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说出版是好事,要是能拿版税就更好了,作家不拿版税其实和廉价劳动力没什么区别。

    长河文艺出版社那边进行磋商,在华国的出版行业,版税是个敏感的话题。

    港台地区和国外的出版行业,作家拿版税再正常不过,这是作家的权益,也只有华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这种独特的出版模式。

    要不要打破这种局面,会不会遭到其他出版社的围攻,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新形势,这是长河文艺的社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搞活了市场经济,大家都向钱看了,作家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安贫乐道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即便没有林子轩,以后也会有其他作家提出版税的要求。

    他们对林子轩的小说做过市场调查。

    《顽主》那本小说篇幅短,地域性强,在北方可能畅销,到南方就不行了。

    《活着》虽然题材敏感,却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作品,配合着张亿谋的电影,在全国畅销没有问题,还有可能创造一个销售奇迹。

    既然京城的出版社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出手,那他们长河文艺就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两天后,林子轩在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见到了长河文艺出版社的一位副总编,叫做黎虹波,是个面相斯文的中年人。

    双方交流的很愉快,只要在版税上没有争执,一切就好谈了,他们很快签订了出版协议。

    按照双方的协议,林子轩拿到百分之八的版税。

    这个版税不高不低,国外的畅销书作家一般能拿到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版税,极为著名的作家甚至能拿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版税。

    就以百分之八的版税计算,《活着》的定价按照五块钱销售,卖出去10万册,林子轩就能拿到四万块钱,扣除个人调节所得税,比单纯的拿稿酬赚的太多。

    小说的销量越好,他拿到的版税越多,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这一回,咱们是真的不用担心钱了。”林子轩拿着合同回家,对慕姗姗说道。

    这件事在文艺圈里太具有轰动性了,根本瞒不住。

    没过几天华国的作家们就基本上都知道了,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不管和林子轩熟或者不熟的作家,很多人都打电话过来询问事情的真实性。

    这对华国的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写作致富的可能性。

    不少作家开始和出版社谈版税的问题,这牵涉到他们的经济利益。

    作家也是人,有家人要养,不是不吃不喝的圣人,该争取的利益一定要争取,以前没有人提出来,现在有人站出来了,还真的拿到了版税,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一场轰轰烈烈的版税风波在华国的文艺圈蔓延开来。

    有位华国老一辈的著名作家在一次作协聚会上就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应该谢谢林子轩,他给华国的作家松绑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往事如烟

    林子轩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无心之举,没想到却在文艺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因为这件事,不少作家和他建立了联系,大家在电话里聊了几句,说了些彼此仰慕的话,赞扬了他为作家群体所做的贡献。

    交情就是这么来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林子轩算是得到了作家群体的认可,融入到了华国的文艺圈里,尤其是先锋派作家,对他非常热情,把他当作先锋派作家的一员,邀请他参加文学聚会。

    先锋派作家的阵地就是《百花》杂志,林子轩被划归到先锋派极为正常。

    其实,版税的事情只是他们联系林子轩的一个诱因,说到底还是因为《活着》这部小说。

    不管传统作家和先锋派作家如何争论,都不能否认《活着》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林子轩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肯定,这才是他能融入文艺圈的主要原因。

    以前人家都不把他当成文艺圈的人,他们觉得林子轩属于影视圈。

    事实上,林子轩一直游离在文艺圈之外,他既没有加入作协和文联,也没有参与作家间的聚会,连一个要好的作家朋友都没有。

    这就难怪被作家们排斥了。

    有了这次的版税风波,华国的作家们联合起来向出版社争取权益,林子轩就这么被作家们当成了自己人,成了榜样。

    相对应的,华国的各大出版社对林子轩是另一种态度,有点痛恨,也有点无奈。

    随着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成为主体,各大出版社也知道作家拿版税的日子迟早会到来,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一直回避谈论版税的问题。

    林子轩不小心打开了一个口子,出版产业的市场化就这么来临了。

    “不仅是出版产业,整个文化产业都要进行市场化,你只是恰逢其会而已。”慕致远评价道,“以后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国家只是起到监管的作用,不会再强行干涉,这是大趋势。”

    慕致远现在做的正是把文化产业推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繁荣起来。

    以往那种国家做出整体规划,下达任务的模式行不通了,要放开手脚,让市场做出选择。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有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如何监管是个难题。

    在慕姗姗家吃过饭,林子轩和慕姗姗开车回家。

    “是不是觉得爸升官之后越来越官僚了。”慕姗姗郁闷道,“上次回来吃饭,他一直和我说政策的事,弄得像是上课一样。”

    “你就知足吧,多少人想从咱爸口里探听风声呢,这都是行业机密,抓住了早做布局,就能赚大钱。”林子轩说笑道。

    慕致远以前还好些,现在越来越喜欢说教了,这可能就是正职和副职的区别。

    慕姗姗作为女儿可以这么抱怨,林子轩则不能,何况这种政策性的东西的确很有用处,尤其对于商人来说,知道了真能发家致富。

    “那你知道了,说说咱们怎么发家致富?”慕姗姗饶有兴趣的问道。

    “既然文化产业要市场化,咱们就以影视产业来说,如果有了资金,就在京城郊区买片地,建一些仿古建筑,弄一个影视基地,提供各种拍摄器材和服装道具,以后剧组拍戏都到这儿来,咱们只要对外出租就行了。”林子轩举例道。

    “那投资太大了吧,不过挺有道理,这就是爸说的市场化和规模化。”慕姗姗点头道。

    “那当然,我这学以致用的能力还用说,可惜咱们没钱,也没时间弄这个,否则成为大富豪,踏上人生巅峰绝不是梦想。”林子轩调侃道。

    “行啦,知道你脑子活,这事就不用咱们操心了,感觉挺复杂的。”慕姗姗否决道,“还有,你以后千万别一嘴官腔,我可受不了。”

    “你就放宽心吧,我就不是当官的料,揣摩上面的意思太费神了。”林子轩保证道。

    俩人都不喜欢太复杂的生活,简简单单最好。

    九月十九日,礼拜六,林子轩和葛尤一行人坐火车前往杭城。

    他们会在杭城呆上三天左右的时间,前两天会和各地电视台的负责人谈业务,最后一天颁奖,颁奖结束就回京城。

    这算是公费出差,吃住都能报销。

    来到杭城,花城电视台的陈常乐过来迎接林子轩,他在西湖边上给林子轩订好了宾馆。

    林子轩和陈常乐大半年没见,不过有了以前的交情,大家聊得来,倒是没有陌生感。

    这一次,《外来妹》极有可能拿到优秀故事片奖,让陈常乐很高兴,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荣誉。

    至于最佳女主角,他同样没抱希望。

    晚上陈常乐请客,就在西湖边上的楼外楼,这里的西湖醋鱼是招牌菜,在座的除了葛尤和陈晓艺等人,还有两位花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

    众人一边吃饭,一边还能欣赏到夜色中的西湖。

    “林老弟,你吃大亏了,你那个本子拍成电影在香江上映,收了三千多万的票房,得到影评界的好评,有希望拿明年香江的金像奖。”吃喝的间隙,陈常乐惋惜道。

    林子轩一愣,才意识到陈常乐说的是《阿郎的故事》。

    他这半年都在美国,消息闭塞,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了,不过和他关系不大,倒不觉得有什么吃亏。

    陈常乐这么说无非是找个话题来聊,活跃席间的气氛。

    接下来,他说起了和林子轩在花城的往事,如何碰到香江的杜奇峰,如何写了剧本。

    如果这个剧本没有了下文,这段故事就没什么意思,现在这个剧本获得了成功,自然就具有了传奇色彩,能够被大肆渲染了。

    林子轩听着陈常乐略带夸张的讲述,想起了那段日子,有种往事如烟的感觉。

    “当初我到京城的时候,林老弟给我介绍剧本,我听完就决定合作了,这么好的剧本不能错过啊。”陈常乐兴致高昂的说道,“结果我就来参加金莺节了,过两天还可能拿个奖回去,我要谢谢林老弟。”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收获的季节,可以尽情的说笑。

    林子轩微笑着望向窗外,西湖的夜景,有种让人沉醉的美。(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 捧场(端午节快乐)

    这不是林子轩第一次来杭城,他去年和慕姗姗来过一次。

    九月的杭城,秋高气爽,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城内的大街小巷,让人心情舒畅。

    第二天,林子轩带着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金莺节组委会报道,领取了相关证件,凭着证件可以到展厅里缴纳一定的费用,获得一个展台。

    所谓的展台非常简易,就是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展厅不提供播放设备,能够让各家电视剧制作单位播放电视剧,最多是在展台上贴几张电视剧的海报来吸引买家。

    这个年代就是如此,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主要还是看电视剧的质量如何。

    林子轩带人把展台布置好,他带了电视剧的海报和介绍大概剧情的小册子,贴上海报,接着就是等待了。

    有人来了就把小册子递过去介绍一番,谈谈价格。

    这里有来自华国各地电视台的负责人,每个电视台面向的观众群不同,选择自然也不同。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电视剧偏向于北方观众的口味,这是因为艺术中心的编剧大多是北方人,不擅长制作表现南方人生活的剧集。

    他们推销的主要对象是来自北方的电视台。

    陈常乐很够意思,昨天就和林子轩谈好了两部电视剧,这主要是看在和林子轩的交情上。

    事实上,花城的观众喜欢看香江那边的电视台,最爱武侠剧,即便是华国电视台播放的剧集他们也没什么兴趣。

    相对于内地的观众,他们能收到香江的节目,选择性更大一些。

    林子轩知道这里面有人情的成分,他没拒绝,给了陈常乐一个优惠价,大家互惠互利。

    此时华国的电视剧市场不怎么繁荣,各家电视台没有太多资金用来购买电视剧,都是图便宜,购买性价比高的电视剧,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反而乏人问津。

    想想看,一家电视台每年要播出好多部电视剧,如果每一部都是精品,观众看的很爽,电视台受不了啊。

    虽然精品电视剧会带来高额的广告收入,但那是指华国电视台。

    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在没有通过卫星转播的情况下,只能面向一个省的观众播出,吸引不了大的广告商,广告收入有限,没办法支撑精品联播的方式。

    只能是一部精品搭配五部普通电视剧的模式,才能实现盈利。

    地方电视台想要发展起来,只能选择上星,通过卫星向全国百姓播出,推出更新潮更好看的节目,和华国电视台争夺市场和广告商。

    艺术中心制作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良心之作,价格偏高,销售情况并不算好。

    在华国电视台播出过的《女人不是月亮》卖的不错,这毕竟是一部经过市场检验受到观众喜爱的剧集,电视台比较放心。

    这时候,林子轩看到葛尤和陈晓艺走了过来。

    这两人毕竟是明星人物,葛尤还是这一届金莺奖男主角的热门人选,他们的到来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你们怎么来了?”林子轩询问道。

    在这个年代还不流行明星站台做宣传,大家的观念比较朴素,电视剧主要看质量和价格。

    “在宾馆呆着挺没意思,就过来凑凑热闹。”葛尤笑着说道。

    “还有我演的电视剧呢,我来看看卖的怎么样。”陈晓艺补充道。

    说是这么说,林子轩知道这是两人给他捧场呢。

    葛尤喜欢安静,还在琢磨《活着》这个本子,有空就写感言和体会,和林子轩交流,也就是没有地方让他体验生活,否则他早就跑去了。

    陈晓艺这次来倒没什么事,她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来感受下氛围,顺便玩玩,放松一下。

    其实,在来之前大家就已经猜到结果了。

    金莺节组委会虽然不会明说,但会有提示,比如会电话通知哪个剧组一定要来,点名哪个演员一定要到场等等。

    这就说明这个剧组和演员会获奖,只是没有说是什么奖,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

    林子轩没让葛尤和陈晓艺过来,而是让他们自由活动,在西湖边走走转转,湖光山色,和京城相比别有一番风致。

    这个时节正是杭城最好的时候,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但他们两人还是来了,这是看在大家的情分上,林子轩心里有数,这就是互相帮衬。

    有了两位明星参与,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葛尤具有亲和力,陈晓艺年轻漂亮,都是华国当红的演员,就算是不买电视剧,过来和明星来个近距离接触也好啊。

    一时间,艺术中心的展台热闹起来,销售情况急剧好转。

    其他展台的电视制作单位的工作人员一看,这不公平啊,可他们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有明星呢,他们开始琢磨是不是也找明星过来助阵。

    林子轩见场面差不多了,就带着葛尤和陈晓艺离开了。

    一个是现场秩序不好维持,别弄出事来,再说,不能一直让葛尤和陈晓艺帮着吆喝,要真把他们当工作人员使唤不太合适,最好适可而止。

    别人替你着想,你也要替人着想,这样交往起来才会觉得舒服。

    他同样不想坏了规矩,让那些电视制作单位的同行嫉恨,又不是多大的买卖,犯不着。

    林子轩让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留下来守着展台,完事了自己回宾馆休息。

    展厅离西湖不远,三人一路闲聊着走过去。

    路上葛尤不时被人认出来,弄得他挺不好意思,主要是他太有特色,比较好认。

    杭城举办这一届电视金莺节,杭城电视台加大了宣传力度,作为得奖呼声最高的男演员,葛尤经常出现在杭城本地的电视上,杭城的百姓想不认识都难。

    “尤哥这张脸到哪儿都能畅通无阻,比工作证还好使。”陈晓艺说笑道。

    “别埋汰我,我就当你是夸我呢。”葛尤玩笑道,“杭城人民太热情了,这里山好水好风光好,真是一个好地方。”

    对葛尤来说,杭城的确是个好地方,在这里,他即将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最佳男主角。

    他今年三十五岁了,跑了十年龙套,终于获得认可,算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