小五台山。北
有桑乾水,东入北直保安州界。又北有壶流水,一名胡卢水,西南有滋水流入焉,下流
入北直真定府界。东北有定安县,元属州,洪武初废。西南有石门口,东南有神通沟镇,
东北有鸳鸯口、长宁镇四巡检司。又东有九宫口巡检司,后移於州南黑石岭。又东北有
美峪口巡检司,寻徙於董家庄。又有兴宁口巡检司。后移於北口关。西北距府三百五十
里。领县三:
    广灵州西,少北。北有九层山。东南有丰水,即葫芦河上源也。又西南有滋水。北
有平岭关巡检司,后徙於县西南之林关口。
    广昌州东南。元曰飞狐,洪武初更名。东南有白石山。东有雕窠崖,旧有洞产银。
又桑乾河在北。唐河在南,即滱水也。又涞水在东,源出北崖古塔,与县南之拒马河合,
东入北直涞水县界。又紫荆关在东北,接北直易州界。倒马关在南,接北直定州界。又
飞狐关在北,今为黑石岭堡,与蔚州界。
    灵丘州西南。东南有隘门山,西北有枪峰岭,即高是山也,呕夷水出焉。又有枚回
岭,滋水出焉。
    泽州元泽州,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晋城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
隶布政司。东南有马牢山。南有太行山,山顶有天井关,关南即羊肠坂。又东北有丹水,
南有白水流入焉,下流注於沁河。东南有柳树店、南有横望岭二巡检司。领县四。西北
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高平州北少东。西北有仙公山,丹水出焉。又西南有空仓堡巡检司。西北有长平关,
又有磨磐寨。
    阳城州西。西南有析城山,南有王屋山,与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县界。东有沁河,又
西北有濩泽水入焉。
    陵川州东北。西北有蒲水,西流入於丹水。南有永和隘巡检司,后废。
    沁水州西北。东有沁河。又西有芦河,下流入於沁水。西北有东乌岭巡检司。
    沁州元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铜鞮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
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改属汾州府,三十二年仍直隶布政司。西南有护甲山,涅水出焉。
南有铜鞮山。正西有铜鞮水,有二流,一名小漳河,一名西漳河,下流入襄垣县,合浊
漳水。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沁源州西少南。北有绵山,沁水出焉,经县东,下流至河南修武县入大河,行九百
七十余里。又北有绵上巡检司。
    武乡州东北。西有涅水,又西有武乡水入焉。
    辽州元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辽山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
司。东南有太行山,洺水所出,上有黄泽岭,岭有十八盘巡检司。又东有清漳水,分二
流,至东南交漳村而合,南入黎城县界。又西北有辽阳水,流合清漳水。领县二。西北
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榆社州西。西有榆水。西南有武乡水。又西北有黄花岭、马陵关二巡检司。
    和顺州北。东有黄榆岭,北有松子岭,西有八赋岭,俱有巡检司。又清漳水在西北,
松岭水及八赋水、梁榆水俱流入焉。
    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本大同都卫,洪武四年正月置。治白羊城。八年十月更名。二十
五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二月领卫二十六,宣府左、右,万全左、右,怀安五卫,
改属万全都司。后领卫十四。朔州卫治州城,安东中屯卫寄治应州城。
    大同前卫洪武七年二月置,与行都司同城。
    大同后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寻罢。二十六年二月复置,治行都
司东,后仍徙行都司城。东有聚落城,天顺三年筑。嘉靖二年九月置聚落守御千户所於
此,来属。
    大同中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后罢。
    大同左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复置。
七年徙治镇朔卫城。
    大同右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复置。
七年徙治定边卫城。
    镇朔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蓟州,直隶后军都
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左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云川卫来同治。东有雕岭山。
北有兔毛川,即武州川也。又西北有御河,自塞外流入,下流入於桑乾河。又北有盐池。
东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定边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通州,直隶后军都
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右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玉林卫来同治。西有大青山。
东北有海子窊,兔毛川出焉,分为二,其一东南流入左卫界,其一西北流自杀虎口出塞。
又有南大河,经卫东南,合於兔毛川。东南距行都司一百九十里。
    阳和卫元白登县,属大同路。洪武初,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宣德元年徙高山
卫来同治。北有雁门山,雁门水出焉。南有桑乾河。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天成卫元天成县,属兴和路。洪武四年五月改属大同府,县寻废。二十六年二月置
卫,后徙镇虏卫来同治。桑乾河在南。南洋河在北,即雁门水也,东入宣府西阳和堡界。
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威远卫正统三年三月以净水坪置。南有大南山。西有小南山。又南有南大河,下流
入於兔毛川。东距行都司一百八十里。
    平虏卫成化十七年置,与行都司同城。嘉靖中徙今治。西有小青山,又有黄河自东
胜卫流入。北有南大河。西北有云内县,本元云内州,属大同路,洪武五年废。宣德中
复置县,属丰州,正统十四年复废。西北有平地县,元属大同路,亦洪武中废。东北距
行都司二百四十里。领千户所一:
    井坪守御千户所成化二十年七月置。
    云川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
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镇朔卫城,与大同左卫同治,
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二百十里。
    玉林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
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定边卫城,与大同右卫同治,
而卫城遂虚。东有玉林山,玉林川出焉。东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
    镇虏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
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天成卫城,与天成卫同治,而卫
城遂虚。东距行都司百十里。
    高山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
督府。宣德元年徙阳和卫城,与阳和卫同治,仍属行都司,而卫城遂虚。嘉靖二年九月
置高山守御千户所於此,属大同前卫。东有高山。西有兔毛川。东距行都司三十里。
    宣德卫元宣宁县,属大同路。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宣德卫,后废。东南
距行都司八十里。
    东胜卫元东胜州,属大同路。洪武四年正月,州废,置卫。二十五年八月分置东胜
左、右、中、前、后五卫,属行都司。二十六年二月罢中、前、卫三卫。永乐元年二月
徙左卫於兆直卢龙县,右卫於北直遵化县,直隶后军都督府。三月置东胜中、前、后三
千户所於怀仁等处守御,而卫城遂虚。正统三年九月复置,后仍废。北有赤儿山。西有
黄河。西北有黑河,源出旧丰州之官山,西流入云内州界,又东经此入於黄河。又有兔
毛川,亦入於黄河。又有紫河,源出旧丰州西北之黑峪口,下流至云内州界,入於黑河。
又西有金河泊,上承紫河,下流亦入於黄河。西北有丰州,元属大同路,洪武中废,宣
德元年复置;正统中内徙,复废。又有净州路,元直隶中书省,亦洪武中废。西距行都
司五百里。领千户所五:失宝赤千户所、五花城千户所、干鲁忽奴千户所、燕只千户所、
甕吉刺千户所,俱洪武四年正月置。
    
      志第十八  地理三    
 ○河南陕西
    河南《禹贡》豫、冀、扬、兗四州之域。元以河北地直隶中书省,河南地置河南江
北行中书省。治汴梁路。洪武元年五月置中书分省。治开封府。二年四月改分省为河南
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河南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
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府八,直隶州一,属州十一,县九十六。为里三千八百八十有
奇。北至武安,与北直、山西界。南至信阳,与江南、湖广界。东至永城,与山东、江
南界。西至陕州,与山西、陕西界。距南京一千一百七十五里,京师一千五百八十里。
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口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弘治四
年,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万历六年,户六十三万
三千六十七,口五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
    开封府元汴梁路,属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曰开封府。八月建北京。十一年,
京罢。领州四,县三十:
    祥符倚。洪武十一年正月建周王府。大河旧在城北。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东过
城西南,而城遂在河北。东为开封县,元时同治郭内,洪武中省。南有硃仙镇。东北有
陈桥镇。
    陈留府东少南。北有大河。东北有睢水,下流至南直宿迁县合泗水。
    巳府东南。北有睢水,又有旧黄河,洪武二十五年河决之故道也。嘉靖三十六年,
全河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