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斐潜原来的预案当中,若是袁绍在酸枣,自然就不用再往河北跑,并且带着近千的兵甲混在诸侯部队当中,找个机会沾点便宜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等斐潜真正到了酸枣,看到了所谓的关东士族的那些人,又等不到袁绍前来,斐潜就知道自己的利用八百的兵甲的计划落空了。
因此斐潜不得不让伊籍带着兵士分头行事,否则自己就算带着那些兵甲跑到了邺县,拜见了袁绍,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之后,八百兵甲的控制权自然也是一样要转移到伊籍手里,因为斐潜已经是没有担任了荆襄刘表的职位。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去一回,各种麻烦不说,时间上的耗费让斐潜负担不起,所以两相权衡之下,斐潜放弃了那八百兵甲,换取了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
人总是要在不断的选择中前行,没有万事都能两全其美的时候。虽然斐潜很想将黄忠挽留下来,但是最终还是决定让黄忠回去。
不仅如此,作为安全上的考虑,斐潜还安排了一什的兵士让黄忠带领着,护卫张仲景一起回荆襄,毕竟这一次也是不可能走大路向东直接回去,而另外一条东南方向的道路上孙坚也有屯兵,要通过也同样有些难度,最终还是要先北上绕过了成皋再渡河南下比较安全一些。
当然这个也是相对安全,因为在弘农和河内地区,有黄巾的残余白波军的活动,若是一路没有人护卫,只有黄忠和张仲景两个人,那么很容易就被当成是肥肉而吞噬,就算是黄忠再强大,但是要照顾张仲景,就难免畏畏脚,虽然十个人的兵甲并不多,但是真要动起手来,却也可以结成一个小小的军阵,对付那些军械装备极差的白波军,就容易一些。
白波军若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轻易去拿人命去换,在考虑收获和损失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之后,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黄忠一行不去主动招惹白波军,白波军自然也不愿意去啃会崩掉牙的骨头。
当然对于斐潜的这些安排,对于黄忠而言,真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黄忠原本以为能让他自己先行回荆襄已经算是很好了,却没想到斐潜不仅准许了黄忠先和张仲景回去,而且还让黄忠带一什兵力来确保路上的安全。
黄忠向斐潜叉手施礼道:“子渊厚意,忠铭感五内!”黄忠并不是一个言语上能有多么灵巧的人,因此很多事情黄忠都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更好,只能是将这份情谊记在心里。
黄忠心中清楚,若是没有斐潜跟张仲景的那一番话,就凭借自己的笨嘴笨舌,要打动张仲景去荆襄,比起让他冲锋陷阵还要难上千万倍,更何况就算是张仲景愿意去,斐潜若是安排几个人护卫张仲景单独去荆襄,而留下自己,不论公私都说得过去。
斐潜放下自身的安危的顾虑,而让黄忠跟张仲景前去荆襄,这对于黄忠而言,就完全是一份厚重的情谊了。黄忠虽然嘴上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内心却是非常的感激。
斐潜扶了扶黄忠的手臂,说道:“汉升一路小心。”心中想着,是不是自己要学一学刘皇叔,憋出点眼泪来渲染一下情感,却现自己怎么也没有办法做到让泪腺随叫随到,只得作罢。
斐潜望着黄忠一行人远去的背影,这才算是对于当年刘皇叔之举颇有一些更为深刻的理解,不由得站在原地目视前方,有些起呆来。
刘皇叔当时虽然顶着一个皇叔的名号,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士族心中,都清楚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情,所以一直到了汉献帝煞有其事的搞出了一个家谱之后,刘皇叔的地位才算是被大汉的士族世家们所承认。
但是就算是如此,刘皇叔还是不为绝大多数士族看好,导致有人留不住,在皇叔手下,走掉的何止是徐庶一人?
比如像田豫、太史慈……
一方面说,刘皇叔放人走,是体现了他的仁德,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就算不放又能如何?只要刘皇叔敢动手强留,说不定就立刻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在某些重要的时刻就将炸得粉身碎骨……
所以还不如表现得大度一些,多少还可以获得一个名声。
黄忠已经是带队往前走了一段不短的路程了,骑在马上回头一看,竟然看见斐潜呆呆的站在原地一动未动,似乎是非常不舍的样子,一直在目送着自己的一行……
黄忠忽然有一种心中被什么敲击到的感觉,便拉住了缰绳,一个翻身下了马,郑重的再次向斐潜遥遥的行了一礼,方重新踏上路程扬鞭而去。
第二一一章 京观()
送走了黄忠,刚回到崔家庄斐潜就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董卓方面出动了一只军队,夷平了位于阳人的常氏,一日之间便攻破了常家的坞堡,常家上下以及宾客一共近千人,全数被屠……
崔厚给斐潜带来这个消息的时候,斐潜在吃惊的同时,还感觉到了一些庆幸。零九
幸好让黄忠一行走的是绕道的路线,要是按照原先张仲景的想法,是要走梁冬这一条路的,再走南阳去荆襄,虽然这条线路近是近了很多,但是要知道袁术正在这条路线上准备攻打董卓啊!
要是当时没有坚持建议让黄忠和张仲景不走这一条,那么现在遇到双方的军队就是麻烦大了。毕竟阳人这个地方刚好就在这条路线上啊!
虽然黄忠和张仲景一行人避开了麻烦,但是斐潜觉得自己现在倒是有些麻烦了。
这件事情……
很棘手啊!
董卓军放出的风声是说阳人常氏私屯兵甲,意图谋反,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恐怕无非就是一个是阳人常氏公然聚众反抗董卓的调粮的命令,二则也有可能是常氏与袁家有所联系,为袁家军队提供方便……
至于谋反的托词,呵呵,一个小小的地方豪强而已,招兵买马都谈不上,用什么来造反?
不光斐潜觉得此事有问题,就连崔厚都有一些惊恐,虽然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眼神当中却有那么一丝的漂浮不定……
阳人常氏虽然不是什么名声远扬的士族,但是也算是在洛阳地方上的老字号的地方豪强了,所建设的常氏坞堡未必比崔家的庄寨差多少,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豪强,就如此简单的被董卓轻描淡写的剿灭了,未能溅起一丝的浪花。
斐潜到了汉代也才明白,实际上所谓的封建社会不是一层不变的,也是同后世所谓的什么什么主义一样,分成了许多不同的阶段,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
最早的时候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典型的贵族制度,血脉论至上,以分封的贵族诸侯为主要的政体形态。
随着生产力以及人口的发展,贵族诸侯所能掌握的力量逐渐庞大,所以作为中央王权的周氏就对诸侯的控制能力逐渐的衰落,最终导致了战国……
秦始皇横空出世,一扫**,统一了中原,随后根据战国时期的弊端,将权力收取于中央政府,建立了郡县制度,结果导致了残留的那些贵族的猛烈反抗,最终只维持了短短的时间便宣告完结。零九
归根结底不是因为秦朝的法律究竟怎样的残酷,因为再残酷,原本秦国的人民也没有造反,说明这种残酷不是针对的百姓,而是针对原本贵族阶层。郡县的设立,不仅打破了原本贵族对于地方的统治地位,而且郡县的这种管理地方的官职从原本世袭变成了朝廷任命,这能让这些贵族阶层如何能够忍受?
汉代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取代秦王朝,是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残留地方贵族和中央集权的矛盾,保留了郡县制度让朝廷来任命官员,但是也让地方贵族来举荐和担当中央地方的职位,另外一个方面,原本的一个以纯血统论的老贵族阶层也在这场变革中渐渐演化成为了一个新的统治阶级,就是士族。
但是没想到这些新兴的士族阶层,随着时间的演化,走的路子仍然偏离了原有积极的一面,也渐渐的变成了霸占乡土下层,并与中央朝廷相互争权夺利的路子。
如今关东士族反抗董卓,不一定是为了所谓的荒淫残暴,而是在政治上面的分配动到了原本关东士族的利益,关西人董卓突如其来的霸占了朝政,让幸幸苦苦好不容易搞死了外戚和宦官的以袁家为代表的关东士族没能够在这场冲突中获取应有的政治利益,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这样的局面……
虽然斐潜不清楚董卓硕派出去的使者团已经被袁家所杀,但是不妨碍他猜测董卓出动军队屠杀阳人常氏也是释放出一种决不妥协的信号!
现如今已经是没有办法坐下来谈了,便只好用武力来解决矛盾纷争!
崔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说道:“常家首级已筑京观于城东,洛阳此地日渐危矣……”这已经是董卓进了洛阳第二次搭建京观了,上一次阳城集社,杀了几百人,也是在城东搭建了京观,现在常家上下千人首级的规模,竟然比上次的还要大……
斐潜能理解崔厚话语中隐藏的一丝悲伤,毕竟崔家在洛阳多年,相比也和常家略有往来,现在转眼之间,已经是阴阳相隔,昔日的朋友成为了刀下之鬼,在情绪上肯定有些不好受。
除此之外,斐潜也听出了崔厚的担忧,崔家也就比常家略大一些而已,常家一日之内被屠杀,真要是董卓举起屠刀斩向崔家,以现在崔家的实力又能抵抗多久?
斐潜说道:“永原兄,如今人为刀俎,洛阳已是烽烟将起,不知所备之事如何了?”斐潜将话题转向崔厚准备的事务上,主要的意思就是提点崔厚,现在的局面已经是混乱不堪了,时间紧迫,没有空暇去感怀伤情,只能是关注眼下之事。
崔厚说道:“一应事务均在准备之中,不过……嗯,尚有家眷一事,愚兄却不知要如何开口……”
见崔厚吞吞吐吐的样子,斐潜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却也是自己的疏忽了,光顾考虑黄忠方面了,一时间没能将崔厚这个方面的顾虑考虑进来,难怪崔厚急急的赶过来,便说道:“倒是小弟疏忽,望永原兄见谅!汉升之行尚未走远,若是永原兄有所挂念,可先行遣派些人手,护卫令翁与汉升一行前去荆襄暂居如何?一路之上有仲景之妙手,或可应保令翁无恙。荆襄僻壤虽不比河洛富硕,但必定使令翁宾至如归也。”
崔厚闻言大喜,便向斐潜拱手谢过,当即出门安排人员去了,不一会儿便安排了四五十个人手,护卫崔厚之父崔毅去追赶黄忠了。
斐潜与崔厚一起将崔毅送出二三里地,然后才在崔毅一再要求下,停住了脚步,目送崔毅一行远去。
这个事情也算是给斐潜敲了一个警钟,还好补救的不算晚……
第二一二章 究竟要如何劝说()
斐潜的确之前没关注到崔厚的父亲崔毅,对于崔厚而言也是一个牵挂。
这个是斐潜的疏忽,而且斐潜注意到,这一次追赶黄忠一行,一起去荆襄的,不仅是崔厚的父亲崔毅一人,似乎还有一些妇女家眷和儿童,这就等于是如今崔家此处,只留下了精壮的汉子。
看起来阳人常氏被屠对于崔厚一家影响还是蛮大的,因为常氏一家家族都在坞堡之内,老老少少一群,纵然想突围也没有办法拖家带口的走,只能是困守,一旦被攻破就是全家倾覆。
现在崔厚先行将自己家中的老弱妇孺全部撤出,那么就意味着万一事有不成,脱身也是较为轻易的一件事情了。
同样,崔厚此举也是在向斐潜表示他自己的决断之意,同意将崔毅等人转投荆襄其中表达出来的意味就更加的明显了。
于是斐潜便向一旁的崔厚拱手道:“永原兄厚意,弟铭记于心。”
崔厚连忙恭谦的道:“不敢不敢,愚兄还要多谢贤弟书信才是!”
原来斐潜现了自己没有考虑到崔厚家人的安置问题,然后崔厚又在自己面前提到这个事情,不仅让崔厚去追赶黄忠一行,而且还书写了一封书信,让崔毅等人到了荆襄再交给黄家家主黄承彦。
如此一来就算是崔家在洛阳的根基全断,那么在荆襄黄氏的帮扶之下,也是照样可以找到重新崛起的机会,这对于崔家来,不亚于是一个定心丸。
现在这个洛阳的局面,阳人常家被屠,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推动了崔家彻底的倒向了斐潜这个方向,原本家族中还略有声音,埋怨要长途跋涉等等,结果崔厚将斐潜写的书信一拿出来,立刻就封住了许多人的嘴。
毕竟现在斐潜也是荆襄黄家黄承彦唯一的女婿,现在虽然黄承彦身体康健,还暂时谈不到下一代继承的问题,但是斐潜话语权同样不,况且斐潜又是庞家庞德公的学生。因此有了这封书信,就等于是崔家将在荆襄两大地头蛇的照拂之下,就算是将本钱全部都在洛阳打水漂了,也能够从荆襄黄氏、庞氏那边得到新的财源补充,东山再起也不是难事。
因为崔厚的这一件事情,斐潜也想到了之前被自己忽略的一件事情,就是河洛的斐家。斐潜还是受到了后世的经验的影响很多,特别是在家族方面,的确没有像汉代的人那么重视,没能考虑到崔厚家族之人的安排不是斐潜不够聪慧,而是在后世,绝大多数的人基本上都是各自顾及自己的家庭,很少有什么家族的意识,更不用为了家族去牺牲自己了。
因此斐潜原来根本就没有将河洛斐家考虑到计划之内……
而有趣的是,原先不论是庞德公和黄承彦都也没有提及河洛斐家的事情,斐潜现在想想,应该是在他们的观念里面,是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抛下自己的家族单干的,像斐潜这样的事情自然会通知斐家,至于斐家原不愿意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来,那就是斐家家主自己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是的,现在自己还是要去找一趟斐家家主斐敏,当然具体事项上要怎么,还是要考虑考虑……
在斐潜考虑要怎样和斐家家主斐敏如何辞的时候,洛阳城内的李儒也是实在头痛,不知道要怎样向董卓劝。
在李儒看来,兵去屠杀阳人常氏一点战略上的意义都没有……
就像前几天奉董卓之意将弘农王刘辩毒死一样,都是属于做起来解气一些,但是对大局没有什么正面影响的事情。
弘农王的死讯,李儒还尽可能的秘而不宣,但是李儒知道,像这种事情不可能遮掩多久,最终必然会被人所知。
似乎是董卓董仲颖现在的杀戮之欲过于强盛了?
之前的阳城集社之事,那个是因为袁家的散步谣言之人躲藏在内,全部围杀那是因为一个是那么多人实在是不好分别出谁是造谣传谣之人,二也是借此向袁家出警告之意……
但是杀刘辩,这个真是……
唉,原本在李儒的设想里,在有必要的时候,将这个刘辩可以进过一番的精心设计之后,推出去给弘农杨氏,让弘农杨氏去拥立刘辩,那么作为同样是天下闻名的士族,杨氏自然会持宝自重,到那个时候,高举大义之旗的袁家就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听刘辩的命令还是不听?
听从就意味着袁氏辛辛苦苦又是为了他人作嫁衣,不听那么就是失去了大义立场,将自身的私欲坦白在天下人面前……
届时关外的士族至少将会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袁家为的冀州、豫州,一个是弘农杨氏为的司隶、兖州,双方势力犬牙交错,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冲突。
或许还会多出一块墙头草的阵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