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葛尤来说,杭城的确是个好地方,在这里,他即将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最佳男主角。

    他今年三十五岁了,跑了十年龙套,终于获得认可,算得上大器晚成。

    经过这十年的磨练,葛尤的性子愈发的沉稳,不浮躁,以后会越来越好。(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颁奖

    两天后,华国电视金莺奖颁奖典礼就要开始了。

    林子轩一行人从宾馆出发,步行到颁奖的大礼堂,走路不过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像是饭后散步一样的就去了。

    这时候没有专车接送,没有红地毯,没有疯狂尖叫的粉丝,更没有大批围堵的记者。

    又不是现场直播,也不会在电视台播出,能有个五分钟的新闻就不错了。

    这其实和劳动代表开表彰大会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劳动代表穿的都是工厂的厂服,看着特别的朴素。

    这次是电视金莺奖,来的都是电视圈的文艺工作者,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

    男同志有穿西装的,这应该是南方人,北方的同志穿件皮夹克就算新潮了,女同志总要打扮一下,穿着鲜亮一点。

    这个时代不流行美艳,谁要是在嘴上抹上猩红的口红,那是要被批评的,太妖冶了。

    在这个不热不冷的时节,林子轩穿了件外套,担心散场的时候夜风会凉,葛尤只穿了件黑色的衬衣,或许是心理因素,他觉得有点热。

    陈晓艺穿着白色花边衬衣,下面是黑色长裙,显得青春亮丽又不失庄重。

    来到礼堂的门口,各人凭着证件进入,找到各自的位子,椅子上都写着名字呢,就算有重名重姓的也不会坐错,基本上是按照各家单位来安排的。

    他们的位置靠近前排,从这个安排上也能看出端倪来,说明组委会对他们很重视。

    这个大礼堂是杭城市政府的,能容纳上千人,杭城开大会都是在这个地方。

    大礼堂里面有摄像机和照相机正在进行拍摄,有杭城电视台的,也有金莺奖组委会的,还有各家杂志和报社的记者。

    来到这里,林子轩才能感受到一点娱乐圈的氛围。

    葛尤是摄像机关照的重点,林子轩就在葛尤旁边,算是沾光了。

    在面对记者拍照的时候,陈晓艺站在中间,葛尤和林子轩各站一边,那记者看了林子轩一眼,根本不认识这人,不过不好意思说什么。

    林子轩意识到人家是想拍明星,和他没关系,就想着让让。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他一个搞幕后的就没必要掺和了,他刚想走,被葛尤拦住了,坚持要这么拍,记者也只好这么拍了。

    “我说尤哥,你和一记者较什么劲啊,当心明天报纸上说你耍大牌,你这好名声可就给毁了。”拍完照,林子轩调侃道。

    “光是我和小陈两人一起拍我心虚,被你嫂子看见就麻烦了,影响更大,加上你正好,这下我就能解释清楚了。”葛尤笑呵呵的说道。

    林子轩知道这只是葛尤找的一个理由。

    葛尤和他爱人的感情很好,不至于为了张照片闹事,朋友之间贵在知心,彼此明白就好。

    陈晓艺在一旁看着听着,觉得能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在圈子里,关于林子轩和葛尤,有着各种传言。

    大体上是在拍摄《顽主》的时候,林子轩从无数张照片中凑巧看到了葛尤的照片,那还是张三个人的合照,他一眼就看中了葛尤。

    林子轩把葛尤推荐给了米佳山,葛尤演了《顽主》后才在演艺圈获得了认可。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两人合作过多次,葛尤从默默无闻到红遍全国,他独特的表演才华显现出来,受到观众的喜爱。

    据说这次张亿谋导演的《活着》,同样是林子轩推荐葛尤出演。

    在京城演艺圈,他们算得上是一段佳话。

    陈晓艺在心里这样想着,觉得自己也挺幸运,还没毕业就被林子轩选中出演《外来妹》,这次虽然不能拿奖,下次总有机会。

    她还记得当初问过林子轩为什么要选她,林子轩说她的演技好。

    陈晓艺对自己的演技很有自信,只要能碰到一个合适的角色,一定会有出色的发挥。

    在一段纷扰过后,颁奖典礼在晚上七点钟正式开始。

    两位主持人来自杭城电视台,这种场合自然少不掉领导讲话,先是杭城的领导讲话,欢迎金莺奖在杭城举办。

    然后是金莺奖组委会的负责人讲话,他回顾了过去一年华国电视行业取得的骄人成绩,涌现了一批贴近生活,反映时代面貌的优秀作品。

    这就用去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

    下面的流程进入了快节奏,主要就是颁奖,很少有节目表演。

    中间只有两首歌曲,都是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没有请原唱歌手,而是让演员来唱。

    这一届的金莺奖《编辑部的故事》并不是最大的热门,最大的热门是沪城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沪城一家人》。

    这部电视剧走的是《渴望》的路子,贴近生活,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沪城一家人》虽然在北方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不过深受评委的喜爱。

    评委就喜欢这种风格平实的,有强烈感情冲突的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太跳脱和戏剧化了,不怎么受到评委的待见,如果不是在观众中影响实在太大,葛尤扮演的李冬宝深入人心,可能都不会获奖。

    金莺奖是建立在观众投票基础上的奖项,评委还是要重视观众的意见。

    《沪城一家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重量级奖项,在演员的表演奖中只给葛尤留下了一个最佳男主角。

    葛尤听到自己的名字,虽然有点小激动,不过总体来说很平静。

    这时候的颁奖典礼不用装出很惊讶的神情,也不用上台讲什么心酸故事,或者泪洒当场,没有电视直播,结果大家早就知道了,没必要演戏。

    葛尤上台感谢了各级领导,感谢了剧组成员,然后就下台了。

    最后一个奖项是优秀连续剧奖,总共有四部电视剧获奖,其中就有《编辑部的故事》和《外来妹》,陈常乐终于如愿以偿了。

    四部电视剧的制片人上台领奖,林子轩和其他三人站在一起,接受杭城市领导的颁奖。

    这是林子轩第一次领取华国最高规格的电视奖项,也是第一次被华国各地的圈内人认识。

    在京城影视圈,他算是小有名气了,但在全国的影视圈里,他还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中规中矩的念完感谢词,林子轩下台回到座位上。

    “尤哥,好好珍惜吧,这是你的第一座电视剧的最佳男主角,也是最后一座。”林子轩对身旁的葛尤如此说道。

    葛尤愣了一下,随即开心的笑了起来,他以后要进入电影圈了,新的挑战在等着他。(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任性

    回到京城,林子轩接到张亿谋的电话,张亿谋告诉他《活着》的剧本通过了审查。

    在华国,想要拍摄一部电影要先提交剧本梗概或者完整剧本在总局备案,经过审查,同意拍摄的电影会发放《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和《摄制电影片许可证》。

    有了总局的许可证才能拍摄电影,否则就是违规拍摄,一律当作禁片处理。

    影片拍摄完成,还要把片子送审,只有影片通过了最终审查,才能安排在影院放映。

    这就是一部电影要走的正规流程。

    剧本这一关相对容易些,剧本只是文字性的描述,远没有影像来的那么直观。

    只要小心的规避一些敏感地带,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作家都是玩文字游戏的好手,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同。

    不过,一旦把剧本拍摄成影像,那些文字游戏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再者说,有些导演喜欢在拍摄的时候改剧本,最后拍摄出来的片子和原来的剧本可能出入很大,甚至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故事。

    所以,影片的最终审查才是关键,它会决定这个片子能不能上映。

    不管怎么说,林子轩还是很佩服张亿谋,他改过很多次剧本,非常清楚想让这么敏感的题材通过审查是多么的艰难。

    《活着》是由小说改编成电影,这个没有花招可用,不是说你提交一个几千字的剧本梗概就能过关的,总局的人知道《活着》是一个什么故事。

    也就是说,张亿谋要拿出完整的剧本,还要对剧本进行解释,说服总局的那些人。

    这里面不仅仅是剧本的问题,还牵扯到你有没有让总局妥协和让步的能力。

    在华国,或许只有大导演张亿谋才能拿到《活着》的拍摄许可证吧。

    以姜闻为例,就能了解其中的艰辛。

    姜闻刚回国就兴冲冲的准备筹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他不是张亿谋,不能说句话就会拉来大笔的投资,他想先尝试走正规的路子。

    在京城,京城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故事片,是京城影视圈的老大,当初林子轩和冯晓刚写了《大撒把》的剧本,就是托人把剧本送进了京影厂。

    姜闻怎么说也是华国的一线男演员,和京影厂的不少领导都认识。

    他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剧本提交了上去,人家一看这本子的年代背景和大概故事,就给退了回来,不拍这类电影,连修改的意见都没提。

    姜闻想要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来展现整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他的心太野了,也表现的太明显,别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如果他只是写一个青春期的爱情故事,兴许还能先骗到投资。

    主要是这时候的姜闻还有点小骄傲,不想耍那些小花招,觉得该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条路走不通,那只能自己拉投资,走合拍片的道路。

    这就牵涉到华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这家公司受国家电影主管部门委托,负责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

    只要是境外的资金想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电影市场,就需要和这家公司联系。

    他们会联系境外的投资公司,也会推荐国内优秀的电影项目,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姜闻把剧本递交给华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人家看了剧本,倒是没有拒绝,而是要求修改剧本,否则很难通过审查,获得拍摄许可。

    在林子轩看来,姜闻就是太锋芒毕露了。

    他急切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不懂得妥协,或者说他不愿意妥协,就是这么任性。

    张亿谋同样任性,《活着》要比《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题材更加敏感,他还是想方设法的要拍,唯一不同的是他比姜闻更懂得变通。

    在这一年,他们都在任性的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

    张亿谋已经拿到了拍摄许可,姜闻还在痛苦的修改着剧本。

    “我以前拍戏总觉得那些剧本实在不怎么样,要是我来写肯定比这好啊,现在我总算知道原因了,不是人家剧本不好,而是这么改来改去的能改的好才怪。”姜闻抱怨道。

    “你这才到哪啊,现在正在放映的这部《大撒把》,我和冯哥改了两个月,你要么先写个剧本梗概糊弄过去,要么就是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林子轩建议道。

    “我再想想吧。”姜闻忧郁的说道。

    想要说服一个固执的人很难,除非是在他四处碰壁之后,林子轩暂时不打算理会姜闻,让他先自己尝试,等他想通了再说。

    十月份,葛尤主演的电影《大撒把》上映了。

    京城电影制片厂借着葛尤拿到电视金莺奖最佳男主角这个契机推出了电影,先是在京城的电影院放映,随后会在全国铺开。

    虽说只是一部小众的文艺片,不过葛尤的票房号召力不容小觑。

    观众大多是冲着葛尤去的,整部片子的质量很高,看完之后还能让人回味,无论是观众还是媒体都给出了好评。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葛尤的进步不大,还是没有走出以前的路子,只是表演上更为成熟。

    《大撒把》的惊喜在徐繁身上,这个刚从京城戏剧学院毕业没多久的女演员贡献了一次很精彩的演出,把华国女人的温柔和坚韧演绎的相当细腻。

    林子轩和慕姗姗抽空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结尾太可惜了,为什么两个人就不能在一起呢?”散场后,慕姗姗惋惜道。

    “这样能够让观众思考和回味。”林子轩解释道,“主要还是审查这块过不了,俩人真要在一起了,那就成宣扬婚外恋了,你想啊,要是那些留守国内的痴男怨女们有样学样,这社会还不乱套啊。”

    “再坚贞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感情的事儿,还真是说不清楚。”慕姗姗叹息道。

    “你就别多愁善感了,那都是人家的事,和咱们没关系,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林子轩说笑道,“快走吧,这天看起来要下雨了。”

    他们在人群中穿行,融入到这个城市无数普通百姓的身影之中。(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宣传

    林子轩和冯晓刚来到华国电视台,等待最后的结果。

    《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完成,交给华国电视台内部审查,由于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有电视台的人参与,做了不少的修改,想来问题不大。

    他们两个人一起过来只是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心里反而很轻松。

    “冯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要不再执导一部剧?”林子轩询问道。

    “林主任,你让我歇几天,缓口气,这大半年来我这心一直都绷着呢,就算现在也没法放松,还没通过人民群众的检验呢。”冯晓刚诉苦道。

    事实上,林子轩艺术中心制片部副主任的任命文件还没有下来,国家单位走流程需要时间,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后艺术中心制片部门就是林子轩说了算了。

    冯晓刚这么说有打趣的意思,同时他也的确想休息一下。

    这部《京城人在纽约》耗费了他太多心血,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现在终于完事了,就想着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那行,冯哥你好好歇着,等过了元旦咱们再说。”林子轩理解道。

    在纽约的时候,林子轩只负责外部的杂事,冯晓刚才是最忙碌的那个,为了抢进度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回国后还要忙着后期制作,确实够辛苦。

    导演这个职业真不是什么好活,要有拼命的精神才能撑得下去。

    “谢谢领导关心,不过有好戏你得给我留着。”冯晓刚说笑道。

    华国电视台的高层看了《京城人在纽约》,觉得很满意,150万美金没白花,拍出了一种大格局,明显比国内的电视剧更为大气,档次更高。

    演员表演的也好,很有爆发力,有种看电影的感觉。

    尤其是姜闻,把一个艺术家在美国堕落的过程演绎的入木三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意识到在华国的电视行业,这或许会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对于华国电视台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京城人在纽约》的版权在他们手里,只有如此高水准的电视剧才能吸引各方的广告商。

    电视台为此制订了一整套的宣传计划。

    《大撒把》这部电影的上映让新闻媒体开始讨论出国潮的话题,引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