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明显火很大的政委,张子雄转过头看着闭着眼睛靠在沙发上,脸色惨白的杨震,犹豫了一下后道:“如果加上去热河这两天,一号这七天好像一共就睡了不到四个小时。至于去热河,连来带去他一眼都没有合过。”
“至于吃饭倒是吃了,可每顿都只吃那么一点点。而且吃饭时候,经常被电报打断。政委,一号的脾气您知道,我们也想劝劝他,可那能劝得了啊。我们只能想办法,尽可能的调节一下,让一号在车上或是在飞机上休息一会,只是他脑袋根本就停不下来思考。”
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手亦是输
听完张子雄的汇报,熟知杨震性格的李延平,心中一股火也只能憋回去。张子雄说的没有错,一旦有工作或是只要战役打响,就是自己都劝不了杨震休息,更何况张子雄不过只是一个警卫员?
强压住火气的李延平转过头对袁芷若道:“小袁,你今天就在这里看着他。什么电报也不许他接,有什么事情让他们找我和郭参谋长。他不睡足一天,绝对不能让他起来。就是天塌下来,也要保证他今天休息好。”
那边休息一阵,缓和了一点的杨震闻言摆了摆手道:“老李,你别怪他们。是我自己没有注意,这是怨不得他们。我还是回总部休息,有汽车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在这里消息传递还是有些不方便。”
李延平还要劝说什么,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老李,你不要劝了。眼下的天气虽然很糟糕,对于航空兵作战影响极大。但是对于地面部队的行动,虽说也会有一些障碍,但是也就是一些障碍而已。尤其是单纯的步兵活动,甚至连障碍都算不上。”
“而且日军也很有可能利用这场大雨做一些欺骗的战术部署,用来迷惑前沿我军。所以我还是返回总部在休息为好,在这里情况传递的还是慢了一些。既然已经回家了,那么也就不差这么一会了。”
看着杨震不容妥协的神色,李延平只能无奈的告诉他,那位名义上是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的武官,实际上可以说是苏军驻抗联的联络官,眼下已经晋升上校的科瓦廖夫,还有那位美**事观察团团长皮尔逊中校协同英**事观察团,此刻就守在总部等着他回去。
这帮家伙要见杨震,已经都快急红了眼。在杨震不在总部期间,代理住持军区全面工作的李延平和郭邴勋二人,已经是不胜其扰。李延平问他们究竟有什么事情,这几个人却是不约而同的死活就是不说,非要见到杨震才肯说。
对于皮尔逊和那位英**事观察团的团长,李延平倒是无所谓。他们来找杨震,肯定是某一方面的事情。但是对于卡瓦廖夫的到来,李延平却是心生警惕。毕竟王光宇在蒙古的事件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完毕,苏联人还坐在总部抗议呢。
杨震此次去热河,固然有与挺进军的二位首长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但其中也未尝没有躲着这些刮噪苏联人的想法。李延平虽然对王光宇的做法也不是很满意,他认为王光宇这次实在是有些太冒失了。
但护犊子的不仅仅是杨震一个人,他李延平也是一样的。作为他与杨震眼中,最好的纵队指挥员,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维护自己部下,只要他还没有将天捅一个窟窿出来。尤其是王光宇是与自己曾经在抗联四军,担任正副军长的老战友,这个时候更得护着他。
不过对于这个不请自来的科瓦廖夫,这次的来意李延平也有些满心疑虑。之前的抗议,都是那位应该是日理万机,却没事总往抗联跑,基本上都是打嘴架的远东军区参谋长来的,这次来总部找杨震的却是科瓦廖夫这个基本上不参与这种事的人。
人选上的不同,让李延平也不确定眼下整天在总部坐着,即不与同来的美英两国同行打招呼,自己就躲在一个屋子内,却是死皮赖脸的就是不走的家伙,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李延平却是知道,这个科瓦廖夫绝对不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他每次来,都会或多或少的找一些麻烦。因为他的背后,站着的是苏军总参谋部。
他这次来总部,不知道是远东军区或是他身后的苏军总参谋长部,又在搞什么猫腻,看上东北的什么东西了。只是这个家伙,不见到杨震是绝对不松口,让李延平也无可奈何。只能让人在总部收拾了两间会客室,给这几位老兄打地铺。
李延平告诉杨震,即便是他回到总部,恐怕也很难安心休息。这三位不知道究竟有什么事情,尤其是科瓦廖夫和皮尔逊两个家伙,都非要再三要求见到杨震不可。甚至那位自来东北后一向都稳坐钓鱼台的英国人,此次貌似也很着急。
对于李延平还是在机场休息,暂时躲开那几个烦人家伙的建议,杨震却是摇了摇头。还是坚持回到总部休息。对于杨震来说军情如火,在机场这里休息固然能够躲开一时的清净,但是对于战况的掌握还是不利的。
见到杨震的态度很坚决,知道自己也拿这个家伙无可奈何的李延平,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好在这里距离总部也就十几公里,天气虽然不好,但是道路的情况却是不错。即便开的慢一些最多也就半个小时,就能返回总部。
只是等上车的时候,杨震却是将李延平叫到了自己的车上。待李延平坐好之后,杨震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对李延平道:“老李,你让我休息我服从。不过我最多只能睡八个小时,到八个小时之后,必须要叫醒我。”
“还有,回到总部后你让老郭亲自要通前面各个纵队司令员的电话,亲自和他们谈。一定要让他们做好警戒,防止日军趁这场大雨对我军进行偷袭。另外,马春生那里一定让老郭亲自看着他。绝对不能让他深入太多,实在不行就让他情况未明之前,暂时转入防守。”
“他那里进展的太快了,也太顺利了。他的两翼现在已经全部暴露,一旦日军向他两翼强行突击,后果不堪设想。老李,你要亲自看着他的进展,一定要控制好他的进度。日军又调了一个师团进入新京,却放任他在新京以北的攻势,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相对于王光宇和杜开山来说,我最担心的就是马春生。这个家伙在指挥作战上,有些太过于胆大妄为,本身又缺少大兵团指挥经验。他当一个参谋长还是合适的,但是负责一个方向,我这心总是在悬着。”
说到这里,杨震摆了摆手没有让李延平的话说出口:“老李,你的心思我清楚。但是这一仗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直接关系到整个东北战局,在未来几年的走向。甚至关系到今后几年,我们能不能获取急需的外援。”
“我们现在是一穷二白,没有外力的支援,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之前利用美国人建立的那些工厂,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剩下的路,还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是有也绝对不会落在我们的头上。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为了准备这一仗华北两大根据地几乎拿出了老本,而我们也将手头上所有的兵力全部都投入了进去。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我们就彻底的在东北站住脚,并能将手伸进华北。输了,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根据地,就连晋察冀和太行两大敌后根据地都有彻底丢掉的可能性。我的好政委,这个后果对于我们来说可谓是相当的严峻。”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输,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退路。甚至对于我们来说最为不利的是,即便是打成了平手,其实我们也是输。为了这一仗我们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北满根据地的兵员潜力几乎已经挖掘余烬,手中的所有装备,已经全部投入到一线。我们现在可谓是倾家荡产,如果再加上华北投入的兵力,这次我们动了血本的。”
“这次投入的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是自我军打出山至今规模最大的一次。胜了,我们将在明后两年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发展。如果败了,我们不仅自己血本无归不说,还要牵连到关内老大哥部队几年都翻不过身来。”
“即便这一仗与日军打成了平手,但只要无法达到打通与关内直线联系的战略目的,我们实际上将会在今后几年之内都是无法扭转战略主动权,甚至我们的未来发展,有可能被局限在北满一地。也就是说,这场战役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平局,也是输。”
“说实在的,老李我现在真的很累。我也不是铁打的,这么长的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那里会不累。尤其是此次热河之行,虽几经争取却并未能取得我们期待的结果。回来之后连气都没有来得及喘一口,又与那些教授座谈。”
“无论是说服我的那两位老上级,还是与这些教授座谈,都是一件劳心又劳力的事情。一方面还要与他们谈话,这脑袋里面还要琢磨日军下一步的企图。日军大举反击的势头已经出现,你不去想,不去琢磨是不行的。”
“眼下对于战局的变化,我虽然判断出日军有大举反击的趋势,但是对于日军主攻方向的判断,这一次我心里面却是一点底都没有。我们的战线拉的太长了,日军从那里下手都不会意外。而我们的兵力,眼下已经使用到了极致。所以越是到了这个时候,我就越不能出现一点判断上的错觉。”
“我也想休息,但眼下确实不是时候。我也知道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没办法,时不我待啊。这场棋局,我们只要走输了一步,都将会遭受灭顶之灾。等到了总部之后,我会按照你要求的去休息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必须要保证头脑的绝对清醒。”
看着杨震疲惫的面容,听到他坚定的语气,李延平还能说什么?作为军区代政委,野战军政委,他焉能不知道此次会战的重要性?他也知道,作为军事主官杨震在此次会战之中身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正如杨震说的那样,此次会战平手亦是输。为了今后抗联的发展,这一仗除了胜利之外,绝对不能有其他的结果。
但正是因为如此,李延平才希望杨震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身体,以便在随时保证自己的头脑清醒。如果像他这么不顾身体承受能力,没有黑天、白天的这么熬着,一旦他垮掉了,才是对全局和全军最大的威胁。
第三百四十四章 仗打好了才是硬道理
只是对于杨震与挺进军两位老帅商议第二阶段作战事宜的事情,李延平尽管知道他并未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详情却是不清楚。但从杨震发来的电报上看,结果并不是很乐观。两位老帅的战略意图,明显与杨震所期待的才差距较大。
尽管李延平在心中也认为,杨震此次的胃口的确有些过大。但是作为军区代政委,他却心中很清楚东北根据地面临的困境在哪里。人力资源,甚至是普通的人力资源困难程度,已经达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部队眼下急需的后备兵员,正在建设的工厂内的工人,甚至农村的劳动力,目前都匮乏到了极点。东北的精华在南满,而现在拿下南满还只能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目标。但是即将投产的各个工厂,却是不等人。还有农村劳动力的匮乏,也是不等人。
北满宜农荒地之多,恐怕眼下为全国之冠。在三江平原大片、嫩江流域,大小兴安岭东西两麓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等待开发。但现在实际上的农业人口与自身所需数量,有相当大的缺口。
而现在部队征集大批青壮年入伍,更是加剧了农业劳动人口的匮乏,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农业的生产。即便经过两年的努力,即便有着大量的宜农荒地,但是粮食产量因为劳力的限制,始终徘徊在不高的水平线上。而就每年生产出来的有限粮食,还要被江北方面一而再的敲诈。
人口数量的不足已经成为根据地发展最大的制约,工业、农业,外加后备兵员无一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无论男女。杨震的后续计划胃口的确很大,但是如果不建立一条稳固的交通线,即便打通了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天知道,在相当一部分时间之内,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只能靠双脚走几千公里的路,而又没有受到过任何军事训练的老百姓。在穿越了重重的封锁线之后,还能有多少人能安全的抵达东北。要知道,对于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日本人是不可能没有一丝察觉的。
让日本人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中国人死亡,与封锁抗联,遏制其发展之间选择。以日本人并不拿中国人命当回事的一贯作风来说,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而东北根据地需要的人口,并非几万,几十万。
如果说当年刚出山的抗联,还处在嗷嗷待哺的婴儿期的话。那么眼下坐拥几十万大军的抗联,不过还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为了将抗联的成长扼杀在幼儿时期,日本人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顾忌的。所以与关内的交通线,要么就暂时放弃,要么就彻底的打通一条安全的线路。这是抗联发展的必然,也是必须的要求。
尽管李延平对杨震的胃口感觉有些过大,但这也仅仅只是感觉而已。对于杨震的想法,深知目前东北根据地困境的李延平还是理解的,也是支持的。但对于挺进军,甚至中央来说,杨震的这个想法恐怕就很难被接受了。
要知道西进作战,面临的不仅仅是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以及一个日军蒙疆驻屯军。还有重庆方面的第八战区,包头以西还是人家的地盘。而整个西进作战所经过的地域之中,在大同以北、以西的地方,都是第八战区的辖区。
而这个第八战区,绝对不会对抗联西进视而不见的。所以即便是击败了日军蒙疆驻屯军下一步还要面对着重庆方面的第八战区。这不仅仅是杨震头疼,恐怕也是中央最头疼的事情。眼下这个时候,一旦与重庆方面再发生什么军事上的冲突,只会给国内现在本就已经微妙的政治形势增添上更加不稳定的一笔。
同时一旦两党之间大打出手,占便宜的只能是坐收渔利的日本人。大敌当前发生同室抄戈的悲剧,这不仅仅是抗联不愿意见到的,中央更加不愿意见到,这就是所谓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延安还是重庆,这个时候谁都背不起打内战的恶名。
而对于已经开始限制**活动,并且一直要求军政、军令统一的重庆方面来说,无论绥中以及绥东地区是否是抗联或是十八集团军从日本人手中夺取回来的,既然是八战区的地盘,那么绝对会过来抢夺。
相对于日军蒙疆驻屯军来说,整个第二阶段构想之中,恐怕中央最头疼的是怎么该与重庆,以及对自己三面合围,时不时的搞点摩擦的八战区打交道。一方面肯定是要过来抢食的,一方面又是联系关内外的生命通道,这无疑是一个两难的决定。
而且对于中央来说,杨震这个包头、归绥地区必须要控制在手中的态度,一旦真的西进,不与第八战区发生冲突根本就不可能。一旦枪声响起,能不能控制住规模两说。首先在政治上,就处于被动。毕竟你十八集团军现在是**,在老百姓的眼中你应该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看着一脸疲惫的杨震,李延平犹豫了一下之后道:“这件事情,尤其是还要涉及到挺进军以及关内部队配合,最终还是需要中央拍板。两位老总不赞同,肯定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不仅仅是底气和战略、战术眼光的问题,其中还有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