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量。减轻老根据地现在承受的巨大人力、物力的压力,尽快的恢复部队和老根据的元气。

    “第二点也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部队的整训和学习,还有换装新式的装备。组建更多的炮兵和防空兵,加强一线作战部队的火力配置。所以你们不要羡慕现在的抗联兄弟部队,他们现在只是一个样板。在不远的将来,你们也会配备和他们一样的装备。”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将来不仅要壮大我们的炮兵,还要建立各大战略区的装甲兵和航空兵。但是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怎么运用,能不能真正的发挥他们本身的威力,还是要看你们这些担任军事主官的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充分的去驾驭得了他们。”

    “抗联的兄弟部队,为了这些装备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这些人,能不能不让兄弟部队的鲜血白流,就看你们自己的把握了。为了尽快的适应眼下的战争局面,减少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所付出的代价,尽快的让我们的部队掌握现代化的装备。”

    “今天的差距,你们也都看到了。但我要和你们说的是,中央这次的决心很大,不换思想就换人。如果不能尽快的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那么就让出你的位置来,不要让我们的战士付出更多的鲜血。”

    “原来是没有那个条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现在装备上来了,我们也要不断的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跟得上形势的转变。我们这支军队从弱到强,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场的血战,还有不断的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在长征那么艰苦的环境之下,都没有放松办学。就是为了不断的提升,我们各级指挥员的能力。但是现在部队的规模大了,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最关键的是对手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指挥水平。”

    “还有一句话,我再和你们说一遍。他们的装备,都是靠着自己努力换来的。我以后不想在听到有些干部嘴里面说出什么背靠苏联老大哥,比关内部队有优势,可以获得苏联老大哥给的装备。”

    “我告诉你们,这些装备都是人家一枪一刀冲杀出来的。苏联方面的确给了一些装备这并不假,但更多的还是他们自己用命换来的,甚至是付出很大的代价购买来的。你没有那个本事,就是端着金饭碗要饭都没有地方去要。”

    老总这一番斩钉截铁的话,让所有来观战的晋绥干部都沉默不语。今天的战斗,也给了他们太多的刺激。而在老总与晋绥观战干部谈话的时候,在新广武北面张庄至马邑一线的炮声,却是越来越密集。

    解决了广武一线的日军,雁门关的日军放弃了关外仅存的所有据点,全部撤回关内闭门不出。虽然原计划的分割作战,最终因为形势变成了最终强攻,但此时陈翰章已经完成了从背后向二十一师团反击的主动权。

    最关键的是,这一战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也正是这一战,基本上全歼了二十一师团的八十一联队,砍掉了二十一师团的一个臂膀,并顺势切断的二十一师团从雁门关到张庄的补给路线,为下一步作战创造更好的战机。

    在结束新广武之战后,陈翰章立即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张庄与马邑的作战上。他采取了三面挤压,骑兵坦克机械化部队的冲击力,一点点的将张庄、马邑的日军向张庄挤压。试图将北面的日军二十一师团两个联队,尽可能的压缩到狭窄的地域上。

第三百章 隋长青的野望

    此时在山阴方向,易良品指挥的部队则与三十二师团一部正在激战。但缺乏足够步兵的易良品,只能指挥他手中的坦克集群,以小规模集群轮番出击的战术黏住当面的日军。即无法击溃当面日军,也无法摆脱当面日军的撕咬。

    即无法回身投入马邑、张庄一线的战斗,也无法突破日军的阻击,增援应县苦战的十师部分部队。而在他当面的日军,虽说兵力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可以有效击毁抗联坦克的反坦克武器却不足。

    一样即奈何不了当面的易良品,也无法完成切断应县与山阴之间联系的计划。在易良品的坦克集群轮番冲击之下,也只能依托山地节节抗击。同时以不断发起战术反击,以试图渗透到易良品的身后,两面夹击以便拖住这支抗联的坦克部队向应县增援。

    两方面在山阴与应县交界的地方,战斗打的是空前的激烈,但却谁也奈何不了谁。易良品虽然多次组织部队,试图绕道当面日军侧后方。但却因为山区地形过于复杂,可通行的路线有限。日军又抢先占据了可供坦克通行的要道,多次的穿插迂回都失败。

    尽管陈翰章的命令,一直都是要易良品守住山阴与应县交接处,缠住这股日军。但是作为抗联装甲一师的师长,虽然因为日军无大规模成建制的装甲部队迎战,以及受到地形的限制,此战之中一直未能指挥自己的全部兵力。

    但作为抗联第一个装甲师的师长,易良品却始终不甘心自己的装甲部队,就这么被分散着使用。可这山西的地形,适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集群使用,对山西并不陌生的易良品心中还是很清楚的。

    此次难得抓住日军一个联队,易良品本想好好的打上一仗。但手中的步兵数量不足,却让他很是头疼。导致了战斗虽说打的很激烈,场面上也算是轰轰烈烈,但是谁却奈何不了谁。他的坦克数量不少,但步兵的数量严重不足。

    就算当面的日军不过一个步兵联队,但是在复杂的地形之下,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基本上等于送死。这个问题早在易良品接手装甲一师的时候,就已经很了解了。作为抗联的装甲师,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一号说起过,绝对不能小视任何一支有现代化工业基础作为依托的步兵。

    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在战斗之中就是活靶子。非但无法发挥出他们应该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自身也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日军的坦克性能的确很差,数量总体来说也并不算多。但对于日军这样被武士道洗脑,并有身后现代化工业基础支撑的军队来说,坦克多少并不代表其战斗力的强弱。

    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不仅随时可以大量的生产坦克。而且他们可以研制,并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反坦克武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的肉弹攻击,都会对无步兵掩护的坦克集群带来严重的损失。

    而且步兵的兵力不足,让易良品也不敢冒险出击。雁门关以北战事正浓,他知道自己要是把当面的这个联队放过去,那边本身已经承受极大压力的战场,很容易会出现崩溃。易良品只能稳扎稳打,和当面的日军拉锯。

    易良品在这边稳扎稳打,但在山阴西面的应县县城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急于打通向晋北纵深道路的三十二师团主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对应县县城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尤其是陈翰章对雁门关一线二十一师团背后的穿插作战,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在雁门关一线打响之后,本就凶猛的三十二师团攻势,短时间之内加强了数倍。在新广武失守后,甚至放弃了惯用的步兵渗透式攻击战术,而是采取了成中队、成中队的集团式的冲锋。

    并集中全部炮兵,向应县县城东南和正南两个方向全力轰击。并集中兵力,重点进攻这两个方向。试图以突破一点带动全线,集中兵力突破东南和正南两个方向,引起抗联整个防御体系崩溃。

    本身兵力就不多,在多日的苦战之中更是已经不轻,已经无力顾忌整个城防的十师部队,只能放弃城墙,撤入县城依靠巷战尽可能的拖延应县丢失的时间。最让十师师长隋长青头疼的是,不仅仅是兵力不足。部队抵达晋北还未来得及调整,就被调到应县作战。

    弹药还未来得及补充,装备还未来得及调换,就因为形势紧张调往了应县。先后抵达应县作战的四个营,只有七挺通用机枪,五支火箭筒,两挺大口径机枪和五门六零炮,无一门八二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

    配属的山炮营,只到了五门山炮。后续的炮兵,还在空运之中。最关键的是弹药携带数量严重的不足,除了自身携带的弹药之外,未来得及携带任何的补充弹药。城内原有储备的弹药,只有不到三万机枪子弹。储备的日制轻武器弹药,数量倒是不少,但是抗联却无法使用。

    进入应县城的时候,全军只携带了三十发六零炮弹,二十一枚火箭弹。五门山炮,所有的炮弹加一起不到一百枚。现在城内的隋长青最头疼的甚至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弹药已经严重不足。

    在放弃城墙防御之后,有些阵地上,部队已经只能将手中的自动步枪,换成缴获的日式三八步枪。将所有的制式弹药之中仅剩的部分,移交给班用机枪使用。以保证机枪火力,能够维持下去。

    但在尽管形势很危急,山阴城内的隋长青,却坚决要求在城北山区整训的新编入十师的部队继续按照计划整训,这边即便日军已经全部占领应县县城,也绝对不允许抽调一兵一卒进城增援。

    隋长青的态度很清楚,全师先按照计划进行整编。在完成整编之后,立即由断后收拢后续部队的师政委和副师长,指挥从右翼强行包抄三十二师团侧后方。自己则与师参谋长指挥仅有的部队,拖住三十二师团主力。

    尽管在抵达晋北战场之后,陈翰章给十师的任务,就是拖住三十二师团。使主力对二十一师团的作战,不受到任何的干扰。但隋长青在缜密分析了一下周边战场的形势之后却并不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到此为止。

    在眼下战场虽说局部不利,但是整体战局却是相对有利的情况之下,让他老实的在应县挨打,这那里是他的风格。自己这里虽说形势恶化的速度很快,但日军总体的兵力,却并不算太多。

    尤其是当面的日军,不过两个联队。两个联队,在隋长青眼中还算不上什么。右翼的日军兵力虽多,又被杜开山给牢牢的牵制住无法西援。西面的二十一师团,正在被陈司令指挥部队围攻。整个三十二师团这两个联队,几乎处在孤军作战的态势,这让隋长青很是心动。

    而且眼下自己虽然以决定劣势的兵力,在苦苦的支撑,这几天的日子可以说是相当的难熬。但是这两三天的战斗下来,自己固然伤亡不轻,但是对面的日军三十二师团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到哪里。

    自己原来老部队的两个营,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政治素质,都绝对没有的说。而总部警卫团调出那两个营是什么部队?那是号称全军侦察兵干部培训基地的部队,轮单兵作战技能和连排战术,那是全军数得着的。

    个顶个的都是清一色的老兵,其他部队的排长调到这支部队,也只能当一个班长。其作战风格异常的凶悍,战斗力极其顽强,技战术更不用说。全身上下都是清一色的长短两支武器,一个连的战斗力,顶的上一般部队的一个营。

    这样的部队,这几天坚持下来的确伤亡不轻。但是他隋长青就不信当面的日军,日子也会好过到哪里去的。自己固然损失不小,但是这几天的下来,作为攻击一方的日军伤亡只能更大。

    这个在抗联时候,就有名的好战分子。而且参谋长出身的他,也一向以心思缜密,对任何形势都会冷静分析著称。从总部作战部副部长下到十师担任师长以来。因为他的能力,他的十师一直都是在主战场作战。

    新京一战之后,因为部队伤亡、损耗过大,又缺乏补充兵员,在后方已经待机整整近一个月时间。看着兄弟部队打的热火朝天,自己却因为无补充兵员只能干瞪眼看着的他,那里会这么甘心自己在此战就做一个配角?在东北战场一直都是头等主力,到了晋北只当配角的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虽说现在自己的部队,都是编入的新部队。但是编成的时候,建制都是完整的。甚至还有一个整团,完整的编入自己的部队。虽说是工兵团,但是却是成编制编入自己部队的。装备虽说重武器有一定的短缺,但是缺口并不是太大。

    而且编入的各个部队,虽说大部分都是警卫部队出身,但是都是完成了训练大纲的部队。那个工兵团也是齐装满员,完成全部军事训练的。而且按照抗联的条例、条令,这个工兵团军事干部配备齐全,也都受过严格训练。

    虽说那些技术人员,在编入部队之前已经全部调出,但是这些人的调走对战斗力并无影响。毕竟这是成建制拉上战场,不是去修机场和公路。那些技术人员上了战场,反倒是耽误事情。

    最关键的是现在部队,尤其是抽调的警卫部队之中,经历过实战的老兵比例很高,甚至可以说,在眼下部队中的老兵比例是最高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入伍两年的老兵。那些部队的战斗力,都是很强的。

    也正是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过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所以隋长青才认为虽说现在是编成的部队,但是战斗力下滑却是有限。甚至因为编入部队的老兵比例,在某些方面反倒是还有一些提升。

    他认为面对当面的日军两个联队,在所有部队全部到齐之后,自己还是有实力一战的。虽说全歼有些困难,但是打垮他们却没有问题。尤其是在自己还可以向陈司令员,申请坦克和空中支援的前提之下,打一场击溃战还是有把握的。

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

    隋长青认为实现自己这个目标,唯二的两个难题就是各部队之间,因为属于后编入的部队,相互之间还很陌生,战场上配合也会有些生疏。那个工兵团改编来的战斗团,还需要一点点时间,恢复他们的技战术水平。

    他之所以坚持部队要按照规定整编,甚至不顾自己的所面临的危险局面,还延长了部队两天的整训时间。就是让部队后调配的各级干部,抓紧时间尽快的熟悉起来。并进行最后的实战训练,以及抓紧时间熟悉新换装的自动步枪等原有的作为二线部队未配备的装备。

    原来各个基地的警卫部队,虽说武器配备齐全,都是按照野战轻装部队配备的。除了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等步兵使用的重武器没有之外,其余的轻武器都是按照人头来的。

    工程团虽说有迫击炮和重机枪,但是只装备了各一个连,并未装备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装备的都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虽然也配属了一定的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但是主要是作为必要的训练和熟悉、掌握全军通用武器使用。

    两支部队日常的训练、站岗、执勤,主要使用的还是缴获三八式步枪和制式冲锋枪。在登机之前才新下发的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对这些长期担任警卫、工程的部队,多少还不是太熟悉。

    虽说也并不陌生,但是距离熟练掌握,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尤其是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等警卫和工程部队,压根就不配置的武器。新编入的这些支援火力,还需要进行一下战术配合训练。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隋长青才在形势危急的时候,坚持将城外部队整训再延长四十八小时。甚至在已经全面突破应县城墙,自己已经陷入巷战,形势已经相当危急的时候,也没有调动城外的部队增援。

    隋长青目的就是让部队能够达到最佳的融合状态,各级指战员能够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