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把五部小说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牵扯到几代江湖儿女的侠义故事。

    《鹤惊昆仑》讲的是李慕白的师傅江小鹤成长和复仇的故事。

    《宝剑金钗》和《剑气珠光》讲的是侠士李慕白和侠女俞秀莲的爱情故事。

    《铁骑银瓶》讲的是玉娇龙的儿子行走江湖的故事。

    林子轩打算把这五部武侠小说写出来,这是为了培养观众基础。

    一般来说,看过原著小说的读者更愿意到电影院看电影,如果这五部武侠小说能在国内受到欢迎,接下来才是改编成电影剧本。

    等到小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他寻找拍摄资金就会容易的多。

    否则,他单单拿着《卧虎藏龙》的剧本,别人连听都没听过这个故事,不知道拍出来会怎么样,谁愿意冒着这么大风险投资啊。

    就观众而言,没有原著小说也很难理解电影里的人物关系。

    只不过,目前的武侠电影市场并不景气,尤其是传统武侠。

    这也是姜闻没有兴趣的原因,武侠片已经被香江的电影人拍烂了,现在香江出众的武侠片很少,更别说是原创了,想要拍出新意来很难。

    武侠电影在香江经历了几个阶段。

    刚开始是单纯的武侠,讲的是武林中人的恩怨情仇,可以称之为传统武侠电影。

    后来是现代武侠,从武侠变成了武打,以打斗为主,这种类型的武侠电影在美国很受欢迎,又叫做功夫片。

    现在的香江武侠电影则倾向于脱离传统武侠的范畴,加入了家国情怀,把侠客和国家的兴衰命运联系到一起,有了一种新的发展。

    虽然说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但不得不说,香江的武侠电影进入了瓶颈。

    《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属于人文武侠,或者说是文人心目中的武侠世界。

    这个武侠世界不是快意恩仇,也不是家国情怀,而是侠者自身的困境,直指本心。

    叛逆的玉娇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抉择,传统的李慕白和俞秀莲为了道德,为了群体而活,挣扎在感情和道义之间。

    如何看破,什么是本心,道德的困境和悲悯的情怀,这是电影传达出的一点信息。

    王度庐以写悲情武侠著称,他生活在京城,行文中自然流露出一股京味儿,语言朴拙,或者说是粗糙,却有一种意境之美。

    他不擅长写武打,小说中最绝顶的武技就是点穴。

    他的书里没有过于离奇的情节,没有神秘技艺,甚至是各种帮派,看起来平平无奇。

    小说中的人物也不是叱咤风云的江湖好汉,而是常常唉声叹气,困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

    林子轩清楚这样的武侠小说不会像香江那种快意恩仇的小说流行,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但它更具有人文内涵,只要能看进去,就会让人感同身受。

    写小说只是整个计划的开端,如何让小说火爆,如何改编电影,如何拉投资……

    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如果林子轩能完成这个计划,那么他在电影行业就站稳了脚跟,他会成为一名国际性的制片人。

    这和拍摄《京城人在纽约》一样,都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挑战。

    威尼斯电影节接近尾声,林子轩和姜闻参加了颁奖仪式,欧洲的电影节颁奖都很简单,不像奥斯卡那么的花哨。

    《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奖,姜闻代表夏宇上去领奖。

    由于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反响很热烈,他乐观的估计能拿到两到三个奖项。

    他满心希望能再拿一个最佳导演或者金狮奖,就算是银狮奖和评委会大奖也好,可惜最后都没有,这让他有点泄气,感觉不太完美。

    不过在回到酒店之后,姜闻就放下了,他一向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实

    九月中旬,京城国际机场。

    林子轩和姜闻刚出机场通道就见到几名记者围了上来,他停下脚步,落在后面。

    这时候,姜闻才是主角。

    《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只拿了一个最佳男主角,却让夏宇成了威尼斯最年轻的影帝。

    国内的媒体对于这种打破记录的东西尤为感兴趣,消息刚传到国内,就有记者到青岛采访了正在上学的夏宇。

    夏宇对这个奖项比较懵懂,还不太明白威尼斯影帝对他的重要性。

    想想看,葛尤跑了十年龙套才拿了一个戛纳影帝,他参演第一部电影就拿了威尼斯影帝。

    华国男演员想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拿影帝非常的困难,这基本上是欧洲人的主场,但在这一年,出了两名影帝。

    葛尤那个影帝因为《活着》被禁映,没办法宣传,夏宇没事,这让媒体非常的兴奋。

    不过夏宇还只是一名学生,可采访的内容不多,媒体就把焦点对准了电影的导演姜闻,并把这部片子前前后后的故事打听了一遍。

    这是姜闻第一次执导电影,拍摄期间发生了剧组罢工事件,因为缺少资金而多次停拍,在圈子里不被人看好,甚至认为片子根本完成不了。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电影拍完了,还参加了电影节,拿回了一个最年轻的影帝。

    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励志的传奇故事,记者们会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

    前来接机的不光是记者,夏宇和一些演员也来到了机场,还送上了鲜花。

    姜闻应付这种场面驾轻就熟,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了威尼斯影帝的奖杯,并和夏宇一起高高举起,让记者们尽情的拍照。

    在满足了记者的要求后,他们才出了机场,坐车离开。

    “载誉而归的感觉怎么样?”林子轩打趣道。

    “还行吧,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各种采访,明天晚上咱们请剧组的人吃顿饭,算是庆功宴了,这阵子怕是都不清闲了。”姜闻回应道,“回头咱们再聊聊电影公司的事儿。”

    “等资金过来再说吧,又不急于一时。”林子轩劝说道。

    进入九四年,京城的民营影视公司越来越多,有时候几个人凑一块就注册一公司,找到资金就开始拍影视剧,极为盲目和混乱。

    姜闻打算开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主要是为他个人服务,相当于是个人工作室。

    事实上,国内还没有个人工作室的说法,像张亿谋这样的大导演,不属于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极为自由,平时的事情比较多,手下会有一帮人帮着他处理各种事务。

    有人专门写剧本,有人负责看外景,有人联系国外的投资商等等。

    这些人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临时的,跟着张亿谋混饭吃。

    姜闻就想弄一个这样的公司,找一帮熟人组建自己的班底,有人帮忙,以后拍电影就不会这么混乱和忙碌了。

    这一次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阳光灿烂的日子》卖得不错,他有了资金,就想自己当家作主,掌握主动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

    在拍电影方面,姜闻是个掌控**极强的人。

    他想按照好梦公司的模式打造自己的班底,这是他要和林子轩商量的事情。

    林子轩和姜闻告别,回到家里。

    电影学院开学,林晓玲搬到学校去了,慕姗姗在上班,家里没有人,院子里稍显空落。

    他先打了个电话给慕姗姗,告诉她自己回来了,让她放心。

    然后把行李整理好,泡了杯茶,坐在沙发上休息,他翻了翻家里订的几份报纸,看看最近国内有什么新闻。

    今年是华国建国45周年,还要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是华国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胜利过度的一次大会。

    林子轩在娱乐版看到了张亿谋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评价。

    此时,张亿谋正在沪城拍摄新片,这不是记者采访的结果,而是从剧组流传出来的消息。

    前天,张亿谋和剧组里的一帮人半夜一点多钟出去吃宵夜,熬夜拍戏对剧组来说非常正常,电影剧组的作息都不怎么规律。

    国内电影圈已经知道《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奖的消息,大家免不了议论一番。

    “我喜欢这部片子,首先这部片子很激情。”张亿谋评价道。

    “我不喜欢。”他身旁的文学策划王宾说道。

    这个王宾就是在筹备拍摄《活着》的时候和林子轩意见分歧很大的人。

    所谓文学策划并不是编剧,而是帮着在剧本的语言和艺术性上进行深度加工的人。

    王宾原来是个作家,不过在作家的圈子里没有混出名堂来,便找了个机会进入电影圈,跟着张亿谋讨生活,他最擅长的就是把别人的小说改的面目全非。

    “的确不错,姜闻很懂戏,在一些镜头的处理上,往往很多老导演也难以控制。”张亿谋继续道,“另一点,这部片子拍的很有个性,激情和个性很重要。”

    林子轩看了张亿谋的评价,就知道他们这帮拍艺术电影的都是一个思维。

    冯晓刚就不会追求激情和个性,他追求的是市场,是观众的满意度。

    报纸上大都是对姜闻和夏宇的赞誉之声,就连女主角宁菁都红了起来,不过真正电影圈里的人看的是幕后。

    有人说是张亿谋捧红了葛尤,姜闻把夏宇推上了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的宝座,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活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有林子轩的参与。

    正是这两部片子出了两位欧洲电影节的影帝,以前没有过,以后恐怕也很难重现。

    眼看着快到下班的时间,林子轩起身,到厨房开始做饭。

    慕姗姗下班回来,听到厨房里的响动,就倚在门口看着林子轩忙活,俩人也就是七八天时间没见面,倒不是多么想念。

    这些天,她自己一个人住在偌大的院子里,总觉得空荡,不安稳。

    她想把母亲叫过来一起住,又觉得有点可笑,现在好了,心里踏实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 闲言

    晚饭的时候,林子轩把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情形大略说了一番。

    他在威尼斯一直很忙碌,要么是和片商谈价格,要么就是和电影人会面,只有在颁奖过后才真正的放松下来。

    几个人花费一天的时间游览了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拍了些照片,不枉出来一趟。

    “这次拿了奖,接下来就是在国内上映了。”林子轩询问道,“你觉得让他们上你的节目做宣传有没有影响?台里怎么看?”

    这部片子毕竟讲的是七十年代的故事,在电视上谈论不太合适。

    “台里新闻上提了夏宇拿奖的事,不过没有太大动静。”慕姗姗回应道,“你也知道,大家都很谨慎,就算是上节目也谈不深入。”

    “那就算了,别惹麻烦。”林子轩决定道。

    “我估计在国内上映也会出问题,你要有心理准备。”慕姗姗提醒道。

    这个倒是,别看媒体报道得很欢,都是圈外人在瞎闹腾。

    娱乐记者虽然认为自己是影视圈里的一份子,可影视圈里的人从来都不把他们当作自己人,不过是一群依附影视圈混饭吃的人罢了。

    影视圈需要记者帮着宣传不假,但他们内心里并不如何看重记者,会有排斥心理。

    记者们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得奖,有素材可写,就可劲的追捧,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实际上,这部片子还将面临其他的难题,一部电影即便是拿到了电影片放映许可证,也不一定能在影院放映,这要看主管院线的单位怎么安排。

    这个单位叫做华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简称华影公司,总经理叫吴孟沉。

    华影公司成立于1951年,主要职责是统一发行和管理在华国上映的各类影片,安排影片拷贝的洗印、供应和调度。

    还负责拟定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年度计划的各项指标,平衡全国影片的片租和票价。

    也就是说,全国的放映机构和院线都归它管。

    一部电影要不要上映,什么时候上映,上映多少天,都是这家公司说了算。

    拿《阳光灿烂的日子》来说,林子轩把上映的申请递交上去,可能安排到今年上映,也可能安排到明年上映,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儿。

    华影公司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搪塞过去,尤其是像这种题材敏感的片子。

    就算是上映了,上映一周也是上映,上映三个月也是上映,标准都在华影公司手里。

    由此就能看出他们的权利有多大,一部电影想要获得好的档期,在更多的影院上映,延长上映时间,都要得到他们的同意才行。

    以前林子轩不需要和他们拉关系,以后就要经常和他们打交道了。

    不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果《甲方乙方》想要获得好票房,就要争取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同时上映,吸引更多的观众。

    “我知道,上次在总局开会见过那位吴经理,挺强势的一个人。”林子轩评价道。

    吴孟沉是南方人,四十多岁,原本是沪城电影局的副局长,今年刚调到京城担任华影公司的总经理,这人外表很斯文,但脾气很暴,是那种锋芒毕露的人物。

    通过分账方式引进国外大片的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

    此人可以说是这个年代华国电影行业的风云人物,就算是韩三评碰到他也要客客气气。

    “实在不行就别勉强,闹出矛盾不好,咱们还要在这个行业做下去呢。”慕姗姗劝说道。

    “先走正常程序吧,碰到问题再说。”林子轩点头道。

    这是实话,一家民营电影公司要是得罪了华影,那基本上就可以关门歇业了。

    “对了,晓玲的事算是解决了。”慕姗姗提及道,“那家人目前还好,受到的影响不大,两个孩子已经上学了,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林晓玲拍摄的短片《姐姐》播出后引发热议,如今过去一个月了,议论渐渐平息。

    刚开始的确对那户警察家庭造成了影响,一个普通家庭任谁看到报纸上的批评都会有压力,就连他们单位的领导都找他们谈话,让夫妻俩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

    还有单位同事和周围邻居的议论,这都是无形的压力。

    华国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组联系了他们,确保以后不会播出这部短片了。

    华国电视台是一家很强势的单位,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何况他们之前同意了拍摄,对这件事只能默默的接受。

    他们只希望事情赶快过去,一家人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普通人面对媒体总是处在弱势的地位,好在媒体不会一直关注他们,现在孩子能够上学了,经过这件事,他们再也不想和电视台扯上关系了。

    “还好现在信息传播的不通畅,也就是议论一番,来的快去的快。”林子轩庆幸道,“要是电脑能够联网,那就很可怕了。”

    “你说的是国外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吧?咱们国家还早着呢。”慕姗姗摇头道。

    她在电视台工作,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这个计划是美国在92年提出来的,要让所有美国人通过电脑实现资源共享,由此信息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你等着吧,社会发展很快的。”林子轩断言道。

    “我听《生活空间》栏目组的编导说要把《姐姐》送去参加一个纪录片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