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但是现在却依然是崔厚会更强一些。
华夏人都有在饭桌上商谈事情的习惯,因此,斐潜自然也是和崔厚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现在洛阳的局面,崔家的崔家庄其实距离洛阳城并不是很远,所以洛阳城的一些变化的当然也是崔厚密切关注的事项。
东汉的洛阳城实际上城墙更像是大一圈的宫墙,因为洛阳城的南宫和北宫本身就占据了一大块的地盘,然后又加上各种办事的机构部门,然后再加上一些达官贵人们的府邸……
所以城池内部的空间很有限,许多设施和集市都依托着城墙渐渐的往外扩张,许多人,特别是大量的中间层面以及低层面的人员,如今是居住在洛阳城外的,这也导致了洛阳城的城墙已经失去了大半的保护所属居民的作用了。
所以当时袁隗设想的兵临城下,董卓就要彻底崩盘的策略是没有错的。当洛阳城失去了外界的补充,就剩下居住在洛阳城池这个大号宫墙之内的人,吃穿用度每日的消耗也是惊人的,围上几天,就算董卓还想死抗,其他居住在洛阳里面的那些达官贵人们都肯定会群起而攻之。
而且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一点点这样的征兆。
粮价在持续的上涨。
粮食就是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稳定的一块重要的支柱。粮食是国家的根本,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粮食充足至关重要。
先,对于人口来说,只要粮食充足,整个经济就不会受到太大的波动,人口就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增长,直至增长的幅度大于粮食的增加幅度的时候,就开始爆各种问题。
而现在整体的粮食上涨,一是说明了洛阳这一带的人口已经过了原本的负荷,二是说明关东士族在酸枣的驻军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洛阳的外调粮食的获取量。
当然,其实在洛阳当地的豪强坞堡之内的粮食存储还是不少的,就想崔家庄在依山开凿的山洞之中,也是存储了不少的粮食。
但是这些粮食同样也给崔家带来了一些麻烦。
崔厚有些苦笑的说道:“就这几日,已经是连续下了两次‘调’令了,一次两百石,一次三百石,在这样下去,有再多的粮食也不够‘调’的啊……”
汉代军队粮食主要来源就有两块,一个是由国民固定缴纳的“诸赋”,还有一个是由驻地民众额外摊派的“调”。
“诸赋”一般都是固定,一年收取一次,但是这个“调”就没有特定的限制了,是根据需求进行“调”用。
但是也不是能无休止的“调”,毕竟粮食的储备都是有限的,“调”多了,就与强抢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了。
斐潜意识到,或许这已经算是董卓下定决心要撤离洛阳的一种明显的表现了,否则若是要打算在洛阳长期待下去,多少也会考虑一下民怨,是不会轻易干这种算是杀鸡取卵的事情。
斐潜说道:“永元兄,现在这个局面恐怕你也有所察觉……洛阳此地将变,此次变化之剧恐怕难以描述……”
崔厚摇头叹息道:“何大将军车马倾覆未久,痕迹尚存,而现如今……唉!何时才能消停啊!”这段时间生的事情确实是像走马灯一样,何进刚刚搞死了蹇硕风光没多久,就被砍死了;新帝刘辩上台没多久,也被退位换了刘协;如今在崔厚看来,董卓这个相国也不能当多久了,只是不知道又换了谁上来而已……
其实崔厚如今和洛阳城附近的大多数的士族豪强们的想法都是差不多,毕竟大汉建都洛阳近两百年了,纵然是偶尔有兵锋指向洛阳,但是洛阳城一直都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所以在崔厚心中,这一次顶多就是洛阳城中心的宫城之中又生些事情,最多有人又要将血染在宫墙之上而已……
而像自己这样的小角色,在崔厚的观念里面,只要忍过去这段时间就好了,反正换谁来执政还不都是那样过日子?
“永元兄,此次恐怕是不会那么简单……若是说昔日大将军何进之卒,能影响到的是这个范围……”斐潜指了指桌案之上的盘子,然后又比划了一下整个的大厅,“那么现在的影响将是这么大……”
崔厚小眼珠子瞪圆了些,说道:“贤弟此言何意?”
“昔日可有如今这些兵马汇集洛阳?兵者,凶器也……”斐潜并没有说这个接下来的半句,因为现在很明显的一个现实就是不管是身处在朝廷中心洛阳城中的董卓,还是在酸枣汇集起来的那些关东士族,全部都称不上是什么大德之人,更谈不上什么“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了。
所以将这些兵士汇集起来的人,其实就是破坏整个汉朝秩序的凶手……
崔厚脸边的肉跳了两下,说道:“贤弟可是说……兵变?”
斐潜苦笑道:“或许……还要更糟……此时就宛如温水烹蛙,待觉水热之时,为时已晚矣……”
“这……”崔厚眼珠子左右转动不定,显然是难以接受斐潜所说的预测……
第二零一章 崔家的方向()
斐潜说道:“如今洛阳危如累卵……恕潜直言,覆巢之下,恐无完卵,这富硕之地,即将变成焦土……”
“呵呵,贤弟莫非是在说笑,朝廷纷争而已,与我等小民何干?”崔厚显然是认为洛阳城头上虽然变换旗号,但是和他这些并不参与的人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而且就算是换成了谁当什么三公、相国,还不是要在大汉的朝廷下,又怎么可能让洛阳又怎会成为焦土?
“礼乐崩坏,覆水难收了……虎狼均已出笼,未曾见血又怎会轻易收手?”斐潜说道,伸手指了指洛阳城,“如今此地鸠虎所居,而成皋之外又是一群饿狼汇集,现在就是狼虎争食……”
斐潜留了一些时间给崔厚消化一下,然后接着说道:“若是以往的外戚,根基就在洛阳,纵然是有退意,也是退无可退,只能在洛阳城中决一生死,但是现在不同,如今洛阳的鸠虎根基是在关西啊!”
“……如今群狼蜂拥而至,鸠虎虽猛,但是位处于洛阳难免会顾此失彼,故而西归于自家根基之地也是上策……但是鸠虎西退,难道就会将这一块肥美的肉轻易的让给群狼不成?”
崔厚越听越是觉得浑身冷,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
斐潜看着崔厚说道:“这两次征‘调’,已经是图尽匕现……况且潜与路途中还听闻竟然于北邙山摸金,无疑是自绝于洛阳之地大小豪家,若是有意在洛阳长居,又怎会做此极不得人心之举?故而,鸠虎西归之日,定然下令西迁洛阳之地所有人丁,这样一来就算是现今将洛阳之地所有的世家豪强都得罪一个遍,也无所谓了,无根之木再强横也是一时……不过这也就是洛阳此地的末日了……”
“西……西迁!?”斐潜的说法让崔厚极为震惊,毕竟如今崔家大部分的经络都是在洛阳,一旦西迁,不亚于就是将崔家这颗树拦腰斩断,就算是能大难不死,也定然是大伤元气,说不定就从此一蹶不振,连二流的世家都当不上,只能苟延残喘,没什么机缘的话,或许崔家这一支就将沦为黔……
崔厚忽然满怀希望的看着斐潜说道:“贤弟此次前来,可是已有良策?若需崔家之处,只管开口就是。”
不得不说,崔家的经商天赋的确给了崔厚敏锐的直觉能力,但是斐潜的回答却让崔厚再一次面对冰冷的现实——
“实不相瞒……如今的局面已成定局,如箭在弦上一般,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的确,斐潜自己的这一百多个人,就算再加上崔家庄的一些人手,顶破天也就是千余人,这么一点人力拼死一搏,也就是泛起一个小小的浪花而已,阻挡不了大局……
况且崔厚是因为和斐潜关系不错,也知道斐潜的一些事迹才会从内心中愿意去听去思考,而现在洛阳之地的这些大小豪强世家,就算从现在开始知会到位,也未必都会相信斐潜的所言。
“我与就近几个世家还算熟悉,若是一起携手……嗯,再加上贤弟斐家,我在洛阳城外多争取其他世家,贤弟斐家在城内也寻求联络,如此内外携手,难道就不能争得一线生机?”崔厚握紧拳头,充满期盼的看着斐潜。
“若是能解决三个问题,倒也可以一试——其一,时间上要足够宽裕,其二,需齐心协力,同进同退,其三,至少要能抵抗过鸠虎的一轮扑杀……”
斐潜所说的都是最基本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也是最难的问题,按照现如今的情况,无论是斐潜还是崔厚,这三个问题一个都解决不了。
“……”崔厚沉默良久,最后离席向斐潜拱手而拜,声音低沉的说道,“……贤弟,崔家不能就此而绝啊……贤弟可有良策,还望不惜赐教!”
斐潜扶住了崔厚,说道:“小弟也是只能见一步走一步……若是平稳之策,一则是与城中之人多加亲近,先行西去抢得先机;二则是趁着河东之路尚未封堵,北上与令兄汇合……”
去关西?
崔厚想都不想,毕竟现如今这样的局面就是董卓搞出来的,还要他去董卓之下屈膝,这心怎么都过不去,就算是自己愿意忍辱负重,崔家的其他人员能不能都同意支持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搞不好就立刻分崩四裂了。
去西河?
就算是居家迁移到西河崔钧那里,先不说迁移过去水土能不能习惯,单单崔厚就恐怕要将现如今的话语权全盘交给崔钧了,从此成为了崔钧的附庸,这样的结果又怎么能让这么多年苦苦挣扎奋斗的崔厚这一支能够心安气顺的接受?
崔厚想来想去,苦着脸问道:“贤弟……这两个……唉,不知还有其他良策否?”毕竟方才斐潜说了是平稳之策,想必还有风险更高一些的计策……
“永元兄,为何崔家不能跻身顶级商豪?”斐潜忽然问了一个似乎不相干的问题。
“啊?这个,恐怕是……财力或缺?”崔厚说道。
斐潜摇了摇头。
“历代传承?”
“或许有之,但并不完全。”斐潜说道,“其实差别最大的就是名望!若有一地声望便是一地的名商,名响一州便是大汉一流的商家,若是名闻天下,则必定是这个天下顶级的商豪,富可敌国!春秋田氏,先秦吕氏,莫不如是!”
斐潜接着说道:“永元兄若是有意让崔家获取天下的名望,小弟则还有一策……不过就是恐有些风险……”
敢于投资并且愿意持续投资的商人,虽然可能会屡屡失败,但是往往只需要一次成功的投资就不仅能够收回之前的成本,还可以获益不菲。
况且对于商人而言,很多人喜欢追逐名望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身上能有一层护身的光环,毕竟随着自身的财富积累,许多目光也就自然而然的汇集而来,若是不能有权贵保护,那么就只好投资从政的人员,又或是干脆自己凭借自身的名望去商而优则仕……
所以崔厚对于名望还是很渴望的,这种渴望甚至让他下意识的忽略了斐潜话语中的风险二字,态度殷切的期盼斐潜的详细讲解……
第二零二章 董卓的回礼()
崔厚昨夜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谁也没有办法确保谁的未来,这一点崔厚也是清楚,不得不说斐潜所说的的确吸引力非常的大,他听完了都有些怦然心动。若是一切都顺利,崔家确实可以凭借这一次的行为闻名于天下,不光是商家,甚至连士族说不定见到崔家的人,都要恭敬的拱拱手,道一声久仰……
但是确实是有风险,不仅是要动用到崔家在洛阳地面上的力量,甚至要还要调取洛阳之外的分柜。可以说等于是押上了全部崔家的力量。
这当然也是应该的。
这种重大的事项,也是不能三心二意,各怀心思,若是本身就不齐心,那还谈什么成就大事?
只是这赌注似乎重了一些,虽然斐潜说现在看来应有六成左右的把握,但是六成还是略低了一些,要是能够再稳妥一些……
崔厚想到此处,自己又是摇了摇头,否认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收益越大自然风险越大,若是有十成的把握,又有谁会找自己?
天色已然渐明,正是到了晨昏定省的时间了,虽然崔厚的父亲如今口齿不是很清楚,但是头脑还是清楚无比,这件事情也还是听听他的意见较好一些吧……
xxxxxxxxx
先放开难以抉择的崔厚不提,现如今洛阳城中,董卓的怒火就宛如在烈火上浇了一瓢油一般!
董卓“磅”的一声,将手中的情报重重的砸在桌案之上,血红的眼珠子散着一股暴虐之气,大厅内外的侍者婢女都吓得恨不得立刻钻到地下去……
毕竟这些时日,因为惹到了董卓而被处死的就已经有二三十人了,还有不少是当堂就被杖杀的。如今这些服侍董卓的侍者婢女,每日夜间终于可以休息的时候都是长出一口气——又是熬过了一日……
李儒见到董卓血红的目光瞪了过来,虽然心中已有腹案,但是心中也是咯噔一下,如今董卓位高权重,手握生杀权柄,声威日重,加上这段时间在洛阳酒肉不断,身形也越的庞大,确实给人一种非常可怕的压迫感……
“明公且放宽心,此事虽说突兀,但也略有意料尔!”
董卓恨声道:“非责汝也!吾乃恨此等胆大妄为之辈!竟然擅杀差朝廷重臣!如此国法何在?!”
原来朝廷派出以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五人组成的使者团队带着诏书前往关东,因为酸枣袁家的两个儿子都不在,所以就分成两路,一路由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越骑校尉王瑰三人,前往冀州邺县去寻袁绍,一路由少府阴修、将作大匠吴修两人前往南阳寻找袁术……
大鸿胪韩融是颍川韩氏,与如今冀州牧韩馥是同宗;而执金吾胡母班也是名士,在党锢时期名列“八厨”,同时还是河内郡太守王匡的妹夫;越骑校尉王瑰则是兖州东郡之人;因此这三人望北而去也是应有之意。
阴修是荆州南阳郡人,曾任颍川郡太守,在此期间以旌贤擢儁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而将作大匠吴修也是颍川之人,所以此二人自然就是往南而行。
虽然安排都很合理,但是结果却是一样的悲惨。
往北去的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越骑校尉王瑰走到了河内就被王匡拦截下来,连邺县都没有走到,直接被投入了大牢,除了大鸿胪韩融因为年长岁高,而且名望确实太大,王匡都下不了手去,剩下的执金吾胡母班、越骑校尉王瑰就被河北太守王匡给处死了……
据称,王匡处死自己的妹夫执金吾胡母班当日,还去妹妹的家中,抱着胡母班的两个儿子痛哭了一场——当然,哭过之后,人照样杀了。
在南阳方面,袁术也丝毫不差,报了一个山匪作乱,于是悲惨的少府阴修、将作大匠吴修二人就因此被没于乱兵之中……
袁家的袁绍、袁术,其实也是权衡利弊之下做出的选择,若是因为朝廷的一纸诏书就罢兵,这将让依附听从袁家的这些关东士族如何处理?
就如同春秋时期的周幽王以烽火调令诸侯,袁家这一次也是燃起了烽火,如果不能取得应有的收益,又怎能让这些看着袁家烽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