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爷-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身为草根,只要奋发图强,未必没有一展胸中抱负那天。看一个现代人,于遥远的大明朝如何公侯万代青史留名。
 77937

第一章 缘起() 
“啊,老师你这是在做什么?”高文将那口鼓鼓囊囊的手提袋推还过去,推还给眼前这个老者,诚恳地说:“当年读大学的时候,也听过你的几堂课,对老师你的学问和人品也是非常佩服的,咱们社出书……自有制度……老师你又何必如此?”

    方才他已经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手提袋中是两条中华烟和一瓶酒。百度搜索飨n網 。&;

    倒不是高文这个富二代瞧不上这微薄之物,他也知道这书是老人一辈子的心血,也因为敬佩他的学问,这才四处奔走,想的就是把他的研究成果印成文字,传诸后世。至于好处,自己倒没想那么多,也不需要。

    只可惜,这种书天生就是赔钱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里自然不会赔钱赚吆喝。

    当然,这种书,只怕连吆喝也赚不了。

    但高文还是没有放弃。

    看到眼前这位老师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高文心中没来由的一阵难过。

    茶几上摆着一口烟缸,里面满是烟蒂,老者闷头抽了几口,哑然道:“看来是没希望了。”

    “老师,我再争取一下,东西里拿回去吧。在我内心中,已经把你当成自己的授业恩师,你这么做,又让学生我如何自处?”高文咬了咬牙:“实在不成,我去活动一下,看能不能从企业拉些赞助,无论如何,得将这本书出了。”

    “赞助?”老者有些惊喜,继尔又有些疑惑:“这种纯学术的文章,又企业家肯赞助出书?”

    “哈哈,老师你也太小看现在的企业家了。”高文强提起精神笑道:“现在的人,尤其是有点身份地位的人,谁不附庸风雅。学生也帮几个富豪捉刀写过几部自传,对他们了解得很。这些人或许出身草莽,可一旦起家,却生怕被别人知道自己胸无点墨,言必谈王阳明、四书、五经,心灵鸡汤成吨地灌,对于文化事业也非常上心。

    如果……”

    “呵呵,是这个道理。”老者忍不住笑起来:“小高你倒是风趣,如果什么?”

    高文迟疑片刻:“如果能够让企业家在老师你这本书上署上名,这赞助应该没问题。”这已经是非分的要求了,高文的话一说出口,不禁面红耳赤。、

    这也是他前些日子想出的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只一直不敢在老者面前提起。他也知道,老人家性如烈火,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最见不得沽名钓誉之徒。

    老者脸色一变,又猛吸了一气香烟,良久才颓然叹息道:“署名就署名吧,只要这本书能够印出来,被给多的人读,怎么样都好。”

    送老者出门的时候,高文忍不住握住他满是皱纹的手,道:“委屈老师了。”

    ……

    送走老人,高文给自己的几个父辈,场面上的人物打了几个电话,听说可以署名,对方很有兴趣,当即就有人说愿意出钱,并包销一万本。

    能够同本市有名的学者,大学教授联名出书,确实是一件很长脸的事情啊!

    落实了此事之后已经是半夜,高文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又打开电脑,调出老者的文章慢慢读起来。

    “洪武、建文时期的八股文,只是老老实实地敷衍传注,阐述题旨,不讲究作法。到这一时期,也开始变化,如宣德、正统时的八股文高手王恕就很重视文章的技巧……”

    “……这一阶段的八股名家不多,只有于谦、杨慈、陈献章、岳正、李东阳等寥寥数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文风简古。他们看题既真,用立不苟……”

    这是老者所著的序,不用问,这是一本研究八股文的著作。

    洋洋五十余万言,算是国内古代时文的开山之作,每读一次,高文都有高山仰止之感。只可惜,这样的书若是印出来注定读者寥寥,出版社绝对会赔掉裤子。

    若不是高文坚持,稿子早就退回去了。

    这一坚持就是三年,这本书也被他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好在到今日,老人家终于答应和人联合署名接受赞助,这本书总算是功德圆满了。

    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本八股文研究的专著吧,我也算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了绵薄之力。想到这里,高文一阵兴奋。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心悸袭来,只感觉满面赤红,有些喘不过气。

    “糟糕,犯病了!”高文急忙拉开抽屉,找出药瓶将一颗速效救心丸丢进口中,心中暗暗叮嘱自己:“静下来,静下来,静静静!”

    是的,自己的心脏病已经很严重了。自他有记忆起,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在同心脑血管疾病做斗争,n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父亲和母亲都因为这病在十年前撒手人寰。

    因为这病,高文从小就不能做剧烈运动,时刻要保持平静的思绪。也因为这样,父母去世之后,他就卖掉了名下所有的产业,找了个普通的编辑工作,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自己的身体根本就不能适应激烈的商场,做个富二代,安稳得度过这一生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服药之后,心脏还在紊乱地跳动着。高文又将目光落到文稿上,口中喃喃念道:“中庸原人之当诚,而推能诚之妙焉。甚矣,诚之初切于人也,成己成物于是乎在……”

    这是明朝天启年间东林领袖顾宪成所作的诚者自城也,说来也怪,每次自己心绪不宁,只要读上一篇乏味枯燥的八股文,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这种文字仿佛带着魔力,就好象佛经那样。

    一篇读完,心还在蓬蓬跳荡。

    今日这没有规律的心跳让高文害怕了,他颤抖着声音继续读道:“不贬报兵,以王师予贤君也。此见晋之报乃常情……”这是古文大家方苞的名作晋侯伐秦。

    “夫报怨之晋,既无……既无……咳咳……”一口血喷到电脑屏幕上。

    “我这是要死了吗……还是打120吧……”意识开始模糊,周遭的一切仿佛变成大沼泽,不住地将高文往下吸。

    “轰隆”一声,高文眼前一黑,陷入永恒的长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高文已经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第二章 不太光明的前路() 
秋收后的田野一片萧瑟,风呼呼袭来,带着黄河那特有的水腥味。飨n網免费提供

    “路引拿出来瞧瞧。”高文从一个路人手头接过一张纸片,看了半天:“哦,山西河津人,到韩城来做什么?”

    “回差爷的话,小的有个母舅就住在韩城城关甜水巷里,姓廖。再过得两日就是他老人家六十岁的寿辰,草民过河来走人户,不是流民。”过河这人身上背着一个不大的包袱,头发上还粘着河水。他年约四十,大约是日常过得困苦,满面都是皱纹,看起来老得不成样子。但面对着年方弱冠的高文,依旧一口一个“差爷”叫得恭敬。

    衙门里的差官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一个不好叫自己哪里来回哪里去,今朝岂不是白跑一趟。真若惹恼了他,将自己当成流民给捉了,少不了要吃些苦头。

    想到这里,他忙将一小串制钱偷偷地塞在眼前这个小差官手头,讨好地说:“差爷,一点茶水钱,还望笑纳。”

    钱不过十枚,也就是后世十块钱的样子,明朝的铜钱含铜量低,真算起来,也就六七元,买上一斤米,也够一日嚼裹。

    “廖三爷,认识,认识,这是做什么,都是乡里乡亲的,怎好使你的钱。”高文忙将铜钱塞了回去:“传了出去,我以后还怎么见人?快走,快走,如迟了,天黑之前只怕进不了城门。”

    说着就挥了挥手。

    那人又塞了几下,见高文执意不收,这才谢了几声,拱手离去。

    看了看那人的背影,又扭头习惯性地眯缝着眼睛端详着远出的黄河。虽然到这道关卡已经五日,眼前的这一道天下而来的洪流早已经看得熟了,但没见一次,依旧为那汹涌澎湃的激流而震撼、激扬。

    正是黄昏时分,秋日的夕阳分外火红,将那余辉投射在奔流之中。

    整条黄河都仿佛是融化的铜汁,发出灿烂的光芒,将天地照得透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太白诚不欺我。这里景物同江南水乡却大不相同,不到北地,不知天地之大呀!”

    高文感叹了一声,又想:“到这片陌生的时空已经五天了,到今日,总算是醒过神来。嘿……有点意思啊!”

    没错,此高文就是现代社会中那个因为脑溢血而罹世的出版社高编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去世之后,他的一缕魂魄在虚空中飘飘荡荡,竟附身在这个明朝普通民壮的身上。

    巧的是,这人也叫高文,乃是陕西省西安府韩城人氏。如此,也免得了别人叫自己名字半天也回不过神来的麻烦。而且,最叫高文愉快的是,此人年方十八,大约是以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长得身高臂长,身体健康匀称不说,五官也很是端正。若不是因为常年被北地艳阳照射皮肤黝黑,还真有点小鲜肉的味道。

    不但年轻了十多岁,还有一具健康的身体,这如何不叫人惊喜莫名,从这一点来说,老天爷对他还是不薄的。

    今年是正统十四年。至于其他,以前那个高文就不知道了。对于一个普通市民子弟来说,整个世界也就是韩城县城上面那一片不大的天空。

    这个年号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还很陌生,可一提到土木堡之变,对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来说,都是如雷灌耳。

    事情是这样,就在今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正统帝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待到八月朝廷大军行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皇帝被也先俘去,同时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六十六名大臣战死。

    此战,大明天子也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

    擒获皇帝之后,也先奇货可居,向朝廷勒索。

    这个时候,兵部尚书,内阁辅臣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让也先勒索明朝的企图破产。

    在以前,明朝实行的是勋贵统军,文官治国,文武官员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又因为这些勋贵掌握着军队,又多是皇亲国戚、靖难功臣的后人,势力极强,文官在政坛上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但这一战下来,几乎整个勋贵族军功集团被也先一网打尽,于是,文官集团开始一枝独大,全面接管国家政权,即便是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甚至还经常被文官们指着鼻子骂得狗血淋头而不好发作。

    对于文官集团,或者说对于知识分子阶层来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作为一个985名牌大学毕业生,后来有长期从事历史和古汉语研究的人来说,这么一个时代简直就为他所设。以现代人的学习方法,如果读上几年说,举人、进士不敢说,一个秀才功名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后人一提起秀才总会先入为主地道一句“穷秀才”“酸秀才”,其实,在明朝秀才可能有点迂腐,有点酸,可绝对不穷,就算想穷也难。因为,你一但考取了秀才,成了生员,那可就是有功名的人了。不但可以见官不跪,还能免除一且赋税徭役,算是挤进了统治阶级。

    只要你一得到功名,有的是商家将家中生意寄附到你身上,每年光靠吃这其中的抽成就足以衣食无忧。而且,如果你成绩好,被选进了县学甚至府学,国家每月还得发钱发粮,让你吃公家饭。

    不过,转念一想,高文突然苦笑着摇了摇头:“可惜啊,这条路却是要断绝了,下一步我究竟该怎么走呢?”

    原来,高文现在的身份是韩城县的一个民壮。

    所谓民壮始设于洪武初年州县主管衙门,最初主要担负军事任务,职责主要包括防守城池、守卫粮仓、金库、监狱,同时还要进行军事训练。后来天下太平日久,军事操练就流于形式,再没有人提起。民壮的只用于严行稽查,缉捕入境匪类。

    当然,缉捕匪徒的活儿自有三班衙役,遇到实在捉拿不了,还有军队。于是,民壮的作用就是清扫街道、查路引,说穿了,就是清洁工兼城管。

    实际上,在永乐年后期,民壮就已经废除,并入巡检司。只陕西因为是三边所在,明朝边防的前沿,这种半军事化的组织还保留着。

    其实,穿越到明朝之后,无论做什么对于高文来说不过是谋生的手段,天生我才必有用,以自己的本事和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将来必定会混得风生水起。

    可要命的是,民壮吃的是公家饭,在明朝属于胥吏一类,本人和子孙不得科举。

    作为一个贫家子弟,读书入仕可以说是唯一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手段。不能科举,前路顿时变得不那么光明了。

第三章 韩隗() 
夕阳如此灿烂,这种雄浑大气自然不是自己以前所在的江南魔都能够看到的。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 。提供在经过混混厄厄的五日之后,今日自己的灵魂总算同明朝高文融合,继承了他的部分记忆,脑筋也清醒了许多。

    这还是他第一次观赏古代的日落,不觉沉醉其中,待到日落西山,天渐渐暗下去,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紧了紧身上的衣裳,将褡裢挂在肩上,提着一根哨棍,大步朝西面走去。

    民壮虽然不是三班徭役,可服装却相同,一样的箭袖青布长衫,方顶帽,上面还插着一根说不清什么什么鸟儿的翎毛。毕竟是代表着衙门,不弄套制服穿在身上,如何震摄刁滑流民。

    只不过,这衫子也不知道被多少人穿过,破得厉害,上面打满了补丁。尤其是领口、袖口和屁股处更是被一圈圈针脚缝成箭靶子。虽然破,却洗得非常干净。这是家中老娘的手笔,记忆中,瞎眼的老娘在黑暗中摸索着替自己缝补衣裳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叫高文心中一暖。

    前世他的父母去世得早,这次穿越,大约是为了弥补人生的遗憾,老天爷又给了他一个母亲。只不过,自己在感情上还不能接受这个突然出现的母亲,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好在自己现在在外面当差,还不用和她见面。

    走了大约十里地,远远就看到一座农家小院,正是这次出公差的伍长韩隗的家。

    此刻正是晚饭的饭点,有炊烟袅袅升起,间或饭菜的香味。

    嗅到这味道,高文肚子里禁不住咕咚一声。这才想起自己已经一日水米未进,饿得生受不住,不觉摸了摸肩膀上褡裢。

    这一摸,心中却叫了一声:“糟糕,我这几日穿越后遗症发作,整日昏昏沉沉,到今日下午才清醒过来,却是一文钱也没带回来,等下见了韩伍长须不好交代。”

    鞑靼人年年入寇,在土木堡甚至将明英宗都给捉了。

    那一战,朝廷大军被打得全军覆灭不说,整个山西宣、大两府一片糜烂,大量的流民滚滚南下,四处流窜,有不少人甚至渡过黄河跑陕西来了。

    为防止流民入陕作乱,陕西布政使司一连下了好几道命令,令黄河沿岸州县派出衙役、乡勇、民壮把住各处关卡,严查行人。

    高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被派到黄河边上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