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大汉奸之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十大汉奸之死-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人?”住在一楼的汪精卫卫士喝问道。    
    王鲁翘等人随即闪身躲在一棵大树后。这时,一楼的后门打开了一条缝,这是汪精卫的厨师听到响动,开门出来看看动静。“啪!啪!”王鲁翘举枪就射,厨师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唐英杰带着人乘势冲进后门,堵住了卫士的房门:“都不要动,谁要出来,老子打死谁。”汪精卫的一名卫士还想往外冲,“啪!”又是一枪,卫士捂着左胳膊倒在一边。这些卫士没有武器,这个时候他们只能被堵在屋子里干着急。    
    就在唐英杰堵住卫士的房门之时,王鲁翘带着人早已冲上三楼,直扑靠北边的那间卧室。    
    房门已被锁死,而且非常结实,王鲁翘连撞几次都没有撞开。正在王鲁翘着急之时,唐英杰提着利斧赶到。唐抡起大斧,用力向房门劈去。只几下,就将房门劈了个大洞。    
    室内的台灯亮着。王鲁翘借着灯光朝里瞧,看见床下趴着一个男人,正瑟瑟发抖,头拼命往床下钻,背部完全暴露在外边。依据体形判断,此人就是汪精卫。王鲁翘没有迟疑,端起勃朗宁连发三枪,弹弹命中,只打得血溅四壁。枪响过后,王发现床下还有一个女人,此人当是陈璧君无疑,便甩手又是三枪。王鲁翘认定,这几枪汪精卫夫妇即使命再大,也必死无疑。他本想进去验明正身,可是房门还是打不开,便指挥人马迅速撤了出来。    
    很快,王鲁翘和唐英杰率人跑了出来,钻进了前来接应的吉普车。“怎么样?”陈恭澍见他们上了车,忙问道。“两人已经上路。”王鲁翘无比轻快地回答。    
    “好!”陈恭澍高兴地拍了拍方向盘。吉普车一加油门,飞快地消失在浓浓的夜幕里。    
    陈恭澍哪里知道,这一回,汪精卫夫妇又是有惊无险。    
    原来,当楼下传来第一声枪响的时候,汪夫妇就被惊醒。汪精卫正准备出房门探看,他的女婿何文杰与女儿汪文惺跑了上来:“有刺客,赶快进屋!”他们将汪精卫夫妇推进了室内。刚刚进屋,王鲁翘就冲了上来。    
    听见有人撞击对面的房门,接着就是斧子劈门的声音,汪精卫等人趴在地板上,大气也不敢出。    
    枪声过后,四周平静下来。对面屋子里传来曾仲鸣与夫人方君璧痛苦的呻吟声,何文杰打开房门,看了看走道上已经无人,便冲进了曾仲鸣的卧室。    
    昏暗的灯光下,曾夫妇倒在血泊里,曾的前胸还汩汩往外冒着血泡,其状恐怖。何文杰吓得不知所措,要汪文惺赶快打电话报警。    
    十几分钟后,法国警察赶到。随后,救护车将曾仲鸣夫妇送到医院急救。    
    曾仲鸣送到医院后,伤势非常严重,但他神志尚清醒。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让人赶快拿来支票,一张张在上边签名。汪精卫从重庆随身携来的现金,都是以曾的名义存在银行,如果没有曾的签名,这些钱将很难从银行取出来。曾签完名后,便昏迷不醒,经医生全力抢救,仍回天乏术,死在手术台上。曾仲鸣夫人方君璧右胸中了一枪,另两枪一枪在臂,一枪在腿,在医生的救护下,保住了性命。    
    再说陈恭澍带人撤出高朗街,回到住地后,详细询问了王鲁翘行刺的情况。王边擦枪,边拍着胸说:“陈组长你放心,凭我的枪法,汪精卫、陈璧君这次必死无疑,就是两个汪精卫,也做了枪下鬼,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正当陈恭澍一伙举杯庆贺的时候,出去打探的人员回来了,他们带来了令所有行动组成员沮丧的消息:汪精卫没有死,一死一伤的是曾仲鸣夫妇。    
    陈恭澍没有想到,这次计划周密的行动,又以失败告终。不过,他绝没想到,这正是戴笠搞的鬼。原来,就在戴笠下达行刺汪精卫命令之时,蒋介石临时改变了主意,现在干掉汪,似乎太便宜了他。他要留下汪精卫,逼着他去当汉奸,让他遗臭万年。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戴笠,并要他绝对保密。于是,戴笠秘密飞到河内,找到唐英杰,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唐英杰侦察回来后,就按照戴笠的密命,将曾仲鸣夫妇那间带阳台的卧室说成是汪精卫夫妇的,导演了这场误杀的闹剧。因为日本政府的冷落,汪精卫正举棋不定,考虑与老蒋讨价还价,准备去欧洲的时候,高朗街的枪声,使他彻底失去了对蒋的信任。经历这场劫难后的汪精卫,再也不计什么名利得失,加紧了与日本人的联系与勾结,最后毫不犹豫地投进了日本人的怀抱。    
    从此,汪精卫永远失去了在中国政坛上东山再起的机会,失去了在国民党内与蒋介石抗衡的资本。这,也正是蒋介石所企盼的。    
    1939年4月25日晚,汪精卫在日本人的保护下,秘密逃离河内,经由海防乘船前往上海。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开场,汪精卫当上“主席”,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其他汉奸们也都分得一官半职。    
    


头号汉奸—汪精卫巨奸的下场

    陈璧君病急乱投医,请来江湖郎中为丈夫治病,岂知郎中对汉奸恨之入骨,故意将枪毒扩散。日本医生虽竭力进行抢救,但最终回天乏术。汪死后两年,终被焚尸扬灰    
    转眼两年过去了。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内外反法西斯形势开始好转,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抗战胜利不远,汪精卫知道末日即将来临,惶惶不可终日,本来就不好的身体,这时变得越来越差。特别是一想到当年测字先生预测的“可杀可剐”,就会心惊肉跳。    
    原来,当年汪精卫刚“还都”南京,当上伪政府主席时,一天他微服上街,路见一测字先生,便上前抽了一字,此字为“哥”。测字先生说:“哥”有三解,哥者,两“可”相连也。第一解为“可父可师”。汪精卫听罢觉得自己地位显赫,对世人来说,的确是“可父可师”之人,心中便十分得意。测字先生又道:第二解乃“可敬可佩”。汪听罢更加高兴,想起自己青年时代慷慨歌燕市,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之英雄壮举,实是“可敬可佩”。他认为测字先生很有水平,忙问第三解何意?谁知测字先生却噤声不语,说第三解乃天机不可泄露。汪精卫不便暴露身份,只得怏怏而归。为这第三解,汪精卫彻夜难眠,一心想知结果,第二天又去找测字先生询问答案。不料测字先生已飘然而去,只在地上留下用白粉所书八个大字:“可字三解,可杀可剐。”看得汪精卫魂飞魄散,从此打不起精神来。如今日本主子的势力已是日薄西山,中国人民的抗战即将胜利,每当想起当年测字先生的可怕预言,汪精卫就会不寒而栗。早在1935年,汪精卫被人行刺,大难不死。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要取出这粒弹头十分困难,弄得不好便会危及生命,医生不敢下刀,便把这颗子弹留在了体内。这个时候,旧伤时时发作,使得汪疼痛不已。    
    1943年11月,日本在东京召开大东亚会议,汪精卫参加这次会议,并会见了首相东条英机。工作谈完之后,汪精卫向东条英机提出一个请求,他想请东条英机派几名医生去南京,为自己取出留在后背上的那颗子弹。    
    东条英机答应了汪的请求,派出了黑川利雄一行,带着医疗器械,来到南京。    
    经过一番细致检查,黑川利雄告诉汪,后背的那颗子弹已伤至骨头,但并没有什么大的障碍,还是不取为好。    
    汪精卫仍不放心,子弹留在体内,他总觉得是一个威胁。没过多久,汪精卫跑到南京日本陆军医院,坚持要医生取出子弹。日本驻南京陆军医院的后勤部队长、中将医师铃木小荣于1943年12月亲自操刀,替汪取出了那颗子弹。    
    可能是手术伤及了中枢神经,术后,汪精卫的双腿变得不听使唤,一时大小便失禁,病情恶化,任何药物均不起作用。陈璧君见汪精卫病情加重,十分着急,见西医不行,便求助于中医秘方。她托付亲朋好友,寻找民间中医,企盼奇迹出现。最终,陈璧君的侄儿陈春圃辗转打听,在江苏无锡找到一位治骨伤疮毒的名医刘一帖。这位医生用祖传秘方治疗刀伤枪伤和无名肿毒很有名气,外号“刘一帖”,意思是再难治的伤,只要他的一帖膏药,很快就可以好。刘一帖名扬江湖,其真名反被人忘了。    
    刘一帖被请到了南京汪精卫的病房。他微闭双眼,认真地为汪把脉,替汪做了仔细检查。他发现汪的创口已经平复,只是内侧发烫,脉象细促,便开了两剂退火的药,接着从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拿出一张膏药,在酒精灯上烤了一会儿,然后贴于汪的背后。    
    第二天,汪感觉到后背凉飕飕的,疼痛大大减轻。    
    陈璧君暗自高兴,即派陈春圃给刘一帖送了一份厚礼,并派车邀他复诊。    
    刘一帖来到医院,检查了汪精卫的创口,面露喜色地告诉陈璧君:“汪先生创毒不重,只要照原方服上两剂,等两个时辰后,再贴一帖毒散膏药,便可一劳永逸了。”一面说,一面从小药箱内取出膏药交给陈璧君,交代了几句后,便告辞回旅馆去了。陈璧君拿着药膏,自是千恩万谢,亲自将刘一帖送上汽车,目送他远去。    
    汪精卫以为这一张“败毒散”贴了之后,便可消灾纳福,也等不得刘一帖必须等两个时辰的嘱咐,马上要陈璧君给他贴上。谁知这张膏药贴后没过一会儿,汪四肢抽筋,贴膏药处火烧火燎发烫,疼痛加剧,手心、脚心和额心一齐沁出汗来。陈璧君见状,慌了手脚。她一面请铃木大夫审视,一面命陈春圃去接刘一帖到医院会诊。陈春圃去了半个时辰,气急败坏地回来报告说,那刘先生已离开旅馆,四处寻找,已不知去向。陈璧君知道不妙。    
    三天后,汪精卫收到一信。陈璧君拆开一看,见白纸上写着四行大字:    
    厚礼不该收,既收亦不愁。 平生药一帖,宜人不宜狗。陈璧君看了信,气得两眼发黑,差点没晕过去。    
    刘一帖的这帖药,将子弹铅毒扩散入骨,汪精卫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不仅脊椎骨和胸骨疼痛难耐,而且开始发高烧。1944年2月,黑川利雄邀请日本名古屋大学神经外科斋藤正教授来南京诊治,发现汪已病入膏肓,因受条件限制,无法控制其病情发展,当即决定带他到日本治疗。    
    就这样,汪精卫被抬上飞机,直飞名古屋,住进了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4楼一间特设的病房里。为了对外保密,这间病室叫做“梅号”。    
    日本政府对汪精卫赴日本治病当作最高机密,对外讳莫如深,医院内外军警密布,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汪精卫到达日本的第二天,由名古屋帝国大学的专家胜沼精藏、整形外科教授名仓重雄和助手教户田君组成了治疗小组,由斋藤正主刀,施行手术。    
    手术中,医生发现汪精卫的三节胸椎骨已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手术后,汪精卫的身体和头部全部用石膏固定。此时的汪精卫已元气丧尽,形如僵尸,生命只能以日来计算了。汪精卫知道来日无多,开始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于是,由他口授,陈璧君记录,留下了《最后之心情》的遗书。汪精卫在遗书中,极力为自己叛国投敌进行辩护,活现出一颗死不回头的花岗岩脑袋。    
    11月9日上午9时,美军出动150架轰炸机空袭名古屋市。陈璧君和子女们在一声声巨响和火光中,将奄奄一息的汪精卫连人带床送进地下室。虽刚进入冬季,日本的天气却十分寒冷,地下室又无暖气设备,如同冰窖。    
    地下室寒气侵袭,加上又惊又吓,汪精卫的病情急剧恶化。到了第二天清晨,汪的体温上升到41度,心跳每分钟128次,呼吸极为困难。日本医生虽竭力进行抢救,但最终回天乏术。1944年11月10日下午4点20分,汪精卫躺在病床上抽搐了几下,停止了呼吸。    
    汪精卫1935年遇刺后,医生就说过,他顶多只能再活10年,如今刚好10年过去,果真应验了当年医生的预言。    
    汪精卫死后,日本军方将他的尸体运回南京。在日本军警的监护下,汪精卫被葬在他生前选好的梅花山麓。    
    梅花山在中山陵左侧,是紫金山的一部分,也是游人去中山陵和明孝陵必经之地,因多梅花而得名。这里环境幽静,鸟语花香。    
    11月23日,在日寇军警的严密监视下,汪的棺木被埋葬在梅花山麓。汪精卫的坟墓内窖为圆形,直径一丈四,内窖壁上嵌着大理石。    
    陈璧君自知汪精卫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便亲自布置,在棺木下葬后,将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浇筑成厚厚的墓壳,坚固无比。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还都南京。    
    听说汪精卫埋在梅花山上,蒋介石气不打一处来,命令何应钦马上平坟。    
    于是,何应钦派出工兵营,将汪墓炸毁。    
    炸坟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前三天,往中山陵方向的交通即被封锁。工兵爆破分两步,第一步炸开外层混凝土,第二步炸开内窖。    
    1946年1月21日深夜,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坟墓炸成数块。开棺时,由当时的南京市长马骏超亲自检查,其余无关人员避开。开棺后发现,汪氏入棺经防腐处理,尸体保存完好。除在汪的口袋里找到一张陈璧君亲笔写的“魂兮归来”的三寸纸条外,别无它物。    
    随后,起出的棺木被装上大卡车,运到清凉山焚尸扬灰。工兵营当夜平整好坟地,在坟地上建了一座小亭,两边修建了长廊,随后又种上花草树木,使这里成为一处风景点,与中山陵遥相映衬。游人至此,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埋葬过投日巨奸汪精卫。    
    汪精卫死前曾写过一首《自嘲》的绝命诗。诗道: 心宇将灭万事休, 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 谅无后人续春秋。    
    这首诗,道出了汪精卫临死之际无可奈何的悲凉心境,一代巨奸,就落得如此的下场。    
    


二号汉奸—陈公博北平之行(1)

    陈公博(1892—1946) 祖籍福建上杭。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等职。1938年12月投敌,任伪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主席等职。1946年6月,以汉奸卖国罪被处决。    
    六岁能读《水浒传》,从小练就一身武艺。早年参加共产党,胆小未敢参加中共“一大”的嘉兴南湖会议。发表脱党声明    
    1945年8月25日,天刚蒙蒙亮,一架MC型运输机在晨曦中从南京明故宫机场起飞。飞机起飞后一直向东飞去。机上坐着陈公博及妻子李励庄、秘书莫国康,还有伪安徽省省长林柏生、伪实业部部长陈君慧、伪行政院秘书长周隆庠等共七人。陈公博坐在机舱内临时放置的木凳上,双眉紧皱,心事重重。抗日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而告终,身为伪国民政府代主席的陈公博知道难逃法网,决定秘密出逃日本。这一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批准。日本政府派出了这架运输机,接陈公博去日本。    
    MC型运输机在日本本州岛阴县西郊的米子机场降落。 听说目的地已到,陈公博长叹一声,起身率先下了飞机。陈公博一下飞机,就向随机陪同的日方人员小川哲雄交待说:“我们来到贵国,请为我们保守秘密,一定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们的行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