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我高文养她一辈子好了,反正她的吃穿用度一个月也花不了几个钱。
李进宝伤好得慢,想是因为年纪大了,新陈代谢不足,看他的腿伤还得一两月。快班的活儿就由高文一肩挑了,班房里的人见了他,也“二班头,二班头”喊得恭敬。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说不好过得两年,大伙儿就要在他手下讨生活。
高二班头破了报恩寺大案,已经简在帝……不,简在县尊大老爷之心。况且,知县是个读书人出身,平日里只喜欢看书。读了高文的西游记之后,连声叫好,说我韩城竟出了这么个才子,难得难得,可惜可惜。
衙门里尽是锦上添花之辈,如何看不出高文要红,自然过来讨好。
这一日,高文刚到班房,就有书办过来说知县大老爷有事请高文过去说话。
第五十章 老干体和顺风车()
班房里的人都是人精,如何听不出书办口中那个“请”字,都留了意。
高文也敏锐地察觉出这个书吏对自己的恭敬,心中一动,这可是杜知县单独接见自己。想来,应该是为西游记一书。俞士元为了推销这书,将原作者的真实身份曝了光,弄了个大新闻大噱头,效果是非常好的。
看到大笔进帐的银子,高文也短暂地恼怒之后就将此事置之脑后,内心中未必没有隐约的欢喜。任何一个人内心中总有着成名成家,在熟人朋友面前牛上一把的**。
昨天见杜知县时,县尊只问了一句这书可是你写的就把他给打发走了。今日想必是读入了巷,招自己过去探讨情节,揣摩人物吧?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在知县面前混个脸熟的好机会。也谈不上巴结,毕竟是官本位的封建社会,上司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你未来的前程。看起来这个杜知县也是个喜欢读词话的同道中人,俗话说的好,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你没爱好。
到了县衙门口,就看到韩隗从里面出来。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韩鬼子照例朝地上吐了口唾沫,声音很大。
高文不但没有生气,反被他这幼稚之行引得笑起来。对于这个小人,他从来就没放在心上过。韩隗性格卤莽,又识不了几个字,连公文都写不了。这样的人在公门之中能够有什么前途,最最关键的是他没我高文长得帅。任何一个人做知县,只怕更喜欢我高文一些吧?没办法,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今日杜知县穿着一身道袍,显然得随意。待到高文见过礼,就示意他起来。道:“高文,你的词话本官昨天熬夜看完了,故事是不错。对了,听你说你读过几年书。这书中的诗词可都是你作的,比如这句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说话间,他满面都是好奇。
他说的这首诗正是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也就是孙悟空拜入菩提老祖门下,得了师父暗示,夜半三更去祖师那里学艺一段。
“叫大老爷见笑。”高文倒没有否认。
“不错,质朴之中透这几许空灵的韵味,倒有二分王摩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禅味。”
得到杜知县如此评价,高文心花怒放:“小人胡诌几句,惭愧,惭愧。”
“不过,这几首似是不佳。”杜知县用手又指了指另外一首。
高文定睛看去,正是“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心中颇不以为然,实际上,这样的诗词,西游记一书中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首。也算不得是诗词,只能算是一种过渡,或者是引子。
再说了,看人挑水不吃力,叫你杜知县去写,也未必能写出朵花儿来,难不成你的水平比吴承恩还高?
身为下属,当有做下属的觉悟,高文还是装出一副羞愧的模样:“大老爷说得是,小人受教了。”
“不过也可以理解,你也不过读了几年书,能写成这样,也算是不错啦!”杜知县笑了笑,道:“诗词小道尔,我辈读书人,还得多读读圣人之言,吃透其中经义,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话说到这里,他心中突然有些惋惜。这个高文字写得好,故事、诗词也佳。可惜是个胥吏,不能科举。就算才华再出众,又如何?你连科举都不能参加,还谈什么修齐治平,本官同一个低贱的衙役说这些,传出去没得叫人笑话。
高文如何看不出杜知县的心思,一恭身,正要退下去。
杜知县却叫住他,将一张写满字的纸递给高文:“这个给你。”
高文恭敬地接过来一看,顿时一呆。
却见这上面霍然是十几首用蝇头小楷誊录的绝句,有五言有七言。
“敢问大老爷,这是?”
杜知县:“昨夜读你所写的西游记一书,故事是很不错。但其中的诗词虽有几首还算不错,其余却是不堪入目。本县如鲠在喉,辗转难眠,从旧作中挑了十一首,你看看是否能够用上。”
“当然能用上,太能用上了。”高文连声道:“小的正在写这书的第二集,正绞尽脑汁想其中的诗词。大老爷一下子给了小的十一首,那是久旱逢甘霖啊!这是大老爷便宜小的,小的谢过大老爷。”
“恩,等你第二集出书时,送一本过来。”杜知县挥了挥手,示意高文退下去。
出了衙门,高文又看了看杜知县的那十一首诗,苦笑着摇了摇头。老实说,做得实在不怎么样,至少在他看来如此。
在读大学的时候,他有一个老师专治明诗。高文对于明诗的前七子后七子都不算是陌生,在他看来,这十四个明诗的代表人物的作品不过是拾前人牙慧,偏偏又用严格的格律和结构来约束自己,暮气沉沉,味同嚼蜡。明清文学是的年代,这是大势。
前七子和后七子的作品已是不堪一读,更别说杜知县了。依高文看来,也就是明朝的老干体,破烂玩意儿。比如:“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
比如:“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上一蛤蟆……”错了,这是张宗昌张大帅的手笔。
反正在高文看来,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当然,这话他也就在肚子里说说。杜知县这么干除了见猎心喜,手发痒之外,估计也有搭西游记顺风车为他自己扬名的心思。
西游记一书有百万字,起码要出七八集,以每集卖出四千本计算,那就是三万多本。也就是,光一版就有三万多个读者。一个作者最欢喜的事情,大约是让更多的人读到自己的文字,杜知县的心思也不难理解。
第五十一章 升官了()
这才是第一版,如此好书,肯定会二版、三版、n版,不但陕西的书商会刻此书,只怕用不两年,全国各地这书都要卖到断货。
再之前,杜知县写了那么多诗,按照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性子,必定会结成集子,自掏腰包印了到处送,知道他诗词的人应该还是有的。高文的西游记收录了他的作品,在这么高的销量下,杜知县想不出名都难。这个顺风车,县尊搭得还真溜,是个聪明人。
老实说,这事还有点后世领导要在属下专著上署名的味道。换成西游记原作者吴承恩老先生,肯定会一口唾沫吐到杜知县脸上,骂一声“无耻小人,士林败类,不当人子。”
可高文却不这么想,人家现在直接掌握着我的死活,生活就好象是强健,既然无力反抗,就享受吧!买了杜知县一个人情,遂了他成名的愿望,人家还会亏待我?再说了,杜知县是个正经文人,未必如我想得这么龌龊。一个作者,写了东西,自然是巴不得被更多的读者看到。
等到高文退下,杜知县显然很满意他的表现。就走到案前,提笔写起来。所写的内容不外是他杜生辉自到韩城做知县以来,重视教化,成果斐然,就连一个小小的衙役也读书识字,且写了西游记这么一本洋洋几十万字的词话书儿。我韩城县读书之气盛行,不让江浙。由此可见,陕西一地的文教卫工作大有可为……来年朝廷开恩科,我县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不用问,这是杜生辉杜知县正在写公文,表扬和自我表扬。
写完,杜县尊心中一阵得意,暗想,本官来韩城不过一月就政绩出众,总算没有给恩师行俭公面上抹黑。
明朝每三年就会对各级官员进行一次考核,每年还有一次岁考。考核合格的留任,优异的升迁,不合格或者年龄到的这要从领导岗位上淘汰下来回家休息。
考核内容说穿了不过是钱粮、教化、治安三类。钱粮就是该收的赋税收上去没有,教化就是你治下的读书人多不,又有几人考取了功名,治安则是地方是否平靖,案子是否都破了。
杜生辉来韩城不过半个多月就破了报恩寺案,辖内又出了一个能写词话、诗词的衙吏,来年考评,决对会被点赞而不是差评。
而这两件政绩,可都是高文一人做出来的。
此人倒是有些意思,可叹他是个衙役。若不是贱籍,本官倒不妨让他去参加科举,说不定还真考个秀才,也算是又一件政绩。
陕西一地因为是三边所在,明朝的国防前线,民间嗜武厌文。而且,这地方除了关中平原,其余都是沟壑、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方经济落后。而读书又是一件大费钱财之事,所以,根本就没几个读书人。如果边远山区考中了一个秀才,那可是一件很出彩的事,地方官也跟着面上有光。
想到高文的身份,杜知县一阵惋惜。
……
杜知县要将诗录进西游记一书中,且遂他的心意好了,对高文来说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他又不是吴承恩,全然没有自己的心血被老干部体诗歌糟蹋的切肤之痛。
而且,这不过是区区一本西游记而已,就算这书被糟蹋了,我还可以抄红楼梦,清朝的还有很多绿野仙踪、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只要愿意,有的事。
从衙门出来,回到自己的住所,高文也管不了那么多,将杜生辉杜大人的那十一首诗生硬地植入其中,花了几天工夫,将西游记第二集的稿子写完,交到俞兴言手里。
在这段日子里,他又从俞老板那里分了三十多两黄金的分成稿费。
算了算,自己每天早晨一睁眼,黄澄澄的金子就如同流水一般注入自己的腰包。
每天光稿费就是三十多两,计算了一下,每个时辰就是二两。这个时候,还真是地上有一枚铜钱他都懒得弯腰去拣。
交了第二集稿子之后,接着就开始写第三集了。当然,工作、写作两不误。在写稿子的同时,班房里的事儿也不能耽误了。反正就是带着白役查查流民、查查路引、下乡收收往年积欠的赋税……这些事情虽然却可以直接了解明朝政府的基础运作,了解社会低层的生态。高文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能够亲眼观摩以前只能在书上看到的社会形态,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好消息传来,知县大老爷任命高文做刑房典史。因为李进宝的伤还没有好,再他重回工作岗位之前,快班班头一职仍就由高文兼任。
此刻距离春节还有四天,得到这个任命的时候高文正带着几个衙役巡街,随便让商人赞助快班相干人等。说好听点是赞助,说难听点就是收他们的份儿钱。这是衙门约定俗成的规矩,光靠那点工食银子,大伙儿非得饿死不可。
韩城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商家的负担还不重。如果换成西安和北京那样的大城,不但地方衙门要收相关的管理费,锦衣卫还有摊派,东厂也会来分一杯羹。
“啊,这就升官了?”高文不觉一呆。
几个手下纷纷拱手恭喜,神情中看高文又是惊讶又是崇拜,又嚷嚷着让高师爷请客。
是啊,在一个月前,高文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民壮。可一进衙门就破了报恩寺大案,然后暂代班头一职,现在好了,直接做了刑房典史,这升官的速度简直就是坐窜天猴,将来还得了?
明朝县衙的机构总的来说分为三班六房,其中的六房分为礼、户、工、刑、吏、兵,以此来对应中央六部。
刑房的主要职责是掌刑法、狱讼等事,民间将刑房的头目称之为刑名师爷,其实官面上的正式称谓是典史。
第五十二章 代言人活广告()
因为衙门六房执掌的是具体事务,一般来说都由知县的亲信担任。
一个知县到一个地方做官,别的可以不带,这六房师爷是要一同过去的,也好全面掌握当地政权。一般来说,这六个师爷要么是他的家人、随从,要么是同窗、同年。
这次杜生辉来韩城做知县一是来得匆忙,二是山西的仗打得厉害,难免仓促,佐杂官名额不满,刑房师爷一直空在那里。
这次让高文做这个官,大约是为了酬破报恩寺一案的功劳。而且,高文能写会画,确实叫人看得顺眼。
说是官儿其实也不准确,整个韩城,也就杜知县和县城才算是朝廷命官。小小一个典史,还不入流,在户籍上依旧是低贱的胥吏。地位虽低,因为直接管辖着一县的刑狱,按照制度还是要上报吏部批复,然后登记在册。只不过,最近朝廷的事儿实在太多,这种小事就算报上去估计也没人理睬。
所以,杜知县就直接任命了,等到来年朝廷走上正轨再说。
听到手下一通恭维,高文高兴的同时,心中也是烦恼。高兴的是,自己又掌管刑房又代管快班,在这韩城县衙里的权力突然大起来,仅仅排在杜知县、县丞和黄威之后,妥妥的四老爷。烦恼的时候,自己的名字如果录入吏部的花名册,这个胥吏的身份就要随自己一辈子,永远也改不了。
管他呢,过好眼下就好。
当下,高文就笑道:“各位弟兄,师爷一说休要提起,大家自己人,不用那么客气。还有几天就是年三十,大家这阵子也是辛苦。没啥说的,择日不如撞日,我就请大家吃一台酒好了,把所有人都叫上。”
众人大喜:“高师爷豪气,我等却之不恭。”
于是高文就聚起人马,十来个衙役吆五喝六进了县城最好的一家酒楼,喝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大伙儿醉得东倒西歪。
眼见着夕阳已经染红了天边,高文想到这个好消息还没有告诉母亲,正要叫大家散伙自回家去。
突然间,一个婆子走了过来,“哎哟”一声:“远远地看着小相公眼熟,婆子我道是谁,凑近了一看,原来是高大官人。”
此人高文也认识,姓甘,住在城东甜水胡同,有名的命硬之人,克父克母克夫克子,家中死得只剩她一人。家贫不说,偏生喜欢吃酒打叶子牌,又喜花哨穿戴,说到底就是个好吃懒做的。
她平日里表面上以给人说媒为生,实际上私底下还做拉皮条、买卖人口的事情,在街上混了二十来年,倒是小有名气。
前阵子石幼仪失踪案时,快班查案查到她头上来,还敲诈了她两钱银子,故尔认识。
“高大官人……这名字不好听,老子不喜欢……呃!”高文已经醉了,脑袋断片,长长地打了个韭菜饺子饱嗝,喷到那张老脸上:“什么大官人,当我什么人了,这可是反义词,反义词懂吗……我醉了,得回家去看老娘,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