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候,也没有调动城外的部队增援。

    隋长青目的就是让部队能够达到最佳的融合状态,各级指战员能够最大限度的熟悉手中的武器。这样才能在战场上,真正发挥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对于隋长青来说,要尽可能的有一击必胜的把握。而自己则指挥城内仅有的部队,依托应县县城内的建筑拼命的在坚持。

    并利用日军急于拿下应县县城,打通向晋北纵深进攻通道的心理,将这个三十二师团的主力,牢牢的吸引在应县县城。给自己部队不久后的穿插和迂回、包抄,创造一个最有力,一举成功的战机。他要一举定胜负,而不是像易良品那样打成拉锯战和消耗战。

    不过考虑到山阴与应县交界处的那个日军联队,隋长青还是将自己的思路向易良品做了一个通报。希望两军能在战略上,有一个比较紧密的配合。易良品拖住山阴的日军,自己则在三十二师团侧翼,狠狠的来一个左勾拳,直接砸向三十二师团的腰眼上。

    正像老总感觉的那样,抗联的各级将领身上都具备着,只要逮到机会就狠咬一口的狼性。这一点在抗联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相当的普遍性。尤其是高级指挥员,在战场上身上凶狠劲头表现的相当明显。在不违反整个作战计划框架的前提之下,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敢于发起攻击。

    就好像他们的作战思维之中,天生就没有被动防守的观念一样。手中的兵力,哪怕只不过与当面的敌军对等,甚至少于他们的对手,只要战机允许,他们也敢抢先发起攻击。哪怕是局面处于相对不利的情况之下,他们依旧敢于大胆的进攻。

    就像眼下的隋长青,现在的局面并不是很有利。甚至可以说形势已经相当的危急,三十二师团已经打到距离他师部不足五百米,但依旧筹划的还是进攻。而不是老老实实的,在那里组织防御。

    在杨震这支头狼的影响之下,他的这些纵队司令员、师长们,就好像在头狼指挥下的一群异常凶狠的恶狼一般,睁着血红的眼睛瞪着他们的任何一个对手。有机会要撕咬一口,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找机会狠狠的撕咬一番。只要被他们盯上的对手,不把你撕的粉碎,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

    隋长青这边不顾当面的危急,紧锣密鼓的在暗中着手部署反击。而在他正面的三十二师团部,三十二师团长井出铁藏中将,也是一筹莫展。他的三十二师团,现在在应县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华北方面军催促行动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几乎让井出铁藏中将都快崩溃了。冈村宁次大将的利用两翼拖住抗联的主力,集中三十二师团出应县,强渡桑干河直插大同的计划之中,他的三十二师团位于核心地位。

    但现在应县迟迟拿不下来,后续的计划就无法展开。后续计划无法展开,那么对于冈村宁次大将的放弃两边,直插核心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对于三十二师团行动上的拖沓,冈村宁次大将已经表现出来严重的不满。

    而更让这位三十二师团长崩溃的事情,则是他现在的顶头上司,第一军司令官吉本贞一中将则发来了与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就不同的命令。吉本贞一则严令三十二师团,在任何的情况之下,不准分兵行动。全师团务必牢牢抱成一团,以滚动战术向北压。

    在两翼要尽可能多的放置部队,要多注意身后。能走山区的,决不能走平原。能走山脊的,绝对不要走山沟。即便非走山沟不可,也要再两侧的山脊放上警戒部队。在山区行军的时候,要注意对周边制高点的部署。

    绝对不要轻敌冒进,就算当面的敌军彻底的溃退,也要再三评估,并进行缜密侦察之后再展开行动。一句话,就是稳重再稳重,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轻敌之举。尤其是在进入大同盆地之后,更要慎重行事。

    在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应县县城之后,全师团以主力驻守县城,以应县县城作为依托。同时注意与右翼浑源之友军,保持对应的距离。将主要的注意力,要更多的放在对两翼作战的策应上。

    吉本贞一中将虽说与冈村宁次的命令有些不太相符合,但是这些命令绝对可谓是关东军多次吃亏之后的经验之谈。也是关东军在东北战场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换来的。在东北吃了无数大亏,也让关东军在行动上一改往日的飞扬跋扈、眼高于顶,转为谨小慎微。

    吉本贞一中将对华北方面军制定的此次晋北会战,总体来说并不看好。按照吉本贞一的想法是,夺回晋北根本并不是在于死打硬拼,而在于尽可能的削弱晋北抗联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及现有实力。

    在吉本贞一中将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拉长会战的时间,而绝对不应该于草率的组织、发起的反击。一鼓作气,并不适合晋北战场。因为对于抗联来说,短时间的战斗力不会下滑太明显。

    但是其真正根本的弱点是,其整体实力还没有到可以长时间维持两线作战的地步。整个战局对于日军来说,真正的优势在于身后的补充力量,以及可持续作战的能力,远远的高于当面的抗联。现在是日本拖得起,承担整个晋北主要作战的抗联拖不起。

    即便是他们有美英的大力支援,抗联也绝对无法维持长时间的两线作战。而英国人现在自顾不暇,美国人在太平洋战场上也连连后退。帝国无论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上,都处于对美英绝对的优势。

    美英现在都自顾不暇,首先能提供的援助有限,时间和数量上并不能完全的满足抗联的需要。而距离抗联最近的海运路线,已经被帝国海军切断。通过大西洋和中东的海运,又在德国人的潜艇和远程轰炸机的威胁之下。

    德国人的海军虽说并不强大,但是其潜艇作战实力非常的强。美英对苏援助,已经是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之下美英就算打算全力援助,但想要到的及时恐怕不太可能。最关键的是,在关东军担任参谋长这么长时间,吉本贞一中将对苏联人的性格非常的了解。

    他认为现在自顾不暇,在苏德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苏联人虽说还没有最终的倒下。但以其装备和兵力的损失量来看,对物资和装备的需要量恐怕绝对不小。

    美英对抗联援助通过苏联,这本身就一是一种冒险。因为苏联人本身就是一头极其贪婪的北极熊。和苏联人做盟友,随时要防止被其反噬一口。以苏联人的贪婪,绝对不会在这个时机,放弃送到他们嘴边上肥肉。

    所以美英即便给予大量的援助,但是什么时候能送到抗联的手中,真正能到手的装备和物资究竟有多少,那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在苏联人很有可能会横插一手的态势之下,抗联很难及时获得必要的物资补充。

    而按照抗联现在出现在东北和晋北战场上的装备和兵力来看,每天弹药和物资的消耗量,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些物资和弹药的消耗,没有外来支援的情况之下,对于一个不久之前还是纯农业地区的北满来说,无疑自身是很难满足需要的。

    不说别的,此战之中投入了这么多的卡车和坦克,还有大量的飞机。这每天的燃油消耗量,恐怕就是他们难以支撑的。更别提一场战役下来的伤亡数字,也是人口有限的北满,难以长期支撑的。

    再加上去年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共产军所谓根据地的大扫荡,已经摧毁其短时间之内的粮食供应能力。这些抗联就连必要的粮食,也必须从北满千里迢迢运过来。更加加重了本就很有可能已经不堪重负的后勤压力。

    只要华北方面军尽可能的将战事拖延下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大量的消耗其相对来说很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用不了多久他们自己就会承受不了巨大的补给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压垮。

    而就目前的晋北战局来说,将整个晋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抱成一团。让抗联即便想要吃也无处下口,一路抱着团稳扎稳打。同时牵制住其主要的作战力量,使其不敢冒险南下才是最正确的。

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

    那边晋绥六纵队指挥员下了多大的决心,隋长青并不是很清楚。对于他来说,晋绥部队并不归属他统一指挥。隋长青只负责指挥应县战场,以及周边的抗联部队,至于晋绥部队是由陈司令员亲自指挥的。

    虽然与晋绥六纵队建立了横向的无线电联络,也在那里派驻了通讯参谋,以及一部五十瓦电台。但隋长青只是按时向其发送敌情通报,从来就没有提过一个字的增援要求。毕竟两军之间虽说在同一个战场,但是分属不同的建制。

    他的部队,又是刚从东北调来晋北战场。对晋绥部队并不熟悉,作战风格也并不了解。论资历自己在那位老资格的司令员面前,更是一个晚辈。兄弟部队怎么打,心思比较细腻的隋长青并不想指手画脚。

    而在抵达应县之后,隋长青接到陈翰章的第一封电报,就是告诉他只要日军不主动向东北方向进攻,绝对不要让晋绥六纵队参战。如果日军向东北方向发起进攻,兵力不超过一个步兵大队,也不要干涉晋绥方面的作战。即便晋绥六纵队主动提出参战,也要委婉的一些拒绝。

    陈翰章的这么做的具体原因和真实意图是什么,在电报上并没有明说,隋长青也没有问。但考虑到这个晋绥六纵队现在实际的位置,正处在晋东北与应县战场的结合部。即便是没有这道命令,隋长青也不会接受这支距离自己最近的兄弟部队增援的要求。

    他们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两个战场的结合部。在其背后抗联一部,正在与浑源的日军激战之中。而自己当面的日军,毕竟有两个野战联队。再加上搜索、工兵和辎重等随时可以转化成为战斗兵员的兵力。

    除非自己停止十师主力整训,将其全部调出参战。否则即便加上晋绥六纵五千多人的兵力,在兵力数量上也有一定的悬殊,很容易给日军留下可趁之机。一旦被三十二师团插向浑源战场背后,那么整个晋东北战场很可能会因为这条杂鱼,引起一定的动荡。

    虽说作为杜开山的老部下,隋长青不认为自己的老上级,面对这种极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一点准备都没有。但毕竟大家兵力都已经使用到了极致,还是相对稳妥一些为好。与其到时候引发整个战局的被动,还不如将晋绥六纵队就放在哪个位置上。

    这么做对这支兄弟部队来说,放在那个位置上的确多少有些尴尬。但隋长青明显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计划,引发整个战局出现任何的动荡。自己找机会下一把黑手是一回事,但是参谋长出身的隋长青明显大局观要重得多。

    至于现在晋绥六纵队摩拳擦掌,想要一举解决向晋东北进攻的这个日军步兵大队的想法,隋长青自然是乐观其成。毕竟都打到鼻子底下了,即便是陈司令员在这里,也不能拦着人家不让出手。

    其实对于晋绥六纵队两位军政主官眼下的心思,隋长青还是能理解的。茹越口一战没有打好,虽然板子不能全部都打到六纵身上,但毕竟他们是有一定责任的。部队刚刚完成整编,虽说有两个旅的编制,但全军加在一起不过五千余人。

    即便加上抗联的两个营,总兵力也不过不到七千人,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之下,又是兵力不足。而且大部分的部队,都是此战之前才由地方武装升级的。再加上又是处在佯攻的情况之下,初战失利多少有些情有可原。

    但隋长青也看了他们当时的部署和指挥,的确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侧翼的警戒部队兵力过少,在制高点被敌军已经抢先占领的情况之下,对地形和敌情未做详细侦察,部队还未集中,便贸然发动反击。

    不仅攻击正面选择的地点过于狭窄,反击的兵力也采取了逐次增兵,整个反击战打成了添油战术。而在反击之中只注意从正面死打硬冲,不注意侧翼迂回,更未能切断铁甲岭与五斗山之间,以及与纵深日军的联系。

    在反击失败后,部队有些进退失序。日军集中主力居高临下一冲,参与反击的一个旅建制当即便被冲乱,部队被压制在茹越沟内。如果不是抗联的两个营抢先抢占了茹越口两侧山地,将这个旅强行掩护下来,恐怕到时候就不是吃了一点亏了。

    好在长期独立游击作战养成的部队自身独立作战能力强,对战场的适应能力叶强。虽说被日军冲散了建制,但是各部队绝大部分都以营连为单位,相当熟能生巧的安全分散突围出来,就连装备也没有损失多少,只丢了一挺重机枪。

    突围之后,收拢的速度也很快。整体虽说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损失的数量还是可以接受,总体来说并不算太大,伤员也基本上都带了出来。能在部队被冲垮的情况之下,部队非但没有散,还将能带出来的东西都带了出来。这一点隋长青很佩服,就是当年一样打游击的老抗联都做不到这一点。

    不过在隋长青看来茹越口一战的失利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出在他们的军政主官身上。他认为此战六纵队失利,无论原因有多少,其实就是一句话。这一战打的太过于急躁了,太过于表现自己了。

    陈翰章司令员给他们的命令,是沿茹越口一线的节节抗击。而晋绥六纵队却在从朔县以南调到茹越口方向,发现铁甲山与五斗山被日军抢占之后。却不顾兵力尚未完全集结,两个建制旅只到了一个十四旅,外加太岳军区一个团,甚至连地形都未来得及查看便抢先发起反击。

    如果这个十四旅先依托当年晋绥军在茹越口一线留下的旧阵地,一方面固守茹越口两侧山地等到后续的部队赶到,一方面对地形进行仔细侦察。虽然制高点控制在日军手中,但茹越口两侧山地还在手中。

    如果沉稳一些即便不能夺回铁甲山,但是也不至于让日军如此之快推进到应县。打的太过于急躁了,反倒是吃了一个不小的亏。最关键的是在隋长青看来,铁甲山虽然是整个茹越口内外的制高点,但当地山峦起伏,阻击阵地相当的多,也没有必要非得去夺回这个制高点。沉稳一些,应该可以争取到三到五天的时间。

    尽管其后续部队的一个旅,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赶到,却是只来得及将十四旅加上掩护下来,却因为有利地形都被日军攻占,在即无即设阵地的情况之下,无法迟滞住日军的攻击速度。十四旅撤下来的时候,几乎是被日军一路追着屁股下来的。

    这一战的失利让晋绥六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在撤往东北方向休整的之前,与自己见面的时候,话里话外都表示了相当对这一战的不满意,很是有一种面上无光的感觉。恐怕挨了一顿狠批的两个旅长,脸上的表情也很是难看。

    最关键自己在这边苦战多日,那边多次来电主要要求增援均被自己婉拒,恐怕更让这个六纵队上下早就憋着一股劲了,甚至有可能会认为自己瞧不起他们。此时井出铁藏出动一个大队的兵力向应县东北方向进攻,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可以一雪前耻。并打一场漂亮仗,给自己看看。

    晋绥六纵队现在的想法,是不是与自己判断的一样,对于隋长青来说并不重要。对于他来说在这个步兵大队调往东北方向之后,就已经到了最佳的全线反击时刻。原本他还担心打成胶着,会影响陈司令那边关于整个战局的部署。所以还对攻击发起的时间,略微显得有些犹豫。

    但现在当面的井出铁藏中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