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允点点头,看起来斐潜虽然年轻,但是分析还是比较正确的……

    太原上党区域是被吕梁、太行、秦岭围绕在其中的一个平地,虽然也是比较富庶,但是因为山口路径较少并且多为险要,进出不便,所以并非是第一选择的方向,反倒是河东区域只要过了吕梁,便是一片平地,十分适宜胡人骑兵奔袭。

    “……故而可遣兵沿秦直道,直驱阴山,掩至步度根其后,袭其王庭,则步度根必退而救之,河东之危可解矣……”

    王允说道:“围魏救赵?”嗯,这倒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想法。

    斐潜点头笑道:“王公卓见,正是如此。”

    “……兵从何来?”王允不动声色,继续追问道。

    斐潜说道:“下官城北有骑三千……另若是以册封南匈奴单于为由,再胜胡兵三千……多设旗帜,以壮声势,可号三万……”

    利用匈奴兵,再加上虚张声势?王允略微点点头,然后又问道:“何人将之?”

    “……下官位卑资浅……这个,若是由朝廷当中宿老名将镇而统之,则无忧矣……”斐潜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嗯?王允看了斐潜一眼,然后垂下了眼帘。

    宿老名将?

    朝野当中还有谁是宿老名将,这不就是指皇甫嵩么?

    这么说,斐潜是不想担这个担子了?这小子觉得不好做便是要撂挑子了?

    王允沉吟并不表态,一直沉默不说话。斐潜也只好静坐一旁,只是不时的拿眼偷偷去看王允脸色。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允忽然一拍桌案,沉声喝道:“斐中郎,汝好大的胆子!”

第五二六章 临危受命() 
忽然一阵夜风吹来,扯动着大厅之内的火烛一片乱晃,厅内布幔相互之间的在地板上投下的阴影就像是忽然被灌输了某些不可知的能量一样,群魔乱舞起来……

    “下官惶恐!王公息怒!”斐潜连忙起身,伏于堂中请罪。

    老年人睡觉的时间短,但是并不是意味着老年人就不需要睡觉。相比较年轻人而言,缺乏质量良好的睡眠,更容易导致偏头疼,高血压,心率不齐等等的相关问题的产生。

    若是在平时,王允此时应该才不多该醒来了,但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突发事件,却到现在还未能睡觉。这让王允觉得脑袋似乎都有些随着呼吸,产生了一种胀痛……

    王允沉声道:“斐中郎,汝可知罪?”

    “这个……”斐潜支吾了一会儿,伏地低声说道,“……下官知罪……下官不应临战退缩……然兹事重大,下官……下官恐力有不殆……”

    王允闻言,捻了捻胡须。对于斐潜的坦然承认,让王允的态度多少有了一些改观,脸上嘴角边深深的法令纹也略微松驰了一点。

    对于像斐潜表现出来的这样,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让,这种事情,这种官员,王允在从政这么长的时间内,没少遇到过。若是平时,王允早就叫人将斐潜轰将出去,等待处理了,但是现在……

    大祭在即,自己现在将面前的这个祥瑞敬献者按照品德不佳处理了,不就意味着告诉了天下人,这个祥瑞是无德者所带来的?

    若是无德者所带来的……

    还能称之为祥瑞么?那么自己又怎么能凭借这个祥瑞打造出当下急需的势头出来?

    王允就觉得脑袋一角的血管似乎在蹦蹦的跳……

    所以,只能是……尽可能的不处理……

    王允忍着头疼的不适,盯着跪在下首的斐潜,似乎带着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斥责道:“欲木之长,必固根本,欲川之远,必浚其源!明哲保身,虽为常情,然身为人臣,权掌印绶,当思君恩,当慎器重!有善始者,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克己奉公,勿懈毋怠,方获全功。今汝加身中郎,既有智谋,当勇竭力,文武争驰,岂可因惧邪而黜恶正身耶?”

    斐潜头颅紧紧贴于地面,似乎有些哽咽,“……下官……知罪……”

    王允叹息一声。

    不过却不是为了斐潜所叹。

    皇甫嵩当然最佳人选,让其领军北上也不是不可。但是,斐潜所提的部署虽然可行,然而风险也是极高,抄后路袭击步度根的王庭,虽然十有八九是会逼迫得步度根不得不退兵,不过……

    这些深陷敌后的兵将,能安然的退回多少人就是一个值得存疑的巨大问题了,万一被步度根大部队堵住了回归之路,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灾难。

    王允自己能想到这一点,他也相信皇甫嵩也会想到这一点,因此,要说服官场老油子皇甫嵩担任这种任务……

    还不如说服面前的这个小青苗更容易一些。

    鲜卑南下,情况紧急,又不能张扬得谁都知道,影响到整个大祭的效果……

    王允绝对不想出现在祭祀的时候,下面的百官还在叽叽喳喳的议论什么胡人鲜卑之类的话题!

    更何况,皇甫嵩是作为王允他手中捏着的一张很重要的牌面,若是吕布对于京兆地区的部队控制无力,还需要皇甫嵩出来整顿局面,怎么能轻易的就将其扔到了并州战场上?

    还有一点,皇甫嵩和南匈奴没什么交情,面前的这个斐潜倒是似乎和於扶罗有些私交,想必若是借兵的话,也会更加容易沟通。

    王允将语气放缓,让斐潜先平身就坐,而后说道:“今国祚初安,正是吾等臣子一展抱负之机也,若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纵然一时苟免,然必天下所耻!子渊,切莫自误啊!”

    “王公之意,下官明白……”斐潜离席而拜道,“下官……愿服王公调遣……”

    王允站起身,将斐潜扶了起来,拍了拍斐潜的臂膀,说道:“子渊之才,可堪大用。然未有功勋,不能服众尔。今鲜卑南下,虽有风险,然能勇任,平定胡患,威镇北地,此乃不世之功也,足可上慰君,下安民,岂非吾等生平之愿?”

    “王公所言甚是,下官……一时糊涂……”斐潜低着头说道。

    要让人卖命,敲打之后,自然也是要给点好处的。

    王允笑眯眯的说道:“子渊守土靖边,又献祥瑞,功在社稷,老夫当章表陛下,为子渊请功。”将这个小子头上的那个“假”字拿掉,应该就算是差不多了吧,当然还要看这个小子是不是机灵一点,懂得配合……

    斐潜当即拜谢,然后说道:“既如此……王公之意,下官是何时出发为妥?亦或大祭之后?”

    王允眼珠微微动了两下,说道:“军情紧急,岂容耽误!子渊当即刻动身才是!”

    “……谨遵王公之命。”斐潜似乎是忽然想起一事,说道,“启禀王公,关于南匈奴於扶罗所请二事……”

    南匈奴於扶罗的事情……

    一件是要册封单于之位,这个问题并不是太大,毕竟要让南匈奴提供一些兵力,怎能什么甜头都不给,但是时机却很重要,若是直接给了,虽然说斐潜和於扶罗似乎有些交情,但是胡人万一拿到了册封就翻脸也不可不防……

    另外一件事就是作为於扶罗个人想要邀请一个当朝的大儒进行学术上的请教……

    胡人居然还懂得学经书!

    呵呵,王允虽然觉得好笑,但是对于汉家儒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不是么?毕竟也可以算是自己的一份教化之功啊!

    所以当然是要支持,而且还需要将这个事情宣扬一下……

    但是要派谁会好一些呢,若是能让杨彪去就简直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嗯,这个难度太大,毕竟是弘农杨氏,牵扯起来关系太多……

    搞不好就会落人口舌,被人抨击,损伤名望。

    因此,需要找一个恰到好处的人……

第五二七章 恰到好处() 
王允思索着,忽然看到了斐潜,脑海当中就像是有亮光一闪,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便说道:“於扶罗二事,大祭之后,吾便请旨,以蔡中郎为使,册封其为单于。”

    不是要册封么?不是要听大儒讲经么?蔡中郎出马,两全其美啊!更何况若是让蔡邕走河东线,斐潜必然就必须尽全力去保证完成阻挡步度根鲜卑南下的计划,否则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蔡邕!

    不仅如此,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将蔡邕光明正大的调出京城,使其远离朝堂。虽然蔡邕平日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热衷于参政议事,但是毕竟也是山东士族的一员,万一其凭借着熹平石经的声望和自己打对台戏就没意思了。

    眼下这个朝廷,还是声音纯粹一些比较的好……

    王允几乎都要为自己的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绝妙之计称赞起来,简直是一举数得,真是神来之笔也!

    “吾师年迈……王公……这个……”斐潜愣了好一会儿,才干巴巴的说道。

    “此事子渊无需多虑,老夫定然多加思衡……”王允摆了摆手,说道,“……武库之中尚有些器具,老夫亦调配与汝,只是……”

    王允声色转为严厉,说道:“军国大事,必须慎密,未有朝廷允许,不得擅言此事!子渊,汝可依计行事……若是让鲜卑乱入河东,唯汝是问!”这就是王允的底线了,反正边郡烂了就烂了,但是河东这一块产粮地却不能遭受侵袭,因此也将得非常严厉。

    “下官……遵命!”斐潜有些无奈的拱手,“下官告退……”

    王允抬了抬下巴,示意斐潜可以退下了,然后看着斐潜离去的身影,轻轻的哼了一声,然后将心思就放到了大祭上……

    反正若是斐潜无能,那么实在不行,就下令赦免西凉将校,条件就是……

    这样,就可确保无忧了!

    一晚未眠,王允揉了揉胀痛无比脑袋,吩咐下人们去准备一些吃食,然后便在斜斜靠在了一名美艳侍女的怀里,享受着几双柔荑轻柔的按拂,才算是稍微舒缓了一下疲惫身心……

    王允叫过了一个侍卫,吩咐道,然后又叫人取了纸笔,写了几行字,让他去交给尚书台,并吩咐道:“派几个人去盯着斐潜斐子渊,有任何举动便速来报之!”

    “唯!”侍卫领命退下,王允这才安心的闭上了双眼,假寐了起来……

    出了司徒府衙,已经是接近了天明。

    斐潜长长的呼出一口长气,也是疲惫异常,不过总算是达成目标了。

    斐潜站定,让一旁的亲卫为其覆盖上了一件红色的大氅,然后拉住马匹的缰绳,脚踩马镫,翻身坐于马上,便带着护卫沿着大街缓缓向前而行。

    斐潜斜眼看了一眼微微晃动着的,悬挂在司徒府门前两边写着一个“王”字的灯笼,嘴角微微往上翘了一点点。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越是强迫,可能适得其反,但是如果是他人自己的选择,呵呵……

    就像是两个骑兵对冲,或许舞动大刀,一击势大力沉的力劈华山,将对手连人带马砍成四段,很是振奋士气,也很惊心动魄,吸引眼球;但是,斜斜的握住长枪,摆好姿势,在对手必经之路上,等着对方的喉咙送上枪头,也同样能达到杀人的效果。

    只是并不华丽,也不好看罢了。

    如果主动进攻,举起了大刀,那么胸腹之下必然会露出许多破绽,而现在,所有的破绽都被对方的言行所掩盖了……

    就是最后王允忽然说出蔡邕名字的时候,斐潜还有一些意外,就像是本来还以为要费些气力的,没想到直接送到家的感觉。

    不仅仅是王允,就连现在朝野当中的人,相信都不知道斐潜现在的关系网,已经不是一个郡县,而是覆盖了大半个的北地,从西河到和河东,从上郡到上党!

    有谁会和钱财过不去?

    感谢汉代落后的通讯和简陋的公文系统,这里面有太多的漏洞了,在斐潜眼中,就跟筛子差不多……

    呃,不过,虽然自己的手段有些不诚信……

    斐潜在街头拉住了马,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转向便往北门而去。蔡邕师傅那边还是不通知了,防止万一知道了详情,结果在举止言行上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暴露了反倒是不好了。

    按照现在的情况,蔡邕师傅安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历史上什么一声叹息,就能作为罪证,简直就是欲加之罪,现在既然要用蔡邕,估计就算是叹上三五声,王允估计也会当成是没有听见……

    呵呵。

    王允自以为拿蔡邕做要挟,来确保自己能够真的去做那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但是现在实际上,自己的这方面的行动,只要是没有被王允察觉,那么却会变成了蔡邕的保护伞。

    清晨的人并不多,所以斐潜一行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径直到了北城门,在一旁等候着开城门。

    接下来,自己领兵北上……

    蔡邕师傅在大祭之后拿着册封的国书走河东线……

    再派人将蔡琰以蔡邕远离,府内无人不便,欲回家乡的理由,接出来……

    那么就大功告成了。

    而且有王允这个闪亮的招牌在,有祥瑞这个上至朝野,下至百姓都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有西凉和山东兵卒这种摆在面前的棘手问题在……

    如此汹涌湍急的浪涛之下,还有谁会去特意关注到属于自己翻起的这一小朵浪花?

    对于鲜卑的消息,王允肯定是能拖就拖,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轻易放出来给自己制造麻烦,给他执掌朝政添堵。

    当然,在王允心目当中,如果真到了不得不公布于众的那样一个地步,那么斐潜就是最好的替罪羊,罢官免职都是轻的!

    终于到了时辰。

    长安的城门在吱吱呀呀的声音中缓缓的开启了……

    斐潜最后回首看了一眼在晨雾当中隐隐若现的未央宫,沉默了一会儿,便转头下令道:“走!”言毕,策马当先而行。

    敲击在青石板上的马蹄声打碎了秋天的晨风,也荡漾起了斐潜的红色的大氅,就像是一面飘扬的鲜红旗帜,又像是血海泛起的波涛……

第五二八章 暴风雨前的安静期() 
政客的基本技能里面,就包含了虚伪这样一个的项目,而且,必须是精通无比。不懂得遮掩自己,不懂的隐藏情绪,不懂得虚张声势,不懂的装腔作势等等的,最终都会彻底的倒下,成为他人的阶梯。

    斐潜看了看正在前方统帅前部的马延。

    毫无疑问,马延是一个杰出的统军将领,但是距离帅才似乎还有一些距离。或者说,马延在和传统的中国式的帅才,在政治这个方面,略有一些短缺。

    其实有好多事情,都潜藏在斐潜的心里,一直盘旋不去,也一直犹豫不决。

    就比如将帅这样的事情……

    华夏自古军政不分家,军政合一。军政合体,就容易产生各种独裁者,比如董卓,甚至再往后一些的曹操,当然还有其他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享受着绝对的领导力和朝廷的统治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令通行比较便捷,减少内耗,增加对外战斗力,可以集中高效的推动整个国家的方向,但是同样也会容易带着整个国家奔向无底的深渊。

    斐潜思索着,跟着大部队一起行动,胯下的战马几乎不需要任何的指令,就自动的,略低着头,跟着马群一起奔跑,根本不用斐潜担心前后左右的距离控制问题。

    这就是在并州,河套地区,或者是其他地区,大规模的训养马群而出产的战马,所带来的额外的好处。

    马匹经过长时间的人类驯化,对于单一马匹来说,其实散养和群养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