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军工子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军工子弟- 第7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谢凯脸上神色变化,季米诺夫急忙解释。

    他知道,从巴黎到乌克兰的飞行途中,安…225出现的状况确实把谢凯吓到了。

    飞机没有经过长期的飞行试验,确实不确保安全性能,坐在上面完全有可能随时送命,不担心才是怪事。

    尤其谢凯对他们的技术不了解。

    “那旁边停着的是安…124吧?”

    谢凯指着安…225旁边一架外形差不多,体型却小了不少庞大飞机问着安东诺夫的高层。

    与安…225相比,这架小很多的飞机像安…124,可谢凯不确定。

    尤里亚夫顺着谢凯的目光看去,“是的,安…124。刚出厂的,即将交付空军。”

    季米诺夫并不想向谢凯介绍安…124。

    在他的示意下,总设计师皮奥特尔·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布耶对着谢凯介绍起安…225飞机。

    “安…225,由于研发时间短、任务重,为了降低研发难度,我们按照安…124运输机设计理念设计,使用的技术都是成熟的。由于安…225主要用途是运输跟发射暴风雪航天号飞机及火箭,所以生命保障方面,考虑的并不是非常全面……”

    这些情况,谢凯早就了解了。

    为了表示尊重,留下好映像,巴拉布耶介绍时,谢凯还是装着非常认真在听。

    见谢凯听的认真,巴拉布耶继续介绍,“从1985年春季开始设计,88年11月30日出厂,2月21日首飞,今年5月12日首次完成背负暴风雪号发射的飞行任务……”

    介绍时,总设计师满脸自豪。

    安…225这样的飞机确实让他有自豪的资本。

    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飞机,即使是对安…124飞机的放大,设计跟制造的难度提升,也不是一点点的。

    主体结构强度都需要增加很多。

    与安…124相比,安…225无论最大起飞重量还是载重能力,都增加了50%。

    主货舱载重设计250吨,顶部货架背负能力为200吨。

    整个飞机能在内舱跟背部货架同时搭载货物的时候,真正的最大载重能力是320吨!

    谢凯对这组数据并不怀疑。

    西方世界猜测安…225运输能力至少有300吨,苏联人报出320吨,肯定不会夸张。

    甚至,他觉得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安…225的缔造者报出的数据还是保守的。

    安…225空重175吨,载上320吨重量,不到500吨的重量。

    而这架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640吨!

    他怀疑这架飞机的真实运输能力可以达到350吨。

    这样载重量的飞机,对整个404的运输需求有着重大作用。

    谢凯听着听着,口水就流出来了。

    季米诺夫对他的反应越来越满意。

    当即就对着谢凯说道:“谢,工厂里正在建造的安…225已经完成一半,你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有,太有兴趣了。”谢凯现在也不装了。

    这些家伙,绝对是为了卖安…225给自己!

    谢凯清楚,工厂里的那架安…225只是建造完了机体,机翼还没运过来呢。

    安东诺夫的生产车间非常庞大,这符合苏联人的一贯风格。

    整个生产车间宽度超过百米,长度更是近两百米。

    要不然,也没法生产安…225这种长84米、翼展88。4米、高度达到18。1米的庞大飞机。

    在这工厂里,人显得非常渺小。

    在车间里不只是生产安…225,还有一架没有安装机翼的安…124和好几架小型涡桨飞机,也不知道什么型号。

    见一个车间里同时装配数种飞机的混乱状况,谢凯有些无语。

    连国内飞机生产线,都在谢凯提议下改成了脉动式生产,而不是像苏联人从一开始到装配结束都固定在一个地方。

    这样的装配方式效率非常低。

    谢凯清楚,西方人的战机生产设计跟生产线不可能向苏联人开放的。

    哪怕是大飞机制造工厂生产线也不可能给苏联人看。

1324 想卖安…22?当老子是凯子啊(贺黄金发123大大盟3/4)() 
苏联国内也没有像他这种,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人。

    谢凯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自己重生在苏联,是否还有机会去力挽狂澜,拯救已经病入膏肓的苏联。

    他想过不少次,苏联国内,即使他爹是李刚那样的,估计都没有可能。

    苏联绝对不会有郑宇成这样把所有筹码都压在他身上的管理者,而起领导干部不会如同龙耀华等人,给他们那么多的政策。

    看着车间里面有不少飞机在装配,却没有多少工人干活。

    谢凯明知怎么回事,还依然露出一副疑惑的神色,对乌克兰人问道:“好像工厂里的工作任务不是很重,难道这是因为交付期很长吗,所以开工不足?”

    这话一问出来,乌克兰人脸上都变得尴尬起来。

    季米诺夫对着谢凯尴尬地解释:“谢,并不是因为生产交付期太长,目前我们工人正在进行培训。所以采取轮换制度,确保24小时不停生产,在保证技术工人拥有充足休息跟提升时间的情况下满足生产任务,技术工人被分成几个班干活。”

    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人手少,轮班干活,那只是忽悠中国人的。

    真实情况是苏联国内财政拨款减少,工厂为了确保所有人都有收入,将装配技师跟现场技术人员分成几批,只需一天干的活,被他们分成了三天去干,每天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干活。

    这样一来,建造进度就被拖缓,工人的收入自然也只有原本的三分之一。

    虽然收入少了,至少能保证所有干部职工有活干,能拿到部分的收入,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季米诺夫见谢凯怀疑,知道这小子精明得如同狐狸,对着谢凯说道:“谢,不知道你们对安…225这样的大飞机有没有兴趣?”

    谢凯看着季米诺夫,这老家伙居然这么快就耐不住了。

    难道他就这么急着卖安…225给?

    谢凯皱起了眉头,对季米诺夫摇头。

    “部长,这种飞机我们确实希望拥有,可目前来说,也只能能想一想而已。安…225飞机太大,我们国内没有什么物资需要用这样的飞机运输。不仅没有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没有火箭需要这种飞机发射来降低成本。何况,就算搞回去,也没有技术能够成功地在机背上发射火箭。”

    谢凯以为乌克兰人终于开始表明态度,推销安…225。

    为了压价,又开始玩自己惯用的手段。

    季米诺夫听到谢凯的话,不由傻眼。

    紧急忙解释着:“不,不,不……并不是出售安…225给贵国,第二架安…225的生产也是因为需求。我们的意思是,双方可以进行技术合作,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技术及水平你都已经看到了。”

    不是卖安…225?

    谢凯愣了一下。

    很快就恢复过来,摇头说道:“连一架飞机我们都养不活,更不要说拥有这样的技术了。虽然我们很想拥有,可条件不允许。中国国内无论是起降机场还是其他配套,甚至连生产线,都需要改进……”

    安…225起飞距离需要3200米,整个跑道至少要修到5公里长。

    还有其它所需要的各种配套设备,中国根本没有。

    一旦真的引进技术,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中国根本无法承受。

    听谢凯这样说,季米诺夫有点失落。

    原本计划把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低端技术提供给中国,用技术合作的手段,从中国得到完成第二架安…225建造的资金。

    可目前的情况看,对方好像对合作并不感兴趣。

    谢凯难道真的听不明白?

    安…225这上面,技术合作本来就没有可能的。

    谢凯说的也是事实,安…225这样的大型飞机,对任何国家工业基础都是苛刻的考验。

    中国无论是制造实力还是基础配套,都不行。就连维修都不方便。

    这款飞机甚至对起、降的跑道要求都非常高。

    机场跑道拥有这样的长度不难,要承受600多吨载重量的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的冲击力,跑道的标准要求就非常高。

    显然,谢凯是误会乌克兰人的意思了,他以为对方是想要向提供安…225的制造技术。

    “你们不是也在搞大飞机吗,我们完全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让你们尽快拥有200吨甚至300吨大飞机的设计生产能力。”

    季米诺夫见谢凯装傻,索性挑明了话题。

    他不想就这样放过谢凯。

    这是安东诺夫的救命稻草,也是目前唯一可宰的肥羊,不宰羊,至少也得薅一把羊毛。

    不能从中国人手中得到经费,第二架安…225将怎样制造完成?

    上面已经要求封存正在建造的第二架安…225,把一些可以通用的零部件用作安…124跟安…70的备件,安东诺夫跟乌克兰航空工业部显然不愿意。

    尤里亚夫看着谢凯,“谢,你们国内空军不是没有大型军用运输机吗?我们可以向贵方提供安…22运输机的全套技术。”

    中国空军主力运输机是运…8。

    这种运输机是仿制苏联安…12运输机而来,无论航程还是运载能力都比较小,也没法运输重型装备。

    安…22是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远程重型战略运输机。

    曾经在刚投入服役时,是苏联唯一可运载t…62坦克的运输机。

    这款重型运输机可载重80吨物资飞行5000公里,也可以运载飞毛腿导弹、火箭发射车、导弹车、桥梁部件、汽车等重型军用装备。

    这是人类历史上研制过最大的涡轮螺旋桨飞机,能在边远地区的简易机场狂野起降。

    对于军用运输机来说,虽然运输速度相对比较慢,但是庞大的运载量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尤其对于没有战略运输机的中国空军来说。

    “a…22?你们不是在1974年就停产了吗?而且这款运输机生产数量并不多的。现在各国都是装备喷气式运输机,螺旋桨飞机都能技术太落后了。”

    谢凯直接摇头拒绝了。

    虽然脸上平淡如水,心里的小九九却盘算了起来。

    或许真的可以把这款军用运输机生产制造技术引进。

    之前,谢凯的心思都在喷气式飞机上,涡轮螺旋桨飞机根本就没有被谢凯看在眼里,何况对运…8那种运输机,谢凯是深恶痛绝的。

    涡轮螺旋桨飞机,在燃油消耗跟运输费效比方面,都是比较不错的。

    对于缺乏军费的中国空军来说,这款涡轮螺旋桨运输机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至少成本低!

    安东诺夫的人见谢凯拒绝,顿时尴尬起来。

    确实,安…22因为性能落后,苏联空军根本就没有装备多少,仅仅订购了45架。

    这款飞机因为订单少,早就停产了。

    虽然苏联空军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有一部分安…22在服役,民用航空方面,也有几十架在执飞航班。

    总的来说,这款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50吨的重型运输机,并不成功。

    安…22运输机当初在设计时,安东诺夫考虑的并不是太周全,没有想过涡轮螺旋桨飞机的前景问题。

    季米诺夫看着谢凯劝解到:“谢,对缺乏经费的中国空军来说,这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运输机。无论运载量还是航程,都足够你们空军建立战略空军。相比喷气式飞机,安…22在技术上确实有些落后,但这已经是螺旋桨飞机最顶级的技术集成……”

    谢凯坚决地摇了摇头,再次明确表示,对安…22没有任何兴趣。

    他的反应,着实让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人担心不已。

    安…124这样的重型运输机,对中方来说,不仅价格高,运输成本同样高得离谱。

    到目前为止,连苏联空军都没能力装备多少架,中国空军那少之又少的经费能装备几架?

    听到季米诺夫的话,谢凯直翻白眼。

    老家伙这是把自己当凯子啊。

    难道自己很好忽悠,很好坑么?

    a…22这种涡轮螺旋桨飞机,在目前各国空军的发展来说,并不属于主流。

    主流发展,那是喷气式。

    巴拉布耶见谢凯拒绝,更是失落。

    他们也没办法向中方提供安…124这款苏联最顶级的运输机。

    不仅中国买不起,苏联也不会同意出口中国这款重型战略运输机的。这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重型战略运输机。

    如果中方采购a…22这种早已因为技术落后而停产了十多年的涡轮螺旋桨飞机,苏联高层将会非常支持。

    这不仅可以给安东诺夫带来可观的收益,并且可以让安东诺夫生产出第二架安…225,或者开发出新一代的重型战略运输机。

    更重要的是,可以延缓中国喷气式大飞机的发展。

    巴拉布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继续劝说谢凯。

    “谢,目前中国空军主力运输机是运…8,只是由a…12运输机的仿制品。对于你们国内航空工业来说,涡轮螺旋桨飞机的技术已经非常熟悉,引进a…22这种重型战略运输机,很快就能消化吸收技术,国产化的难度更小……这对于提升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这位安东诺夫的新任总设计师,完全是一副我为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而考虑的表情。

    

1325 苏联人开始查技术泄密案了(贺黄金发123大大盟4/4)() 
季米诺夫急忙在一旁补充,“谢,巴拉布耶总设计师说的没错,这确实是最适合你们发展的。当初安东诺夫在研制成功安…22后,很容易就研制出了安…124……”

    这老家伙太坏了。

    特么的,这是告诉自己,安…124是因为安…22研发出来才研发出来的么?

    真当自己不知道呢。

    涡轮螺旋桨飞机跟喷气式飞机的差别大了去了。

    哪怕明明对安…22有想法,绝对不会让乌克兰人知道,一定要让他们求着送给中方安…22的全套生产技术跟生产线。

    这次苏联之行,能搞到这个,完全是意外。

    谢凯看着他们,心中叹了一口气。

    这些家伙不从自己身上扯块肉下来,好像不会罢休。

    a…22对中国空军确实有不少的好处,连运…8那种涡桨飞机,在中国都被啃了30多年。

    在谢凯那个时代,从运…8服役后,秦飞一直在啃运…8的技术,甚至不断地改型发展,到后面改造成运…9,以及以运…9为平台的战术预警机、支线客机。

    谢凯现在绝对不会表现出急切的需求。

    苏联人自己对这款已经落后的战略运输机技术都不是很重视,总不能指望他们重视不是?

    见他们还打算吹嘘一番安…22有多适合中国空军,谢凯直接对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这些大佬们表示不要。

    对方越急切,越不能流露想法。

    “先生们,不是我不清楚这款重型运输机对于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好处,也不是不知道对于中国空军发展的好处。但是我们经费不多,我们采购回去,空军也买不起。现在采购了不少苏…27战机,更没有经费采购运输机……连运…8这样的小飞机都装备不了几架,对于安…22这样的重型战略运输机,更不会有太大想法。”

    谢凯这样说了,巴拉布耶还想继续说服他。

    这位安东诺夫总设计师想要告诉谢凯,中国引进这款重型战略运输机还有其他的好处。

    最终,季米诺夫对他摇头示意,让他别再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