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终,歼…8ii的合作都打了水漂。
到了后来,枭龙虽然是跟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以及蓉飞签订了合同,中巴双方各出资50%,而到最后,俄罗斯米格设计局也加入进来,米格…33战机的技术资料作为参考,甚至发动机也选择了俄罗斯研制的克里莫夫d…93型窝扇发动机。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枭龙最终在国际上的订单,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来自巴基斯坦军方。
谢凯没法向白彦军等人解释。
单反是404插手的项目,绝对不能引入过多的合作方。
否者最后会被坑死。
“到了后期,我们其他的项目,需要的经费也更加庞大啊。”齐志远担忧地说道。“我们插手的项目可不少,很多都是无法短期内获得效益的投资。”
甚至,卖不出去武器装备,就没有太大的收入来源。
资金链一旦断裂,所有项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巴基斯坦那边也没多少钱。”白彦军提醒谢凯。
谢凯点头,“他们只要动心,会想办法的。火控系统跟航电系统,这是最为核心的,也是利润最高的,我们必须得留在手中。”
“八字还没有一撇呢。”齐志远总觉得这事情谢凯有些乐观。
“其实没有必要想这么多,实在不行,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就向银行贷款。对了,中信那边现在什么情况?”谢凯说到贷款,想起了当初郑宇成他们说的跟中信集团联合成立银行。
“这事情老汪跟财务部的人在谈,应该差不多了。”白彦军觉得谢凯这个提议倒是比较可行的,“以目前基地的业务,贷款十亿八亿的还真不是难事儿。唯独就是利息太让人肉痛了。”
“项目先搞起来再说。”谢凯这几天变化不小。
只要立项,搞起来,到时候进退两难,上面的人也不会看着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
有些项目,需要抢时间,而不是等着有钱再开搞。
“老霍,他们这边究竟谁在做主?那小子说这项目,其他人好像都没啥态度啊。难道是在骗我们?”熊宏元抱着两瓶酒跟烟,向旁边提着梨子的霍海源问道。
霍海源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也在想这问题。如果说这小子做主吧,不太可能;可要是其他人做主,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多少的发言?都是听这小子在说。”
不是霍海源想不明白,而是谢凯表现的太过让人诧异。
“不过,要说骗咱们,倒也不可能。他们要骗我们,骗什么?难道那300万的工作服?”谢凯就说了,投资五亿美元,巴基斯坦跟404各出两亿五千万美元,132厂跟611所就出人出技术。
甚至,404基地承担航电系统跟火控系统,这就表明,他们是动了心思的。
火控系统跟航电系统在战机项目中最难搞,同时也是利润最高的。
404在抢利润。
“就是想不明白。”熊宏元也纳闷,“一会儿多试探一下,别到时候我们被坑了。虽然看起来他们不差这300万。”
郑宇成同样愁眉不展的。
两亿五千万美元啊。
他们的窟窿大着呢,到时候如果不够,还得加钱。
“跟巴基斯坦方面沟通一下,再去考虑这些问题吧。具体性能指标如何,到时候再评估,那小子的尿性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初359坦克,为了吸引巴基斯坦人,他说的可是每辆不超过250万美元,结果呢?原本说的5000万美元是投资,最后变成了使用技术的门槛费……”汪贵林劝着郑宇成。
吃饭的时候,熊宏元两人不断地跟郑宇成等人拼酒,试探404这边对于新战机项目的态度。
郑宇成他们倒也不隐瞒,唯独谢凯在404基地究竟是一个什么身份的存在,他们没有做出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谢凯则是中途溜走了,到了招待所找穆沙拉夫。
两人一直聊到凌晨三点多,具体聊了一些什么内容,也就两人自己清楚。
当然,还有监视的保密部门的人员。
第二天,谢凯没事人一样去了学校上学,让等着消息的熊宏元两人着急不已,他们来这边时间不短了。
难道404基地真的是骗他们采购300万的工作服?
至于搞出这样大的阵仗?
第三天,依然没有动静,熊宏元两人坐不住了,准备第四天就去找郑宇成等人,如果不行,他们就不要工作服了,反正还没有打款,即使404这边已经开始装车准备运输了。
当两人去找郑宇成的时候,郑宇成正好也准备让人去找他们。
“两位来得正好。今天晚上巴基斯坦空军跟装备部门的人员就会到达,我正准备找两位商量一下。”郑宇成的话,让熊宏元两人惊诧莫名。
脸上的表情,也从一开始的阴沉变成了狂喜。
“巴基斯坦国内来人了?”熊宏元有些不相信。
郑宇成点头,“对,主要就是为了战机项目。这次来讨论可行性方案,如果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方案让他们满意,经费不太多,就先签订合作备忘录。等到技术指标等拟定,沟通后签订正式合同。”
“需要我们做什么?”熊宏元喉咙有些发干。
幸福来得太突然。
虽然他们弄不明白巴基斯坦人为什么来得这么快,但是这说明对方是真正想要搞这个项目,而且让巴基斯坦方面非常感兴趣了。
“主要就是技术方面。霍总,我这里有一份方案,你先看看,根据你的经验以及611所跟132厂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否有很大的问题,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郑宇成递给霍海源一份薄薄的文件。
“超七工程?”看到封面,霍海源惊呼了出来,“技术性能指标?这是谁做的?”
355 新枭龙,歼…10爷的外销版本()
“怎么样?有什么问题?”郑宇成一开始没有理会,等到霍海源匆匆扫过文件后,才开口问道。
霍海源没有回答,然后又从头开始看,这次看得非常认真。
“郑主任,你们之前就在弄这个项目了?”熊宏元问着郑宇成。
“歼…9下马后,我们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准备接手这个工程。国内的情况你们也知道,开发出来,部队用不起,投资大,资金回收慢,除非国家拨款。我们自筹项目经费,自然就得找到客户才能下手。”郑宇成装出认真地回答着。
实际上,这份文件,今天才到他的手中。
这是谢凯根据歼…9战机项目进行修改后弄出来的一个新技术性能指标。
“采用鸭翼布局,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后掠翼采用40度倾角的大三角翼,进气口内倾10度来改善大迎角性能?”
“采用大推力、低油耗的涡轮风扇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不低于17000kg,标准配置下载弹7000kg?”
“采用脉冲多普勒雷达,预留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升级空间……”
一系列的性能指标,让霍海源脸上的惊诧越来越甚。
“你们这是做过模拟实验?还是经过论证分析?这可是战斗机,不是别的,不是随便想当然,想要把什么技术融入进去就行的。”最终,他严肃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语。
做这份方案的人,简直就是在胡闹。
这里面的很多东西,可以说都是国内没有太大经验的。
采用新技术,在性能提升上没有问题,但是在这些重大项目上,新技术也就意味着风险的增加。
404想要的,已经不是轻型战机,而是想要中型战机,还是拥有多种作战能力的战机。
给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经费,一切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对方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不能超过5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怎么,有问题?”郑宇成问道。
“不仅有问题,非常严重。”霍海源最见不得这些不懂的人在技术中指手画脚,“这样的方案,可以说远超过性能指标了,而是对整个战机的设计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见霍海源毛病犯了,郑宇成黑下了脸,熊宏元赶紧说话了,“郑主任,这些我们得回去召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讨论,看看能否达到,现在没法给答复。”
“这个方案,并不是一定要你们这样弄。不过里面的这些技术指标,是必须达到的。比如,载弹量,升空上限,最大起飞速度,最大起降距离,航程跟作战半斤这些……”郑宇成看着霍海源,“干不了,可以让干得了的人来干,拿到东西问都不问,就提出质疑,难道我们掏钱,按照你们的想法来?”
说到后面,郑宇成的语气可以说有些严厉了。
霍海源一脸的尴尬,急忙解释,“郑主任,我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按照这上面的性能指标,这完全是一款先进的三代战机了……研究难度很大……”
“难度大就说难度大的事情。咱们搞技术的,不能因为难度大就做出妥协,设计出不伦不类的东西。设计出来没有人要,最终呢?浪费钱,浪费时间!”郑宇成毫不客气地说道。
他不是要坚持这个方案。
而是对霍海源的态度表示不满。
既然要合作,就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确定谁是做主的。
611所是专业的设计团队,这一点毋庸置疑。
404对于战机项目不是熟悉的,不代表他们就必须得被设计团队牵着鼻子走,技术性能方面,绝对是不能妥协的。
至于经费,那不是问题。
是问题,也能解决的。
“郑主任,我们先商量商量,然后给答复,您看如何?”熊宏元见没法谈下去了,赶紧拉着霍海源告辞。
一直出了总部大楼,见外面也没有几个人,熊宏元才苦笑着对霍海源说道,“老霍,不是我说你,这脾气真得改一改了。即使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下来再沟通,你这样直接反驳,不容易沟通啊!”
霍海源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们谁懂得战机设计?这个方案,完全就限定了设计方案,不是胡闹吗?”
“可你也不能这样质疑不是?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在研究后,一项项列出来,给他们讲清楚,你之前不都是这样干的?”熊宏元自然清楚。
他没有看到技术指标,也没有看到里面的内容。
“你自己看吧!”霍海源把手中的文件给了熊宏元。
熊宏元边走边看,到最后,脸上也是变得极其复杂。
他终于知道霍海源为什么不顾郑宇成的面子,看完就反驳了。
“这几乎是达到了我们十号工程的技术难度!”
“不,这比十号工程的技术难度还更高一些。”霍海源深呼吸一口气,对着熊宏元说道。
“不管怎么说,我们得跟他们合作这个项目。十号工程立项了,可一直没有明确的性能指标,经费也不充足,按照他们说的,十号工程的一些技术,还真可以用这个来论证,同时还剩下一大笔论证经费。”熊宏元心态倒好。
他们并不知道,这份技术指标,不仅是谢凯针对枭龙的各种缺陷改进而来,更是把歼…10的一些技术性能指标都给弄到了里面。
气动布局,几乎也是采用的歼…10那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的东西。
枭龙战机出来后,就已经落后,完全是先天不足。
一款载弹量只有5000kg的轻型战机,真心没有多少的用户,何况航程不足,飞行性能也不够优秀。
重生有个好处就是这样,可以让研发过程中需要去论证,设计完成后试飞,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进的过程消失。
不仅节省时间,同时也少浪费很多的经费。
按照这样的情况,谢凯认真考虑过,5亿美元的经费,是足够完成新枭龙的设计。
虽然同样取名为“超七”计划,不过这已经不是轻型的枭龙。
谢凯给这个工程的定位是歼…10的外销版本。
“谢凯,你真确定你们国内能弄出这样的战机,而且经费不超过5亿美元?”再次见到谢凯,穆沙拉夫很严肃地问他,“要知道,这个方案很受我们国内重视,不仅穆巴拉将军跟卡奇赫德将军来了,就连我们空军的高层都亲自来了。”
“放心吧,上校,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谢凯一副您别担心的模样。
穆沙拉夫可不相信他的话,“之前你们几乎都是采用这样的手段。先给一个不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涨价……”
“呃……上校,涨价可不是故意的!而是贵方要求更高的性能……”谢凯有些尴尬。
国际上的惯用手段,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不是,非得当面提出来。
穆沙拉夫看着谢凯吃瘪,心中的郁闷之气减少了很多。
“不管你们怎么涨价,一旦签订了合同,我们不会多付一分钱。这次你小子也别想玩什么技术使用费,门槛费这招。”
对于穆沙拉夫的警告,谢凯不以为然。
搞项目嘛,只要让他们看到了东西,这都不是问题。
到时候他们掏钱,都会心甘情愿的。
“上校,你们空军高层来人了?能透露一下,来的是哪位将军?”谢凯转移话题,打听巴基斯坦派过来的都有谁。
穆沙拉夫却根本不透露,“到了你自然就知道了。告诉你背后的那些人,别弄歪门邪道。”
谢凯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听到巴基斯坦过来的人是谁,由此可以推断出巴基斯坦方面对于这个项目的态度。
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态度来考虑,坑他们多少钱。
从巴基斯坦方面的人来得这么快,就能看出他们对于这个合作项目的重视程度,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359坦克的样车出现,性能很让人满意的原因。
可对方根本就不买账,谢凯就没招了?
“上校,您应该清楚,我们国内也没有这样性能的战机。很有可能,这个性能指标无法获得我们上级的批准……”谢凯转动着眼珠子,严肃地对穆沙拉夫说道,“如果贵国这边来的人分量不够,很难说服我们上级啊。”
枭龙战机的某些性能,可以说在理论上超越了歼…10。
国内真有可能不会批准这样的战机出口。
谢凯在拿出这东西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些问题。
国外对于中国的技术封锁,一直都没有放松,同样,国内的技术封锁自然也是严格在执行的。哪怕落后的技术,都很难获得出口。
目前空军战斗机以七爷跟八爷扛大旗,这两种战机航程都不够,作战性能不优异,加上目前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打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国家经济建设如火如荼,运十项目自然也就不会太过迫切。
枭龙搞出来,到时候真有可能被限制出口,毕竟那也是国内战斗机项目最先进技术的集成。
不出口,这就得亏死。
空军一年能装备多少新战机?就连歼十出来,十多年的时间,也没装备几百架啊。
穆沙拉夫没想到,谢凯这时候会给他说这些,他们上级很可能不批准!
这不是忽悠人?
一时间,有些愤怒了。
356 扎心了,大佬来了你才说可能不被批准()
“上校,您别用这眼神看我,太让人害怕了!”看到穆沙拉夫那要吃人的眼神,谢凯装出害怕的表情。
“到了现在,你给我说这个!你们上级不批准,你找我们干什么?”不怪穆沙拉夫气愤,而是404的人干事太不地道了。
裤子都脱了,结果告诉他,对方是男扮女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