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广英闻言不禁微微皱眉,正觉疑惑间,便有锦衣卫校尉匆忙而来,先单膝点地行了礼,未等郑广英询问便急道:“禀都督,属下于唐王府中发现有工匠正在打造棺木。”他说到此处顿了顿,将声音压低几分,“虽然用料甚是普通,但观其规制、样式、雕纹,当是梓宫无疑……”
梓宫?!郑广英闻言便是一惊,梓宫是皇帝用的棺椁!
圣上正在返回天兴府的途中,唐王却在府中打造梓宫?
说来也得益于隆武朝的锦衣卫没有存在感,几乎令所有官员都忘了这个部门的存在,加上时间颇紧,唐王府上下简直就是在明目张胆地筹备隆武的葬礼,是以锦衣卫没费什么劲便摸进了王府。
这里面似乎大有文章啊。想到锦衣卫已许久未在圣上面前露脸了,郑广英立刻站了起来,吩咐王之臣继续带人盯着唐王府,自己则纵马亲往永福面圣。
……
自建虏渡过洞庭湖之后,天兴府官员便三天两头告假,每次能有一半人上朝便算是颇为齐整了。
而这一日的早朝与平时情形完全不同,众官员齐聚奉天门前,只要还在天兴府城中的,几乎全都到了。
监国还未临朝,诸朝臣纷纷交头接耳,却一扫往日愁云笼罩之态,甚至还有不少人面露喜色。
片刻,鞭声响起,朱聿奧自“奉天门”牌匾下走出,端立龙椅前三丈处,受了百官叩拜。
待众朝臣起身,在各自位置站定,苏观生便迫不及待地捧笏出列,神情激动地高声道:“臣启监国,国有吉兆,天示祥瑞!”
众官员闻言都是精神一振,知道正题来了,实则昨晚大多数人便都已知道了消息,不过朝廷之上肯定还是要正式公布一番的。
苏观生继续道:“依监国成策,陈王率军直捣仙霞关虏贼,前日于关前大捷!
“现陈王部精兵两万余已扼险关。擒虏伪都统杜尔德以下伪官六人,毙伪参领穆里玛、佟彭并以下伪官十四人。俘获虏军四千三百二十余,斩首一千二百余!
“此捷乃社稷之福,百姓苍生之福。更是监国勤勉为政,贤明果决,任用贤能以至。至役之后,福京之虏贼已为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待我大军齐聚,必可一战以破之!”
他这一番话,将陈王殚精竭虑,前线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功劳便大半算在了朱聿奧头上。
这也是他昨晚便已准备好的套路,趁陈王大捷人心振奋,制造唐王监国期间一扫大明连败阴霾,一举克虏平贼的无上功绩,顺势抬高唐王威望,为几日后的登临大位造势。
按照昨日安排,苏观生一番鼓动之下,何吾驺、王应华等人也会跟着将朱聿奧吹捧一番,而后带领所有朝臣齐跪拜天以贺大捷。
然而正当何吾驺欲迈步出班之时,便听得午门外一阵喧闹。何吾驺眉头一皱,对新换的殿前侍卫高声道:“去看看何人造次!”
他话音既落,那些侍卫还未及反应,便见自午门涌入一队人马,门外禁军竟不敢阻拦,任其从午门一直冲入奉天门,立于道路两侧,排成整齐的两排。
“何人冲殿?这是要造反!”苏观生大惊失色,匆忙高声命令四周的御营军士,“还不去给我拿下!”
“谁敢?!”随着一声中气十足的断喝,黄鸣俊持剑入殿,一身戎装大氅快步于前开路,又高声道,“太子殿下驾到,皇后殿下驾到,百官跪迎!”
这些所谓御营军不过便是苏观生手下新威军换了身装束,在黄鸣俊如此气势威压之下皆是面面相觑,却无人胆敢上前。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议论之声。
“皇后和太子来了?”
“为何未闻圣驾?”
“皇后怎搞出如此阵仗?”
但议论归议论,很快便有官员转身跪伏于地。
苏观生、何吾驺等人顿时变成鹤立鸡群。几人四下观望,虽心中极为诧异,但就这么杵着也不是事,便只得随其他朝臣一同跪下。
感谢:轨迹同学对我的慷慨打赏,本书出现了第一个舵主!我好激动啊!非常感谢你的鼎力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兄弟的热情,真的非常感谢。
(本章完)
第180章 皇权交替()
只见一名身着素色衣衫的中年贵妇自奉天门而入,正是曾皇后。
她发髻略有些歪斜,身上还落有尘土,显是刚纵马疾驰过的样子。实际上她已整整连续骑了一天又七个时辰的马,此时双腿几近失去知觉,若不是庞天寿在一旁扶着,她恐怕走不出几步便会踉跄跌倒。
紧随曾皇后的是一名微胖的乳母,其小心翼翼地抱着的婴儿已沉沉睡去,压根不知道自己正从大明权柄最重的一群官员之间穿过。
再后面则是白大戚以及一名侍女和一名小太监。
一行人直从奉天门走到奉天殿的台阶前,黄鸣俊闪身让到侧旁,对曾皇后躬身示礼。
朱聿奧从看到曾皇后身影的一刻起便愣在原地,此时方才怔怔地冒出一句,“皇后殿下为何……何时回宫了?”
为何回宫?曾皇后闻言却似未有反应,仍是缓步向前走去,心中却不禁想起了她前日接到郑广英密报时的情形。
初时她只是气恼苏观生竟不遵懿旨,将圣上驾崩之事透漏出去——此时整个天兴府当只有他一人知道此事。
但随后她又总觉有哪里不对,却苦思不得要领,后来只得唤来黄道周与他商议。
黄道周看过郑广英用于密报的纸条之后,即刻神色严肃起来,仅对她说了一句话,“唐王欲发丧扶灵否?”
她闻言便是一惊,这其中深意再明白不过,立刻传令全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天兴府。
走过小半天,又有何楷、朱继祚写给黄道周的密信送到,待得知唐王监国调换六部之首、新扩千余禁军事后,她更是不敢耽搁,转而弃车骑马,只带了黄鸣俊及三百骑兵,甩开步卒急奔回宫。
因太子年幼,经不得纵马飞驰,她更是将太子都留在大队军中。此时她身后那太子乳母怀里抱的仅是沿途随便买来的婴儿。
但这又有何妨,只要她在这儿,有谁敢上来查看那究竟是不是太子?!
“本宫心忧宫里,这便和太子赶回来了。”曾皇后似随口答了一句,又望向还站在龙椅前的朱聿奧,站定了问道:“监国仍在临朝?”
“哦,这……”朱聿奧慌忙自奉天门前的阶梯走下,跪在御道一侧,“拜见皇后殿下,太子殿下。”
他心念急转,不是说曾后至少也要后天才能到天兴府,怎现在便回宫了?难道自己的谋划被他她发现了?
怎么办?朱聿奧迅速计较一番,若现在便立刻登高而呼发动政变,应有几成胜算?
他略一抬眼,正扫到了对面的黄鸣俊手握剑柄稳如泰山之势,心中立刻便是一颤,黄鸣俊手下主力当已抵达天兴府,其又有太子大义名分在手,苏观生所部那些士卒怕都不敢以刃相向,仅凭自己二百王府护军怎是其对手?
且建虏大军正虎视眈眈,虽有陈王截其后路,但若自己与曾后兵戎相见,天兴府必会陷入混乱。届时博洛只需遣轻骑奔至城下,天兴府定如崇祯朝的北京一般,举城结彩焚香以迎贼。
如此,岂非以大明江山赠东虏耶?!
他正天人交战之际,就听曾皇后轻声道:“唐王请起。”而后便目不斜视从他面前走过。
随后那乳母抱着太子立于龙椅前他方才所站之处。曾皇后则在她身侧停步,先环视所有朝臣,深吸了一口气,语调悲痛道:“圣上在汀州为虏贼所害,已于上月宾天。”
御门之前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呆望着曾皇后,以为自己听错了。
直到皇后让白大戚取出早已备好的缟素,又命随行之人皆穿戴丧服,朝堂上立时爆发出嚎啕恸哭,如丧考妣。
“皇上怎会……”
“国仇似海,誓灭虏贼!”
“奴欺我太甚!”
“圣上啊……”
过了好一阵,待群臣情绪稍稳了些,曾皇后也擦去脸上泪水,用了深呼吸数次,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才再次高声道:“昭告天下,即日国丧。”
说完这几个字,她再次泪水蔽目,却依旧继续道:“出殡之日,当由太子扶棺亲送。然,太子年幼,由邓王代太子执绋。”
曾皇后说完这些,不由又想起昨日赶回天兴府途中,黄道周对她所说的一番话,“……虽秘不发丧益于朝局稳定,但若唐王真有为先帝送殡之心,其率先公布先帝已崩,并顺势发丧,则大义先得矣。
“故皇后殿下至天兴府后,当即刻发国丧,诏令太子立刻继位,则大位既稳,再无他人可伺矣!”
她眼中顿现坚毅之色,抬高了声音道:“社稷多艰,外敌环伺之际,国不可一日无君。待先帝入殓,太子即刻登基,继大统,以安天下。”
朝廷上顿时静了下来,几乎所有人都为料到,今日会有大明皇权交替的大事发生,这个关键时刻,哪怕做错一个表情,恐怕都会影响到一声的仕途。
朱聿奧利用监国之权,近来大肆在朝中安插亲信,此时朝上有近半都是他的人,皆不约而同地偷眼看向苏观生、王应华他们。苏观生等人则是望向朱聿奧。
就在此时,便见一人在仆从搀扶下自奉天门缓步而入,离得尚远,便跪地高呼,“臣,谨遵皇后殿下懿旨!大明社稷万代相传,永昌永盛!”
众臣皆转头望去,只见来人正是当朝内阁首辅——黄道周。
何楷、朱继祚等原隆武之股肱见黄道周现身,立刻似是有了主心骨一般,随即跪下,齐声高呼,“谨遵皇后殿下懿旨!”
一步,只差一步!朱聿奧心中几欲滴血,若皇后再晚一天回来,王应华便会带着曹宏祖的三千人马控制住天兴府,他还尚有回转余地。
但眼下之势,皇后秉大义名分,就在朝堂上宣布太子继位,他还能有何反对之言不成?但距离皇位就只剩一步之遥,又怎能甘心?他双手紧紧握拳,汗水不断从额头上淌下。
“嗯?”
他忽见皇后目光望向自己,心中猛然一颤,瞬间明白过来——大义名分、人心背向、天兴府城中兵力,他哪一样都无法压过皇后。
他无奈轻叹一声,颤抖的双腿弯曲,终是跪伏阶下。
(本章完)
第181章 唐王辅政王()
苏观生和何吾驺见唐王都跪了,也只得撩衣跪下。其他朱聿奧系的官员这才跟着陆续跪倒,口呼:“谨遵皇后懿旨。”
但就是朝廷上这些人短暂的犹豫,已让曾皇后瞬间明白了唐王在朝中有多么惊人的势力。
她略为抬手,“都起来吧。”
待诸臣起身,她又望向朱聿奧,“国丧大典,所用器物繁多,尤其梓宫备制需工匠甚众兼又耗时。”
朱聿奧忙避开皇后视线,心中剧震——难道她已知道我准备了殡器、梓宫?她是否还知道更多事情?会不会此时就要对我动手?!
他瞳孔一缩,正犹豫若皇后发难,是否要召集自己在朝中的力量拼个鱼死网破,就听曾皇后继续道:“唐王乃大行皇帝至亲手足,此种事务并国丧一应大典便劳你尽心操持了。”
朱聿奧闻言如蒙大赦,顾不得额头上的冷汗,即刻又跪伏在地,“臣谨遵懿旨!”
曾皇后又道:“大典乃礼部职责,亦当竭力从旁襄助唐王殿下。”她望向朱继祚,“可是朱大人率礼部耶?”
朱继祚出班拱手道:“回皇后殿下,臣已迁资政大夫,如今礼部尚书乃是王应华王大人是也。”
“哦?这又是何时动迁?”
“正是三日前。”朱继祚不着痕迹地瞄了眼朱聿奧,“不但微臣,近来朝中人事更迭频繁,四品以上官员有二三十人都做了挪动。”
他这话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当场告状了——唐王监国期间任用私人,排挤朝中重臣。
“臣……”
朱聿奧正欲争辩,就听曾皇后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对朝中大事懂得甚么。既然唐王监国之际这么安排,便定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好。”她又问道,“那王大人何在?”
朝上静了片刻,苏观生只得硬着头皮出列揖道:“王部堂因……公务往连江去了。”
曾皇后眉头微皱,“先帝诏令天兴府官员不得离城,这王大人怎么……”
“禀皇后殿下,王部堂实乃紧急军务,这才……”苏观生一头冷汗,心说总不能说王应华是乔装成难民才得出城吧?
他正不知该如何编下去,曾皇后却摆手道:“他一个礼部尚书,又操心什么军务?罢了,我也不懂这些,要他速速返回天兴府便是。近来有两场仪典,礼部正是需他主持之时。”
苏观生忙道:“臣谨遵懿旨!”赶紧撤步归班。
曾皇后方才几句话过去,朱聿奧心中倒踏实了一些,看来她仅是盯着自己儿子的皇位,似乎对朝中之事并没有什么想法。如此一来,他虽没了监国之名,但凭借朝堂上数量众多的亲信,实际上几乎仍与监国无异。
现在这个局面,好像也并非不能接受。
只见曾皇后又自缝在腰间的锦囊中取出一只布包,再小心打开,将里面那片薄纱双手捧给身后的庞天寿。
而后她对众臣高声道:“宣,大行皇帝遗诏!”
朝廷上众人皆是一愣,待曾皇后步下台阶,跪在御道中央,一应官员这才反应过来,尽皆伏身跪听遗诏。
庞天寿随即恭敬展开那薄纱,朝臣们又是一惊,那遗诏上隐约可见红黑色字迹,竟是血诏!
庞天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为国计,著太子琳源继朕登基,承皇帝位。加黄道周太子太师,加路振飞太子太傅,加杨廷麟太子太保。新君尚幼,朕今以后事付卿,当善辅之政务,以安邦定国。”
血书无法写太多字,但里面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这便是要立三人为托孤大臣。
黄道周和路振飞立刻叩道:“臣,领旨!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只是杨廷麟人尚在江西,不能当面领旨了。
而一旁苏观生闻旨却是心中一阵冷笑,隆武果然没打算重用于他,自己投唐王原是明智之举。只是眼下大事受挫,他暗自沉吟,又是否有翻盘之策呢……
朱聿奧更是恼怒不堪,心道,难怪方才曾后对我调换朝臣之事不予理会,原来她手里还有遗诏这件法宝。既设了这三人为顾命大臣,便是半个朝廷皆是我的人,朝政却仍会落在他们手中。
日后定要竭力拉拢朝臣,将此三人架空方宜!
待众臣刚从地上爬起身来,却听到曾皇后又道:“传大行皇帝口谕!”只得皱眉又跪了下来。
“朕弟聿奧,勤政有为,宣德明恩,监国有治,朕甚慰之。即加封唐王为唐王辅政王,率三师协理朝政,克当勤勉,吐哺匡国,早复我大明社稷,全我中兴之望!”
朱聿奧的大脑简直要跟不上节奏了——辅政王!这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高位啊!
自永乐靖难之后,朝廷对藩王诸多防范,从未有过重用先例。若新帝年幼,通常辅政的都是有德朝臣,以宗室辅政,这是大明绝无仅有之事!
此外,所谓三师,便是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这不就是刚才加封的三名顾命大臣吗?圣谕让自己“率三师协理朝政”,这意思竟是要自己这个辅政王统领顾命大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