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弟子之荡平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谷弟子之荡平六国-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角吹起凄凉的号角声,鼓声如雷,旌旗摆动,蒙武大叫一声:“出击!”

    秦灭六国的第一场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第二十九章 鏖战宜阳(上)() 
宜阳城的骨架很大,城南是宽阔的洛河,形成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城北是一座无名土山,山虽不高,但也算一个屏障,和洛河南北相望,正好将将宜阳城卡在中间。宜阳坐东朝西,西门外就是宽阔的平原。所以秦军从西边过来,前边都是顺顺当当,没啥阻碍,唯独到了宜阳这里,就像遇到了一颗钉子堵在面前。宜阳不拔,钉子不除,荡平六国的道路必然不通畅。

    宜阳这个西城门很大,可以同时容纳八骑齐头并进。此时左翼一万人排开八路纵队,就像一股铁流,快速涌入城中。骑兵的速度飞快,只是片刻的功夫,一万人马已经涌进去大半。蒙武在中军大旗下微微颔首,心道:“就算城内是刀山火海,我这一万人只要进的城去,也能把刀山踏平,火海浇灭!”

    蒙武作为百战老将,也并不是鲁莽之辈,他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所以只让一个万人队快速进城,其余四万人都在掩护。进可攻,退可守,凭借秦军的战力,韩军不管耍什么幺蛾子,都不会影响到他的作战计划。

    “报!城头上原有的少量守军突然不见了!”观察斥候快马驶到蒙武面前,报道说。

    “哈哈!我大秦军威雄壮,三三两两守军自知不敌,溃逃而已,岂有他哉!”蒙武很自信。在他的印象中,六国之师中除了赵国,其他的都是稍一接触就溃败而逃,连像样的抵抗都没组织过。

    刚说完这句话,只听一声震天炮响,北边土山上瞬间涌出大量韩军。也是清一色的铁骑,借着土山下冲之势,如雷霆万钧,快速的向秦军中央方阵冲过来。

    “报!土山韩军两万余人,正在袭来!”

    蒙武并不惊慌,传令道:“中军两万五千人,分出两万,迎击土山韩军!”在他看来,两万对两万,凭借秦军战力,击溃这股韩军料也不难。

    大旗摆动,中军分出两个万人队,在两个万夫长的带领下,直接撞上了土山下来的两万韩军。一瞬间,铁器碰撞声,喊杀声,人仰马嘶声,震动原野。

    “报!已经进城的六千骑,在城内遭到韩军狙击,韩军人数众多,已经包围我军!”观察斥候又来报道。

    蒙武心里一紧,顿感不妙。进城的万人队此时刚入城六千,就突遭包围截杀,秦军兵少,短期内还能应对,时间一久,只怕不支!

    “传我将令,未进城的四千人马,拼死也要杀进城去,解救进城人马!右翼一万人和中军剩余五千人,下马步战,加云梯,攻城!”

    蒙武所带的五万铁骑虽不是专业的攻城步兵,但知道这次攻打的是宜阳,也携带的有简单的攻城器械。此时事情紧急,城内六千铁骑被围,城门口又被韩军堵住,外边的大队人马干着急进不去,不做孤注一掷之举,只怕那六千人就要被活活绞杀了!

    秦军五万人马,已经有四万五千人投入了战斗,两万中军抵挡土山韩军,一万左翼要么已经进城,要么还在进城的路上,一万右翼和剩余的五千中军已经下马步战,只有赢平的五千先锋还在原地不动。先锋大将反而被搁置一旁,不知是蒙武的有意疏漏还是留作后手。

    牛皮号角吹起来,凄厉的声音响彻战场。秦军一万五千骑士跳下战马,架起云梯,搭到城墙上,直接向上爬去。

    秦军之所以号称虎狼之师,就是因为个个精锐,上马可马战,下马可步战,此时作为攻城步兵用,倒也有板有眼。可见秦军平时训练时,也并不偏颇于一个兵种。密密麻麻的秦军附上云梯,眼看就要攀到城头了。只要登上城头,从城头上居高临下冲下来,就可以对城内的韩军形成巨大压力,解救被围的六千秦军也是水到渠成了。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秦军的攻城部队堪堪爬到一半高度,原来空无一人的城头突然喊声大作,数不清的韩军骤然出现,更可怕的是,这些韩军手中还有弩机,弓箭,檑木滚石,明显是准备已久了。

    “弩”,是韩国的头号杀伤性武器。韩国国力弱小,但缘何能跻身七大战国之列,就是因为韩国善于制造这种“弩”,是以被称为“劲韩”。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意思就是远距离射去,可以洞穿人的胸部,近距离射去,可以直接射中人的心脏。

    此时大量弩机出现在城头,蒙武暗叫一声不好。来不及反应,弩机发动,尖锐的破空之声传来,无数弩箭如蝗虫一样飞来,顷刻间落在攻城的秦军队伍上。一片惨叫声传来,不少秦军将士应声而倒。血肉横飞,断臂残肢,不忍直视。别说攻城的秦军没有盾牌,就算有是正规步战之兵,装备着厚实的牛皮盾牌,也挡不了这些弩机的攻击。

    攻城部队稍一停滞,又有无数檑木滚石从城墙上倾泻下来。檑木是防守利器,势大力沉,咕噜噜的滚下来,碰到云梯就压断,遇到士兵更是直接带走。滚石的精度虽然不如弓箭,但胜在多不胜数,像下冰雹一样,不分三七二十一的砸下来,即使戴着头盔,也无法抵抗。

    经过这一波儿檑木滚石的攻击,又有无数的将士倒下。蒙武只觉得心疼不已。没想到韩军守得这么凶猛,也怪自己当初没听赢平的劝解。可眼下两军胶着,秦军的攻城部队又损失了这么多,蒙武早已是杀红了眼。打硬仗,他从来不怕,不把宜阳守军全歼,就难以消除这心头之恨。

    要说此时的阵势,倒也不是太大的劣势。平原上的两万秦军已经渐渐的将土山韩军击退,只是土山韩军还在死守,为了大部队达到战略目的,不惜多牺牲一点,也要更多的黏住秦军主力。攻城的一万五千人受阻,小有伤亡倒也罢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最要命的是进入城中的六千铁骑,此时正不知承受多大的压力。无论如何,都要先攻入城中救下他们!

第三十章 鏖战宜阳(中)() 
蒙武作为主将,眼看六千秦军陷入城内吉凶未卜,心中大急。为今之计,只有从正面攻上城头,才可以营救城内秦军,同时能将大部队登城,也意味着宜阳拿下了。

    “哼哼!打硬仗,秦军从来不怕!众将听令,死战攻城!“蒙武说完这话,同时也一跃下马,带领自己的亲兵卫队,亲自向城头冲去。

    主将一般是不需要亲自上阵的,他们的安危关系到军心稳定,乃至战场成败。但此刻蒙武已经杀红了眼,顾不了那么多了,攻城部队受阻,城内秦军深陷,为今之计,只有硬拼了!

    “蒙将军不可轻动啊,您是主帅,怎可轻身涉险?不如让赢平带领先锋五千前去攻城,您在中军指挥即可!“

    眼看蒙武就要冲上去,赢平就自告奋勇,愿意率先锋攻城。蒙武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一阵惭愧,他就是立功心切,再加上对韩军太过轻视,才中了埋伏,造成这个难以收拾的局面,要是早听赢平之言,探听虚实之后再进攻,恐怕就不会这样了。如果赢平代他去攻城,自是比他亲自上去效果更好一点。赢平年轻气盛,手下将士也更加精锐,但赢平毕竟是秦王的亲儿子啊,秦王让蒙武带着赢平锻炼,可没说让他冒着生命危险锻炼啊,要是赢平有什么闪失,他即使攻下宜阳,灭了韩国,秦王那里也不好交代的。蒙武作为朝廷老将,基本的政治法则还是清楚的。

    “老夫好久没上阵活动筋骨了,平公子就不要和我争了,我上前去,你留在中军指挥大局!“

    “蒙将军此举不妥,请三思!”当此危急时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作为副将的赢平直接指出了蒙武的不妥。

    “勿再多言,这是军令!”蒙武说的斩钉截铁,黝黑的大脸沉的要滴出水来。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战场之上,主将的决心和毅力有时候抵得上千军万马。看到主将的大旗如披荆斩棘,直奔最前线,秦军儿郎们就知道蒙武亲自出马了。顿时,秦军稍稍被迟滞的攻势又陡然一紧,密密麻麻的云梯重新搭上城墙,无数秦军身手敏捷,快速向城墙根推进。

    赢平依然带领他的五千铁骑,站在中军处,按兵不动。不是他不想动,是这个战场上一定要有一个掌控全局的人,也一定要有机动部队以应对突发情况。五千先锋铁骑是五万秦军的尖刀,岂可轻易用之。

    “五千铁骑,取下随身携带弓箭,听我号令,向城头韩军发射!掩护登城的袍泽兄弟们!”赢平传下将令,这五千铁骑齐声“诺”了一声,声震原野。

    秦军铁骑虽不是纯弓箭手部队,但身为骑兵,每个人都装备有一把硬弓,身背三十支羽箭。远距离时射杀敌人,近距离时则用戈矛攻击。此时攻城不下,秦军伤亡正在快速增加,不射住城头发放弩机和檑木滚石的韩军,只怕攻城部队打到最后一人也难以登顶。

    这五千人都是秦军精锐,臂力甚强,全力射出一箭,射程虽不及弩机,但发射速度比弩机快多了。弩机需要装填,大型弩机甚至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操持的动。此时赢平一声令下,五千铁骑快速驶到城墙下,拉近了和城头韩军的距离。韩军正在全力迎击攻城秦军,根本没注意到这些不速之客。还没反应过来,只听“嗖嗖嗖”的弓箭破空之声传来,五千支羽箭从下而上,大部分射中了操作弩机的韩军,中箭韩军非死即伤。攻城秦军一看韩军的弩机攻势大缓,没有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顿时奋勇争先,即使檑木滚石再猛,一时之间也抵挡不住如狼似虎的秦军。几个身手矫健的秦军士兵已经率先登上城头,和守城韩军展开了白刃战。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刚才秦军还是劣势,现在已经有反转之势。守城韩军眼看不支,但事情远远没看上去那么简单,韩军只是突然被城下铁骑的弓箭偷袭了一把,这是战术上的胜利,不是战略上的胜利,韩军精心准备的宜阳守卫战,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只听一声炮响,守城韩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又冒出了许多,有一些人直接就操作起了弩机,另一部分人则手举盾牌,掩护着操作弩机的韩军。看着架势,明显是韩军的预备队投入战场了。预备队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轻动的,现在宜阳城到了危机存亡之时,预备队不放,更待何时。可见宜阳韩军的守将对战机的把握,也是妙到毫巅。秦军这次遇到对手了。

    新的弩机手一上位,就立马瞄准城下偷袭他们的五千铁骑,“嗖嗖嗖”的射了过去。赢平的五千铁骑虽猛,但弓箭怎么也比不上弩机啊,何况人家还是居高临下,这种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的对决,胜负是没悬念的。

    赢平在中军看的真切,一声令下,五千铁骑又旋风般的回来了。赢平是很识时务的,眼看不敌,就不必再做无谓的牺牲了,别图良策才是根本。秦军铁骑这边一动,韩军的弩机基本上都放空了。弩机打固定靶还可以,打这种高速移动的骑兵,显然并不擅长。不过这一轮弩机齐射已经把这烦人的五千偷袭者给赶跑了,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正在匍匐前进的攻城秦军了。

    蒙武此时已经变身为一名秦军的高级步兵,只见他或走或停,或借掩体躲避箭雨,或趁势猛冲一阵,俨然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精锐攻城步兵。赢平在中军赞叹道:老将军老而弥辣,不减当年啊。

    城头韩军也不是盲打一气,他们也在随时观察战场情势。眼看一小队秦军行进的速度特别快,特别是领头的一位老将,打着主帅旗号,闪转腾挪间,竟然视这密集箭雨如无物,可见这人的战术素养之高。老将身边的那一群人,也是身手矫健,紧紧的护住老兵。

    “这老将不是蒙武么,没想到他亲自来了,也算是一条汉子!但也不能让他太嚣张了,弓箭手准备,射杀蒙武!”韩军守城主将韩彪厉声说道。这韩彪是韩虎的兄长,韩虎是上次在朝堂上和赢平对决的那位将军。他们兄弟二人是韩军的顶梁柱,一个守宜阳,一个守新郑。不同的是,韩彪比他弟弟更有谋略,秦军这次远来奔袭宜阳,他早就筹划得当,摆下空城计,让秦军陷入泥潭吃下大亏。可见山东六国,并非无人也。

    听到守城主将训话,下边早有亲兵卫队行动。只听“嗖嗖嗖”的破空之声,几十支羽箭挟破空之势凌厉而来,蒙武暗叫一声不好,树大招风,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若敌人针对你用力,就算是大罗金仙恐怕也不好受,间不容发之际顺势一滚,闪到一旁,饶是这样,刀枪无眼,翻滚之时后背暴露,背上也中了一箭,即使穿着盔甲,那羽箭也是破甲而入,深入肉中。虽然没伤及内脏,但这一下子,此时已成重号伤病了。

    主将受伤,这可是战场大忌,赢平这边早飞过去十数铁骑,快速蒙武救回。赢平的眉头皱成疙瘩,蒙武受伤,攻城部队无法登城,入城的万人队始终无法展开队形,已不知伤亡了多少,看这情势,已经不能再打了,硬攻只会徒增伤亡,不如先退兵,再徐图良策。

    “鸣金退兵!”此时主将受伤,人事不省,赢平就是最高统帅。一声令下,秦军如潮水般退去。

第三十一章 鏖战宜阳(下)() 
且说赢平这里下了鸣金收兵的命令,战场上的三处秦军都立马执行了退兵,但执行的效果大不相同。攻城的一万五千秦军只需要远离城墙,不再攻城就行,撤退最为容易。平原上和土山韩军对阵的两万秦军,此时已经略占上风,再猛攻一阵子,只怕就能击溃韩军,但主战场不利的情况下,次战场就算能击溃一部分韩军,不能围而全歼的话,也于事无补,所以这两万秦军也不恋战,且战且退,慢慢向中军靠拢,韩军自觉压力一轻,也不去追赶。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秦军,使守城部队的压力减轻,他们的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此时不再有秦军攻城,他们也就无需再上去硬碰硬了,毕竟,刚才就碰的鼻青脸肿。

    此时最难退的就是攻入城内的一个万人队,已经进去了八千有余,城外还有不到两千。不是城外秦军不想进去,也不是城内秦军不想退出来,只是城门口聚集了大量韩军,死命堵住城门口。他们在秦军的两面夹击之下,兀自不退。因为他们清楚,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进入城内的八千秦军就会被里边的优势韩军彻底包饺子。一战而歼敌八千,而且所歼之敌是闻名天下的秦军,试问这样的战绩,哪个国家可以轻易做的到。

    赢平在中军看的清楚,他明白韩军的企图。城门口狭小,不便于展开队形,堵在城门口的韩军就是要当个人肉盾牌,堵也要把城门口堵死。就像赢平前世经历的堵车一样,一旦道路发生事故,后续车辆就寸步难行。此时城门口的韩军越来越多,他们一个冲锋,全力向外,差一点要把城外的秦军全部赶到城门之外。如果城门边界线上没有秦军,那么他们就可以轻松关上城门,把城内秦军绞杀殆尽!

    城门争夺战!赢平知道他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如果被韩军关上城门,那此战就是完败了。

    “白亮,霍木青听令!”赢平大声叫道

    “在!”

    “你二人率领特战百人队,前去城门口,扫清一切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