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刘远像着了魔一样,不停的尝试各种方法,每天都有不同的“肥皂”制作出来,逼迫黑牛和王翰不断的试用,二人每日除了上山摘皂荚,就是用肥皂洗手,真是苦不堪言。
又过了一段时间,蒸煎煮炸各种方法都用过了以后,刘远慢慢的摸索出一套效果比较好的方法。把皂荚清洗之后用大锅煮熟,然后放到盆里用木杵捣烂,去掉杂质之后,把剩下的浆糊捏成团,晒干之后就是原始的肥皂了。
大功告成之后,刘远把小木棚里的各种工具收拾妥当,又制作了一些可能用得上的工具,接下来就等着秋天皂荚成熟了以后,再开始大批量只要肥皂,除了自用之外,还可以对外销售,到时候还不日进斗金?
两个多月的细心照顾,田地里的地瓜秧苗长势喜人,刘远躺在地瓜地旁边自制的躺椅上,悠哉悠哉的摇晃着躺椅,看着地里的瓜苗,心情大好。
来到这里已经有半年了,这半年来,煤厂可是赚了不少钱,等到秋天再批量生产肥皂,如果销量过得去的话,那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再加上眼前的这块地里的地瓜,这个时代的人都没有见过,到时候拿出去一吹嘘,定能卖出个好价钱!
等攒了足够的钱,再雇佣些人手,把这没人要的荒地和荒山都给开发了,这是一次投入,无限收获,到时候随便种点东西,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刘远边想边乐,忍不住的哼起了小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七章 进城()
太阳初升,宁静的小山村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之中,转眼已是初秋时节。
刘远起床洗漱之后,照例小跑到村东头的地瓜地巡视一番,然后又小跑到黑牛家,正好与王翰一起进了家门。
黑牛娘一边给哥仨盛饭一边说道:“一大清早这么冷,你们几个怎么还穿着单衣,万一着凉了怎么办?”
刘远:“大娘,我不冷。”
王翰:“我以为今天不冷”
黑牛:“嘿嘿”
黑牛娘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一个一个的,也不知道照顾自己,这些天黑牛给了我不少钱,今天正好收煤船来了,待会没什么事你们就跟着船到城里去转转,买些喜欢的布料,回来大娘给你们做衣服。”
刘远连忙说道:“大娘,那些钱是孝敬您的,我们有钱,待会吃完饭我们就跟船去城里,来了这么久,我还没进过城呢。”
“我还没老呢,哪里用得着你们这些小孩孝敬?”黑牛娘笑道:“也罢,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路途遥远,逛完了下午早点回来,可莫叫大娘担心。”
大饼酱菜白米粥,刘远进城心切,风卷残云地把饭菜扫荡一空后,在黑牛娘千叮嘱万嘱咐中,急匆匆的拉着黑牛王翰出门了。
青水河一路向东流淌,在村东数里处与荥经河交汇,接着穿越东面的山谷,折向东北方向,汉嘉县城就坐落在河边。
刘远三人从永兴村出来,坐在钱大宝的运煤船上,沿着青水河一路东去,三人很是兴奋,坐在船头一路欢声笑语。
顺水行舟速度自然不慢,约莫五十里的路程,只消一个时辰左右就来到了城外的码头,与商队分开之后,兄弟三人便往城里跑去。
高大的城墙,古朴的建筑,对于以前只能在景区看到一点不今不古的建筑的刘远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壮美,震撼
这些对走南闯北多年的王翰来说,很是习以为常了,黑牛再不济每年过年前,都会与村里人来城里采买一些东西,对此也是见怪不怪,唯独刘远像是好奇宝宝一样,这里看看,那里摸摸,还不时的大呼小叫,要不是王翰和黑牛硬拉着,怕是一天时间都别想去买布料了。
这半年的时间,煤厂赚了不少银子,刘远财大气粗,买了不少做衣服的布匹,又精心给黑牛娘挑选了一块上好的布料,顺路买了些肉食,打了一大桶酱油,还不忘称了几斤盐巴要不是黑牛王翰催促,刘远还想这里看看看,那里买买买。
购物一时爽,累坏拎包人。三人大包小包扛着这么多东西,只能龟速前行,钱大宝的商船要好几天之后才会前往永兴村,眼见晌午已过,这样的行走速度怕是第二天天亮都到不了家,刘远大手一挥,又花费不少钱买了一头驴子,这才一身轻松的出城去。
三人以前都没有赶过驴子,只在卖驴老头那里简单了学了几句“吁”“驾”,拿着小鞭子手忙脚乱的赶着驴,横冲直撞的向城外走去。
快要走到城门口的时候,忽然从城外冲进来一辆马车,城门口人多路窄,马车差一点就和刘远的驴子撞到了一起,紧急关头刘远猛然拉住缰绳,堪堪把驴子停了下来,对面的马车由于速度快惯性大,又要躲避驴子和行人,差点翻了过去。
路边行人连忙躲闪,惊的一阵鸡飞狗跳。
“会不会赶驴啊你们!”
“就是啊,幸亏没撞到我,不然这辈子就赖着你了!”
“土包子没进过城啊?不知道这路口要减速慢行啊?”
马车停下之后,车厢里走出一个约莫五十岁的老者,身材修长,精神矍铄,颇有一番大儒的气势。老者与车夫询问几句之后,对着想要上来道歉的刘远摆了摆手,便退回车厢,吩咐车夫驾车离去。
刘远三人满是歉意,看着马车离去,刚走不远,马车侧面的帘子被一双芊芊玉手掀开,露出了一位长相精致的红衣少女。
少女看到不远处站着的手足无措的三人一驴,皱着眉头心想:驴是好驴,可是人不一定是好人,这三人一个憨壮,一个猥琐,中间那个长得倒还清秀,只是他左手缰绳右手皮鞭,站在一堆驴粪前还直勾勾的盯着人家看,真是不知羞耻。少女面色微红,轻啐一声放下了帘子,想到那个人的滑稽的样子,又咯咯笑了起来。
青水河依旧在不急不缓的流淌着,沿着河岸是一条人畜踩出来的土路,也是永兴村与这座城市之间唯一的陆路。刘远三人出了城后,便沿着这条路往回走。
黑牛牵着缰绳,不听话的驴子在身强力壮的黑牛手中乖巧了不少,王翰拿着小皮鞭,时不时的抽在驴屁股上,刘远百无聊赖的跟在后面,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今天差点被马车撞到了,”黑牛唏嘘道:“不过那匹马真是壮实,比咱这毛驴可强多了,有朝一日若是能骑上如此骏马就好了。”
“马有什么好骑的?”王翰微微一笑:“看到车厢里的那个老头没有?威风八面,气势非凡,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刘远若有所思:“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大哥,你说的啥玩意?”
“黑牛你懂啥,大哥这是在作诗呢。”
“好了!”刘远老脸一红,连忙打断二人说道:“快走吧,还有好几十里的路,这可不是来时坐船那速度,再墨迹天黑都到不了家了。”
几十里路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加快脚步的话两个多时辰就可以走完。步行这么远的距离,要是在大半年前,刘远想都不敢想,可是对现在的刘远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难事。
夕阳西下,撒出万丈霞光,青水河边的小路上,拖着三道长长的影子,前方还有一道粗短些的影子,三人一驴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家里,结束了这次进城之旅。
清点完买的东西,又给毛驴喂了草料,终于清闲下来的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吃着晚饭。
“大哥,地瓜什么时候熟啊?”黑牛边吃饭边含糊不清的说道:“俺还想吃烤地瓜。”
“就知道吃!”黑牛娘拿着筷子敲在黑牛的脑袋上笑骂道:“除了吃还会干啥?”
“大娘,吃得多才能有力气干活啊,”刘远喝口粥咽下嘴里的菜说道:“别急啊黑牛,等地瓜熟了,第一个就烤给你吃。”
晚饭过后,刘远没有和往常一样,与王翰一起回煤厂睡觉,而是沿着小路,漫无目的地转悠了起来。
独自行走在微凉斑斓的夜色中,凉风吹来,此时的气温有点像半年前,那时候刚来到这陌生的世界,孤身一人的刘远,总会时不时的想念另一个世界的家人和朋友。
而今半年的相伴,刘远早已在内心中把黑牛家当做了自己家,在这里好好的活着,也许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不知不觉中,刘远走到了地瓜地旁边,这是唯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东西,也是他心里的一种寄托。从地瓜发芽,到剪枝栽种,再到如今的生机盎然,刘远看着,想着,内心渐渐的平复了下来。
朦胧中,他仿佛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都长满了地瓜,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耕种,收获,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第八章 取暖神器()
虽然已是凉秋,但中午的阳光还是相当的暖和。午饭过后,刘远挑了一筐上好的黄泥,让兄弟俩打打下手,在小院中神神秘秘的摆弄起来。
黑牛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便问道:“大哥,你弄啥嘞?”
刘远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冬天你冷不冷?”
“冷啊。”黑牛不明白为什么说这个:“这跟你玩黄泥有什么关系?”
此时闲在一边的王翰开口了:“你不懂了吧,这玩意能取暖,你没看见大哥弄了一会就满头大汗了吗?”
刘远听了噗嗤一笑:“你懂的还挺多,别废话,快来帮忙。”
三人合力把黄泥弄成了一个一尺多高的圆柱形,又在中间挖了三寸多宽的圆洞,又用几条铁片放在圆洞上,接着又用黄泥做了一个中空的底座,底座上开了一个小圆孔,又做了一个正好可以塞进圆孔的黄泥塞子之后,终于算是完工了。
刘远看着眼前的作品拍了拍手,满意的说道:“这就是前几天跟你们说的取暖神器,煤炉!”
待得黄泥晒干之后,在圆洞底部的铁条上放入点燃的细柴,上面放上蜂窝煤,引燃之后,煤炉上放了一个水壶,不一会便烧开了一壶水。
在几个月以前刚开始制作蜂窝煤的时候,刘远就想要制作煤炉,可是想到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怕是没几个人买他的煤炉,所以一直等到现在。
随着季节的转换,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等到深秋寒冬,大家都会需要这么一个煤炉,不仅可以烧水做饭,还可以取暖,点燃的煤炉放在屋子里,可以将室温提高许多,只要在加上一个密封的排烟管道,就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整个冬天都可以在暖和的室内度过。
对于没有什么取暖设施的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寒冷的冬天是最难熬过去的,如今有了物美价廉的煤炉,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购买使用。等到煤炉卖出去了,蜂窝煤的销量也会大幅上升。
实验完这煤炉烧火的能力没有问题后,刘远赶在天黑之前,又把一根竹竿掏空,做了一个通风管道。把煤炉放到一间封闭的房间里,煤炉上预先留下的地方装上了竹竿管道,点燃煤炉,又在房间里放了一只活鸡,关紧窗户房门以后,便回家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远打开了房门,发现那只鸡还在活蹦乱跳,这才放下心来。然后自己走进屋去,又吩咐黑牛和王翰二人,在门缝外往里看,若是发展自己有任何状况,立马冲进来把自己抬到外面空气新鲜有风的地方,这才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静静的坐在屋子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屋里几乎闻不到煤烟味,而且也感觉不到任何的头晕或者不舒服,刘远从开始的紧张慢慢的平复下来。
就在刘远无聊的将要睡着的时候,三人约定好的时间终于到了,刘远大笑一声冲出屋去,整整两个时辰,没有一点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看来是成功了!
兄弟三人激动非常,又去准备黄泥,稍微改进了些制作工艺,再次开工制作煤炉。
黑牛家里首先用起了煤炉,比起土灶来,这煤炉烟少不呛人,而且可以一直点燃,不用每次都要生火,同时可以取暖,最重要的事,蜂窝煤用起来不要钱啊!
这一天又到了钱大宝来收煤的日子,刘远三人赶着驴车,拉着几十个煤炉来到了码头,一番吹嘘之后,不仅把煤炉的各种好处都说了一遍,更是把钱大宝说的心动,没有任何犹豫,当下拍板把几十个煤炉全部买走试销。
做这种黄泥煤炉,除了人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与蜂窝煤一样,价格定的非常低廉,只要二十文钱就能买到一个。
除此之外,凡是购买煤炉的,全部赠送五十块蜂窝煤,这样一来,不仅会让自家生产的煤炉更有市场竞争力,还会使很多处于观望的人们,也加入到购买煤炉的大军中来。
这个价格也是刘远考虑再三才确定下来的,首先价格便宜才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用的起,其次薄利才能多销,最后,定价便宜也是防止因为利润高而出现大批的仿制者进入市场竞争。
接下来的日子就忙活多了,因为钱大宝走后没几天,就托人带来了消息,绝大多数试用煤炉的人家都说好用,相信等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家来购买煤炉。
深秋马上就要到来,煤厂得赶在秋收之前大量备货,免得影响蜂窝煤和煤炉的供应。在煤厂又招收了一批工人之后,刘远便琢磨选出两个人来进行内部管理。
刘远雄心勃勃的想着,以后的生意会越做越大,只靠自己几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到时候肯定要招收一些管理人员。与其以后急需用人的时候赶鸭子上架,还不如现在就培养一下管理人才,顺便在摸索一下各项人才培养的流程,免得以后扩大生产的时候,因为管理人才的制约而发展不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兄弟三人商议之后,便选出了李慎和赵红良两人,此二人工作勤快,为人诚实,平日里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不错。
李慎此人做事很是严谨,在蜂窝煤流水线上对自己的要求最是严格,而且善于带动他人,所有产出的蜂窝煤,就属他所在的那条流水线生产的最符合标准。
而赵红良平时相对来说有点沉默寡言,不过此人喜欢钻研,这半年来对蜂窝煤的生产流水线提出了不少的改进建议。
一番问询之后,双方都很是满意,从此,李慎便成为蜂窝煤小组的组长,带领一部分人手进行蜂窝煤的生产工作。而赵红良则成为了煤炉组的组长,和刘远学会了制作煤炉之后,带领剩下的工人进行煤炉的生产工作。
秋意浓郁,薄雾轻纱似的笼罩着大地,阵阵秋风吹落片片树叶,落叶纷飞,随风舞动,田野里那一片金黄色的稻田,在秋风中如波浪般涌动,又是一年秋收时。
煤厂照例放了假,刘远三人一大清早就赶着驴车,去往地瓜地里准备收地瓜。
瓜藤都已泛黄,刘远用锄头把瓜藤拢到一边,再轻轻的锄开泥土,黑牛和王翰则在后面把地瓜扒出来,装到麻袋里面放到驴车上。
临近午时,三人也顾不得回家吃饭,黑牛娘放心不下,早早的就把饭菜送到了田地,三人胡吃海塞后又匆匆忙忙的开始干活。
地瓜向来高产,不到一亩的地,三人足足挖了一整天,又把地里翻了一遍,确定没有漏网之瓜后,哼着小曲赶着驴车,满载着近千斤的地瓜回了家去。
到家之后,黑牛王翰也顾不得洗手,火急火燎的拿着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