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艳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倾国艳伶-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秀儿就是这点好,虽然倔,但只要道理讲通了就再没有问题,萧六爷跟她说通了,便绕到了书案那边,赏玩窗台上的盆景,头都没转过来,闲闲的道:“随你。”

    ***

    三月里的春意,仿佛天然就带着离别的味道,勾人的柳丝垂在水面上,水渠里清粼粼的波纹带着飘落的桃花瓣儿向外流淌。

    因为要装箱的东西太多,就连莺园里面的凉亭都暂时占上了,横七竖八的堆满了箱笼。

    谷师父最终放心不下赛观音,决定自己留下,让青环跟着商秀儿专司饮食,又给商秀儿挑了两个小丫头,商秀儿便起了名字分别叫青弦和青佩,分别打理自己的头面首饰和戏服。

    都要走了,她才知道萧六爷组的这套班子竟然没有名字,只得临时想了几个写在了纸上,差使檀板儿去请萧六爷过来,看她起的名字有没有得用的。

    萧六爷皱了眉头道:“你是班主,这事儿怎么今天才想起来做?”便拿笔勾了“新音社”三个字,道:“就是这个吧,明剧新音,简单直接,一听就知道。”

    商秀儿刚指挥了青弦将叠好的戏服装箱,看萧六爷已经挑好了,笑着道:“那六爷再帮忙题个字可好?”

    萧六爷嘴角微挑,道:“题字可以,制匾、做旗子也可以由我交代人去做,但我不落款。”

    商秀儿也知道不能凭借着他的名头,如果有了“萧迁”二字,肯定唱的顺风顺水,那样的历练还有什么意义?便点头应了,又道:“戏码我也挑好了,您看行吗?”

    萧六爷一眼扫了过去,看起来戏码是各行当齐全的,从小戏到大戏都有,但真正合不合适也不由他说了算,而是由看戏的客人说了算的。因此他也不多说什么,只点点头允了。正好看着青弦刚叠好放到箱子里的戏服里面露出了一角白色,煞是好奇,便指了指,道:“上身试试。”

    商秀儿将那件粉色缠枝梅女帔穿在身上,萧六爷才看出来,方才露出来的白色是袖口处透出的尺长白色袖子,正疑惑间,商秀儿透了透袖子,那两方白色便如流水般甩动起来,做了几个身段后,商秀儿又用兰花指捏着白袖子一角将脸半挡住,斜瞥着向外看。

    萧六爷饶有兴味的问道:“这么说,你的青衣都不用巾帕了?”

    商秀儿摇摇头道:“也不全是,六爷您稍等。”

    她脱了身上的女帔,又进屋换了一件藕荷色绉缎的绣花小袄,一对雪白的腕子从窄窄的袖口处透了出来,捏了条巾帕在手里,做了几个甩帕子的身段,最后也是捏了巾帕,挡了脸向外看。

    这一对比,萧六爷不由得抚掌笑道:“的确不同。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

    商秀儿道:“有的角色用巾帕实在不妥,厚重了不好看,轻了却甩不起来,还容易掉。《小宴》那折被小生扯飞了好几次,然而青衣又不能因此就死拽着帕子,那样就不美了。所以我和柳摇金才想着不若缝在袖口处,没想到却有意外之喜。”

    萧六爷欣然道:“果然是一人计短二人智长。”

    商秀儿又犹豫了一下,道:“而且,六爷您方才应该也看出来了,后者衬着小袄使用,更适合小家碧玉、丫鬟或者……或者泼辣妇人,前者更为端庄大方,若是名门闺秀或夫人之类的,还是用巾帕就太过轻浮了。”

    萧六爷想了想道:“你说的颇有道理,不过你也需要注意,这不是一般的改动,相应的也要有些身段上的设计,不能两片袖子乱甩,望之则生乱。”

    商秀儿抿唇笑道:“这个自然,我会将这些身段仔细记录、描摹下来,以待明剧传承。”

    萧六爷摇头笑道:“你想的太远了。”又皱了眉头道:“这里还有不妥当的地方,很多戏里,就拿《舍子》来说吧,刘彦昌和王夫人可穿的是一对儿的宝蓝色对帔,若王夫人有这么两块玩意儿,刘彦昌却没有,那就闹了笑话。而刘彦昌此角儿,却是老生中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角色,那么如果他也多缝了两块袖子,其他老生怎么办?”

    商秀儿咬了唇,她当时没有想到这么多,一个旦角儿袖子上的改动这样勾连起来,会牵扯到整个行当,若处理不好,必会贻笑大方。

    现在经由萧六爷之口提出,真真是个极大的隐患。

    商秀儿一时间却没有想她要怎么样处理这两方袖子,她只是忽然想到,这是出发前能得到的萧六爷的最后一次指点了,出了萧园,若遇到什么,就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她怔怔的看着萧六爷,萧六爷穿着墨青交领的淡紫色厚缎长衣,外面穿一件同色的夹棉长坎肩,盘扣并未系上,也未挂着什么腰饰,头发仍是一丝不苟用墨青色的束带扎起,显得随心适意。

    商秀儿见过勃然大怒的他,见过谆谆教导的他,见过冷厉漠然的他,待到离别临近,也见过偶尔会露出淡淡笑意的他。

    除了胡须好像略蓄长了些,这张好看的脸几乎和三年前没有什么变化,商秀儿突然的意识到,这位并不自称为师、却让她尊敬、害怕的严厉师长,也不过是三十出头的年龄。

    她突然鼻子就酸了,在这萧园三年里的日日夜夜,伴着夏花春草,秋叶冬雪,来往于莺园与萧园各处间的每一步,其实都在萧六爷的庇护下前行。

    商秀儿向萧六爷深深的拜了下去,泪珠成串的掉了下来,哽声道:“多谢六爷。”

第五十二章 雪袖

    五月午后的萧园,连最后一茬春花的痕迹都没有了,只剩浓翠满园。

    这将热未热的时分,人已经逐渐倦怠起来。

    莫忘居的外间里,当值的笙儿站在那里,头慢慢的低了下去,低到了人都将要摔倒的时候猛地又抬起来,他使劲的瞪了瞪眼睛,力图使自己清醒一点儿,可是不一会儿眼睛就又直了。他晃了晃脑袋,又使劲掐了自己一把,心道,哪怕有点动静也行啊,现在连一声蝉叫都没有,这份寂静真是要憋死人!

    春初的时候,萧园送走了一大批人,别说外宅空了,现在莺园也只剩了谷师父和青玉两个。

    虽然笙儿本来和莺园打交道的时间也不长,可是也由衷的觉出寂寞来,他暗暗的想道:我都这样,何况六爷呢?白天还好,到了夜里,一个黑漆漆的偌大的园子,只住几个人,要是他,可不敢住。

    笙儿想着想着,不由得又有些犯困,他偷偷的看了一眼书房,六爷还是在书案前,神情安详淡漠,一时间似乎也不会有什么事儿招呼他,便蹑手蹑脚的走到门口,坐在台阶上,撑着腮帮子继续胡思乱想。这里虽然冷清,可是内宅里热闹,景色也好看,六爷为啥不去内宅里住着呢?

    正坐着,笙儿听到前面隐隐有脚步声,他急忙站了起来,伸着脖子向小路的那边望,只一会儿,就看见好长时间都没见着的马尾匆匆的走过来,虽然穿着薄薄的单衣,但额头上已经见了汗。

    马尾走到门口,看到笙儿,便停了脚步,把笙儿拽过来,轻声道:“六爷还在歇息吗?”

    笙儿摇摇头道:“今个儿中午六爷就一直没睡呢。”

    马尾便晃了晃手里的信封,道:“那你在这守着,我直接进去,商姑娘那边有信来。”

    笙儿拉住了正要往里走的马尾,耍赖道:“我都无聊死了,你让我跟你一起进去吧,我也想知道。”

    他是后来的,年纪小,马尾平时也甚是关照他,便点了点头。

    笙儿才兴高采烈的进到书房,语气里都带了几分雀跃,对萧迁道:“六爷,马尾回来了。”

    萧迁抬起头,看向笙儿身后,马尾恭恭敬敬的走上来,先是施了个大礼,问了萧迁的安,才双手将信递了过去。

    商秀儿带着新音社离开霍都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悄无声息的,仿佛就是霍都松阳江港口那百十艘船中的普通一个,毫不惹眼的出发了。

    萧迁没有去送行,甚至连萧园都没出,他是希望商秀儿能独自安排好这一切的,但他虽然表面平静,内心却也止不住的担忧,不然不会把马尾派过去,让他跟一段再回来。

    马尾肃立在旁边,萧迁慢条斯理的开了信封,抽出了几张信纸来。

    笙儿也不由得抻长了脖子,一会瞄着他根本看不到的信,一会儿瞅瞅萧六爷的表情。

    萧迁的表情还算平静,信是刚上任没多久的“商班主”写来的,用词恭敬而且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的将离开霍都以来的事情以及打算都写在了上面,萧迁笑了笑,仿佛看到了商秀儿还站在自己面前回答课业。

    萧迁将信纸折好,重新放回信封中,道:“笙儿,去把架子上那个玳瑁匣子拿来。”

    笙儿急忙端了来,小心的放到萧迁面前。

    萧迁把信放进去,又盖上用玳瑁镶嵌出祥云飞鹤的的盒盖,珍而重之的放在了案头,才看向马尾。

    马尾是个知机的,若是萧六爷只看了信就放了心,那还要他跟过去做什么,定是要他说说他自己亲眼所见的情况,便躬身回道:“新音社的人还是服商班主的,虽然最开始没能在霍都先演一场,大家伙儿有些异议,但很快也被商班主说服了。”

    萧迁挑了挑眉毛道:“哦?怎么说?”

    马尾笑道:“商班主说,霍都毕竟还是六爷的地盘。真的在霍都演,六爷不去的话,难免有人以为六爷看不上明剧,去了,必定就会有人问六爷怎么看明剧,六爷更是没法回答。是个两难的事儿,不如离了霍都往上京走,闯出名头再回霍都。”他看了看萧六爷,道:“商班主还说,除非社里的人在萧园过惯了好日子,不敢闯了。”

    萧迁一笑,道:“她这激将法倒是现学现卖。”

    马尾道:“以小的看,商班主心里有主见,身上有功夫,就唱戏本身来说,管理这一班老小决计没什么问题,只是俗务上还不太通。”马尾想了想,又道:“还有一点,不知道小的是不是瞧差了,总觉得商班主没拿自己当角儿似的,不过幸而六爷请了管头儿,还有两位见多识广的岳师父压着,料然无事的。”

    萧迁点点头道:“她不把自己当角儿,两位岳师父也不能允,会提点她的。你返程的时候船行到哪里了?”

    马尾道:“因是北上,这阵子却刮得是东北风,行船有些艰难,小的估摸着现在还到不了苏城呢。”

    萧迁倒不急,他想了想,又扶着额头,总觉得忘了什么,站起来走了几圈,才急切的道:“对,艺名!”

    商秀儿是不能再叫“九龄秀”了的。

    但是临行前,不知道是因为事情太多了还是其他原因,戏班子都起了名,反而头牌的名字没有商定过。

    马尾走的也仓促,萧六爷未来得及让他传话给两位岳师父,请他们帮忙为商秀儿起个响亮的艺名,所以他在萧园,最担忧的反而是商秀儿直接挂了“商秀儿”出来,或者取了一个糟心的艺名——那可就不太妙了。

    马尾愣了一下,道:“商班主信里没写吗?”

    萧迁看马尾这神情,知道艺名肯定是已经有了的,便道:“没写,起了什么名字?”

    马尾道:“二位岳师父一开船就想起来这回事儿了。拟了好几个请商姑娘挑,好在下一个落脚的地方把旗子什么的做出来。但商姑娘自己早有主意,没用上他们拟的,说临行前自己已经起好了,叫‘商雪袖’。”

第五十三章 久违的江面

    马尾这么一念出来,萧迁的眉头就有些发皱,这名字略微拗口了。

    如果还在萧园,冲着这个发音,也必须要改。

    但现在商秀儿是“将在外”,非要改就少不得使人快马追过去传话,那时节还不知道她是不是已经拿了这个艺名挂牌唱过戏了,看样子十有**这个艺名改不成了。

    想到这里,萧迁神色更是有些抑郁,叹了口气道:“也罢,是取的哪两个字?”

    马尾道:“雪白的雪,长袖的袖。”

    萧迁顿时一愣。

    反倒笙儿“啊”了一声,大呼小叫起来,指着萧迁房里挂着的衣服道:“不正是那个?”

    萧迁和马尾顺着笙儿的手指看了过去。

    因萧迁一直在琢磨她临行前在青衣袖口上缝制的那两方袖子,所以房间里挂了一件。

    那是一件黑绉缎镶宝蓝色边儿的青衣褶子,衬着黑鸦鸦的面料,一对袖子真的跟雪一样,白的一尘不染,竟有些耀眼。

    萧迁怔在了那里,心里的感受莫可名状——明明临行前想过自己的艺名,却避而不谈。

    那么固执的、坚持的起了这样的名字,内里的深意,萧迁懂。

    ***

    时隔三年多,商雪袖再一次站到了船头。

    逆风行船,她用手拢着被风卷起的一头长发,看着江面,这不是她熟悉的松阳江。广平江的江面略比松阳江狭窄一些,因此水流也更急一些,尤其是起了风以后,这船晃动的更加厉害。

    新音社里很多人不适应行船,即使这艘船已经比以前牡丹社的船大了很多,行驶时也比较平稳,也还是有晕船相当厉害的,就像李玉峰兄妹,都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一起来就忍不住要吐的稀里哗啦。

    但是商雪袖不怕,她在船舱外面,怎么都呆不够,风冷冷的吹到脸上,仿佛能吹尽胸臆间的烦闷,向远处望去,广平江如同一条长长的银链从自己的脚下通往看不见的远方,两旁的险峻高山,缓缓地落在船的后面。

    她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再睁开眼睛,山高海阔,与处处精致的萧园,那么不同。

    管头儿从她身后走了过来,道:“商班主,再有个两天,就到杨镇了。”

    “哦?”商雪袖的眼睛亮了亮。

    杨镇她是来过的。

    那还是她是“九龄秀”的时候,年纪还小呢,胡爹还在,她也还没有到牡丹社。

    胡爹是想带着一船人去上京见见世面的,经过杨镇时,还唱了几场,但是后来胡爹身子突然不行了,上京也没有去成,多少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的杨镇是什么样子。

    她看管头儿瘦津津的,仿佛耐不住这船头的大风,便往船舱走,边走边问道:“管头儿,我们会在杨镇停吗?”

    管头儿犹豫了一下,帮商雪袖开了舱门,跟了进去,反问道:“班主是要停在杨镇?是稍作休息,还是……”

    商雪袖道:“我们从霍都出来,一直到现在,也没唱过戏啊!不然在杨镇唱一场吧?”

    岳家兄弟正在斗棋,听了商雪袖的话,两个人先是对视了一眼,岳麒随便将子一丢,站起来道:“不在杨镇停船。”

    商雪袖疑惑的看着岳麒:“我以前来过这里……”

    岳麒道:“以前?以前是什么时候?还叫‘九龄秀’的时候?”

    商雪袖道:“不管叫哪个,‘九龄秀’还是‘商雪袖’,跟唱戏也没什么相干啊。”

    管头儿在旁边插嘴道:“班主,杨镇是个小地方,没有戏馆。”

    商雪袖道:“这我知道,以前就是没有的,可以搭台。”

    岳麒似笑非笑的看着商雪袖:“搭台唱戏?你以为你现在是什么人?但凡得过萧六爷几句指点,或者一部半部本子的伶人,没名气的声名鹊起,有名气的声名更盛。且不说我和小岳教你三年,就只看你独得了萧六爷三年调教,便是为了让你和以前一样搭草台班子,四处跑着讨生活么?”

    其实商雪袖自己在说完“可以搭台”以后几乎立刻觉得不妥了,但大岳师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