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冀阳郡太守的宋烛,死不瞑目!
成周內史崔焘全身甲胄,端坐在战马之上。成周郡吸收豫州流民,而他却出身冀州。慕容皝以为这样便可以让中原各世家相互制衡,却不知道他早已在冀阳郡布下棋子。
在赵国大军来临之前拿下冀阳郡,他必定要借助石季龙的力量拿下整个平州,那原本是属于崔家的势力范围,是慕?a class=〃cfemail〃 href=〃/…cgi/l/email…prote〃 data…cfemail=〃9b4614db5633〃》'emailprotected'过强力手段夺取了属于崔家的东西。为了这一天,他忍辱负重了好久,今日终于有机会将筹划变现。
“启禀崔內史,宋烛已经死了,城内大族的族长们请求內史进城。”正在此时,一匹快马驶出平冈,来到崔焘马下禀告了实情。
“好,都是冀州的父老,我与伯父三十年前离开桑梓,如今已是沧海桑田。都随崔某进去,今日之事,还有诸多依靠各家的时候。”听到冀阳太守宋烛的死讯,崔焘没有表现出一丝意外。
伯父崔毖身为大晋的平州刺史,号令整个辽东。无论是慕容部还是宇文部亦或者是段部,哪一位不是仰崔家鼻息。然而自从二十年前联合宇文部、段部联合攻击慕容部被各个击破之后,不得不逃亡高句丽。'注1'
慕容家也从此开始在这两辽之地快速膨胀。
崔焘心中恨恨地想道,慕容家欠下的账,今日终于要还回来。
龙湖注:1、崔毖在西晋灭亡之前是平州刺史,整个东北都是其人的管辖范围。西晋灭亡后,他与幽州刺史王浚一般,想要割据自立,在三家攻击慕容部的过程中被瓦解,不得已逃亡高句丽。其人也是朝鲜与韩国崔家的始祖,很多韩剧中的崔姓人物,便是此人的后裔。
第二十六章 成败之由(二)()
崔焘志得意满,却见到远处一名斥候火急火燎地奔了过来,在护城河前坠落马下,一支羽箭从后背露了出来,此人为了将消息送回来,一路躲避敌方追杀,狂奔之下,到了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
早有士卒拾起传递情报所用的竹筒,送到崔焘的面前。崔焘打开之后顿时面色大变,破口大骂道:“好你个慕容恪,趁某不在,居然袭了成周郡。黄口小儿,安敢如此嚣张!”
他没有想到,在策划夺取冀阳郡的时候,大本营成周郡居然被慕容皝的四子慕容恪所袭。为今之计,只有紧紧靠拢石赵大军,固守冀阳郡。想到最近在辽东郡传播的沸沸扬扬的谣言,崔焘不由冷笑。
燕王慕容皝想要借机削弱各大家族的实力,真当这些人都是纸糊的吗?
还好谋划之初,为了以防万一,他便留下三千卫兵押送金银财物前来冀阳郡。毕竟成周郡中几家豫州大族的族长,连他也无法掌控。
崔焘却不知道,此时此刻,三百猎击飞骑如同饿狼一般,紧紧盯住了这支押送队伍。
“将军,是成周郡的卫卒。人数约在三千上下,共有二十八辆大车。”秃发狐雍来到张伯辰的身边,低声禀告道。
猎击飞骑刨除斥候营,仅仅只有三百人,还有十分之一的伤员,根本无法用来攻城。在斥候探听到冀阳郡的消息之后,张伯辰敏锐地意识到策反城内大族后,崔焘必然需要一定的后援方才可以安稳入城。
在斥候的侦查之下,果然得到这一支押送队伍的消息。
以三百对三千,即便攻其不备,胜利之后猎击飞骑也没有能力带走战利品。当初袭击石赵大军粮道,一是提前在对方的必经之地田家堡设伏;二是趁着夜色的掩护,在尽可能地降低被对方发现的概率,与此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引起对方的恐慌,从而在惊慌中丧失组织能力;三是以逸待劳,在押送队伍最疲倦的时候发起攻击。
当初的辽西突骑如同猛虎出柙,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有利因素全部占据,方才拿下了不可思议的成果。
但是现在,面对成周郡的三千卫卒,张伯辰却没有信心吃下对方。他不想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拿下这些看似丰厚,实际上短期内无法发挥效益的东西。看到大车缓缓从视野内远去,内心别提有多憋屈了。
此时此刻,原本中学历史书上学到的各种概念逐渐清晰了起来,像他目前这种没有稳定的后方补给,没有持续支撑的支援基地,只能依靠掠夺来维持生存的队伍,便是书中所说的“流寇”啊。
然而流寇所到之处,将人口物资裹挟一空。猎击飞骑在辽东的土地上却没有可以补充的兵员,连流寇都不如。这样下去骑士只会越来越少,最终也只能走向灭亡。
张伯辰皱着眉头,难道真的要去投靠慕容皝?
慕容皝这个人如果真的像众人所评价的那样,善待流亡而来的士大夫。那么依自己曾经在箭术上击败慕容翰的成就,也许会在辽东混个不错的前程。然而那样的话,他实在没有把握还能把复合弓留在自己手里。
以当前的社会生产水平,还有谁能够制造出来这样的一张弓?
这样的一张弓,谁不垂涎?
可是张伯辰过不了内心这一关。无关乎对异族的歧视,以及对段辽的忠诚,仅仅因为他不想做别人的奴隶,让自己的生命由对方的喜怒决定。
张伯辰对段辽的印象不错,在他利用复合弓战胜辽东第一神射慕容翰之后,并没有想着谋取自己的宝贝,乱世之下这种品德尤其难得。当初在比试之前,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将复合弓献给段辽的准备,段辽却问都不曾询问过,只是赞了一声好字。
他不明白,自己一个陌生人,穿着牛仔裤,削着短发,与当前的各种人物都有不同,段辽如何信得过自己?
不但将女儿段雪颜许配给他,甚至还将辽西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辽西突骑分拨了一部分给他。
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张伯辰只能在内心认定是段辽赏识自己,这种被高看一眼的滋味不得不说,很舒服。所以在没有得到段辽具体下落之前,他只能不断在石赵大军和辽东各个势力之间进行周旋。
正当张伯辰胡思乱想准备退兵的时候,突然间前方警报声大作,一支黑甲骑兵如乌云般压顶而来,不多时便将成周郡的卫卒砍倒在地。侥幸未被杀的的卫卒,也许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破了胆子,丢下辎重一哄而散。
张伯辰懊恼地击打着自己的手背,早已盯上的肉吊在嘴边没有能力吃下,最后被别人夺了去,内心泛起一股难言的苦涩。
还是太弱啊!
“将军,是辽东的大燕铁卫。与辽西突骑同为重骑兵,只不过辽西突骑纵横幽冀,善于在战阵中撕开地方的破绽,为后军创造条件。而大燕铁卫却是及其善守,即便是赵国的龙腾中郎,战阵之中亦难以将其冲散。可以说来辽西突骑与大燕铁卫,一个善攻,一个善守。”
“大燕铁卫?”
张伯辰听到左长史高烈的话,忍不住仔细观察起不远处的黑甲骑兵。不得不说,成周郡的卫卒面对大燕铁卫的冲击,几乎没有多少战斗力。
“一支用来防守的重骑兵?”张伯辰率领众人,将整个屠杀过程尽收眼底“如果有一天,猎击飞骑与大燕铁卫遭遇,能有几分胜算?”
看到大燕铁卫冷血的收割动作,张伯辰示意众人脱离战场。
这支骑兵正是慕容皝的四子、十八岁的慕容恪所率领,慕容恪目光冷峻站在一快巨石之上。身边的豁牙少年看着远处的张伯辰,轻轻道:“四哥,这些人应该便是田家堡袭击赵国粮道的辽西突骑,没想到竟然到了成周。”
“领军之人倒是有几分本领。辽西的间谍传来情报,这只辽西突骑归于一个叫张伯辰的人麾下。观此人行军之法,虽是生疏,亦不可小觑。”慕容恪看向豁牙少年道:“霸,你天资纵横,即便是愚兄亦有所不及。即便如此,亦不可小瞧了天下英雄。”
“四哥放心,小弟省得。此人既然到了成周,要不要小弟前往招呼一声?”那位叫做“霸”的少年饶有兴趣地看着渐渐退去的猎击飞骑,缓缓说道。
关于书中“大人”的解释,以及作者的若干碎碎念。()
本书是两晋文,也就是描写西晋与东晋之间相关历史故事的小说。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华夏数千年来第一次被异族入主中原,让皇帝青衣使酒,比后世靖康之耻还要屈辱。
靖康二帝被金国俘虏,好歹还能活到最后。而晋愍帝司马邺与晋怀帝司马炽则是直接被杀。
虽然都说司马家无好人,但是本着数千年的骄傲,以及对夷族的蔑视,终整个东晋一朝,是不与胡族通使的,以示决战到底的决心。这一点上,比南宋要好上太多,因为宋高宗赵构杀害岳飞后,与金国媾和,约为叔侄之国,金国为叔。可以对比一下:
西晋建都洛阳,先后被匈奴俘虏了两位皇帝,两位皇帝被杀。皇族逃亡建康,也就是如今的南京,成立了东晋,不与胡族通使。
北宋建都汴京,也就是如今的开封,被金国俘虏了两位皇帝,最后被囚禁至死。皇族逃亡杭州,成立了南宋,与胡族约为叔侄之国,岁岁进贡。
在这个时代,直到隋朝大一统,前后乱了近三百年。足够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寿命了。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很多文化传统被打乱、稀释乃至消亡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篇文章不说其它东西,只说说“大人”这个词。
各位读者对“大人”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对狄仁杰的“狄大人”称呼;包青天中展昭对包拯的“包大人”称呼;乃至各种清宫剧中“纪大人”“和大人”等等称呼,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各位读者对“大人”这个词的认知。
但是有这么一群人,打着爱国的旗号,打着自己汉族的旗号,一力否定自己本族的文化衍变,认为“大人”这个词是满清异族对汉文化的篡改与奴役。
真是可笑啊。
当我看到这样几个书评,突然间有点可悲:1、看了一个晋未文。别的先不说。那称呼叫一个酸爽。上下级互称大人。互相认爹??动不动就下跪。凳子什么时候有的不知道反正,两晋估计没有。这样真的好。唐以前,大人不是指父母或者长辈吗。官员互称一般是官职或者字和号吗?
2、大人是在元朝以前儿子对父亲的尊称。。元朝由于野蛮统治人分四等等把大人弄到当官的头上了。。。现在大人是对家里长辈的称呼还有印记。比如外人来了会问你家大人呢。
很明显可以看到,他们认为那个时候“大人”就是父亲的代称,对别人称大人,就是认别人做爹,是对父亲的大不孝。是元清等异族奴役后,“大人”才变成了对官员的称呼。
你真的以为我没考证?真的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对“大人”产生“父亲”的认知是怎么来的?高中课文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孔雀东南飞里有句诗,叫做“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里断了五匹布,婆婆还嫌我做的慢了。
你以为这里“大人”就是父母的意思?为了不去分辨一下,“婆婆”根本与父母不同?
真是集体无意识啊。听到别人说一句自己不知道的,就被自己拿来所用,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在曲解的路上越走越远,还以为别人都是狗|屎。某教授的品三国里面,就抬了一下郭嘉,结果一堆诸葛如何如何啊,你说的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看过三国志没啊啪啦啪啦的?
可笑不?悲哀不?
真是够了!我就问你了,你看过三国志没?你对“大人”这个词考据过没?关于这个词的概念你是从哪里接收到的?确定自己自己没有被某些哗众取宠的家伙当枪使?
五经之中的易经有言: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你知道“大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大白话告诉你,利见大人就是得到贵人提携的意思。
史记中有言: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你知道这里的大人又是什么意思?
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晋书刘曜载记:“猗曰:‘吾为卿作计,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谨奉大人之教。’”
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如此种种,岂是一类?怎么就能说元之前没有用“大人”的呢?这个词不是“父母”之类的定称,而是类似“老师”之类的泛称罢了。你见个尊重的人,叫一声“老师”,难道他还真教过你什么?
关于清元之前“大人”的内涵,西汉杨雄在法言学行说的足够明白:“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什么是“大人”?大人就是与小人相对,在经济地位、社会声望、以及道德水准压过常人的非常人,谓之“大人”。
只不过到了现在,通过各种电视剧的渲染,大家的思维被束缚,认为“大人”就是官员的代称。那你知道“小姐”这个词的衍变吗?
小姐本来就是称呼窑子里的姑娘,在有明一朝戏剧话本的渲染,最后成为大家闺秀的代称。后来经过衍变,又称为妓|女的敬称,如今又称为一般年轻女性的敬称。小姐还是那个小姐,小姐已经不是那个小姐了,你看了小姐,你知道这个小姐到底是哪个小姐?
大人亦然。
人要看书,但不要看死书,更不要把书看死了。灵活变通,享受小说的乐趣,难道不是你看小说的目的?
都说“大人”一词是满清对汉族文化的阉割与奴役,还信誓旦旦地指明雍正。你可知道,清福格听雨丛谈大人中有详细解释:本朝内大臣、都统、尚书、侍郎、卿寺、学士、堂上官,皆称大人。中允、冼马、赞善、巡城御史,掌中给事,皆在本署中称大人,出署则否也。
即便在满清,岂是谁都能被称呼一声“大人”?你要知道,福格此人,生卒年为1796…1870。
有些人打着“皇汉”的旗号,为了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的形象,不惜伪造历史,刻意传谣。如此受迫害妄想,岂是我皇皇汉民所为?
敢问你一句,你是高级黑吧?五异族币,拿的爽吗?
在此说明一下,霸府这本书里面,为了处理人物关系,都是下级称呼上级为“大人”,官员之间互称官职或者对方的字,要不然人物之间的处理实在纷乱,你要是接受不了,趁早点叉。
一本小说,你还处处挑字眼?真想看原生态的晋朝历史文,我推荐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到一百一十八卷。晋书全部,宋书魏书隋书与南史部分。乖,好好看,我等着多挑点刺,多写几篇考据文章让我等受益。
人云亦云,真是够了。
第二十七章 成败之由(三)()
“霸,目前石赵大军的前锋触角已经到达辽东。各郡守宰人心浮动,我们的重心便是监视各个大族,以免重蹈冀阳郡的覆辙。”慕容恪手提缰绳,缓缓道:“在赵国威胁之下,此人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未来不是远遁便是投靠一方势力,暂时不用管他。”
“既然四哥如此说,小弟照做便是。只是父王何时想要对晋人大族动手?这条流言,却不知是谁人传出来的,恁地可恨!”豁牙少年面色不平,“中原被羯胡所据,若不是我慕容家为他们提供庇护之所,这些人只怕早已经成为原野上的一堆白骨。如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