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卷野草+朝花夕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鲁迅全集卷野草+朝花夕拾-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
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
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
,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
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
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
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
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
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
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
〔14〕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
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
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
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
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A   A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三期。

  〔2〕 上野 日本东京的公园,以樱花著名。

  〔3〕 速成班 指东京弘文学院速成班;当时初到日本的我国留学生,一般先在这里
学习日语等课程。

  〔4〕 富士山 日本最高的山峰,著名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

  〔5〕 仙台 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城市,宫城首府。一九○四年至一九○六年作者曾
在这里习医。

  〔6〕 水户 日本本州岛东部的城市,位于东京与仙台之间,旧为水户藩的都城。

  〔7〕 朱舜水(1600—1682) 名之瑜,号舜水,浙江余姚人,明末思想家
。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失败后长住日本讲学,客死水户。

  〔8〕 芋梗汤 日本人用芋梗等物和酱料做成的汤。

  〔9〕 藤野严九郎(1874—1945) 日本福井县人。一八九六年在爱知县立
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后,即在该校任教;一九○一年转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讲师,一九○四年
升任教授;一九一五年回乡自设诊所,受到当地群众的尊敬。作者逝世后他曾作《谨忆周树
人君》一文(载日本《文学指南》一九三七年三月号)。

  〔10〕 《新约》 《新约全书》的简称,基督教《圣经》的后一部分。内容主要是
记载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

  〔11〕 日俄战争 指一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五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
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群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这次战争主要在我国
境内进行,使我国人民遭受巨大的灾难。

  〔12〕 托尔斯泰写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登在一九○四年六月二十七日伦敦《泰
晤士报》;两个月后,译载于日本《平民新闻》。

  〔13〕 电影 这里指幻灯片。

  〔14〕 七年前迁居 指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作者从绍兴搬家到北京。

范 爱 农〔1〕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
》〔2〕,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
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3〕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
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4〕,他留学回国之后,
在做安徽候补道〔5〕,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6〕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
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
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7〕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
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
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

  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
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
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
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8〕,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
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
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
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
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
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
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
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
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
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
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
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
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9〕,来接的不就是子英〔10〕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
,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
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
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
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
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
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
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
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
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11〕烈士,被害的马宗汉〔12〕
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
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
他在神户〔13〕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
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东京就要假装大脚,又何必带这东西呢?”

  “谁知道呢?你问她去。”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14〕,接着
是绍兴光复〔15〕。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
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
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
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16〕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
。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17〕。在衙门里的
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
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问我,慷慨地说,
“我们要办一种报〔18〕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子英先
生,一个是德清〔19〕先生。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我答应他了。两天后便看见出报的传单,发起人诚然是三个。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
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这样地骂了十多天,就有一种消息传到我的家里来,说都督因为你们诈取了他的钱,还
骂他,要派人用手枪来打死你们了。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但我还是照常走,并
且说明,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20〕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况
且我拿的是校款,这一点他还能明白的,不过说说罢了。

  果然没有来杀。写信去要经费,又取了二百元。但仿佛有些怒意,同时传令道:再来要
,没有了!

  不过爱农得到了一种新消息,却使我很为难。原来所谓“诈取”者,并非指学校经费而
言,是指另有送给报馆的一笔款。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
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是:收不收?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是:收了
之后骂不骂?决议曰:骂。理由是: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

  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
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我就不再说下去了,这一点世故是早已知道的,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
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或者明天在报上就可以看见我怎样怕死发抖的
记载。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21〕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先到都督府去辞职,自然照准,派来了一个拖鼻涕的
接收员,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不是校长了。后任是孔教会〔22〕会长傅力臣


  报馆案〔23〕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
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
。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
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政府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
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
的裸体照片,倘遇见孙传芳〔24〕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
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
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
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
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
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25〕,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
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