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后来当知道了是怎么产生的时候,心中的那种畏惧感就大为减少了……
现在的汉人对于鲜卑也是如此。
因为打输过几次,所以现在比较没有了锐气。
汉灵帝曾经也想着获得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评语,于是在鲜卑劫掠北地的时候,曾经策划过一次大行动,命令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云中郡、雁门郡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
浩浩荡荡的汉军出塞二千余里,结果被当时的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中、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
汉灵帝毕竟不是汉武帝的那种执拗的性子,也没有汉武帝的底气,毕竟西羌的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因此也没有多少力量再去处理鲜卑的事情,因此对于并州之北这一块区域,就逐渐的内迁,因此荒废下来了。
这一次鲜卑南下,斐潜让徐庶代为介绍具体的情况,自己却忽然有些神游天外,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
历史上三国归晋之后,其实国力还并不是太糟糕,而是……
斐潜在脑海中搜寻,嗯,八王之乱?
其实华夏是非常注重历史的,读懂历史懂得去读历史的都是牛人,刘邦建国的时候还有一个七国之乱,司马这头笨马,居然不懂前车之鉴?
怪不得后世的那些皇帝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搜罗各种罪名搞死开国大臣……
斐潜的思维跳跃着。
不过话说回来,鲜卑其实对于汉人也是极其恐惧的,就像后世清兵入关一样,许多少数民族都是一样的想法,汉人他娘的人数太多了,怎么办?
杀!
比如北魏,不要以为有个孝文帝改革就证明鲜卑贵族对汉人百姓很好了。北魏军队打仗的时候,常把非鲜卑族军队放在前面冲锋,鲜卑骑兵在后驱逼。
比如清朝,不要以为电视上四阿哥五阿哥演员帅就觉得对原住民很好了。清兵入关的时候,许多小辫子就是抱着就是杀光抢光烧光的想法,然后再带着财物回到东三省去的。
……
“中郎?”徐庶看着似乎神不守舍的斐潜,不由得有些忐忑的叫道,“中郎……可有何事担忧?”将帅乃是军中之胆,将帅没有斗志了那可真的并不是一件好事,斐潜斐中郎怎么这个样子……
斐潜“哦”的一声回过神来,环视一周,看着众人都在盯着自己,呵呵的笑了两声,说道:“没事,想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
“……”包括徐庶在内的众人都是默然。
“好吧,好玩的事情以后再说,先说正事,”斐潜的厚脸皮又怎么会受这点目光所影响,当即不忙不乱的说道,“……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何北地屡屡失陷,无法坚守?二则为何出兵塞北,多以败终?”
贾衢忽然有些感悟,在心中感慨,果然不愧是斐中郎,众人还在考虑如何应对这一次鲜卑南下的时候,斐中郎居然在思索对于北地的整体方针策略了,看来自己的思维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提升啊……
斐潜也没有端什么架子,直接就说道:“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大家再补充。北地贫瘠,地产不丰,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修城驻军,耗费粮饷,此为其一。塞北严寒,孤军深入,不识地理,不明气侯,粮草无继,兵卒无援,故而常败,此为其二。诸君有何补充?梁道、元直?”
贾衢点点头说道:“胡人多马,来去如风,追之不及,固城则失野,出战则失利,此为弊一;其二,胡人南下多择秋时,罗掠禾苗,断吾粮饷,此消彼长之下,疲军惫民亦难免矣。”这个是贾衢针对于北地难以坚守的说明。
徐庶接着说道:“朝廷举兵,号令之下,汇集、调拨、整军、起行,往往耗费数月,战机已失,胡人已退,其将为求战功深入大漠,急切之间多半中伏而败。”这是徐庶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补充。
斐潜又看看其他的人。
黄成、徐晃和马延摇摇头,表示没有什么说的。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将领,战场之上临机决断是统兵的主场,而大帐之中运筹则是谋士的主场,这一点黄、徐、马三人也是分的清楚的,所以都没有说什么。
杜远、枣祗和太史明也没有说些什么。杜远主要负责后勤粮草,枣祗主要专精于农桑耕作,太史明过来就是管辖工匠的,列席是表示一种重视,但是像这种战略上的东西,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点子,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多说什么。
斐潜点点头,继续说道:“羌、匈之辈,名虽支持,实多袖手,顺强戮弱,只求势利,不言道义,故而,此战需胜,否则生变。”现在虽然说白石羌和南匈奴或者是因为贸易的关系,或者是因为战略联盟的关系,似乎来说还算是不错,但是那是建立在斐潜所代表的这一支军队足够强大的基础上的,如果被这两个发现斐潜连一只鲜卑偏军都打不赢,估计整个的立场就会瞬间的转变。
这个问题众人都是清楚,因此也都点头同意,没有什么异议。
斐潜轻轻敲了一下桌案,然后说道:“鲜卑之军,定然至此!”
站在鲜卑人的立场上进行考虑,不管是为了钱财,还是为了物资,甚至是为了报复斐潜奴役鲜卑俘虏的仇恨,都必然会杀到这里,不一定会进行决战,但是劫掠和削弱斐潜地盘上的庄稼收获,打击斐潜军队的士气,鲜卑人肯定是百分之一千的会做的。
徐庶和贾衢对视一眼,忽然都笑了笑,忽然感觉事情明朗了许多,既然肯定了鲜卑人的目标,那么这群人还能任其随意来去不成?
第五八三章 鲜卑军的战术()
西河郡内,平定县城之外。
一队鲜卑骑兵远远的奔了过来,大呼小叫的很是得意,在马脖子之上似乎栓了不少的红色的球,在马匹奔跑的时候相互撞击一起,就像是钟摆一样晃个不停。
等离近了一下,才看清楚,原来在马脖子那些红色的球状物,其实就是一个个被鲜血染红的人头,一颗颗的直接用头发栓挂着,摇晃着,一路从脖颈的断处滴落着残血,点点落在黄尘之上。
为首一名鲜卑骑兵冲到了中军之前,翻身下马禀报道:“大当户在上,儿郎们此去寻到了一个山谷中的屯子,杀了八十多条汉狗,还有一百多条狗在后面绑着,随后就到。”
“嗯……”鲜卑大当户摸了摸嘴角的尖胡须,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干的不错……”
桀圪百长叩首答谢,然后又向后招了招手,其手下立刻就从马背上解下了一个女子,挟持过来了。
大当户微微扫了一眼,看见这个女子脸上花花绿绿的,不由得皱了皱眉。
桀圪百长嘿嘿笑着,一把扯住了女子的头发,在女子的痛呼之声当中猛地往上一提,露出了女子的脖颈,顿时一片白皙就像是磁铁一样瞬间吸引了大当户的目光。
大当户目光在女子的耳后和脖颈巡视着,又看了看女子的腰身,然后点了点头,示意身边的护卫将这个女子接过来,然后说道:“……嗯,你是桀圪部落的百长?好,不错,这次所获的汉狗财物,你可以取十分之一……”
桀圪百长忙不迭的再次叩谢,然后便喜滋滋的退下了。
鲜卑吞并了匈奴的尸骸,所以也基本上继承了匈奴的兵制,并没有做出非常大的改变,当然称呼上略有不同。
匈奴称单于,鲜卑称大王。
匈奴有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等职位,鲜卑则是左中右三小王,下设大人,然后就是大将,大当户,万长,千长,百长,什长。
此次领军南下的便是步度根手下的一个大当户,统帅一万余名骑兵南下,一方面是为了报复在并州的一个居然敢在鲜卑头上动土的家伙,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劫掠一些物资人口……
大当户抬头望了望天空,去年就够冷的了,今天看着这个气候,似乎也差不了多少,这样下去,冬天牲畜估计不好过啊。
不过只要多带一些物资回去,那么今天冬天就算是再冷也不那么令人担忧了。
汉狗真是蠢啊……
就像是草原上的仓鼠,有点什么好的东西都一点点的都往家里藏,只要自己时不时顺着留下来的痕迹,伸手这么一掏,就能不费吹灰之力,连窝端走。
嗯,今年似乎这里的汉狗少了一些,凑了三天才凑两千多人,可能上次南下之后都跑远了吧,不过没有关系,大不了明年再换一个方向就是,反正汉狗就跟大草原上的野草一样,一窝一窝的生,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鲜卑攻城伐寨,动用的都是老套路,老得不能再老的套路——驱民攻城。现在派出了十几个百人队,除了搜刮汉人积攒下来的财富之外,就是网罗一些人口,在攻城的时候可以顶在前面,消耗守城器械,打击兵卒的士气。
还是汉狗这边好啊,气候又温和,就连这风吹的就跟汉狗的婆娘一样,都是软绵绵的,滑嫩嫩的……
大当户站起身来,向着手下高声喊道:“今天攻城!城里汉狗有布匹,有粮食,有好酒,还有女人!破城之后,大索三天!儿郎们,发财的时候到了,今年冬天部落里面是啃草根还是吃酒肉,今年冬天是一个人睡觉还是带着女人暖被窝,就看现在!就看你们的了!”
鲜卑众兵卒疯狂的挥舞着兵器,不管是在马背上的,还是没有上马的,都一律高声呼喝着,脸上洋溢着一种对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憧憬……
旋即这种渴望和憧憬就变成了狰狞,然后在野地里面的一群群被绳索绑成了一串串的汉人农夫,不管男女老少,就像是像是羊狗一般,被鲜卑骑兵驱逐着往县城出发。
鲜卑骑兵在这些汉人的身后呼喝这,挥舞着长长的鞭子,就像是在草原驱赶着羊群,在外围兜着这圈子,恶狠狠的把一些跑歪的,跑得慢的汉人,抽回队列当中去。
每十个汉人,被捆绑着双手,一个个绑成一串;两千多名汉人,编成了两百多串,哭着,喊着,求饶着,咒骂着,却在鲜卑的鞭子、马蹄和战刀之下,不得不往前蹒跚而行。
走得三两里地,一些年迈的老者便渐渐的落在了后面,几个鲜卑骑兵不耐烦的就拿鞭子抽了上去。
一名在队列末尾的老者的背上顿时就是被抽得衣裳破裂,血肉模糊,虽然是奋力往前挣扎,但是毕竟是年迈,身体实在是跟不上,吃不住劲力,再往前踉跄几步,一脚踩歪,便摔倒在地上。
鲜卑骑兵冷笑一声着,竟然直接便纵马往跌倒在地的老者身上踩去,只听闻如同材枝折断的声响,老者就像是一个被扎破了的布口袋一样,才虚弱的发了一声喊,就呕出几口鲜血,被踩踏得断了气。
一旁被老者带到在地的两三个汉人原本想来拉老者,却没来得及,只得眼睁睁看着老者惨死。
鲜卑骑兵在马背上稍微弯弯腰,竟然连绳子也懒的解开,一刀将绳索从中砍断,然后冷漠的看着另外的几人……
五里之地,在鲜卑骑兵的驱赶之下,很快就到了,随后又派发了早已经伐木做好的长梯,两队一起抬一个,一共百余架,在其身后的鲜卑骑兵拔出刀来,便不断的驱赶着这些汉人往前架设长梯,攀爬城墙。
作为第一波攻击的鲜卑千人队,也下了马,混杂在汉人百姓当中,望城墙下而来。
城墙之上的城门守备将领甚至都认得城下畏畏缩缩,但是有无可奈何不得不在刀枪之下往城下簇拥而来的乡里乡亲,痛苦的闭上了双眼,然后发出了一声像是被捏住了半边脖子一般的怪异叫喊声:“放箭!放箭……”
第五八四章 白石羌的观望()
马延带着一队人马,来到了白石羌人的驻地。23S.更新最快
白石羌,属于东羌。
东羌和西羌,自古以来就有分别,但是汉代因为西羌反复叛乱的原因,因此对于西羌的历史和记载都比较的详细,而东羌就比较少见于文字了。
汉代在三辅之内有不少羌民,大都是“东羌”,他们是在之前多次从金城郡的大河、湟水、洮河流域迁来的,还有一部分则自陇西、北地、安定诸郡内徙的,
在羌族发展过程当中,曾经也强盛一时,永初五年之时,羌族势力扩展到陇西、安定、北地、上郡等郡的郡治所之地,当时很多太守,县令长一则没有战意,二则也无力抗争,大部分内逃,少部分则是投靠了羌人。整个的河西“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
当时强横的滇零羌人甚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从羌候君长到长史、司马、校尉等等一应俱全,一直到了元初五年,滇零羌人政权的几个首领人物先后被暗杀,这一次的滇零羌叛变才逐渐的被平息下来。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羌人大规模叛变之后,汉朝对于西域这一块的控制力度才逐渐的削弱,“自羌叛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最终汉顺帝,下旨大规模的内迁并凉两州之民,就这样等于是拱手将并凉两州放给了胡人。
具备讽刺意义的是,在现在,先是凉州的董卓掌权,然后现在又是并州人王允执政……
不过整体上来说,羌人和匈奴比较起来,融合的程度更高一些,多次的反叛,其中大部分是因各种各捐杂税,以及对于羌人和汉人的不公平待遇引发的。而在此之前,羌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多有和汉人配合出兵,征讨匈奴又或是平伏叛乱,因此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恶劣到苦大仇深的地步。
汉代统治者们,对于羌人的态度和后世其实差不多,一种比较开明,主张以德怀之,给羌人一条生路。一种是如屠伯段,主张赶尽杀绝,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两种派别经常相互攻伐,然后皇帝负责和稀泥,采取折中处理。
位于上郡、西河郡一带的羌人种族很复杂,有沈氐种、全无种、虔人种、效功种,甚至还有一部分的烧当种和先零种……
反正羌人游牧,有时候游来游去便融合在一起,就像是白石羌,其实也是好几个种汇集而成,然后以白石为图腾崇拜,形成的一个中大型的羌族部落。
羌人豪帅里那古在中央大帐之前呵呵笑着,迎接马延的到来:“白石神在上!贵客啊!贵客!今天度辽将军怎么有兴致来到这里?”
看到里那古那张略显得有些张扬且夸张笑容的老脸,马延心中嘀咕了一声,果然不出斐中郎所料,然后就笑笑说道:“豪帅最近贵客不少吧?”
里那古稍微楞了一下,眼珠子转了两下,有些色变道:“马将军,我有些不明白你的意思……”
马延伸出一只巴掌,来回晃了几下,说道:“什么意思,豪帅不是最清楚么?二十个人啊……”
里那古勃然而怒道:“马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派人窥视我的部落?!”
马延嘿嘿的笑了两声,有些不屑的说道:“二十个人大摇大摆的,一路上生怕别人不知道,就连瞎子都能看得见,这还要窥视?”
其实鲜卑的使者也没有马延所说的那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