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拖延?如何拖延?”

    “暂、暂与南人罢兵。”

    豪格对殿外甲士使个眼色,指向戈博尔道:“拖下去,砍了。”

    “嗻!”

    豪格知道,自己靠兵变上位,必须表现出极端的强硬,才有可能服众,同时要尽数多尔衮软弱,彰显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

    随着戈博尔求饶声远去,殿中之人再不犹豫,一齐跪伏,“愿随监国讨敌!”

    “好!”豪格示意众人平身,面露微笑,“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但这辽东是大清的地盘,南人想来这儿撒野还早。

    “我也不妨告诉你们,我在陕南时学会了搭建一种极为厉害的碉楼,只要在松锦一带多建些这东西,南人便是来百万大军也休想往前一步!”

    他在和王应熊对垒时吃了棱堡的大亏,却也是吃一堑长一智,竟准备拿这东西防御明军。

    “此外,我知道多尔衮从中原带回了大量金银财物,”他接道,“只要重新联络关内商贾,粮食、铜铁要多少有多少。待我们熬过了今冬,来年开春恢复了元气,便如当年太祖那般,以铁骑四处袭扰南明,择机破关而入,直捣黄龙!”

    豪格近两日查验了宫中财物,发现仅是多尔衮掠回盛京的现银就有四百多万两!加上从北京紫禁城里搜刮的奇珍异宝,足够整个大清吃用数年的。

    正是这笔雄厚的资本,坚定了他继续和大明周旋的决心。

    

第七百八十章 “大风刮来的银子”() 
光阴如箭,几个月时间眨眼即逝。

    已是汉兴元年十一月初二。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中,正传出一阵激烈的争论之声。

    “宋阁部,你是最清楚的,”说话的乃是当朝内阁首辅杨廷麟,“重修京杭运河工程浩大,要做到张部堂所说的程度,至少须银三四百万两之巨,耗时数年。

    “而眼下往辽东去的木轨道已出山海关,大军不日即将出关北伐。万一战局稍有胶着,所需粮饷难以估量,此时还是应存些银子为宜,以备不时之需。”

    他说着看了眼黄宗羲,对天子揖道:“陛下,依臣所见,便是龙江船厂那几条巨舰也可先缓一缓,待剿灭东虏再建不迟。”

    张沧海忙道:“阁老,疏通运河虽花费不小,却也无需一下拿出数百万两来。府库可先拨出三四十万两,紧着开工,足够明年上半年之用。这点儿钱,绝不至影响了北伐大计。”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户部早无隆武朝时到处“讨饭”补窟窿的窘态,他这个户部尚书说话时腰杆也硬了不少。

    由于大明全国铺开推广土豆和番薯,大量原先不长庄稼的贫瘠土地都有了不小的产出。加上这两种作物比较“皮实”,更易适应小冰河时期的恶劣气候,故而今年秋天除了陕、晋、北直隶等几个没来得及种植土豆、番薯的地方,其余十多省尽皆丰收!

    其实如果只算稻米和小麦,由于战乱的影响,收成甚至比去年还要低了一些,但由于土豆、番薯的恐怖产量,全国收获的粮食总数竟超过去年近一倍之多!

    大明暂时还是个农业国家,粮食丰收就意味着税收激增,百姓安居乐业。

    此外,经过朱琳渼先前的变革,士绅开始交税。仅此一项,就让户部在这半年期间多收了一百七八十万两的税银。

    还有皇庄承包制,使底层农民的积极性大增,土地出产效率也提高甚多。

    综合这些利好,张沧海对今秋的税收非常有信心。虽然眼下滇、桂、川、陕、粤等地的税银还没报上来,但他估算,今年户部应该能收入二百四十万两以上!除掉各种必要支出后,至少还能结余六七十万两。

    这就是大明的底蕴!

    只要制度合理,没有匪寇为祸,国家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绝对冠居全球。这还是战乱初止,百废待兴之际,等来年各地百姓安定了下来,这个数字肯定还会飞速上涨。

    这还仅仅是传统的税收项目而已。

    果然,听说要暂缓修建海船,黄宗羲立刻急了,站出来道:“杨阁老,这些船乃是急需,断不可停下啊。

    “至于银钱您大可不必担心,昨日下官已收到消息,上月中旬远洋商队已过马六甲,估摸着不日即将抵达宁波港。”

    大明时下在东南亚有大量船只往来,应该是商队在马六甲附近遇到了自家的飞剪船,后者提前返回通报了消息。

    杨廷麟也是显出喜色,忙问道:“可是往欧罗巴去的那队商船?”

    “正是。”黄宗羲点头道,“据报所有所有大小七条船已全部安全返回。”

    远洋商队半年多前离开月港出发前往欧洲,由于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海路,为稳妥起见,用的都是普通盖伦商船,并雇佣了不少西班牙、葡萄牙海员做向导。没想到此行倒也颇为顺利,七个月时间,便安然回到了大明。

    自击败台湾的荷兰舰队之后,大明海上贸易频繁,朝臣们早已知晓其中获利之丰。顿时,包括杨廷麟在内,几乎所有在场之人都朝商部尚书大人望去,纷纷询问,“不知收益如何?”

    “往这么远的地方去,定然收获颇丰吧?”

    “此去数万里之遥,便是当年郑公公也多有不及啊。”

    黄宗羲微微一笑,揖道:“具体数目还未知晓,不过总在二百三四十万两上下。”

    他此言一出,乾清宫中一阵倒吸凉气之声。

    出海一趟就能赚二百多万两?!这银子简直就像大风刮来的一般!

    便是朱琳渼也有些动容。

    他倒不是惊讶利润之高,他很清楚,十七世纪从东亚到欧洲的航线非常危险,所以利润自然极高。

    他最为在意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大航海时代总算有了中国人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了这次成功的远航,以后亚欧之间的商道就将会源源不断地给大明带来财富。

    等航道熟悉之后,更可以换用飞剪船。以此船的速度,相信很快就能用成本优势击败所有的欧洲商船,甚至有可能垄断亚欧贸易线!

    届时什么海上马车夫恐怕也只能在欧洲附近跑跑短途运输了。

    黄宗羲看着四周一张张惊讶的面孔,又道:“实则因为担心海寇袭扰,远洋商队此次皆以战船载货,所带货物并不算多。若拆去大炮减重,获益还能再多出百万两不止。”

    诸臣吸凉气都吸到嘴抽筋了。半年时间就能赚三百多万两?!

    当即有人情不自禁道:“这、这也太厉害了吧?”

    “若如此,往后朝廷哪儿还用愁银子的事情?”

    “下官方才以为二百万两便够多了,不想这还是没敞开了装货”

    黄宗羲为众人解释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往欧罗巴去路途极为遥远,船员长期漂于海上,极易患上脓毒血病。

    “欧罗巴夷人远道来大明一趟,来回至少要病死四成水手。如此之大的代价,其所贩回的货物卖价又怎能不高?”

    其他朝臣纷纷叹息,“难怪获益这般大,原来要死这么多人。”

    “这海上生意简直就是用人命填出来的”

    “如此伤人性命,去往欧罗巴的商船日后还是少些为宜”

    黄宗羲却摆手笑道:“诸位大人误会了。那欧罗巴人出海多患脓毒血病,然我大明的商队有陛下所赐良方,却未以此死伤一人。”

    “原来是有良药。”

    众人顿时大喜,纷纷赞颂天子一番,又有人提醒黄阁部,要提防船上的夷人偷窃药房。

    “无妨。”黄宗羲胸有成竹道,“那秘方便是放在夷人面前他们也不知道,便是知道了也学不去。”

    

第七百八十一章 休想过年!() 
正在诸臣听到兴头上,凝神静待下文之时,黄宗羲却闭嘴不说了。众人猜道必定事涉极密,也只得作罢。

    其实所谓的败血症,就是因为水手长时间出航,无法及时补充新鲜果蔬而导致的维生素C缺乏症。朱琳渼从后世的、影视作品中多次看到过,所以水师第一次向他提及此事,他立刻就给出了解决方案。

    办法很简单,多吃蔬菜,比如菠菜,补充维C就行了。

    但风帆时代想要吃到新鲜果蔬谈何容易,一直到百余年后,水手都只能依靠在船上种地来补充少量果蔬。很显然,种地不但极占地方,还要消耗大量淡水,哪儿能放开了种植。

    然而对于大明来说这却不是问题——大明已建成罐头厂十多座,只要将蔬菜装罐就行了。排水量数百吨的海船带几千瓶罐头还不是小意思。

    仅是用菠菜罐头防治败血症一项,就让大明远洋商队的水手减员率比欧洲各国低了二三十倍!从亚洲到欧洲往返一趟的成本减少四成!

    所以亚欧贸易对于欧洲人来说只是暴利,而对大明来说简直是如同撒网捞银子。

    当然,远洋商队为了不泄露消息,从未在船上的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面前展示过罐头。其实就算给他们看,他们也不知这是用来防治脓毒血病的。很多年以后他们或许能猜到,但却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罐头的能力。

    要知道,欧洲人搞定航海败血症,可是两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朱琳渼见众臣安静下来,先对黄宗羲道:“远洋商队从欧罗巴归来,这是大事!召商队主事之人进京,朕要在文华殿前亲自嘉奖他们。”

    “是。”

    而后朱琳渼又望向杨廷麟等人,“修缮运河不但能惠及沿岸百姓,对大军北伐也是极为重要。先前建虏极力破坏运河,也是为能拖延我军北上速度。”

    杨廷麟忙点头揖道:“圣上所言极是。”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北伐的“根据地”虽在北京,但北京囤积的物资一旦短缺,就只能从南方输送。此外,大明的几个主要的军器局也都在江南,粮草、大炮、弹药之类用运河运输有无可比拟的速度、成本优势。

    既然远洋商队归来解决了银子的问题,朱琳渼便也不再犹豫,吩咐道:“如今银钱既已充足,那修河之事便应尽快启动。先紧着疏通山东境内的几段。”

    杨廷麟与工部、户部几位大员一同揖手,“臣,遵旨。”

    朱琳渼又对宋应星道:“宋阁部,我先前让你试制的木轮船也要抓紧了。”

    他数月前曾交给工部一种用明轮驱动的平底船图纸,非常适合在内河航道使用,可以解决目前漕运基本靠纤夫拖拽的问题。

    当然,这船暂时还得用人力或畜力推动明轮,不过也比拉纤的效率高得多。等以后试制出了蒸汽机,还可以直接替换动力,缩短研发耗时。

    宋应星忙应道:“回陛下,第一条船已经在铺甲板了,最多下月就能入水。臣一定亲自过问进度。”

    “好。”朱琳渼点头,继续道,“运河之事就这样,我们接着说北伐的部署。

    “之前说到哪儿来着?啊,对了,着户部明年年初之前往北京输粮四十万石,可有困难?”

    张沧海不假思索地揖道:“回陛下,臣定依时尽数运至。”北京眼下已屯粮十七万石,今年各地丰收,便是仅山东一地,都能征个二十万石,故而压力并不算大。

    朱琳渼又嘱咐道:“还有,土豆易冻坏,不可大意。”今年还是土豆这种作物第一次在大明大规模过冬,他只怕户部没有经验。

    “是,臣谨记。”

    朱琳渼转向余新,“羽绒衣再增制一万件。另外辎重、军器也要在明年初之前运到山海关,可有问题。”

    “臣,领旨。”

    “还有民夫征调……

    “木轨道维护……

    “其他的就按照先前所议,各部尽快落实吧。兵部明日召开参谋司会议。”朱琳渼说着站起身来,挥手道,“行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重臣称是,行礼告退。杨廷麟却上前几步,拱手低声道:“臣观陛下诸多调遣,可是要在明年开春北进?”

    “开春?”朱琳渼微微一笑,“我也不瞒着阁老,除了南京附近还有三千破虏营,其余野战军此时已过了济南。”

    杨廷麟大吃了一惊,“这、这是何时之事?”连他这个当朝首辅都蒙在鼓里,可见兵部的保密工作做得有多好。

    朱琳渼向北望去,“若杨阁老与众臣都没想到,建虏必然也想不到。大军正月初五便会开始攻打松山,朕,可没想让建虏好好过年!”

    要知道,十七世纪时分,所有的大战几乎都是开春爆发,入秋结束。这都是农业社会的必然选择——秋收屯粮,猫在家里过冬,春播之后带足了秋粮出征。

    尤其对于满清这种近乎全民皆兵的情况,更得严格遵循这个规律。成年男子是兵员同时也要兼顾耕种。

    而朱琳渼正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在建虏从来不出征的时间予以猛烈一击,攻其不备的同时,还能搅乱敌人的节奏!

    杨廷麟深吸了口,深躬一揖,“圣上雄才伟略,大明之幸!”

    朱琳渼将他扶起,“届时朕会随军去辽东,朝中之事还要仰仗阁老等人费心了。”

    “臣鞠躬尽瘁,必不负圣上所托!”

    待众臣离去,马文晟又快步进殿禀道:“万岁爷,锦衣卫顾指挥求见。”

    朱琳渼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疲惫道:“让他进来吧。”

    “是。”

    顾炎武进了乾清宫,正要施礼,便见朱琳渼摆手道:“免了,有何要事?”

    顾炎武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递给马文晟,又道:“陛下,娄鸣送来密报,毛利、岛津氏在美作的冈山城一战中大溃,德川军正猛攻备中。”

    备中已是毛利家的旧领了。朱琳渼皱眉展开密报,就见上面写着:西军冈山城失陷,损失一万两千大军,此时正在备中死守。此外德川家光已派人赶往大明,很可能是要答应赔偿那三十万两银,同时要朝廷不再干预日本战局。

    本章完

第七百八十二章 皇长子() 
朱琳渼却是展颜微笑,“德川氏竟愿拿出这么多银子,看来他是打算一口将西军吃掉了。”

    他转身让太监取来纸笔,写下一道手谕,用了玺,交给顾炎武,“着快马送去山东,让戴修远依计行事,往后由他全权署理日本事宜。”

    “属下遵旨。”

    “还有……”

    朱琳渼正要再说,忽见一名宫女带了两个太监匆匆跑到乾清宫门外,焦急地高声道:“快,快去通禀,我有急事要见皇上。”

    门外的太监自是认识她,正要转身,就听天子道:“是雪茶吧,有什么事儿?”

    来人正是当今皇后的贴身大宫女雪茶,她人还没进前厅,便抹着满头大汗道:“陛下,皇后娘娘腹痛剧烈,怕是要临盆了!”

    朱琳渼既紧张又兴奋,当即丢下顾炎武,拎起衣摆直朝坤宁宫跑去,一面不住自语,“难怪早上就说不太舒服,原来是要生了……”又忙转头问道,“召太医、产婆了吗?”

    雪茶跑得气喘吁吁道:“回、回皇上,都已经到了。”

    “好,好……”

    待朱琳渼跑到了坤宁宫,就见甄真等人已等在屋外,四下里太监、宫女能有小二百人,正穿花蝴蝶般捧着各种用具来回进进出出。

    众人见是皇上来了,忙转身行礼。

    “平身,平身。”朱琳渼挥了挥手,上前拉住甄真道,“怎么样,情况如何了?”

    “产婆刚进去,没听到有什么消息,应该还得好一阵子。”

    朱琳渼心中焦急,便想进去问问情况,却听到身后皇太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