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爷-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读书,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将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韩隗吓了一大跳:“舅老爷这话从何说起,什么死啊活啊的。有你在,咱好歹也算是个班头,跺一跺脚,这韩城的地界就要晃两晃,怕个鸟。”

    “这些年有我在,或许没人敢把你怎么样,将来呢?”黄威冷笑:“我年岁已长,虽然身子骨还成。可将来总有一天是要退下去的,所谓神龟虽寿,尤有尽时。在这个主薄的位置上或许还能干上十来年,十来年后气血一衰,难不成还能做这个主薄?将来这场面上得靠你撑着,可你撑得起来吗?”

    “舅舅你也太小看侄儿了。”

    “不是小看你,你这人做事就没个准头,卤莽冲突,心胸格局又小。说起来,某还真有点羡慕李进宝啊!”

    “舅舅羡慕李进宝那夯货?”韩隗一呆。

    “对,某羡慕他有个得用的好外甥。”黄威微微点头。

    一提起高文,韩隗面容狰狞:“原来舅老爷说得是那个杂种,那厮奸诈可厌,品行低劣,就不是个人。昨夜审案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出来,小畜生和那尼姑本有私情。可这鸟人竟然下得杀手,我是大大地瞧不起。”

    “奸诈可厌,品行低劣,该动手的时候什么情分都不讲,这样的人物不就是咱们公门的人吗?”黄威突然道:“听人说高文小时候念过书,能识文断字,偏生又武艺高强,能打能拼。看到他,老夫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这个高文,是个人才。”

    “这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也老了。”黄威突然叹息一声:“岁月啊!”

    韩隗不服:“舅老爷你怎么夸奖起那小畜生来?”

    “他若不是人才,难道你是?”黄威讽刺地看了侄女婿一眼,道:“此人破这桩案子的手法就可圈可点,简直就是个老刑名。机智、灵动,又下得了黑手,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人才。至于你……自进了县衙,做了班头,又何曾干过一件漂亮事?不但没办过出彩的差,只怕手下也没几人服你,我真是瞎了眼睛提携了你这个笨蛋。”

    听到黄威的责骂,韩隗不敢说话。

    黄威声音大起来,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就是因为你这个蠢货,我和李进宝的矛盾这下是摆在台面上了,此番不能把他拿下,将来也不知道彼此之间会斗成什么样子。我自是不惧那李进宝,可将来呢?”

    “将来我和李进宝都会老,都有退下去的那天。看情形,李进宝是要大力栽培高文,一旦这人在未来上了台面,他会放过我吗?至于你,将来是他对手吗?”

    韩隗:“舅老爷,十几年后的事情想那么多做什么?”

    “混帐东西,你懂什么?”黄威厉声呵斥:“不谋一时者,不可谋一世。”

    韩隗讷讷道:“既然舅舅你担心这事,大不了找个由头将高文那小畜生给搞下去就是了。”

    “你还嫌惹的麻烦不够?”黄威朝房门指了指。

    韩隗不敢再留,狼狈而出。

    等他离开,黄威看了半天院子里的梅花,喃喃道:“或许……还真要先发制人,凡事都得看长远些啊!不然,十年之后就没有人知道我黄威了。不……再等等看,为这个理由出手,没必要啊。可是……”

第四十五章 公众人物 一() 
也不知道明朝有没有假酒一说,第二日起床,高文只感觉头疼得厉害,又上街沽了一壶,切了二两卤肉,回到班房喝了沉头酒,还是不管用。

    想来应该是有点感冒,高文心中想,会不会昨日和那艳尼征伐过猛受了凉?

    这天也冷得紧,还是去找医生看看要紧。在前世,高文病得厉害,时刻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下,对于此事也很上心。

    见高文恹恹地提不起精神,就有人引他去看韩城里最好的曾郎中。

    一凭脉,果然是受了风寒,需要静养。高文心中奇怪,说自己身子健壮得很,怎么就害病了。曾郎中翻了个白眼,说他是从来没有见过身子强壮成你这样的人。不过,这人越是健康,越是一年到头不生一次病。但一旦染上疾患,最是要命。你看那在街上晃荡野狗,壮实吧,什么脏东西都敢吃,可一旦病倒,那就是回天乏术了。

    被人比拟成中华田园犬,前世作为一个爱狗人士,高文也只能苦笑了。曾郎中是个脾气不好的人,世人都将衙门里的差役比做狗腿子,想不到自己如今也成了其中一员,还是比较大条的一只。

    他今日本打算回家去看看母亲的,看样子是不成。就掏了二钱银子,让一个衙役给家里买了一百斤面粉,两斤猪肉和一筐蔬菜送过去。又让人带话,说公务繁忙,最近两日大概都是回不去的。

    高文现在虽然只是暂代快班班头一职,可他如今破了个大案,想必已经让县大老爷记住他的名字了。而且,他又是李进宝的外甥,将来说不好还真要做大伙的头儿。快班的人对他也是极尽恭维,侍侯得周到。服了药,在床上躺了一日一夜,出了一身汗,就缓过了劲儿。

    到了第二天,杜知县就有话下来,令快班押着前些日子缉捕的流民过河,遣送回山西,马上就要动身。明朝和瓦剌之战已经结束,韩城县衙经费有限,老关着一群流民供他们免费吃住也不是个事儿。

    高文本打算回家同母亲说一句的,想了想,自己这次搞不好得的是流感,因为昨天送自己去看曾郎中的那个衙役也病倒了,听说烧得厉害。

    母亲的身子一向弱,若把她给传染了却是不好。流感这种东西乃是病毒侵入人体所至,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全抗身体抵抗力硬扛。老弱一旦染上,说不好会死人的。

    当下就派了一个手下到家里说了一声,自己就带了两个捕快,腰挎雁翎刀,手提水火棍,押了四十来个流民出发。

    自从穿越到明朝之后,高文被局限在韩城方圆几十里地的范围之内,还没出过远门。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模样对他来说很是陌生,这次出门,内心中未免有些兴奋。

    黄河还没上冻,高文等人从禹门渡过了龙门进入山西地界。然后经河津、稷山、洚州、太平,最后到了平阳府,将犯人交给当地的府衙,得了二两银子的犒赏,然后沿路返回。

    至于这些流民当地州府如何安置,高文也管不着。据他所知,境内是否有流民也是朝廷考核一个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一旦辖区内有流民,当地官员先是派人抓了,关上一阵,问明籍贯,然后派人遣送回乡。到了明朝末年,流民实在太多,官府因人手、费有限,也就没办法再管了。

    这一来一回,就用了十天。

    等到高文回到韩城,已是年底,再过半个月就是春节。正统十四年眼见着要过去,接下来就是新皇帝朱祁钰当大明公司董事长的景泰元年。提起明代宗朱祁钰或许没多少人知道,可景泰这个年号对后人来说却是如雷灌耳,景泰蓝嘛!

    进城之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到衙门交差。进衙门打听自己不在的这十日里县中有什么新鲜事,衙役回答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就是李进宝李班头的腿伤不但不见好,反发了炎,疼得死去活来,成天在床上痛骂黄威和韩隗。

    七舅老爷的腿竟然伤成那样,上一次韩鬼子还真是下死手啊,这让高文暗自心惊。这种小人最是难缠,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被这么记仇的肮脏货惦记着确实叫人不太愉快。

    杜知县名士派头,喜欢吟风弄月,平日里也不怎么坐堂,就在后衙花园里接见了高文。

    县尊大老爷寒冬腊月地竟然坐在雪地里品茗看书,耐寒能够让高文这个前世的南方人啧啧称奇。

    听高文回禀之后,杜知县点了点,表示满意。

    高文知道文人在赏雪的时候最恨人打搅了自己的小资情调,适时告了声罪,正要退下。

    杜知县却叫住了他:“高捕快。”

    “小的在。”

    杜知县上上下下地反复端详高文,看得高文有些不自在。

    半天,杜知县才微微一笑:“高捕快你读过几年书?”

    高文小心地回答:“禀县尊,小的八岁发蒙,读到十二岁成年才退了学。”

    杜知县“哦”一声:“读了四年。”

    高文:“是,回禀大老爷,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学得全了。先秦诸子,唐宋诗词也看过几篇。”

    杜知县:“你一个差役的子弟怎么想着要去念书?”

    高文:“回大老爷的话,小的是差役子弟,将来自然是要继承父辈的行当做衙役的。可给公家做事,怎么的也得识文断句。若是连公文都看不懂,还怎么当差?”

    “恩。”杜知县点点头:“退下吧……对了,你的书写得不错。文笔、故事都不错……可惜了。”神情里全是惋惜。

    说着话,他拿起几上的书扬了扬,霍然正是琳琅阁新出的西游记第一集。

    高文吃了一惊,心中又是得意,又是疑惑。

    疑惑的是,这书在交给琳琅阁的时候,因为自己是个胥吏,俞兴言另外给他取了个笔名,怎么此事就让杜知县知道了?

    得意的是,自己能够得到杜知县的夸奖,也算是在他面前混了个脸熟。看得出来,杜县令是被书里的故事给吸引住了,说不定自己这个原作者就此入了他的眼睛,将来在衙门里的日子也好过得多。

    还有,就连知县都知道自己写了这本书,可想此刻我高文已经成大名人了。

    可转念一想,就算得到杜知县的青眼又如何,自己不还是一个小小的胥吏,处于明朝政治圈的最低沉,无论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能参加科举,难怪杜知县一脸的惋惜。

    想了想,高文觉得很是没劲。如果不发生大的变故,自己这辈子的前程估计也就止于将来继承七舅老爷李进宝的快班班头。就算、诗词、文章写得再好,别人提起来,也不过说一声“雅吏”而已。

    终于回到韩城,交卸了差事。许久不在家,路上随自己一道出差的衙役也辛苦了。做为他们的头儿,好歹也该请一顿酒以示犒劳,班房的其他几个弟兄也不能缺席。

    等回了班房,里面却只剩两个白役看守着空无一人的牢房,正式工们都不溜了号。一问,那两个白役回答说哥哥们都到茶馆喝茶听书去了,据说最近出了个美猴王大闹天宫的故事,几乎每个茶馆都在说这书,热闹得紧。弟兄们几乎人人都是一场不拉地听得囫囵,今日恰好听到江流儿,也就是取经人的身世。大伙都经受不住诱惑,齐齐跑了,就在明升茶楼,故而只剩我们两人。

    “这么快就在茶馆里说书了”高文心中欢喜,“看来,这书的市场前景不错啊!”

    相比起衙门里每月那一两银子的工食银子,要想发家致富还真得靠西游记,这才我高文安身立命的根基。

    今日回韩城,高文本想着先去看看七舅李进宝,然后回老宅拜见母亲,看看时辰还早,也不着急,就朝明升茶馆走去,先看看市场反应再说。

    明升茶楼乃是韩城最大的茶馆,实际上,韩城因为地方大,人口多,这样的茶馆还有二十来间,可说是遍布县城的大街小巷。

    明朝的茶馆和后世不同,客人进茶楼并不仅仅是为喝茶。除了喝茶,还外带打叶子牌、玩骰子、聊天说八卦、谈生意、听书。集赌场、茶馆、会所、戏园子与一身,算是中国特色的社交沙龙。

    对了,这个时代的普通人若是想在外面吃饭,如后世那种苍蝇馆子、小吃铺子和鬼饮食是找不着的。要去你就得去大酒楼,一顿饭下来没三五钱银子搞不定。你如果不想做饭,又不愿意浪费钱财,大可去茶楼,那里有小贩提供各色精致小吃。有的茶馆,甚至还会为客人下一碗歧山臊子面,切一盆腰带宽的片汤,上面淋上一层油泼辣子,美得很。

    茶馆,实际上又带有还有世小饭馆、快餐店的功能。

    进得明升茶楼,却见里面起码挤了四十来个茶客,地上吐了一层南瓜子皮儿,空气中荡漾着饭菜和劣质煤炭刺鼻的硫磺味,热腾腾连成一片,熏得人难以忍受。

    “且说唐三藏别过太宗皇帝西行取经又碰到什么事情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明日请早,明日请早!”恰好,说书先生将今日的故事说完,站起身来,朝众人团团一揖。

    “好!”一片喝彩,接着就有小厮端着一个盆子过来,请大家捧个钱场。

第四十六章 公众人物 二() 
显然众茶客正听得入巷,见过来请赏,都很大方地掏出铜钱扔进盆中,直砸得叮当乱响。

    不过,大家却是不依,就有人叫道:“陈拐子,你他娘今天才说了一壶茶工夫就不说了,这不是吊人胃口吧,继续说。听得高兴了,钱须少不得你的。”

    陈拐子自然是那个说书先生,据说他小时候屁股被蚊子叮了个包,不知道怎么的总是散不了,还灌了脓。烧了一月痊愈,人是好了,可腿却落下了残疾。

    有人领头,立即就有人跟着喊:“对,继续说,这么不上不下的,生生要将人憋死呀!”

    一时间,忙茶馆都是叫声。猴子的故事实在太吸引人了,陈拐子吊人胃口的恶劣行径激起了公愤,有人在拍桌子,又人在摔茶杯,有人则将瓜子皮儿吐上天去……

    看到里面实在太乱,茶馆老板生怕别人打坏了自己的家什,连呼冷静,可又有谁听得进去,直急得他满头是汗。

    更有闲汉跃上台去,抓住陈拐子的胳膊就愤怒地大叫:“陈拐子,我可是走了三十里路才进城来的,为的就是听你说的书。今日一旦回家,下一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来,额进一次城不容易。我不管,你不将故事儿说完,额跟你没完,反正你别想下得台去。”

    就抓住说书先生大力摇晃,怎么劝也不听,直抖得陈拐子跟筛糠一般,显是要散架了,只不住大叫:“这位兄弟,老夫还被你给整死了。”

    见那人闹得实在不象话,快班的捕快就看到高文过来。同时拱手:“原来是二班头,你写的这个故事书儿真是不错啊!”

    高文没好气地说:“你都知道了呀,也不知道是哪个嘴快的。说什么二班头,没得叫人笑话。没看到闹成这样吗,去帮下陈拐子。”这韩城官场上的风气实在不好,黄威是三老爷,我高文怎么变成二班头了。

    几个捕快却笑嘻嘻地说:“二班头你写的这个故事真好听,咱们又不识字,没办法看书。

    只能过来听人讲,这陈拐子可恶,说故事也说不爽利,老是在关键时刻来个明日请早,搞得弟兄们不畅快。今日且借他人之手逼这鸟人说个痛快。”

    高文苦笑:“故事到这里就没了,你们就算放任别人将陈拐子一身抖散架,人家也说不出来。”

    几个衙役:“啊,怎么会?”

    高文没好气地说:“我是原作者,难到不比你们清楚。”

    正在这个时候,陈拐子叫道:“后面没有了,西游记第一集只出到这里,在没出第二集之前,我可想不出后面是什么,你就饶了我吧?”

    抓住他的那人却是不依,挥舞着拳头:“我管你,反正今天你再不说一段,额就不放你,谁来说也不依。”

    众茶客看得得趣,也起哄:“对,不再说一段,咱们就不放你走。你也别想拿老故事老段子来日哄人,必须是全新的故事。”

    陈拐子实在没有法子,大叫:“好,说就说,老子服你们了,就说一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